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啤酒五巨頭,半年吸金840億

2025-09-16 10:50

轉自:財經天下

銷量持續下滑的啤酒市場,很久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了。誰料2025年上半年的「外賣大戰」,重新燃起了啤酒巨頭的主動求變激情,五巨頭的格局因此悄然生變,華潤啤酒從百威亞太手里拿下市場老大的頭銜,燕京啤酒的利潤也反超重慶啤酒。與國產三巨頭相比,主打高端市場的兩大外資品牌都不香了。

01、五巨頭格局悄然生變

中國啤酒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從結果來看,今年上半年,兩大外資巨頭的光環被國產三巨頭給搶走了。

10年前,中國啤酒市場的產量就開啟了下滑模式,同時宣告行業進入存量競爭。經過多年的鏖戰,中國啤酒市場上的巨頭們,可謂諸侯割據,前五大上市啤酒巨頭——百威亞太、華潤啤酒、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燕京啤酒,競爭格局已趨於穩定。

近幾年,無論是整個行業還是五大巨頭,銷量下滑是主趨勢,業績也都不穩定,增長越來越艱難。不過,在2025年上半年,暮氣沉沉的啤酒市場,迎來了久違的變局與生機。

2025年上半年,華潤啤酒在收入上對百威亞太實現了反超,拿下行業第一寶座;青島啤酒在增長中仍穩居第三;燕京啤酒與重慶啤酒對於第四的爭奪正膠着,但在歸母淨利潤上,燕京啤酒在增長,重慶啤酒卻在下滑,導致燕京啤酒反超了重慶啤酒。

百威亞太是全球啤酒巨無霸百威英博旗下經營亞太業務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國市場是其業績最核心的板塊。此外,還有印度、韓國等市場板塊。

在中國市場上,百威亞太正在遭遇滑鐵盧。

從整體業績來看,2025年上半年,百威亞太收入為31.36億美元(按照6月30日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224.5億元),同比下降5.6%;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4.09億美元,同比下降24.4%。在五巨頭中,百威亞太業績表現最差。

百威亞太並未具體披露中國市場的業績,但提到,2025年上半年,百威亞太在中國市場銷量減少8.2%,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別減少9.5%、1.4%。

同期,華潤啤酒的綜合營業額為239.42億元,同比增長0.8%;股東應占溢利57.89億元(未經審計、未計利息及税項),同比增長23%。剔除白酒等其他業務后,其啤酒業務營業額為231.61億元,同比增長2.6%;盈利為72.76億元,同比增長17.3%。

可見,在中國啤酒市場上,上半年,華潤啤酒已徹底搶走了百威啤酒第一的寶座。

作為多年老三的青島啤酒,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4.91億元,同比增長2.11%;實現歸母淨利潤39.04億元,同比增長7.21%,改寫了2024年營收下滑的局面,且表現較為亮眼,穩穩佔據着第三的位置。

對於第四的位置,重慶啤酒與燕京啤酒正在你追我趕。

2020年,啤酒行業發生了一項重大資產重組——嘉士伯將其在華優質啤酒資產,注入了重慶啤酒。重組完成后,重慶啤酒成為嘉士伯在中國運營啤酒資產的唯一平臺。

隨着重組的完成,重慶啤酒從一家區域性啤酒企業,變成了全國性的啤酒巨頭,在品牌上,形成了「本地強勢品牌+國際高端品牌」的組合。國際高端品牌有嘉士伯、樂堡、1664、格林堡等,本地強勢品牌有重慶、山城、烏蘇、大理、風花雪月、天目湖等。

由此,2020年,重慶啤酒一步跨進了「百億俱樂部」。恰巧,燕京啤酒彼時正疲憊不堪。於是,重慶啤酒對其實現了反超,一躍成為中國啤酒市場的老四。

不過,從2022年開始,燕京啤酒開始「二次創業」,業績重新開啟增長模式。從營收來看,燕京啤酒對重慶啤酒窮追不捨,二者的規模已不相上下,但並未拉開明顯差距。2025年上半年,在燕京啤酒雙增長、重慶啤酒雙下滑的情況下,重慶啤酒艱難守住了營收的位置。

