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5 20:08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市首鋼園區舉辦,鷹瞳Airdoc(2251.HK)作為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醫療領域)的合作生態之一,在本屆服貿會展示了多款AI健康創新產品。
鷹瞳科技(Airdoc)AI健康產品在服貿會備受關注,在2號館公益展區優促計劃主題展上,鷹瞳Airdoc邀請參會嘉賓親測PBM視力康復儀等創新產品,贏得參會嘉賓的青睞,而同期PBM視力康復儀在學界也展現優勢。
政策推動 PBM與腦機接口技術交叉融合
鷹瞳科技表示,近年來,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術已成為前沿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與此同時,光生物調節(PBM)作為一種新興技術路徑,也逐漸嶄露頭角,並與腦機接口技術形成多層面的交叉與融合。
腦機接口通過在腦與機器之間建立信息通道,實現生物智能與機器智能的協同交互,是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融合發展的前沿技術。
2025年7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國家衞生健康委等多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該意見明確指出,到2027年,腦機接口關鍵技術要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進的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電極、芯片和整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且在工業製造、醫療健康、生活消費等領域加快應用。
到2030年,產業創新能力要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體系,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邁入世界前列。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為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PBM技術具有調節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功能
據鷹瞳科技介紹,在最新研究中,有一種名為內在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ipRGC)的特殊細胞,它對光信號極為敏感,在調節生物鍾、瞳孔對光反射等生理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而光生物調節(PBM)技術正是一種利用特定波長的可見光與近紅外光,對神經組織施加一定劑量的光照射、非侵入性的物理療法。
該技術採用的波段光能温和且組織穿透性較好,能對人體組織修復和血液微循環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從線粒體層面來看,研究發現PBM能夠改善線粒體功能,增加線粒體膜電位、細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進而增強細胞代謝功能。這一機制對於改善大腦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其與腦機接口技術的結合提供了潛在的可能性。
鷹瞳科技指出,PBM技術可以優化腦機接口的信號採集和處理過程。當PBM作用於眼部時,可能通過影響ipRGC的光敏色素或細胞內的代謝過程,進而調節其光響應特性和信號傳遞效率。這種調節有助於優化腦機接口中與視覺相關的信號採集和處理,提高信號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在此背景下,一種創新的思路逐漸浮現——利用PBM技術,通過AI和腦機接口來幫助醫生和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PBM技術可以通過調節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功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環,為視網膜提供更充足的營養,進而對近視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腦機接口技術則可以實時監測大腦對眼部調節的神經信號,通過AI分析這些信號,為PBM技術的應用提供更精準的指導,實現個性化的近視治療方案。例如,通過腦機接口監測到大腦在視物時的信號,AI系統可以根據這些信號調整PBM設備的光照參數,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鷹瞳Airdoc近視防控3個月臨牀研究數據公佈
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九次眼科學術大會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眼科劉紅教授帶來題為《光生物調節應用於近視控制的研究》的報告,其分享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開展的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臨牀試驗,試驗組採用基於PBM光生物調節療法、採用鷹瞳特殊設計的LED光療方案(簡稱「PBM-LED光療」)聯合離焦鏡,對照組則僅使用離焦鏡。三個月的結果顯示,試驗組在眼軸控制方面相較於對照組展現出明顯優勢。
劉紅教授指出,鷹瞳Airdoc PBM技術路線具有優勢,理論上對眼底更安全。此次相關臨牀試驗的結果也進一步表明了鷹瞳Airdoc PBM產品的有效性。
分析人士表示,隨着政策的大力鼓勵和技術的不斷探索,PBM技術與腦機接口在近視治療領域的結合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廣大近視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資料顯示,鷹瞳科技(Airdoc)成立於2015年,是全球視網膜影像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也是國內第一家榮獲NMPA眼底人工智能三類輔助診斷醫療器械註冊的企業。公司致力於「讓健康無處不在」,為人們提供慢性病早篩及管理、近視防控、斜弱視治療、抗壓能力檢測等全方位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2021年11月,鷹瞳科技於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醫療AI第一股」。
據悉,鷹瞳Airdoc擁有深度學習算法核心技術,視網膜技術專利位居全球前列,榮獲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目前公司相關人工智能視網膜影像產品已廣泛應用於等級醫院、社區診所、體檢中心、保險公司、視光中心及藥房等場所,已為數千萬用户提供疾病輔助診斷及健康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