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6 01:36
(來源:來咖智庫)
近期各大科技、互聯網公司的二季報中,AI成了業績增長的C位。比如騰訊、阿里、百度、快手、美團等財報中,提及AI的頻次明顯增多,AI業務為公司帶來收入增長或提升效率,也帶動股價大漲。
但除了這些大廠外,一些平日里很低調的公司,憑藉穩紮穩打以及靈活應對的風格,躋身AI賽道的黑馬。比如9月11日晚間,獵豹移動(CMCM.US)在美股盤前發佈了2025年二季度財報,這個比百度更早提出「All in AI」的公司,創下自2021年以來的單季最佳成績,經營表現接近盈虧平衡,AI戰略轉型效果顯著。
市場考驗一個企業穩健經營和長期增長的能力,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即便面對轉型調整,當期財務指標是否會出現大幅波動,對業務基本盤造成衝擊。這構成了當下業績穩定的基礎。
第二,面對時代變化時,企業是否有快速調整的魄力和能力,將之前的產研投入複用到新業務上,打開新的成長天花板。這代表了公司后期的盈利能力。
從以上兩個維度來看,獵豹移動本次的財報,都可以説是可圈可點。公司毛利率連續第六個季度抬升,AI收入佔比接近50%。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行業的最大挑戰在於投入產出比(ROI)。無論市場多麼火熱,最終能否商業化落地,關鍵在於能否以低成本、高可靠性完成任務。當前大模型的出現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實現盈利仍需聚焦於合適場景,以合理投入推動高效落地。
傅盛表示,公司計劃在明年推出更多產品,延續「聚焦場景、平衡投入」的路徑。管理層希望機器人業務能夠儘快實現獨立盈利,從而推動獵豹移動全面進入更大規模盈利階段。
業績披露后,獵豹移動股價單日放量上漲18.6%,空頭回補比例創近四年新高。我們判斷,公司正處於「AI賦能、收入斜率向上+機器人運營聚焦場景」的戴維斯雙擊初級階段,放眼后期,公司估值修復空間仍大。
戰略轉型堅定增長趨勢,盈虧平衡邁入收穫期
這幾年隨着AI技術和應用的火爆,全球科技企業都在重投AI的佈局,甚至以AI的戰略轉型調整,來犧牲短期的營收、利潤,導致當下業績的承壓。反觀獵豹移動此次的季報,幾大核心財務指標繼續保持着正增長,業績越走越穩。
先看收入。收入端連續四個季度高速增長。2025Q2 營收 2.95 億元(+57.5% YoY,+14.0% QoQ),增速較 Q1 再抬升 4.74pct(9.24%增長到13.98%),顯著跑贏顯著跑贏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 21% 的收入增速中樞,亦高於 SaaS 板塊 15–20% 的複合增速。
公司業務雙軌並行,互聯網業務 1.58 億元(+38.8% YoY),訂閲收入佔比突破 60%;AI 及機器人 1.37 億元(+86.4% YoY),佔比 46.5%。從結構健康度上看,公司也同樣非常優秀,綜合毛利率 76.1%,顯著高於行業平均,驗證了公司「AI+硬件+系統+服務」一體化模式的溢價能力。
本季度,公司的盈利拐點出現,獵豹移動的Non-GAAP 運營虧損 210 萬元,同比減少 96.7%,環比減少 85.5%。剔除股權激勵后,主營業務實質盈虧平衡。
如果再把時間拉長,通過對比近幾個季度的收入結構,也可以非常明確的看到,獵豹移動正逐漸從較大依賴互聯網業務的收入模式,轉型為互聯網業務與AI業務雙軌並行的多元化收入結構。今年上半年,互聯網業務和AI業務的營收佔比分別57.2%、42.8%,兩條腿走路也更加穩健。
另外,公司也保持着良好的財務健康度,雄厚的資金儲備以及長期投資能為業務的長期發展提供長久的安全墊。
經營性現金流方面,自2023年轉正后,25Q2實現經營性現金流3.617億人,公司展現出良好的現金創造能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獵豹移動還有長期投資7.912億人民幣(1.105億美元),包含多家 AI 及機器人相關企業的投資,這部分投資在未來,具備重估彈性。
今年6月30日,公司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0.196億元人民幣(2.819 億美元),截至發稿公司市值為2.49億美元,現金市值比1.13×,市值低於公司賬面現金,這等於用 2.49億美元的市值就可以買 2.819億元的現金資產,剩下的還在賺錢的業務都是白送。
若按最新過去12個月數據,獵豹互聯網板塊實現經營利潤約 8,700 萬人民幣。參照恆生指數 PE ≈ 12.6×,可估值約 11 億元人民幣;AI 與其他業務過去 12 個月收入約 3.7 億元人民幣,若按機器人行業 5–10× PS 倍數估值,可得 18.5–37 億元人民幣;加上賬上穩健現金與投資約 27.3 億元人民幣,SOTP 總估值顯示公司合理市值區間為 約 57–75 億元人民幣(約 8.1–10.7 億美元),公司市值明顯被顯著低估了。
穩紮穩打的轉型魄力,「機器人差異化優勢」成稀缺標的
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獵豹移動主要涵蓋傳統互聯網業務(以工具產品為主)、服務機器人業務等。但如果覆盤獵豹移動的發展,「穩紮穩打、靈活應對」成為其跨周期增長的關鍵詞。
在公司的戰略換擋第五年,獵豹移動的收入/毛利/現金流持續走高,虧損大幅收窄,現金市值比1.13×,獵豹移動正在進入「AI 收穫期」。