2025年上半年,重慶啤酒實現營業收入88.39億元,同比下降0.24%;歸母淨利潤為8.65億元,同比下降4.03%。同期,燕京啤酒實現營業收入85.58億元,同比增長6.37%,兩者依然膠着;但歸母淨利潤為11.03億元,增幅達45.45%,實現了對前者的反超。

如果燕京啤酒保持住近幾年的增長態勢,2025年,其將對重慶啤酒實現全面反超。

總體而言,上半年,啤酒五大巨頭合計實現營收約842.78億元,但五巨頭的格局已經生變。

02、即時零售帶來新增量

其實,上半年,中國啤酒行業的主趨勢並未發生變化,依然在存量競爭。給行業帶來新鮮驅動力的,「外賣大戰」算一個。

繼2024年啤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產量下降0.6%之后,2025年上半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國內啤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產量繼續下滑0.3%。

不過,在行業銷量整體下滑的趨勢之下,國產三巨頭在上半年卻實現了逆勢增長。

上半年,青島啤酒、華潤啤酒、燕京啤酒的銷量均實現2%以上的增長。其中,青島啤酒實現銷量473.2萬千升,同比增長2.3%;華潤啤酒的啤酒業務實現銷量約648.7萬千升,同比上升2.2%;燕京啤酒的啤酒銷量為235.17萬千升,同比增長2.03%。

反觀2024年上半年,這三大巨頭的銷量幾乎都還在下滑或停滯中。

可見,不管是橫向對比還是縱向對比,2025年上半年,這三大巨頭的銷量能實現2%以上的增長,都難得讓人眼前一亮。

那麼,增量從何而來?其中,必有即時零售的功勞。

上半年,「外賣大戰」重燃戰火。帶火的不只有蜜雪冰城、古茗等新式茶飲,啤酒也成為重要的受益者。

在2025年半年報或半年業績公告中,五巨頭幾乎都提到了即時零售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或者企業正在佈局即時零售。

9月9日,青島啤酒舉行了2025年半年度業績會。會上,青島啤酒管理層就提到,2025年上半年,青島啤酒在線上渠道持續深化運營傳統平臺,聚焦發力新渠道。其中,「即時零售業務強化閃電倉、酒類專營等新業態佈局開發,連續5年交易額高速增長」。

美團自營的小象超市、歪馬送酒等即時零售平臺,已合作多個啤酒品牌,其中就包括五巨頭。青島啤酒更是與美團閃購深度合作了獨立的店鋪。

2024年,青島啤酒與美團閃購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成交額首次衝上10億元。為進一步深化合作,美團閃購上線了1000家青島啤酒品牌專營店——青島啤酒新鮮直送。

據瞭解,2025年青島啤酒在美團閃購的成交額預計將突破15億元。其中,核心的增長來自於雙方從0到1拓展的新鮮直送業務。而且,美團閃購已成為青島啤酒銷售規模最大的線上渠道之一。

在上半年,受青島白啤、奧古特、青島原漿、純生等重要產品的帶動,青島啤酒在美團閃購的銷量同比增長近60%。這一增長幅度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9月上旬,我們在美團閃購上搜索發現,在北京,青島啤酒新鮮直送店鋪標註15分鍾送達;在價格方面,青島啤酒經典10度,500ml*12瓶新客到手價為46元,配送費自動用券抵消了,店鋪標註的原價為76元。

在其他即時零售平臺,同樣有各種優惠券,包括淘寶閃購、京東秒送等,還有聚焦於酒類業務的即時零售平臺,如歪馬送酒、京東酒世界等。

華潤啤酒在業績公告中稱,其線上業務快速發展,已與阿里巴巴、美團閃購、京東、餓了麼、歪馬送酒等平臺達成戰略合作。上半年,其線上業務和即時零售業務整體商品交易總額(GMV)分別同比增長近四成和五成。同期,燕京啤酒線上營收增長超30%。

