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5 16:53
原標題:玻尿酸巨頭進入戰略收縮期
日前,有消息稱,華熙生物正在裁員,被裁員工可談賠償。同時,近期有自稱從華熙生物離職的網友在社交平臺爆料稱,華熙生物的裁員正在擴大規模,集團旗下小品牌入不敷出,除誇迪和潤百顏兩大品牌外,「其他小品牌基本都要被砍掉」。
從財報來看,此次調整並非突發,而是華熙生物基於業績壓力和戰略重整所採取的「斷臂」和業務收縮舉措:輕營銷、重生產,將集團資源集中至核心品牌。
億邦動力觀察到,在品類方面,國內上市美粧公司大多采取擴張策略,通過自營或收購的方式,從現有業務向彩妝、母嬰、醫美等過去未涉足的領域拓展。
而部分外資美粧集團則採取收縮戰略,在裁員的同時,將公司資源集中到有限的品牌和市場中:
資生堂明確列出了8個*梯隊和第二梯隊的關鍵品牌,並集中投入營銷和研發資源;科蒂集團同樣將力量聚焦於更具影響力的戰略計劃,優先保障爆款產品的開發推廣;雅詩蘭黛則採取差異化策略,藉助小品牌的敏捷性與創新力,並充分發揮大品牌的規模效應。
華熙生物是否也已進入類似的收縮周期?
華熙裁員早已開始,主要裁撤銷售、加強生產研發?
實際上,今年年初華熙生物的財報就已顯示出裁員跡象:2024年,公司在職員工數量為4444名,同比下降4.53%,減少211人。其中銷售員工數量減少幅度*,同比下降31.78%(減少571人);財務員工數量緊隨其后,同比下降20.59%(減少14人);研發/技術人員同比微降0.65%。
生產人員和行政人員數量則有所增加,分別增長19.32%和25.82%。
今年3月19日,華熙生物發佈高管調整及聘任公告稱,公司正在進行管理變革,決定減少非法定要求的副總經理職位數量,以調整管理架構、精簡管理層級。
早在3月3日,華熙生物董事長就在總裁辦公會上表示,公司需重返創業型組織。此前的一系列調整旨在重整流程、發現問題、重塑創業型架構,並重點整治貪腐問題。
從2024年報的人員結構調整來看,華熙生物主要裁減的是銷售員工,生產人員反而有所增加。在今年年中華熙生物與鉅子生物的所謂「商戰」中,華熙生物始終強調公司重視科研,重視產品本身能被科學實驗證明的功效。
從費用支出來看,儘管營收仍在收縮,華熙生物仍持續投入研發,2025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5.25%,達到2.31億元。銷售費用的變化也符合公司當前的裁員方向,同比收縮8.45%至6.56億元,為近5年同期*值。
護膚業務收縮,華熙選擇斷臂求生?
今年上半年,華熙生物實現營業總收入22.61億元,同比下降19.57%;淨利潤同比收縮35.15%至2.21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收縮35.38%至2.2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僅從半年度財報來看,2025年上半年華熙生物的營業總收入、淨利潤和歸母淨利潤均創下近6年(2020年至2025年)*跌幅。
從業務構成來看,華熙生物的三大主營業務在2025年上半年均出現大幅下跌。
其中,功能性護膚品跌幅*,同比下跌33.97%至9.12億元,為近5年(2021年至2025年)*值,甚至低於2021年水平(12億元);醫療終端產品同比下跌9.44%至6.73億元,在2023年、2024年分別迅猛增長63.11%和51.92%之后,迎來近5年*跌幅;原料產品同比微降0.58%至6.26億元。
事實上,華熙生物旗下護膚品牌潤熙泉、潤熙禾已疑似閉店。潤熙泉是以膠原蛋白為核心成分的抗衰修護品牌,潤熙禾則是母嬰護膚品牌,二者均成立於2019年。
今年7月,部分媒體報道稱潤熙禾旗下官方店鋪已清空,在各大電商平臺檢索不到品牌官方旗艦店。目前,潤熙泉抖音官方旗艦店已清空全部商品,在淘寶平臺也已無法搜索到潤熙泉旗艦店和官方旗艦店。
潤熙泉重視直播帶貨等新型渠道,其品牌總經理在2023年和2024年曾擔任華熙生物直播渠道事業部總經理,並公開表示抖音和視頻號是品牌的兩大基本盤。潤熙禾則曾與娛樂公司樂華合作,但今年7月10日,樂華娛樂旗下公司天津壹華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已退出潤熙禾的股東名單。
玻尿酸「三劍客」,在2025上半年跌下神壇?
事實上,除了華熙生物,所謂「玻尿酸三劍客」中的另外兩家企業——昊海生科和愛美客,在2025年上半年業績也出現下跌。
昊海生科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7.12%至13.04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7.35%至2.02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0.29%至2.11億元。
從其醫美業務營收來看,在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連續增長之后,昊海生科的玻尿酸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80%至3.47億元,佔比由去年同期的65.76%下降至60.33%;射頻及激光設備同比微降0.07%至1.36億元;(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同比增長13.73%至0.92億元。
2025年上半年,昊海生科醫美業務營收5.75億元,同比下降9.31%,為近6年同期首次下跌。
愛美客曾被稱為「醫美茅臺」,其主營產品毛利率高達90%,在連續5年(2020年至2024年)增長后,也在2025年上半年出現下跌: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21.59%至12.99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29.44%至7.91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29.57%至7.89億元。
按產品營業收入劃分,溶液類注射產品同比下降23.79%至7.44億元,凝膠類注射產品同比下降23.99%至4.93億元,面部埋植線產品同比下降4.56%至0.03億元,其他產品同比增長38.88%至0.3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