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消費電子巨頭,為何集體上飛書?

2025-09-15 19:10

近日,海信董事長賈少謙在一次公開活動中提到,他們前段時間完成了一次關鍵升級——把全員協作切換到飛書。「通過飛書現有的信息化和各種信息資源的整合,能夠感受到整個企業的管理效率正在進行改善和提升。」

對於該動作,員工們給出的反饋普遍積極。很多年輕員工自發使用飛書,他們的共同觀點是,飛書更符合他們對高效工具的期待。

很多人提到,會議效率的提升最為直觀:會前資料自動掛到日程,避免了臨時找文件;會中飛閲會支持實時投屏和評論,讓討論更聚焦;會后 AI 自動生成紀要和待辦,直接綁定責任人,減少了「散會即散場」。

AI 知識問答和多維表格的組合備受追捧:複雜的技術資料可以秒級召回,數據分析和文案生成也能自動完成;多維表格被認為能替代過去零散搭建的各種小系統,讓業務部門可以自己動手搭建工具,不再事事依賴 IT,從而釋放了開發人員的精力,讓他們專注於更關鍵、更高價值的工作。

一位接近海信的人士稱,此次辦公平臺升級被海信定義為一場「AI時代下敏捷高效辦公的破局之戰」 。其核心目標是利用AI工具的力量,將組織與員工從「信息散落難檢索」、「任務追蹤不閉環」等繁瑣的辦公流程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用户價值創造。

事實上,上飛書在消費電子行業並非孤例。過去幾年,從小米到安克創新,從影石到科沃斯,越來越多企業陸續做出同樣的決定:擁抱新一代協同工具,把 AI 與組織力結合起來,重塑競爭方式。

小米、安克、科沃斯們的共同選擇

海信不是孤例。

在當下,技術加速演進、產品更新換代,以及全球競爭的持續加劇,給消費電子行業帶來了巨大壓力:周期越來越短、協同越來越複雜、組織負擔越來越重。SKU 要擴充,但又不能濫竽充數;跨國經營讓語言、時差、合規的重要性不能再被忽視;而知識沉澱不足、流程割裂,則讓組織效率被不斷稀釋。

共同解法只有一個:產品之爭、技術之爭、全球生態與身位之爭,皆與組織息息相關。消費電子企業與大型製造集體上飛書,意義不僅是換掉OA。

2020 年,飛書剛剛走向市場不久,小米便率先借助新工具打破原有的協作壁壘。

小米作為當時生態最大、最齊全的消費電子公司,內部協作無可避免地分散,OA、郵件、雲盤、會議工具割裂。飛書把日常辦公場景打通在同一個平臺,憑藉員工的體驗與傳播實現指數級增長,最終轉化為集團層面的推廣:體驗、數據、業務、增長,已經在飛書中逐漸匯聚成組織層面的正反饋。

2021 年,安克創新、傳音和海爾先后引入飛書。

安克 CEO 陽萌在 2023 年的飛書發佈會上回顧道:「三年飛書時光,讓我們成為一個 AI Ready 的企業。在飛書知識庫和文檔上,我們沉澱了數百萬份文檔和領域知識,真正把想實現的組織形態,落實到每天的行為中。效率已經成為安克的基礎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對安克來説,這一決定幾乎是必然的。97% 的營收來自海外,團隊分佈在 140 多個國家,跨時區會議推進、跨語言協作溝通、合規與數據等方面都面臨了挑戰。飛書接入后,統一了 146 個國家的溝通與協作,通過實時翻譯、知識沉澱和 AI 工具,重建了「多國戰隊」的效率。三年間,安克在飛書上沉澱了超過 400 萬篇文檔,逐漸形成可被反覆調用和複用的組織智慧。

出海成為這些消費電子企業選擇飛書的重要原因之一。傳音也在 70 多個國家鋪開了銷售網絡,藉助飛書多維表格搭建數十款業務管理工具,能把銷售培訓、物料追蹤、問題跟進全部放到一張表里,全球進展實時同步。

2023年,更多消費電子頭部公司用起了飛書:掃地機器人三大品牌追覓、科沃斯、石頭科技集體上飛書,榮耀、SKG 等企業也相繼跟進。

在生產端,新品上市后產能驟然放大,科沃斯通過飛書搭建「生產戰情報告」,一旦產線異常,戰情羣一鍵拉齊上下游部門,交付效率提升 20%。在營銷與決策端,飛書與業務流程管理平臺深度集成,當決策出現偏差時會觸發一鍵飛書拉羣,配合知識庫和多維表格,決策落地效率提升 30%。

