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09:41
(來源:浪潮新消費)
過去十年,中國電商的飛速發展,幾乎改寫了全球零售版圖。
從雙11、618等全民大促,到直播帶貨的消費狂歡,再到短視頻種草、社交裂變的日常滲透,這些曾被認為只是「中國現象」的策略玩法,在短短數年間演變為全球零售策略的參考模版。
可以説,中國電商不僅打開了消費市場的想象空間,也讓全球市場看見了數字零售的無限可能。
而在所有新興市場的表現中,東南亞市場的反饋較為迅猛。根據《e-Conomy SEA 2024報告》顯示,2024年東南亞數字經濟GMV預計達到2630億美元,同比增長15%;收入方面達到890億美元,同比增長14%。這也逐漸讓內貿商家意識到一個清晰的信號:東南亞或許就是下一個確定性增量市場。
更重要的是,該市場的增長邏輯,與中國商家最熟悉的內容電商策略高度契合。
用户的購物方式,正在從「搜索—比價」轉向「刷內容—即時下單」。一位入駐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的國內美粧品牌負責人向浪潮新消費透露:「在國內已經驗證過的內容電商打法,放到東南亞不僅能跑通,而且反饋更快。」
與此同時,已有一批中國品牌率先下場,嚐到了紅利。例如,完美日記、菲鹿兒、駱駝等品牌均將東南亞作為出海首站,並通過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迅速打開市場。
那麼,究竟為什麼東南亞電商會進入快車道?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又為何會成為國貨品牌拓寬增長的前沿陣地?其中,又有哪些值得內貿商家們把握的機會?
消費市場的發展往往存在共性規律。回望過去,中國電商的崛起正是得益於年輕人口結構、消費升級與基礎供應鏈的成熟,疊加品牌創新與渠道變革,共同塑造了新消費浪潮。如今,類似的場景正在東南亞重演。
走進清邁的商場,你會看到年輕人一邊刷着短視頻,一邊和朋友討論剛剛種草的口紅色號;在胡志明市,邊看邊買的直播模式,已經成為都市青年熱衷的消費方式。
而在東南亞最具代表性的電商節日 「66大促」 中,人們的消費熱情被進一步集中釋放。根據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今年僅6月6日單日,東南亞跨境電商GMV便成功刷新今年大促紀錄,登頂峰值。
這片擁有超6億人口的土地,正處於電商爆發的臨界點。如果我們尋找一個參照系,可以發現,它更像是2018年前后的中國電商市場。
那時,網購滲透率在快速攀升,直播和內容電商初露鋒芒,用户的購物習慣和消費心智極易被新的消費模式所影響。這也讓東南亞市場的增長邏輯清晰可見。
首先,是人口結構的紅利。這里超過六成的人口在35歲以下,年輕、敢嘗新、熱衷社交購物。他們習慣通過達人種草、直播推薦來完成購買決策。
這也意味着,用户需求和消費行為正處於啓蒙階段,市場心智尚未完全固化,這為品牌留下了極大的增長滲透空間。
其次,是消費升級的現實基礎。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電子錢包與本地物流設施的加速完善,網購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東南亞家庭、年輕羣體的日常選擇。
這也讓電商的發展,進入一個更具規模化和持續性的擴張階段。對商家而言,這種基礎設施和消費習慣的雙重成熟,則意味着更高的轉化效率和更低的試錯成本。
再看消費節奏。不同於歐美市場依賴「黑五」大促的單點爆發,東南亞正形成多元化的購物節律。
「33」「66」「99」「雙11」「雙12」等電商節日,逐漸成為全民大促的重要節點,再疊加泰國潑水節、越南春節、馬來西亞齋月節等傳統節日,讓東南亞電商幾乎全年都有集中爆發的機會。
最后,是文化與審美的天然契合。無論是美粧、服飾還是家居,東南亞消費者的偏好與中國市場高度相似,這使得國貨在這里更容易被接受。
由此,中國商家幾乎不需要從零開始教育市場,便能夠直接複用成熟的選品邏輯和內容電商打法,快速切入東南亞市場。
而在具體切口上,國貨品牌也展現出了獨特優勢。以熱門賽道美粧個護為例,在這個各大品牌爭奇鬥艷、競爭格外激烈的類目中,有一批中國品牌跑出了亮眼的成績。
2023年,完美日記的散粉登上TikTok Shop越南站點銷量榜首;2024年大促期間,更躋身國貨美粧品類Top10。
菲鹿兒則在今年TikTok Shop的6.6大促中爆發,僅菲律賓站點的單日銷量就突破6萬美金;搖滾甜心則憑藉染眉膏,僅用半年時間就在TikTok Shop越南站點拿下銷量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品牌的成功並非單純依靠價格,而是藉助了TikTok Shop的內容電商機制:通過短視頻種草塑造興趣,以達人推薦快速擴散認知,再借助直播實現即時轉化。
正如一位已經入駐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的國貨美粧負責人告訴我們:「東南亞消費者並不是一味追求低價,他們願意為質感、故事感買單。」也因此,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正在成為內貿商家出海東南亞的關鍵入口。
