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11:00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北京產權交易所近日披露的產權轉讓公告顯示,國藥控股湖南有限公司(簡稱「國控湖南」)掛牌轉讓國藥控股湖南中醫藥有限公司(簡稱「國控湖南中醫藥」)60%股權,底價4494.294萬元,信息披露截至10月14日。交易完成后,國藥控股湖南將徹底剝離國控湖南中醫藥。
今年以來,在政策推動及行業變革下,「國藥系」併購整合、出清動作頻頻,華福證券研報分析認為,央企巨頭「國藥系」有望迎來深度改革,核心資產價值重塑。
「國藥系」頻「甩包袱」
國藥集團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以生命健康為主業的央企,擁有1600余家成員企業,包括國藥控股、國藥股份、國藥一致、天壇生物、中國中藥、國藥現代、國藥太極等上市公司。
此番被國控湖南剝離的國控湖南中醫藥成立於2021年5月6日,主營藥品批發、醫療器械經營等,由國控湖南持股60%,長沙市普翊諮詢服務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40%。2024年、2025年前8個月,國控湖南中醫藥分別實現營收2.56億元、1.0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46.86萬元、292.01萬元。國控湖南中醫藥被徹底剝離后,將不能再使用國家出資企業及其子公司的字號、經營資質和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不得繼續以國家出資企業子企業名義開展經營活動。
國控湖南是國藥集團旗下國藥控股在湖南設立的省級藥械流通平臺。從該公司官網披露的信息也能看出其剝離國控湖南中醫藥背后的原因:堅持「穩增長、增份額、提效率、控風險」的總體原則,並全力配合落實國藥集團及國藥控股決策部署。
今年以來,「國藥系」的資產掛牌動作頻頻,引發行業關注。從掛牌信息來看,標的多為近年來盈利波動較大或處於虧損狀態的企業。
今年6月,國藥宜賓掛牌轉讓信立邦生物製藥100%股權,底價7229萬元,該底價與2024年9月掛牌轉讓的8032.17萬元底價相比,降價800.17萬元。從業績來看,信立邦生物製藥2023年、2024年1-7月營收分別為854.29萬元、158.63萬元,雖然2024年只有7個月的營收數據,但依然可以看出該公司營收的明顯下滑。淨利潤方面,上述報告期內分別為7.46萬元、-325.41萬元。
7月,國藥現代在上海聯交所公開掛牌轉讓其持有的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哈森」)51%股權,掛牌底價為1.55億元。國藥哈森2021年以來經營持續承壓,業績連續虧損,其中,2024年及2025年前4個月,淨利潤分別為-6482.76萬元、-1989.8萬元。國藥現代認為,國藥哈森目前在售品種規模較小,市場競爭能力弱,且與國藥現代旗下其他子公司產品重疊度較高,加上業績持續虧損,剝離該企業,是為推進實施公司中長期戰略規劃,有利於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和資源配置。
從國藥現代今年上半年披露的業績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國藥現代實現營收48.7億元,同比下滑18.16%;歸母淨利潤6.72億元,同比下滑6.46%。戰略性調整旗下資產,也將有助於國藥現代甩開包袱后促進業績的提升。
同樣在7月,國藥集團旗下中國中藥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藥」)掛牌轉讓國藥藥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藥國材」)25%股權(2514.50萬股),轉讓底價2301.6萬元,擬剝離該公司。企查查顯示,國藥國材經營異常、涉及的法律訴訟多達511條,經營風險35條,法定代表人陳彥霖被限制高消費等。
在國藥集團7月召開的2025年年中工作會議上,國藥集團董事長白忠泉提及,要堅定不移縱深推進改革,堅持效益優先,加強內部協同,減少管理鏈條,退出低效無效領域,創新創造服務價值,切實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併購整合同步推進
在「賣賣賣」的同時,向來在併購領域表現低調的「國藥系」近一年多以來也開始高調。
就在9月,國藥集團旗下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生物」)與派林生物控股股東共青城勝幫英豪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中國生物擬以總價約46.99億元受讓派林生物21.03%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將成為派林生物新任控股股東。
中國生物旗下擁有上市公司天壇生物以及北京、長春、成都、蘭州、上海、武漢六大生物製品研究所,國藥中生生物技術研究院等13家二級子公司,擁有遍佈全國的單採血漿站,是國內的血製品行業巨頭。而派林生物2024年採漿量超1400噸,位居千噸級血液製品第一梯隊。隨着中國生物控股派林生物,血液製品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隨着派林生物被納入麾下,其與中國生物旗下天壇生物將出現同業競爭的問題。對此,中國生物、國藥集團均承諾,在本次收購完成后的五年內,逐步解決該問題。同時承諾不新增與天壇生物主營業務構成競爭的業務,並公平對待下屬控股企業。
6月25日晚間,上市企業山東藥玻披露一則權益變動報告書,國藥國際及其香港子公司擬向控股股東魯中投資增資24.49億元,交易完成后將合計持有魯中投資51%股權,從而間接控制山東藥玻19.5%股份。
資產調整背后,往往與政策密切相關。2019年國務院國資委就印發了《關於中央企業加強參股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強調,對滿5年未分紅、長期虧損或非持續經營的參股企業股權,要進行價值評估,屬於低效無效的要儘快處置,屬於戰略性持有或者培育期的要強化跟蹤管理。對風險較大、經營情況難以掌握的股權投資,要及時退出。2024年舉行的中央企業責任人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則提出,央企要更加註重提升增加值、功能價值、經濟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佔比以及品牌價值五個方面的價值。
隨着改革的推進,「國藥系」在資產剝離與併購之間不斷調整。
央企、國企改革已進入深化期,「做強做優做大主業」「提升資本回報率」等已成為主旋律。對於「國藥系」這艘巨輪而言,出清非核心資產、虧損資產,盤活存量、瘦身提效勢在必行。業內預計,2025年央企、國企改革與併購整合仍是主線。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