比如在PC時代,獵豹以瀏覽器、金山毒霸和網址導航構建了「三級火箭體系」,實現公司盈利;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又轉型出海互聯網公司,推出獵豹清理大師、獵豹安全大師以及手機系統管家等,從工具型產品跨入內容賽道;隨着AI技術的發展,2016年公司開始逐步轉型為AI公司,並於2023年對獵户星空實現並表。
獵豹移動完成這三次技術周期的躍遷,從PC到移動再到AI,均實現從零到一的商業化落地。從本輪迴溯不僅驗證了「管理層前瞻判斷+強落地執行力」已內化為公司「跨周期算法」,更驗證了公司擁有把行業β轉化成自身α的能力。
這種躍遷為獵豹移動在AI具體發展的戰略上也帶來獨特性。獵豹移動是國內唯一具備大模型能力和自研機器人的科技公司,這種競爭壁壘也讓其成為AI機器人賽道上較為稀缺的投資標的。
與只做硬件或者只做大模型的公司相比,獵豹移動做AI機器人,走的是一條硬件、軟件以及場景三結合的模式,通過將大模型底層能力與機器人業務結合,實現技術端與客户端雙重協同。
大模型相當於機器人的「大腦」,能夠顯著提升機器人的智能水平。獵豹移動將大模型的技術經驗直接移植至機器人設備,如公司自研AgentOS機器人系統應用於機器人,顯著增強了機器人理解意圖和任務規劃的能力,實現語音交互機器人的差異化優勢。
不僅如此,在渠道管理上,獵豹移動重視客户視角,不管是從自身產品質量、售前支持、售后響應上,做到了精細化運營,聚焦展廳、養老、醫療、教育等核心場景應用,讓機器人真正落地到商業場景,實現了資源的有效複用,帶動機器人業務穩定增長。
數據顯示,2018年獵户星空智能服務機器人正式量產,截至目前獵户星空服務機器人累計總出貨量已超6萬台,總服務人次超5.5億,覆蓋全球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行業順風+需求井噴,多條收入曲線「滾雪球」
今年來,機器人行業加快迭代,並且迎來前所未有的資本熱潮,融資規模大幅增長,開啟了萬億市場的新賽道。
從整個行業發展以及商業化走向來看,獵豹未來在AI機器人賽道的持續增長,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
首先隨着機器人市場規模的擴大,獵豹移動憑藉先期建立的領先優勢,有望通過擴充產品、渠道以及提升品牌,在市場集中度較低的情況下,搶佔更多市場獲得規模增量。
根據Statista數據顯示,全球服務型機器人2024年市場規模預計362億美元,2029年預計達到616年億美元,五年CAGR達11.2%。機器人技術的不斷升級、價格不斷下降以及下游客户付費意願逐漸增強,加速服務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5年1-6月,我國服務機器人產量約為882.45萬台,同比增長25.5%。隨着老齡化加劇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服務機器人在養老護理、康復訓練等領域的剛性需求持續增長。此外,消費者對智能化生活體驗的追求推動家用服務機器人市場擴容,具備掃地、安防、教育等複合功能的機器人產品滲透率快速提升。未來,服務機器人將向更細分領域延伸,通過模塊化設計和個性化服務滿足差異化需求,行業增長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今年7月,獵豹移動就戰略性收購了輕量型協作機器人公司UFACTORY(「眾為創造」),UFACTORY的核心優勢在於「輕量化+易部署」,也是業內為數不多以海外市場為核心,且已實現盈利的機器臂公司。Q2業績會上,傅盛表示,UFACTORY年收入規模已經達到了大幾千萬人民幣,同時保持了較高的利潤率。
收購UFACTORY,對於獵豹的戰略意義也是非常明顯,一是讓公司AI機器人的產品矩陣更為豐富,輪式機器人有了機械臂的加持,能夠滿足更多的功能需求,全方位覆蓋多場景,比如酒店會議接待、餐廳、工廠物流園等;二是在銷售渠道上,獵豹移動也可將UFACTORY的優勢與獵户星空的分銷網絡以及100多個全球合作伙伴相結合,使機器人業務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擴大銷售規模。
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共振下,服務機器人行業長期向好趨勢明確,而獵豹移動優勢在於一體化的AI機器人以及全球化佈局充分,未來也有望受益於此。
有券商分析師舉例表示,在單臺機器人五年的生命周期中,硬件、軟件+服務,再疊加后續服務的高毛利、現金回款穩定,可以形成「賣一臺、鎖多年」的滾雪球效應。
光大證券更在最新一份研報中點評指出,隨着UFACTORY收購的完成及整合深化,公司機器人產品 矩陣將更加豐富,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互聯網業務訂閲模式的持續優化將貢獻穩定現金流;AI 技術與機器人場景的深度融合將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多重積極因素下,公司有望開啟新一輪增長周期。
結 語
今年二季度,獵豹移動人工智能業務已經佔到總營收的46.5%,已經逐漸接近傅盛提到的50%左右目標。
隨着企業級戰略以及大模型機器人應用的持續推進,其人工智能業務佔比將進一步提升,並且在營收結構上,從賣產品逐漸向賣服務轉型,產品開發「從無到有」,量產實現「應有盡有」,提供智能化產品和個性化、定製化服務方案,不斷躍向價值鏈中高端,尋求市場新增量。
在 AI 賽道普遍「高投入、長周期」背景下,獵豹移動通過自身的技能實力,匹配商業化前置能力,是當下AI 賽道中極度稀缺的「現金自循環+盈利即將轉正+行業高β」三重共振標的,且公司的成長確定性已被本次財報驗證。
$CMCM(CM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