在東南亞市場,越來越多的商家正湧入美粧、服飾、家居等熱門賽道,同台競技。但在興奮於機遇的同時,部分商家也往往心懷擔憂。
一方面,東南亞不同國家之間的用户消費偏好差異較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市場偏重品牌調性和品質,泰國消費者注重產品顏值與社交屬性,而越南市場則對天然原料的產品有較高需求,本地化適配策略往往要耗費更多時間與精力;
另一方面,跨境電商平臺運營的鏈路複雜,如何提升整體經營效率、放大用户轉化率,成為內貿商家出海關注的核心議題。
在這些行業議題背后,內容電商提供了一條更直接的路徑。它能夠跨越國別和品類差異,通過短視頻的種草和直播的即時轉化,幫助品牌在用户的日常內容消費中自然嵌入商品心智。
相比單純的廣告投放或貨架曝光,內容電商憑藉沉浸式的溝通策略,把原本宂長的消費決策鏈路,濃縮進幾十秒的內容體驗之中。
正因如此,東南亞主流電商平臺紛紛加碼內容電商。
而在這股趨勢中,TikTok Shop的平臺優勢格外突出,據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數據顯示,與2024年6.6活動相比,2025年6.6活動中平臺GMV同比爆發式增長123%,訂單量激增 104%,動銷商品數也實現75%的增長。
更關鍵的是,截至今年二季度,TikTok在東南亞的月活躍用户已超過3.25億,同時,據Meltwater和We Are Social聯合發佈的《2024年全球數字報告》數據顯示,東南亞用户月均使用TikTok時長超35小時,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龐大的用户規模與高頻使用時長意味着,作為年輕人日常娛樂與社交的聚集地,TikTok Shop已然成爲了在東南亞市場,將社交流量與線上消費轉化深度綁定的內容電商主場。
這一背景下,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自然被視為內貿商家出海的「必爭之地」。
一方面,平臺的達人生態,能夠幫助品牌更快融入本土文化環境,降低溝通門檻;另一方面,平臺的物流、支付與履約體系,搭建起完整的消費閉環,也簡化了跨境電商中原本繁瑣的鏈路。
基於這樣的平臺邏輯,越來越多的內貿商家,選擇將國內成熟的打法,快速平移到東南亞市場,並已經逐漸探索出各自獨特的增長路徑。
有的品牌,選擇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找到市場突破口。
比如,美粧品牌「搖滾甜心」進入越南市場時,最初嘗試複製國內的爆款免膠假睫毛,但市場反饋讓他們很快意識到,假睫毛很難成為讓消費者真正記住大品牌。
於是,團隊通過分析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平臺的數據,發現染眉膏在越南屬於「藍海中的藍海」。該品類不僅競爭者少,而且與越南女性偏好的輕薄底粧高度契合,精準解決了「眉粉易暈、眉筆生硬」的痛點。
抓住這一洞察后,搖滾甜心迅速調整產品策略,果斷主攻染眉膏,並在TikTok Shop中採取了「階梯式達人策略」:
先用素人視頻素材填充內容,建立真實感和信任感;再逐步滲透中腰部達人,擴大產品認知;最后藉助頭部達人的帶動效應,完成心智滲透。最終,訂單量迎來爆發式增長。
2025年第二季度,搖滾甜心在越南TikTok Shop的銷量較第一季度暴漲300%。
相似的破局故事,也發生在童裝品牌Balabala和美粧品牌健美創研等國貨品牌身上。
其中,Balabala通過聚焦熱帶氣候下的季節性需求,切入「透氣、涼感」的專業兒童鞋服賽道,並藉助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的達人生態完成市場教育,迅速建立起專業心智。
而健美創研則以菲律賓市場為試點,挖掘出消費者偏好深色口紅的本土洞察,聯合本地達人進行內容營銷,並通過積極參與各類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平臺大促實現銷量快速增長。
另一些品牌,則選擇用內容驅動銷售,用故事放大品牌價值。
例如,完美日記在洞察到東南亞的增量機會后,第一時間鎖定了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作為主戰場。
依託平臺的達人資源、大數據分析工具、多語言翻譯與「內容+貨架」的多場景經營模式,品牌迅速完成了從內貿到外貿的關鍵躍遷,邁出了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其中,在產品層面,品牌通過市場調研,他們發現東南亞消費者對天然成分護膚品興趣濃厚,於是推出了含植物精華、兼具控油與保濕功效的新品,並在包裝上強調可降解環保材料,以迴應當地的可持續消費趨勢。
同時,結合東南亞用户對IP的偏好,品牌還專門打造了三麗鷗聯名系列,精準契合年輕消費者的文化趣味。
而在營銷層面,完美日記深諳內容電商的邏輯。
他們攜手本地知名創作者打造趣味短視頻,通過TikTok的個性化推薦機制迅速觸達大規模用户;同時精細化管理達人矩陣,因人制宜,定製合作形式,逐步滲透消費者的決策流程,建立起完整的口碑傳播網絡。
