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08:31
智通財經APP獲悉,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上市公司一直按季度披露業績;周一凌晨,這一慣例因特朗普的發帖再掀波瀾——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連發多帖,力推將業績發佈周期從每三個月延長至每六個月,認為此舉能「節省資金,讓管理者更好地經營公司。
這並非特朗普首次就此發聲,2018年他就曾在推特支持半年度報告制度,援引與「多位全球頂級商界領袖」的討論,強調其能提升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TD Cowen分析師Jaret Seiberg個人判斷,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落實該計劃的可能性達60%,但華爾街對此存疑,部分人士擔憂這可能削弱企業問責制並加劇市場波動。
追溯歷史,SEC於1970年強制推行季度財報,作為1929年股災后數十年提升透明度的制度迴應。
當前市場各方觀點各異
TD Cowen董事總經理Jaret Seiberg指出,對SEC主席保羅·阿特金斯而言,這或是一項「輕松的政策勝利」,符合其放松監管的基調,但規則修訂需至少六個月籌備以通過司法審查。
BCA Research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Irene Tunkel則從策略角度分析,稱季度報告已淪為「操縱預期的工具」——近80%公司每季「超預期」,業績指引可信度下降,短期目標壓力扭曲商業決策,高昂報告成本更加劇了美國市場的「去股票化」,降低頻率或對企業更有利。
Evercore ISI高級董事總經理Sarah Bianchi認為,阿特金斯雖承認總統對SEC的指揮權,但真正的考驗在於,若SEC在評估后認為需調整方向,是否堅持原議。
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首席股票策略師Jonathan Golub強調,信息透明是資本市場高效的關鍵,市場會獎勵更公開、頻繁的報告。
雷蒙德·詹姆斯華盛頓政策分析師Ed Mills則指出,季度報告是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明確要求,且《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強化了該標準,SEC雖在報告頻率上有自由裁量權,但國會不太可能廢除核心要求,未來或探討為小型公司提供更大靈活性。
反對者擔憂,延長報告間隔將增加不確定性,導致公司披露時市場波動加劇。
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全球股票和實物資產主管Sameer Samana認為,低頻信息對投資不利。
Bokeh Capital Partners首席投資官Kim Forrest指出,這會減少公司披露關鍵事實的接觸點,削弱投資者通過電話會議瞭解公司前景的能力。
Piper Sandler & Co.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Kantrowitz雖認同減少短期波動,但認為波動性對部分交易員和企業有利。
Newedge Wealth投資組合策略主管Brian Nick警告,這可能導致股市不確定性上升、估值下降及財報季波動加劇,標普500指數或呈現類似羅素2000指數的特徵,但可能利好主動管理。
Miller Tabak + Co.首席市場策略師Matt Maley則稱,缺乏透明度雖讓投資者更困難,卻能讓管理層專注長期業務,對期權交易員不利,因為他們在公司公佈業績時會賺很多錢,同時凸顯華爾街精準分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