啤酒,這個可多場景消費且與情緒消費綁定的品類,在剛過去的這個炎熱夏天,充分感受到了「外賣大戰」帶來的變革與機遇。這也為內卷的啤酒市場向外激起了漣漪。

不過,有頭部啤酒企業從業人員稱,即時零售只是新趨勢,對啤酒企業來説,佔比還很小,擁抱新趨勢並不意味着同行們需要渠道轉型,當下,傳統渠道佔比依然巨大。

03、外資高端啤酒不香了?

在國產三巨頭的營收、淨利潤、銷量全面突圍實現增長的同時,主打高端市場的兩大外資品牌卻不香了。

2025年上半年,五巨頭中的兩家外資控股的啤酒巨頭——百威亞太和重慶啤酒,業績都出現了下滑,銷量增長情況也與國產三巨頭有較大差距——百威亞太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了8.2%,重慶啤酒銷量僅增長了0.95%,不及國產三巨頭超過2%的增長。

曾經,在中國高端及以上啤酒市場,早早就佈局的百威英博一家獨大,市場份額遠超其他幾家啤酒巨頭。重慶啤酒背靠國際啤酒巨頭嘉士伯,在高端市場同樣擁有一定話語權。

上半年,啤酒行業進一步分化。在五巨頭之中,分化的態勢是,國產三巨頭重振旗鼓,兩大外資巨頭卻偃旗息鼓——在高端市場的優勢,逐漸被國產巨頭稀釋。

在存量博弈的市場,酒企之間的競爭關係多少有些此消彼長的態勢。

作為中國高端啤酒市場絕對的龍頭,百威亞太在中國市場已開始全面下滑。重慶啤酒以國際品牌為主的高端產品也進入了增長瓶頸期——上半年,重慶啤酒佔比最大的高端產品(代表產品有嘉士伯、樂堡、1664、紅烏蘇),營收僅增長0.04%,幾近停滯。

同時,國產三巨頭的增長,主要來自於中高端產品的貢獻。

在行業告別量增之后,啤酒企業開始轉型,已不再單一追求市場份額與營收的增長,而是通過轉型追求高質量發展,尋求利潤的增長。目前,高端化仍是驅動啤酒企業增長的核心因素。但是,在此邏輯之下,高端市場的競爭也開始白熱化。當下的競爭,已蔓延到了更多維度。

渠道與場景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維度。隨着消費趨勢與行業內外的變化,在非即飲渠道,社區團購、即時零售、量販渠道等新業態,考驗着酒企的渠道應變能力。

啤酒的渠道大體上可分為兩個——即飲渠道,如夜場(KTV、酒吧、迪吧等)、餐飲等;非即飲市場,如商超、團購、便利店、電商等。不同渠道通常匹配不同的產品。在即飲渠道,尤其是在夜場,往往是高端及超高端啤酒銷售的關鍵場所。

即飲渠道是百威亞太與重慶啤酒傳統優勢渠道,且有所側重。不過,市場變了。上半年,二者業績的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被即飲渠道拖了后腿。

在8月份舉行的業績説明會上,百威亞太與重慶啤酒的管理層均提到,上半年在即飲渠道表現乏力,同時,二者都在向非即飲渠道發力。

面對兇猛的即時零售渠道,重慶啤酒在業績會上稱,公司內部在積極行動,已成立即時零售作戰單元,專門協同公司各區域、各部門協同與平臺深度合作。百威亞太也稱,其正在改善中國市場非即飲渠道的能力,重新平衡即飲和非即飲渠道佈局,並在執行上進行調整。

銷量持續下滑的啤酒市場,很久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了。「外賣大戰」重新燃起了啤酒巨頭們的主動求變激情。不過,如何應變,也考驗着啤酒巨頭們。國產巨頭們,能否趁機將外來的巨頭挑落馬下?要回答這個問題,現在還為時尚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