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信用 | 第二批科創債ETF上市,再探如何配置

2025-09-16 09:44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財通證券研究)

第二批14只科創債ETF迎來首發,多隻基金募集金額接近30億元募集上限,合計約達400億元。對科創債ETF指數成分券會有什麼影響?當前成分券還有機會嗎?

最近信用債ETF表現如何?

債市連續調整,信用債ETF總規模仍在8月實現增長,目前在3500億元附近,整體未見明顯贖回。其中科創債ETF貢獻大部分規模增量,基準做市信用債ETF規模則出現一定下滑。年初至今,城投債ETF和短融ETF的漲幅靠前

科創債指數成分券表現如何?

7月18日來各期限各隱含評級成分券均出現不同程度調整,短端相對扛跌,期限越長調整幅度越大,部分品種有一定程度補跌。

從成分券低估值成交和換手率的角度觀察市場情緒,7月下旬后,高估值成交集中出現、8月后換手率持續波動下降,現券市場未出現第一批科創債ETF上市時的交易熱情,説明投資者對成分券后市行情存在一定分歧。

成分券還會有超額表現嗎?

從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的經驗來看,EFT規模對成分券有較大影響。7月下旬后做市ETF規模開始下降,成分券的超額利差隨之開始走闊,2-3Y成分券超額利差最大走闊接近10bp,即對應到期收益率的「超跌」。

而科創債ETF即將迎來擴容,短時間內就將帶來400億元左右的增量資金,對於科創債成分券配置需求較強,因此科創債成分券相對做市成分券明顯更扛跌,其超額利差走闊速度要慢於做市成分券。

當前成分券補跌主要原因在於債市情緒較弱,成分券流動性相比普信債更優,前期表現又跑贏普信債較多,部分機構優先選擇賣出成分券進行止盈。

而分析一批次科創ETF成分券策略的超額收益,離不開信用債整體利差壓降的大行情,同時,一批次增量資金規模較高。而當前,四季度信用利差壓降的大環境稍弱,而二批次不少機構有提前「屯券」,削弱增量資金的力度,此外,一批次募集完成開始配置,利好落地,成分券的超額收益就相對減弱了。因此,成分券的超額收益相對可能比較有限。

信用ETF,后續該如何配置?

考慮到利率已經上行至階段性高位,二批次科創ETF上市,市場的需求增強,沒有超預期的衝擊情況下,成分券流動性預計仍將維持不錯,可以從偏票息的角度進行配置。

風險提示:數據統計或有遺漏,宏觀經濟表現超預期,信用風險事件發展超預期

912日,第二批14只科創債ETF迎來首發,多隻基金募集金額接近30億元募集上限,合計約達400億元。對科創債ETF指數成分券會有什麼影響?當前成分券還有機會嗎?

01

最近信用債ETF表現如何?

儘管債市連續調整,信用債ETF總規模仍在8月實現增長,目前在3500億元附近。分品種來看,科創債ETF貢獻大部分規模增量。

具體來看,僅基準做市信用債ETF規模出現一定下降,當前比718日合計減少107億元;城投債和公司債ETF變化不大,短融ETF持續波動增加57億元,科創債ETF在政策支持下持續擴容,合計增加278億元。

從二級市場的交易活躍度來看,做市信用債和科創債ETF的換手率均處於波動下降趨勢中,當前7日移動平均換手率在20%30%附近;短融ETF換手率則在震盪上行,下半年來從20%左右升至50%以上。

年初至今各信用債ETF跟蹤的指數中中證短融的投資回報穩定,且回撤控制小,截至912日,滬城投債的漲幅最大(1.53%),其次是深AAA科創債(1.40%)和中證AAA科創債(1.24%

具體看信用債ETF投資回報,城投債ETF和短融ETF的漲幅靠前,均大於1%

02

科創債指數成分券表現如何?

下半年來,回顧第一批科創債ETF上市前后的成分券行情,以1.5-2Y的中證科創債指數成分券平均收益率為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6ETF申報階段,估值快速下行,與中票的超額利差不斷壓縮,表現明顯優於普信債。

(2)77日認購結束后,搶券行情愈演愈烈,成分券估值開始出現倒掛,超額利差轉負。79日,超額利差一度倒掛至-4bp

(3)717日科創債ETF正式登陸滬深交易所,恰逢債市持續調整,成分券超額利差震盪轉正,最近兩周出現補跌跡象。

市場情緒方面,我們從低估值成交和換手率的角度來觀察。今年以來,科創債以低估值成交居多,7月第一周低估值成交佔經紀商周度合計成交的比例高達96.3%隨后在7月下旬以來的債市調整中出現劇烈波動,顯示出市場對成分券的后續走勢存在一定分歧。

平均成交偏離的角度,今年絕大多數時間科創債成交平均偏離為負,6月以來低估值成交偏離幅度不斷擴大,7月第一周的平均偏離幅度達到-4.32bp。同樣在7月下旬后,平均偏離出現4次轉正情形,科創債流動性相對較好,高估值成交的集中出現或説明投資者對成分券后市行情的信心不強。

第一批科創債ETF上市前夕,成分券換手率持續波動上升,彼時搶券策略熱度高漲,換手率從5月初的4%左右一度飆升至10%以上。8月后換手率持續波動下降至5%以下,第二批科創債ETF即將上市前,現券市場未出現之前的交易熱情。

當前各期限各隱含評級的成分券收益率在什麼水平?

