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5 06:18
(來源:IPO上市實務)
據瞭解,近期,美的集團子公司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得智聯」)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同時任命中金香港證券、摩根士丹利亞洲和中信里昂證券為整體協調人。
今年4月29日,美的集團公告,擬分拆安得智聯至港交所主板上市。美的集團稱,本次分拆上市完成后,安得智聯的融資能力將得到加強,經營規模、創新能力及盈利能力將快速提升,進而有助於提升美的集團未來的整體盈利水平,促進公司長期價值提升。
招股書顯示,此次募資金額將分別用於拓展國內物流解決方案的深度和廣度;開展供應鏈國際化業務、深度協同美的集團全球業務覆蓋的優勢佈局國際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以把握海外供應鏈發展機遇;用於數智化研發,推進AI和算法在供應鏈全鏈路的數字化應用;以及一般企業用途。
安得智聯此次若能登陸港股市場,「美的系」上市公司數量將增至10家。
年營收186.63億元
安得智聯的前身是美的2000年成立的安得物流,最初專職集團內部物流業務,隨后經過三年沉澱,安得物流嘗試拓展至B2C、C2C等多元化物流領域。
2017年,美的集團宣佈轉型,並將安得物流更名為安得智聯,戰略定位提升至智慧物流。自那之后,安得智聯試圖走出美的,向外部市場擴展。
安得智聯憑藉服務美的集團二十余年經驗,首創「1+3」供應鏈模型:以端到端物流能力為底盤,疊加生產物流、一盤貨統倉統配、最后一公里送裝一體三大解決方案,實現從工廠到消費者的全鏈路無縫協同。
按2024年收入計算,公司是國內家電行業最大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國內綜合型一體化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收入排名第一的生產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
安得智聯主要提供一體化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將端到端物流能力與三大核心解決方案支柱(生產物流、一盤貨統倉統配、最后一公里送裝一體)相結合。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安得智聯的全國運輸網絡由超過63萬條成熟運輸路線組成,包括超過36.5萬條跨省干線及超過26.5萬條省內城市配送路線,覆蓋全國約2800個區縣及超過38000個鄉鎮,可實現100%的地理覆蓋率。安得智聯的倉庫網絡包括47個自有設施、436個租賃設施及17個代管設施,倉庫總佔地面積超過1100萬平方米。最后一公里送裝一體服務方面,安得智聯依託3500多個活躍的服務網點及超77000名經驗豐富的司機及工程師團隊,已實現覆蓋中國100%的鄉鎮。
業績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安得智聯營收分別為141.73億、162.24億、186.63億及108.85億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為2.15億、2.88億、3.80億及2.48億元;經調整EBITDA分別為9.9億元、11.28億元、13.14億元及7.53億元。
收入構成中,安得智聯的收入主要來自於一體化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安得智聯來自一體化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為121.64億元、140.98億元、163.43億元及92.86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5.8%、86.9%、87.6%及85.3%。其中,一盤貨統倉統配環節在各期營收分別佔總營收的比例為67.6%、65.7%、64.6%及63.7%。
16年三次IPO
安得智聯謀求獨立上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09年,當時它還叫安得物流。彼時,公司計劃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但因關聯交易比例過高被監管否決。當時,其業務高度依賴美的集團,獨立性受質疑。
2013年美的集團完成整體上市,安得物流的獨立計劃被擱置。此后數年,公司聚焦業務轉型,從傳統物流轉向製造業供應鏈解決方案,並拓展B2C、C2C等多元領域,外部客户佔比逐步提升。
轉機出現在2017年,美的集團宣佈向「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物流)的科技集團」轉型,並將「安得物流」更名為「安得智聯」,將其戰略定位提升爲面向製造業的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在這一重要轉型之年,美的公開表示要推動安得智聯獨立上市。
經過數年發展,直至2023年7月,美的集團董事會通過了啟動分拆安得智聯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前期籌備工作的議案,標誌着其上市進程取得實質性突破。
2023年12月,中金公司代表安得智聯向中國證監會安徽監管局遞交上市前輔導備案。然而,到了2025年1月,在中金公司發佈第四期上市輔導工作進展報告后,信息顯示安得智聯撤回了IPO輔導備案,其A股上市之路再次受阻。
最終,在2025年4月29日,美的集團在發佈一季度業績報告的同時宣佈,擬分拆安得智聯至港交所主板上市。根據計劃,分拆完成后,美的集團仍將維持對安得智聯的控制權,這一轉變也被市場解讀為美的集團基於當前市場環境及安得智聯自身發展戰略做出的主動調整,旨在尋求更靈活的融資渠道並提升其獨立運營形象。
最終,安得智聯於2025年8月27日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H股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等機構聯合保薦,邁出了登陸港股市場的關鍵一步。
第10個IPO來了
在何享健家族在過去十年間構築了一張橫跨多元產業的資本版圖,通過收購與自主培育並舉的策略,直接或間接控制了9家上市公司,形成規模超萬億的「美的系」商業帝國。
根據《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何享健家族以255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全球第41位、中國第6位,連續多年蟬聯佛山首富。
何享健家族控股企業包括美的集團、合康新能、萬東醫療、科陸電子、美的置業、盈峰環境、百納千成、顧家家居和會通股份,其中既有通過收購納入的企業,也有何享健獨子何劍鋒、以及何享健長女何倩嫦分別控制的資產。
這一佈局折射出何氏家族以資本為紐帶、穿透家電主業邊界,向醫療、環保、智能家居等賽道系統性擴張的戰略邏輯。
現年83歲的何享健,其商業歷程始於1968年在順德創辦的塑料廠,1980年切入家電業生產風扇,1993年推動美的電器成為中國首家由鄉鎮企業改制的上市公司。
2012年交棒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后,美的進入全球化與多元化加速期,2024年9月登陸港交所募資310億港元,完成「A+H」雙平臺架構,2024年集團營收突破4000億元,其中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收入佔比躍升至25.5%,新能源業務增速達20.6%,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面對家電主業成熟期,美的積極推進業務分拆——物流科技企業安得智聯被視為關鍵孵化對象,2025年6月引入海信集團(持股22.03%)、天津順和(2.90%)等戰略投資者,通過股權多元化弱化對母公司的依賴,為獨立上市鋪路。
安得智聯的資本化進程標誌着美的ToB戰略的深化,若成功上市,安得智聯將成為何享健家族第10家上市公司,也是美的系從「製造集團」向「科技+服務生態」轉型的關鍵落子。(大象IPO/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