為品牌贏得海量的曝光機會,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進而推動產品銷量的增長。
此外,還有一些品牌選擇以「低遷移成本」作為切口,推動出海生意的複利增長。
以 Ecowin 為例,這家曾長期從事鋁製鍋具代工的企業,早已意識到代工模式利潤微薄、缺乏主動權。
於是,它開始了在國內抖音平臺上開設店鋪,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打造自有品牌,轉型取得一定成功后,品牌發現了一次意外的出海契機:
2022年雨季,一則東南亞主婦用中國平底鍋烹製椰漿飯的短視頻走紅,在數萬條「Where to buy」的評論中,團隊敏鋭地捕捉到,產品在熱帶廚房有天然適配性。
於是,在國內經驗和資源積累成熟后,Ecowin把出海首站鎖定 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通過達人合作快速測款、實時反饋並靈活調整。如今,其國內與東南亞市場的GMV佔比已達1:1,並且海外業務仍在持續突破。
品牌創始人Irene表示,自去年四季度起,他們在平臺建議下逐步加大自播和內容驅動的比重,通過多題材牽引流量,不僅帶動了一季度 260% 的增長,也增強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感,已逐漸培養了一批忠實的粉絲羣體。
相比製造型工廠的轉型路徑,Camel駱駝則展現了另一種國貨出海的打法。
基於「趨勢 + 機遇 + 可複製性」的核心邏輯,駱駝自 2023 年第三季度起便入駐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並迅速構建了一套雙軌戰略:
將在中國市場已經驗證過的「專業認證 + 品質可視化」組合拳,例如專業質檢報告和户外場景化直播等,直接遷移至東南亞,僅需進行本土化內容適配,便可高效打開東南亞市場。
在市場推廣方面,品牌藉助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平臺的商業化廣告投放、貨補政策和閃購活動等支持措施,實現了高效的用户觸達與消費轉化。
同時,駱駝積極利用平臺的短視頻與直播功能,通過與本土頭部達人展開深度合作,迅速打開品牌認知,形成了可持續的聲量積累。
更重要的是,駱駝還構建了一套用户驅動的創新循環,讓每一條爆款視頻的評論區,都成為產品研發的靈感來源。
這種以內容為驅動、以用户為中心的策略,正在東南亞複製着國內的成功密碼,併成為駱駝在這一增量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策略之一。
「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不是簡單的銷售渠道,而是品牌建設的生態系統。」正如搖滾甜心品牌負責人Tom所言,我們從這些內貿商家在東南亞的探索路徑中也可以發現,如今,TikTok Shop已不只是一個銷售渠道,更是商家佈局東南亞內容電商的基礎設施般的存在。
這句話的背后,其實也點出了當下東南亞跨境電商的關鍵機會。過去,跨境商家更關注「如何把產品賣出去」;而眼下,問題變成了「如何通過內容和生態沉澱品牌」。
TikTok Shop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既能帶來即時的銷量轉化,又能幫助品牌積累長期的心智資產。
那麼,商家如何才能更快、更高效地跑通一套可複製的增長公式?我們從多個案例的拆解中,發現了幾個關鍵的思考方向。
第一,在節奏把控上,商家可以採取「先小跑,再衝刺」的策略,更高效地把握窗口期的節奏。
例如,不少商家會選擇在第三季度淡季切入,利用兩到三個月的時間熟悉平臺規則、物流履約、達人合作等基本環節,為年底大促積蓄能量。這種「淡季磨合—旺季爆發」的路徑,也能夠有效降低商家的試錯成本。
第二,在經營模式上,「輕資產試水、重資產沉澱」逐漸成為共識。
前期與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的深度合作,可以通過貨補、閃購等平臺支持措施,以輕量化方式快速驗證市場;一旦跑出確定性,再加大自播、倉儲、本地化運營的投入,把輕量試水轉化為長期沉澱。
第三,在產品思路上,可以結合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平臺的達人資源、大數據分析工具等,更精準地洞察東南亞消費者的習慣與文化審美,在此基礎上做微創新。
比如在成分、包裝或內容表達上,融入當地偏好,既保持產品的核心優勢,又能建立差異化的價值認知。
最后,時間優勢的重要性同樣不容忽視。越早切入TikTok Shop東南亞跨境電商,就越容易以更低的成本完成佔位,更快贏得市場紅利。
歸根結底,對於內貿商家而言,窗口期的價值並不止於「走出去」,也在於通過節奏控制、輕重搭配、產品創新和時間優勢,形成一條可持續的增長路徑。
而基於這條新的路徑,商家既能在東南亞市場找到新的增量,也能與國內市場形成內外聯動的商業循環,保持整體的穩健增長,實現真正的放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