截至912日,高等級各期限成分券較同期限同評級的中票估值仍然偏低,隱含評級AA+的長端成分券則與AA+中票估值相當。

重點關注718日債市調整以來科創債指數成分券的表現。

各期限各隱含評級成分券均出現不同程度調整,短端相對抗跌,期限越長調整幅度越大,部分品種有一定程度補跌。與AAA中票相比,1.5-2Y期限成分券超跌3bp左右,2-3Y超跌5bp左右。

第一批科創債ETF上市交易前,市場已經提前搶配成分券。搶券行情下,成分券低估值成交情形頻繁出現,前期成分券已超漲較多。ETF上市后恰逢債市調整,機構有一定止盈需求,因此出現一定補跌。

03

成分券還會有超額表現嗎?

基準做市信用債ETF於今年2月份上市,在一季度也經歷了債市調整,二季度后規模迅速增長,我們先回顧做市信用債EFT成分券的走勢。

為剔除科創債指數的影響,我們選取了非科創債的基準做市信用債指數成分券為樣本進行觀察。

2月份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上市,彼時資金維持偏緊,銀行債券投資賬户止盈,疊加權益市場大漲,科技敍事帶動風險偏好回升,債市出現調整。信用債ETF處於不温不火的狀態,做市ETF規模在一季度不到300億元,增幅緩慢。成分券並未出現大幅跑贏可比券的表現,直至5月,超額利差一直在高位震盪。

在二季度債牛行情與可質押回購的利好影響下,基準做市信用債ETF規模快速增長,5月以來規模增幅超過100%,從不到400億元大幅增加至1200億元附近。

信用債ETF規模持續增長,疊加市場對政策推動ETF不斷擴容的預期,衍生出了信用債指數成分券的搶配策略,5-7月各期限做市指數成分券超額利差均經歷了大幅壓降,下行幅度普遍在10bp以上。

7月「反內卷」政策出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啟幕,穩增長邊際向好帶動權益市場風險偏好,債市發生調整。做市信用債ETF規模增長乏力,7月下旬后規模開始下降,成分券的超額利差隨之開始走闊,2-3Y成分券超額利差最大走闊接近10bp,即對應到期收益率的「超跌」。

當然,與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不同,科創債ETF即將迎來擴容,短時間內就將帶來400億元左右的增量資金,對於科創債成分券配置需求強於基準做市成分券,因此在7月的債市調整以來,儘管成分券普遍出現不同程度的補跌,但科創債成分券相對做市成分券明顯更扛跌,其超額利差走闊速度要慢於做市成分券。當前2-3Y做市成分券的超額利差已經回到年內中樞水平,科創債成分券則接近7月,仍為年內低點。

我們認為,當前成分券補跌主要原因在於債市情緒較弱,成分券流動性相比普信債更優,前期表現又跑贏普信債較多,部分機構優先選擇賣出成分券進行止盈。

那麼科創債成分券是否還有超額表現?

首先,第二批科創債ETF的上市帶來的成分券配置需求是顯而易見的,並且,ETF成分券的擁擠度越來越高,ETF規模快速增長,而指數成分券余額未同步擴容,增加管理人的買券難度。

但我們也要看到,一批次科創ETF成分券策略有超額收益,離不開信用債整體利差壓降的大行情,同時,一批次增量資金規模較高。而當前,四季度信用利差壓降的大環境稍弱,而二批次不少機構有提前「屯券」,削弱增量資金的力度,此外,一批次募集完成開始配置,利好落地,成分券的超額收益就相對減弱了。

04

后續如何配置成分券?

以各科創債ETF 912日公佈的PCF清單為例,目前10只科創債ETF合計持有個券636只。從其持倉市值和佔指數成分券余額比重來看,目前科創債ETF偏好的成分券期限為2-3Y3-5Y,持倉佔成分券余額比重分別為12.3%10.3%,整體組合久期在2.98~4.14年之間。

觀察科創債ETF成分券加權平均剩余期限的變化,725日以來呈現倒V字,ETF上市后普遍傾向快速拉長久期,加權平均剩余期限先拉長至3.86年,而后在調整行情中持續在降低久期,當前加權平均剩余期限下降至3.73年。

展望后市,我們認為整體還是要結合市場走勢來進行判斷。

考慮到利率已經上行至階段性高位等,二批次科創ETF上市,市場的需求增強,沒有超預期的衝擊情況下,成分券流動性預計仍將維持不錯,可以從偏票息的角度進行配置。

1、數據統計或有遺漏:由於數據收集的侷限性、統計方法的差異、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或更新延迟,可能導致部分分析結果存在偏差。

2、宏觀經濟表現超預期:宏觀經濟環境和財政政策是影響債券市場的關鍵因素。如果宏觀環境出現超預期的變化,如經濟增長放緩、通貨膨脹率波動或外部經濟衝擊等,可能會對信用債市場表現形成衝擊。

3、信用風險事件發展超預期:若出現信用輿情事件,可能會對信用債市場形成短期衝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