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腦機接口到罕見病防治 央企發力攻堅醫療健康新高地

2025-09-16 07:13

新華財經北京9月16日電 近日,中國電子旗下中電雲腦正式發佈我國首款國芯非侵入式腦機智能頭環,備受市場關注。「頭環採用了國產化的腦電採集芯片,推出一個多月以來,採購意向已接近20萬套,其中已簽訂正式合同的超過十萬套。」中電雲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程龍龍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成果是中央企業以科技創新驅動醫療健康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

從突破腦機接口與微光夜視前沿技術,到構建「息壤」算力平臺支撐前沿科研;從推動「智慧醫院」駛入偏遠山村,到保障罕見病藥品供應與養老服務深入社區……近年,一批中央企業以技術突破為引擎,以民生需求為導向,持續攻堅醫療健康「新高地」。

加速佈局腦機接口等新賽道

作為「十四五」重點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腦機接口正迎來中央企業的加速創新與深度佈局。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旗下微電子院自主研發出侵入式百通道柔性電極、非侵入凝膠半乾電極、高精度腦電採集芯片等國產化系列產品;同時,大力推進工業和醫療場景的推廣應用,如「面向工業安全監測的智能安全帽及實時監管平臺」已在電力和建築等行業快速應用,腦機康復手等產品已在江蘇及安徽多家醫院開展臨牀應用。

「下一步,微電子院將持續推進腦機接口低成本、強魯棒性設計,促進腦機接口產業鏈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要素深度融合,加速產業落地。」微電子院董事長陳丙根表示。

「腦機接口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顯著進展,正逐步從實驗室研究走向產業應用。」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所長羅敏敏表示,醫療健康領域是腦機接口應用最為廣泛和前景最為廣闊的領域之一,在臨牀治療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

賽迪研究院預測,2025年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到2027年將超過55億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

在智能穿戴這一細分賽道,央企同樣走在創新前沿。

中建材光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將一項曾用於高端裝備的微光夜視核心技術,創新應用於智能穿戴領域。「公司團隊攻克了醫用級精度監測難題,開發出的高性能蓋板玻璃,讓普通智能手錶首次能精準測量血氧、心率等生命體徵,推動了整個行業從‘功能型’向‘醫療級’跨越。」中建材光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三昭介紹,2025年這一項目累計申請專利17項,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間接經濟效益超10億元。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袁雪認為,要加快補齊醫藥醫療產業短板,突破關鍵瓶頸,提升高性能醫療設備、核心部件以及藥品、疫苗研發生產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人工智能+」醫療領域加快落地

在浙南山區的層巒疊嶂間,一輛搭載5G網絡和AI技術的「智慧流動醫院」巡迴診療車,正悄然改變麗水景寧畲族自治縣村民的就醫體驗。

病歷實時上傳、檢查數據秒級共享,甚至完成心電、B超、肺功能等檢查……依託中國移動5G網絡和AI輔助診斷,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專家「面對面」會診。

「5G網絡的大帶寬、低時延和高安全性,為這些創新服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AI算法的引入,使得智能輔助診斷成為可能,大幅提升了疾病篩查的效率和準確性。」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麗水分公司總經理金標表示。

山路不再阻隔就醫,「流動醫院」真正開進了大山深處。數據顯示,目前,景寧畲族自治縣「智慧流動醫院」巡迴診療車已開展雲會診超過2880次,服務11萬余人次,為患者節省費用總計300萬元。

在山西,中國國新旗下國新健康聚焦深山巡檢員、建築工人等特殊職工羣體「就醫遠、問診難」的痛點,以自研「益康管家」AI家醫小程序為核心載體,打通全國前100強醫院8萬余名副主任級以上專家資源,讓「一部手機就能接通專業醫療團隊」。

「自4月1日上線以來,小程序使用已超10萬次,在線問診近2000次,累計為職工節省時間約4000小時。」國新健康健康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魯新華介紹。

在清華大學,中國電信天翼雲推出「息壤-科研助手」,為科研提供強大算力支持。某光學成像團隊藉助其高性能GPU算力和預置工具,高效處理生命科學等數據,顯著縮短科研環境部署時間,預計三年內可節約50%成本,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國務院國資委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近期表示,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深化推進央企「AI+」專項行動,以「國資央企人工智能戰略性高價值場景庫」為基礎,打造人工智能+科學、生物醫藥等應用標杆,開闢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

切實解決羣眾「急難愁盼」

聚焦民生健康領域的「急難愁盼」,央企在行動。

「國藥集團將持續加大罕見病藥品研發投入,力爭推動更多自主研發的罕見病藥品上市,進一步緩解罕見病用藥難題。」國藥集團旗下國藥國際副總經理張浩基表示。

重組人凝血八因子,重組人C1酯酶抑制劑,重組促皮質素……國藥集團立足「國家醫藥保障平臺」定位,採取「引進+研發」雙重驅動策略,全力破解罕見病患者「用藥難」取得了重要進展,2018年以來陸續引進米託坦片、氯巴佔、地夫可特片等,第一時間為罕見病患者提供了救命藥,贏得社會各界的讚譽。

此外,國藥集團憑藉全產業鏈優勢構建全球供應網絡:從保税倉前置備貨,到冷鏈直送温控藥品,再到小程序尋藥與全流程追溯,讓罕見病患者「有藥可用、用藥安全」。

通用技術集團則將精準養老服務送到老人「家門口」。

據瞭解,「十四五」以來,通用技術集團積極構建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通過康養公司推出20余項上門服務,涵蓋養老護理、康復訓練、陪同就醫等,累計服務超10萬人次。通用技術集團旗下通用芳華養老驛站及綜合養老服務設施成功探索「小規模、多功能」模式,打造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同時,國內首創打造了基於長護險支付方式下的輔器具租賃業務,形成全國領先的「南通模式」,累計配送輔器具入户服務3萬余户次,讓更多老人共享康養生活。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用技術環球醫療「空地結合」院前緊急醫療救援模式在攀枝花市成功落地。截至目前,「空中120」已開闢急救航線20余條,救護半徑達200公里,打通了川西南、滇西北地區「空中綠色生命通道」。

業內專家表示,隨着國家政策與市場需求協同發力,中央企業正成為驅動醫療健康領域新質生產力創新的核心引擎。「十五五」新徵程上,錨定加快打造生物醫藥領域的國家隊,國資央企通過多種方式,持續攻堅產業「新高地」,快速提升產業影響力與競爭力,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堅實支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