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獲IDG、安克投資,深圳智能辦公家居大賣年收超5億美元|Insight全球

2025-09-16 09:30

編者按:當出海越來越成為一家中國公司核心戰略時,如何征戰全球市場就成為一個極其專業的話題。在全球化的演變中,已有不少中國品牌站立潮頭。鑑於此,硬氪特推出「Insight全球」專欄,從品牌成長與變遷,探索中國品牌出海的前沿方向與時代契機,為出海玩家與行業提供思考與啓發。

這是我們專欄第50期——從一款創新的電視支架起步,這家深圳企業——倍思奇(BESTQI)在海外市場成功走出了一條差異化之路。當行業仍陷於同質化競爭和價格戰時,倍思奇憑藉自主研發的人體工學技術和智能化設計,將產品打入中高端市場。2024年,公司年銷售額突破5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7億美元,印證了其以產品力穿越周期的戰略定力。

作者丨歐雪

編輯丨袁斯來

2024年,智能化家居與辦公用品大賣倍思奇年銷售額已經突破5億美元。它拿過IDG與安克創新的投資,是少數能和海外老牌廠商競爭的中國公司。

倍思奇創始人呂亞奇回國創業時,正好是亞馬遜跨境電商發力的開端。在那個賣白牌都能賺大錢的年代,呂亞奇卻花了2年時間進行產品優化。

2017年,倍思奇上架了一款人體工學電視支架,迅速衝至亞馬遜Best Seller第二名,單月營收最高突破80萬美元。

倍思奇當然是吃到時代紅利的那一批賣家。然而,9年過去,他們或消失、或功成身退,留在牌桌上的,只剩下少數人。這羣倖存者比任何人都清楚:白牌暴富的故事已退出主流,接下來是品牌賣家的戰場。

倍思奇從一開始就選擇一條投入更高、上手更慢但更持久的航線。所以,同行仍陷於價格戰與同質化競爭時,倍思奇能靠智能設計和技術差異化,將電視支架、顯示器支架等一系列產品做出溢價,打入中高端歐美家庭。

在呂亞奇看來,中國出海企業要想真正站穩全球市場,不能只靠性價比和流量打法,更要靠對用户場景的深度洞察。

即便在電視支架、顯示器支架這類看似成熟的品類中,仍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細分需求——可能是更順暢的調節體驗、更自然的智能聯動,或是更適合小空間的設計。

這也揭示了中國出海企業容易忽視的一個關鍵經驗:在普通品類中,仍有大量場景化需求未被充分滿足。那些真正讀懂用户需求的企業,最終將贏得市場。

從電視支架開始

倍思奇2016年成立即入駐亞馬遜。到2017年,它以一款不同於傳統的電視支架在亞馬遜美國站一炮而紅。這款產品採用創新結構和輕量化設計,一舉衝至Best Seller第二位,銷售金額達到類目第一。

這款爆品背后,是二三十人的團隊整整兩年的用心打磨。「我們把所有資源都壓在這一款產品上,從結構設計到工藝細節,從詳情頁優化到售后服務。」呂亞奇回憶道。

呂亞奇是工程師出身,「我不擅長平臺運營,但我懂得如何打磨產品。」他告訴硬氪。

電視支架的成功讓團隊看到了場景化延伸的機會。旗下品類從顯示器支架起步,逐步拓展到升降桌領域,並一度在亞馬遜做到細分類目第一。

倍思奇電視支架產品(圖源/企業官網)

「桌子做成了,椅子自然就是下一個入口,」呂亞奇説,「用户買了升降桌,八成會配一把好椅子,這是天然的場景閉環。」

「歐美市場一把高端椅子賣到一兩千美金,卻幾乎沒有真正的智能功能,這就是中國品牌的機會。」呂亞奇説。

2021年,倍思奇迎來重要轉折點。IDG資本與安克創新的聯合投資。「投資人説,終於找到了一個‘真做產品’的創始人。」呂亞奇回憶。

獲得投資后,倍思奇加速全球化佈局。它們主品牌聚焦人體工學,子品牌如華諾、派樂高切入升降桌、電視推車等細分市場。子品牌已覆蓋歐美日等成熟市場,並計劃向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拓展。公司預計2025年將突破7億美元。

倍思奇的成功印證了一個道理:在跨境電商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迴歸產品本質,真正讀懂用户需求,才能在全球市場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產品本身就是最好的流量引擎。」呂亞奇總結。

邁向「智能人體工學」時代

全球辦公家俱市場是一個典型「穩態但低迭代」的賽道。儘管全球辦公與家居器械品類繁多,卻長期缺乏真正創新。老牌廠家如Herman Miller、IKEA等的辦公產品多數停留在基礎功能層面,智能與場景融合程度低。

而這種斷代也意味着機會。據第三方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辦公家俱市場規模為575.1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表現尤為強勁,預計2032年規模將突破154.4億美元,驅動力主要來自人機工程學與現代化辦公解決方案需求的提升。

在呂亞奇看來,未來的桌椅理應更智能、更自動,不需要反覆手動調節。「客户現在覺得調椅子麻煩,這就是痛點,更是機會。」

倍思奇正在做的,就是把人體工學產品變得更聰明。比如,他們研發的智能電視支架,能通過語音控制轉動角度。想象一下:你在廚房做飯,説句話電視就自動轉向你;寶寶在客廳玩耍,媽媽也能隨時瞥一眼屏幕。

這也正是倍思奇發展的方向:設計出自帶「大腦」的辦公居家產品,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

倍思奇打造智能工作空間(圖源/企業官網)

或許和呂亞奇的過往經歷有關,倍思奇雖然做的是消費品,卻帶着濃重的工程師文化。

2023年,倍思奇便自主研發智能與AI平臺,以實現更深度的產品互動與定製化可能。

目前,倍思奇已將AI語音控制模塊植入升降桌,並計劃擴展至更多產品序列。儘管當前市場對智能功能的需求可能僅佔2%,呂亞奇判斷這一比例未來將升至20%,並貢獻80%的行業利潤。

未來三到五年,倍思奇的目標很明確:持續兩位數增長,同時提升利潤。路徑也同樣清晰:一是產品全面智能化,二是發力高端差異化產品,三是深化線下渠道。

儘管公司在影音多個細分品類市佔已達40%,但天花板也已顯現。要實現持續兩位數增長,必須圍繞「人體工學」與「智能結構」兩條線,拓展品類寬度與深度。

「跨境電商的粗放時代已經結束,未來屬於產品真正好用、品牌有信任感的企業。」呂亞奇總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