2024 年,插座巨頭公牛集團上線飛書,並在三個月內基於飛書 aily 自建 AI 客服機器人「公牛智服」,客服一線都在用,將客服響應時間從半小時縮短到 1 分鍾,新人培訓周期從一個月縮短到一周。

集體選擇的背后,其實原因很簡單:飛書好用。

在消費電子行業,產品從概念到上市只有短短6–12個月,流程複雜、時間緊迫。軟硬件並行開發、跨部門的依賴關係極其複雜,IPD和項目管理意義重大。SKG的案例最直觀:藉助飛書項目快速搭建IPD流程,短短數月便SKG便上線了110多個研發項目,最終項目延期率降低了20%。

能把複雜的事情變簡單,把低效的環節變順暢。對企業來説,換上飛書,就等於換了一種更高效的工作方式。

在一個靠速度和執行取勝的行業里,好用,就是最大的競爭力。

從消滅低效會議開始

此次海信與飛書的合作,來自海信員工對高效、智能、更好體驗的數字化辦公需求。

國內市場趨於飽和,全球化擴張迫在眉睫,AI技術的浪潮撲面而來——這些外部挑戰疊加在一起,讓這家有半個世紀歷史的家電巨頭,必須找到新的組織方式。

高效會議就是其中一場硬仗。海信內部明確規定,要「消滅低效會議」,對此,飛書 AI 會議自動生成會議紀要,通過 AI 語義理解提煉關鍵要點,生成智能會議紀要和待辦任務等,有效助力海信員工召開高效會議。

除了會議,海信還引入了「星海同學」——一個基於飛書aily工作助手定製的智能體,可以助力員工高效工作和快速檢索企業知識。

員工的日常體驗也發生了變化——通過飛書多維表格和低代碼能力,海信將複雜流程改造以實現 「數字化」 躍升,原本需要一周完成的需求,現在通過無代碼方式幾小時就能完成,減少傳統IT開發方式所耗費的時間和投入 。

由以上可見,通過飛書,海信把分散在各處的審批統一收攏到飛書的審批中心,形成一個待辦入口;以飛書工作臺為門户,整合原有系統;升級內部的「星海同學」為具備工具調用和規劃能力的新智能體;並把服務檯、訂閲號等系統一併遷移上來。

換句話説,飛書提供的是底座,而海信藉助這次底座升級加速了自己的變革。

最終,飛書在海信全員落地。正如賈少謙所説:「海信在全球有幾十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以及海外七個大區,未來如果能把信息化、標準化和飛書的效率提升結合起來,將對海信是非常好的體驗。」

海信的方法論找到了工具承載。讓效率不再是抽象口號,而是通過會議紀要、任務閉環、流程配置這些具體功能,成為每天都能看得見的改變。

把組織變為生產力

對大多數消費電子企業來説,上飛書,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一方面,戰略層面要求提升組織效率,把 AI 和數據能力融入流程;另一方面,一線員工已經養成使用習慣,真正感受到便利與價值。雙向合力早已形成。

不管是已經成為巨頭的海信、海爾,還是在當時還處在生長期的安克、正浩,組織效率的提升不僅僅是提升員工辦公體驗那麼簡單——它能直接作用於產品創新、供應鏈響應速度,乃至未來戰略的執行力。

正如蘋果CEO Tim Cook 所説:「Because the work really happens horizontally in our company, not vertically. Products are horizontal. It takes hardware plus software plus services to make a killer product.」 蘋果每年如期完成跨硬件、軟件、服務的產品迭代,背后依靠的正是橫向整合的組織力。三星也在全球六十多個研發和製造基地中,通過流程化與跨文化協同維持多條產品線的同時推進。

如今的消費電子行業比拼產品參數早已不夠,組織的敏捷性與學習力越來越重要:如何在十萬人的組織里保持靈活?如何在跨國運營中把知識沉澱下來?如何在不確定性常態化的環境中保持韌性?

未來,出海會更深,意味着合規和跨文化的難度只會增加;AI普及的速度更快,企業必須把它真正嵌入業務,而不是停在概念。

過去幾年,已經有越來越多消費電子公司交出了答案:從小米到安克,從追覓、科沃斯到海爾,再到今天的海信,他們都在把飛書作為協作與創新的基礎設施。

支撐消費電子巨頭在 AI 時代繼續奔跑,飛書的意義正在於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