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海證券-醫藥生物行業周報:關注海外地緣擾動,堅定看好國內創新產業鏈發展-250915

2025-09-15 17:3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研報虎)

市場表現:

  上周(09月08日-09月12日)醫藥生物板塊整體下跌0.36%,在申萬31個行業中排第29位,跑輸滬深300指數1.74個百分點。當前醫藥生物板塊PE估值為31.72倍,處於歷史中低位水平,相對於滬深300的估值溢價為137%。子板塊漲幅前三的為醫療器械(申萬)、醫藥商業(申萬)、醫療服務(申萬)、漲幅分別為2.23%、1.44%、0.51%、個股方面,上周上漲的個股爲262只(佔比55.27%),下跌的個股201只(佔比42.41%)。漲幅前五的個股分別為振德醫療(41.26%)、浩歐博(27.96%)、濟民健康(維權)(25.88%)、康為世紀(23.23%)、奧精醫療(20.47%)。

行業要聞:

  根據《紐約時報》2025年9月10日的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內部討論並起草一項行政命令草案,旨在對美國製藥企業從中國獲取研發管線中的藥物和技術實施嚴厲限制。這一舉措被視為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的優先事項,針對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快速崛起,可能徹底改變美國製藥行業的全球供應鏈格局。草案的核心內容包括切斷中國發明實驗性治療藥物的「管道」,這些藥物涵蓋癌症、肥胖、心臟病和克羅恩病等領域。美國大型製藥公司近年來大量從中國許可低成本實驗藥物,以補充自身研發不足,例如輝瑞(Pfizer)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巨頭已通過此類交易顯著豐富了產品線。然而,這一潛在禁令引發了製藥行業的強烈反彈,這些公司警告稱,如果實施,將導致美國市場藥物短缺加劇,創新速度放緩,並可能推高醫療成本,影響數百萬患者的治療可用性。(信息來源:紐約時報)

投資建議:

  本周生物醫藥板塊總體表現平淡,醫療器械、醫藥商業子板塊表現相對較好。當地時間2025年9月10日,《紐約時報》發佈消息,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討論起草行政命令,旨在限制美國製藥企業從中國biotech購買創新葯物研發管線,措施包括對BD交易施以更嚴格的人工審查,以及要求FDA更嚴格地審覈來自中國患者的臨牀數據並收取更高的費用。該消息的披露引發了資本市場的擔憂,當日百濟神州、再鼎醫藥等在美上市的中國藥企股價大幅下跌。然而報道中提到,白宮發言人表示特朗普政府政府目前「並未積極考慮」這項行政令草案。考慮到專利懸崖問題可能導致超2364億美元的潛在損失金額,輝瑞、默克等大型跨國藥企近年來依賴中國低成本、高質量的研發管線和臨牀試驗數據來補充自身產品線,以應對巨大的「專利懸崖」壓力;即便限制中美交易,中國藥企仍可轉向歐洲等其他市場的合作伙伴,這可能導致美國藥企錯失優質資產,反而增強了歐洲競爭對手的實力。即使行政命令最終出臺,預計將面臨諸多法律挑戰,導致其生效延迟甚至被否決。綜上,我們認為考慮到強大利益集團(跨國MNC)的遊說、潛在的法律挑戰、以及經濟上的不現實性,這份法案有極高的可能性「雷聲大、雨點小」。從A股上市公司中報業績情況來看,創新葯、研發外包、上游試劑等板塊的業績增速表現優異,創新葯產業鏈仍是景氣度最高的方向,建議持續關注業績表現優秀的創新葯鏈績優股,同時建議關注醫療器械、中藥、藥店、醫療服務等板塊的優質個股。

  個股推薦組合:特寶生物榮昌生物貝達藥業眾生藥業開立醫療華廈眼科;個股關注組合:科倫藥業千紅製藥益豐藥房康泰生物百普賽斯羚鋭製藥

  風險提示:行業政策風險;公司業績不及預期風險;研發進展不及預期風險;藥械產品安全事件風險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