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5 16:06
13家產業互聯網企業,上半年業績如何?
文丨李佳晅
近期,產業互聯網上市企業陸續公佈了2025年中期業績,整體來看,產業互聯網賽道顯著回暖,來自鋼鐵電商、工業品採購、數字化交易等細分領域的多家企業營收與利潤恢復增長,行業整體動能正在加速修復。
億邦動力統計梳理了國聯股份(維權)、藥師幫、密爾克衞、卓爾智聯、找鋼集團、咸亨國際、上海鋼聯、匯通達、怡合達、怡亞通、震坤行、齊心集團、晨光科力普(晨光股份)13家企業的業績數據,從當前企業財報數據及經營表現來看,在多個行業持續承壓的大環境下,「出海」成為產業互聯網企業全新增長引擎。
與此同時,「AI」則成為半年報中的熱詞,通過各企業財報來看,AI應用主要集中在三大場景:運營與業務流程自動化、供應鏈與物流優化、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從財務對賬到客户服務,從庫存管理到物流調度,AI技術正在深刻改變產業互聯網的運營模式,產業互聯網行業正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周期。
賽道回暖 9家企業利潤增長
2025上半年,產業互聯網賽道顯著回暖,超半數企業營收增長,9家公司利潤上揚,釋放出復甦信號。
從營收基本情況來看,在2025年上半年,營收規模突破百億的上市公司有5家,分別是卓爾智聯(909.21億元)、怡亞通(359.61億元)、上海鋼聯(343.91億元)、匯通達(243.42億元)、國聯股份(240.49億元);營收超50億元的企業有3家,分別是藥師幫(98.43億元)、密爾克衞(70.35億元)、晨光科力普(61.29億元);緊隨其后的是齊心集團(47.73億元)。在美股上市的震坤行並未披露中期業績,但結合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業績來看,營收合計爲43.6億元;隨后是咸亨國際(15.8億元)、怡合達(14.6億元)、找鋼集團(7.97億元)。
其中,營收增長的企業超過半數,共有8家,分別是咸亨國際(+34%)、卓爾智聯(+33.17%)、怡合達(+18.7%)、密爾克衞(+17.4%)、找鋼集團(+12.2%)、藥師幫(+11.7%)、震坤行(+6.1%)、晨光科力普(+0.15%)。
其中,漲幅最大是咸亨國際,公司在業績公告中表示,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於兩方面因素,其一是作為MRO集約化供應商,2025年以來,公司中標中國建材、中國節能、中國船舶等多個項目,併成為中國能建、中國中糧等央企的核心MRO供應商。除了在電網領域的主營業務外,咸亨國際拓展的油氣、新興電商等板塊業務,為公司帶來新增長點。
其次是數字貿易平臺卓爾智聯,繼2024年全年營收增長29.59%后,卓爾智聯營收漲幅持續提升,公司稱增長主要是旗下全球化大宗貿易平臺CIC與農產品供應鏈中農網表現優異所致。
在盈利方面,產業互聯網企業在2025年上半年的利潤增長情況有大幅改善。根據2024年全年業績來看,13家企業中僅有5家有利潤增長;而2025年上半年,共有9家公司利潤增長,包括藥師幫、密爾克衞、卓爾智聯、找鋼集團、上海鋼聯、咸亨國際、匯通達、怡合達、震坤行。
其中匯通達雖然2025年上半年營收243.42億元,同比減少25.91%,但利潤同比增長15.9%達3.56億元,説明經營效率正在提高。2024年末,匯通達宣佈進入轉型期,通過削減低效業務、加大高毛利品類投入、強化自有品牌等手段尋求增長,目前已見成效。
國際化成多家企業的新增長路徑
「出海」正在成為產業互聯網企業業績增長的新引擎。從鋼鐵行業到工業品平臺,再到數字化貿易領域,多家企業通過國際化佈局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
▎鋼鐵電商
鋼鐵電商行業的兩家上市企業找鋼集團和上海鋼聯分別呈現「增收不增利」和「增利不增收」的現象。2025年上半年,找鋼集團營收增長12.2%達7.97億元,而毛利下降10.6%,虧損擴大573.1%達4.99億元,公司稱主要是由於終止集團旗下胖貓白條以及胖貓易採服務所致。而上海鋼聯營收343.91億元,同比降低21.65%,淨利潤卻增長41.07%達1.18億元。
儘管業績分化,但兩家企業的戰略相似。針對東南亞和中東旺盛的基建需求,找鋼集團與央國企合作,在阿聯酋、沙特、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子公司,推動海外業務本土化進程。2025上半年,找鋼集團的國際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8.9%達3.4億元,鋼鐵交易噸量同比增長58.0%,毛利同比增長90.5%,單噸毛利同比增20.6%。
具體來看,找鋼集團在東南亞參與了中泰高鐵、馬來西亞物流中心等大型基建項目,鋼鐵交易量約4.5萬噸,環比增長441%。在阿聯酋,找鋼集團的第一個加工廠將於年底落地迪拜工業城,年產量可達40萬噸。找鋼集團計劃在未來3年時間內成為一帶一路地區最大的鋼鐵供應商。
上海鋼聯也通過境外業務獲得全新增長點。財報顯示,上海鋼聯產業數據服務板塊在2025上半年收入3.66億元,其中境外服務收入同比提升9.7%,公司全球化佈局初見成效。為進一步提升定價影響力,5月上海鋼聯與全球知名能源及大宗商品評估機構阿格斯(Argus)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共同發佈中國進口61%與62%品位海運鐵礦石的混合指數均值,構建更符合產業需求的定價體系。
▎工業品採購
震坤行董事長兼CEO陳龍在業績説明會上表示:「震坤行美國市場進展顯著,自2025年1月以來,銷售收入和客户數月環比翻倍增長。」
震坤行在2025年第一季度經營虧損和淨虧損分別同比收窄了37.7%和26.6%,第二季度淨虧損同比收窄20%,並在3月份單月的從經營利潤、淨利潤以及經調整淨利潤口徑全面盈利,6月單月再次盈虧平衡。
震坤行美國公司和獨立站自2024年12月正式開始運營以來,累計註冊客户數達約6000個,上線覆蓋個人防護、手工具、動力工具、包裝和暖通製冷等品類SKU數達約600個,覆蓋約12個產線,第二季度美國銷售收入環比增長260.0%。
目前,震坤行還開始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墨西哥、阿聯酋等10個國家接收中國大客户的MRO採購訂單,為當地工廠提供定點服務。在海外市場,震坤行的海外供應商佔比達70%,供應鏈佈局趨於動態均衡。為進一步提升產品覆蓋度、海外供應鏈能力和客户體驗,震坤行計劃下半年上線美國獨立站移動端App,同時SKU數量將擴充至1500個以上,同時,震坤行稱將於2025年年底開啟歐洲獨立站業務。
▎數字化交易
卓爾智聯在半年報中表示,在國內市場保持穩健微增的同時,海外業務展現出更高的增幅。具體體現在全球化大宗貿易平臺CIC與中農網兩個業務板塊。
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約322億元,其中,CIC與卓紅金服的合作,推出線上跨境融資解決方案,為南美、非洲、澳洲、東南亞等更廣泛地區的中小型國際供應鏈企業提供科技金融服務方案。卓紅金服是由卓爾智聯與世界500強公司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共同出資成立,今年上半年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啟動卓紅金服增資及全面商業化運營,提升CIC的一站式跨境貿易服務核心競爭力。
為豐富產品矩陣,提升供應鏈韌性,中農網的咖啡板塊拓展埃塞俄比亞、祕魯等全球核心產區生豆直採業務,服務國內大型烘焙工廠及頭部連鎖咖啡、茶飲品牌,通過定製化方案和穩定供應提升議價能力。
AI滲透至3大應用場景
2025半年報中,「AI」儼然成為熱詞。對產業互聯網公司而言,AI已不再是概念,而是深度融入核心業務流程的「生產力工具」。各家企業都在努力秀AI實力,當前他們的AI能力主要滲透至3大應用場景中。
▎場景一:運營與業務流程
業務流程與運營的AI化是產業互聯網企業應用最普遍、效果最直接的領域,通過自動化重複性高、規則性強的工作流程,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在財務流程方面,齊心集團將AI接入財務結算對賬系統,對賬準確率達96%,降低了覈驗人工成本,以及漏檢導致的流程反覆成本;
密爾克衞利用AI技術搭建自動計費系統,自動化無縫銜接從報價到賬單生成全流程;
客服與訂單處理方面,震坤行將AI推品大腦、AI行家助手等智能體與產品選型推薦、銷售轉化等場景結合,震坤行客服人均處理訂單行數同比提升48%,直接體現了人力效率的提升;
在日常管理中,匯通達的「千橙AI超級店長」可協助門店自動完成60%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將員工從瑣碎事務中解放出來。
▎場景二:供應鏈與物流
多家B2B企業針對採購、履約效率低,庫存成本高等核心痛點,將AI接入智能預測、匹配和調度系統,優化了從尋源、採購到履約、配送的全鏈路供應鏈效率。
在尋源與匹配方面,齊心集團通過AI實現商品自動去重,匹配準確率最高達97%,極大提升了採購效率和準確性;
在物流履約方面,卓爾智聯旗下化塑匯的TMS/WMS系統將物流流程端到端可視化管控;
密爾克衞的4PL系統可自動化調度運力、分析成本;
震坤行通過接入AI物料管家等智能體,將過倉履約費率同比下降約18%,直接降低物流成本;
在庫存管理方面,匯通達的會員門店在使用AI工具后,庫存周轉縮短了15-20%,減少了資金佔用,提升了資金效率。
▎場景三: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
長期以來,產業互聯網企業積累大量數據資產難以清洗和流通。利用AI挖掘數據價值,企業可將數據轉化為決策支持。
上海鋼聯開發的「小鋼數字智能助手」可用於研報撰寫和市場分析,提升客户決策效率;
在卓爾智聯的「中農芯」平臺上,AI技術首次應用至原木期貨交割等高風險、高價值環節,智能行情日報與AI助手則滲透至日常運營,提升響應速度與決策質量;
齊心集團的「商城推薦系統」、震坤行的「AI推品大腦」都可基於數據分析提升銷售轉化率。
▼ 總結▼
總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產業互聯網領域呈現出顯著的業績回暖與結構優化趨勢。從營收與利潤雙重維度來看,多數企業實現了正向增長,卓爾智聯、藥師幫、密爾克衞等9家企業利潤水平顯著提升,反映出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增強。
企業不僅在傳統業務中通過集約化運營、品類優化和效率提升實現降本增效,還積極拓展新業務板塊和國際市場,推動了收入的多元化和高質量增長。找鋼集團、上海鋼聯、震坤行、卓爾智聯等企業通過建立海外子公司、開展本土化運營、共建國際定價體系、拓展跨境供應鏈服務等方式,積極融入全球市場,不僅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實現業務落地,更在歐美等成熟市場取得突破。這一趨勢不僅緩解了國內市場的增長壓力,也為企業帶來了更高的毛利空間和更廣闊的成長可能性。
此外,AI技術已深入滲透至運營、供應鏈和決策等多個核心環節,成為推動企業效率變革的重要力量。未來,隨着AI應用深化與全球化進程加速,產業互聯網企業有望進一步整合國內外資源,構建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