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年中國汽車芯片行業市場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2025-09-15 08:03

汽車芯片是現代汽車的「大腦」和「神經」,決定了汽車的性能、功能、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隨着汽車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芯片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汽車芯片行業概況

汽車芯片是指專門應用於汽車電子系統中的半導體集成電路。與傳統消費電子芯片相比,它們對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和工作溫度範圍的要求極端苛刻。汽車芯片種類繁多,按功能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汽車芯片行業發展政策

我國政府相關部門發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汽車芯片產業發展,涵蓋產業規劃、標準制定、資金支持、生態構建等多個層面,旨在突破技術瓶頸、提升國產化率、完善產業生態,推動汽車芯片產業自主可控與高質量發展。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汽車芯片行業發展現狀

1.控制芯片 (MCU)

MCU負責執行控制命令,幾乎每一個電子控制單元(ECU)中都有一顆或多顆MCU。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5-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行業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MCU芯片市場規模達到268億元,較上年增長3.47%。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汽車MCU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294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計算芯片 (SoC)

隨着汽車行業向電動化及智能化推進,傳統MCU面臨無法有效應對的挑戰,如複雜的電子電氣架構及海量數據處理。SoC憑藉計算能力提升、數據傳輸效率提高、芯片使用量減少、軟件升級更靈活等多項優勢,已成為汽車芯片設計及應用的主流趨勢。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5-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行業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車規級SoC市場規模達到381億元,較上年增長42.7%。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車規級SoC市場規模將達到536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功率芯片(功率半導體)

功率半導體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工業應用和汽車等領域。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5-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行業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汽車領域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1506億元,較上年增長5.91%。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全球汽車領域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618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傳感器芯片

汽車無線傳感SoC是一種專門類型的車規級SoC,專為實時環境傳感及短距離無線通信而設計。它們與車載傳感器集成,可收集電壓、電流、阻抗、胎壓、温度、濕度、加速度、氣體濃度等關鍵數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5-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行業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無線傳感SoC市場規模達到11億元,較上年增長22.2%。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汽車無線傳感SoC市場規模將達到14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模擬芯片

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和汽車電子需求的快速增長,中國汽車模擬芯片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5-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行業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模擬芯片市場規模已達371億元。未來隨着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汽車模擬芯片產業將繼續蓬勃發展,增長速度將超過全球平均增長速度。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汽車模擬芯片市場規模將達449億元。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6.汽車芯片企業名單

中國汽車芯片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尤其是在智能駕駛計算芯片、功率半導體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部分企業如地平線、比亞迪半導體等已具備與國際巨頭同台競爭的實力。然而目前國內汽車芯片整體自給率仍較低,特別是在高端主控芯片和傳感器等領域,恩智浦、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國外企業仍佔據主導地位。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汽車芯片行業重點企業

1.地平線

地平線是國內領先的智能駕駛計算方案提供商,專注於軟硬結合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地平線的核心產品包括征程系列車載AI芯片和BPU®智能計算架構。公司征程系列芯片覆蓋從低到高的全場景智能駕駛需求,截至2025年8月,征程系列芯片累計出貨已突破1000萬套,搭載於超過400款車型。2025年上半年,地平線實現收入15.67億元,同比增長67.6%,淨利潤虧損52.33億元,同比增加2.6%。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華為海思

海思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與器件設計公司,致力於為智慧家庭、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行業智能終端打造安全可靠、性能領先的芯片與板級解決方案。海思全球設有12個能力中心,自有核心技術涵蓋全場景聯接、全域感知、超高清視音頻處理、智能計算、芯片架構和工藝、高性能電路設計及安全等。海思紮根核心能力和技術,為行業客户與開發者提供芯片、器件、模組和板級解決方案,業務覆蓋聯接、智慧視覺、智慧媒體、顯示交互、MCU、智能感知、模擬、光模塊、激光顯示等多個領域。

2025年上半年,華為實現營收4270.39億元,同比增長3.95%,淨利潤為371.95億元,同比下降32%。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黑芝麻智能

黑芝麻智能的高階輔助駕駛芯片上半年持續實現量產化交付,基於A1000系列芯片的輔助駕駛方案于吉利銀河E8、星耀8、東風奕派007新款車型、東風奕派008及其他頭部車企多款車型上量產出貨,量產經驗更加成熟,為輔助駕駛方案升級奠定能力基礎。2025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營業收入為2.5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0.4%,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7.62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比亞迪半導體

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高效、智能、集成新型半導體企業,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光電半導體、製造及服務,覆蓋了對光、電、磁等信號的感應、處理及控制,產品市場應用前景廣闊。公司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產品已基本覆蓋新能源汽車核心應用領域,同時也廣泛應用於工業、家電、新能源、消費電子等應用領域。

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3712.81億元,同比增長23.3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155.11億元,同比增長13.79%。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斯達半導

斯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以IGBT和SiC為主的功率半導體芯片和模塊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長期致力於IGBT、快恢復二極管、MOSFET等功率芯片的設計和工藝及IGBT、SiC MOSFET等功率模塊的設計、製造和測試,產品廣泛應用於工業控制和電源、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白色家電等領域。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9.36億元,同比上升26.25%,歸母淨利潤2.75億元,同比上升0.26%。公司主營產品中,模塊收入18.99億元,佔比98.12%。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汽車芯片行業發展前景

1.政策強力引導

國家通過「規劃+資金+標準」三位一體政策體系,為汽車芯片產業提供系統性支持。頂層規劃方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將芯片技術列為核心攻關領域,要求突破車規級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2025年制定30項核心標準,覆蓋設計、製造、測試全生命周期,並推動車規認證周期從3年壓縮至18個月,顯著提升國產芯片市場準入效率。資金支持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注資3440億元,重點投向14nm以下先進製程、EUV光刻機等「卡脖子」環節,同時對國產設備採購給予30%價格補貼,目標2028年先進製程設備國產化率突破50%。此外,政策還通過税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手段降低企業研發成本,例如對採用國產芯片的整車企業給予採購成本一定比例的補貼,形成「需求牽引供給」的良性循環。

2.市場需求爆發

中國汽車產業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為芯片市場提供巨大增量空間。電動化方面,新能源汽車對功率半導體需求激增,碳化硅(SiC)器件市場價值預計2029年達近100億美元,比亞迪、斯達半導等企業已實現SiC模塊量產,推動國產化率從2020年的5%提升至2025年的40%。智能化方面,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滲透率預計2025年達50%,帶動高算力SoC芯片需求爆發,地平線征程系列、華為昇騰系列等國產芯片累計出貨量已超500萬片。更關鍵的是,國際供應鏈波動促使車企加速國產替代,例如長城汽車將地平線芯片納入核心供應鏈,吉利與積塔半導體共建CIDM聯盟,形成「整車廠+芯片企業」深度綁定模式。

3.產業鏈協同創新

中國汽車芯片產業正從「單兵作戰」轉向「生態協同」,通過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突破技術瓶頸。設計環節,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等企業聚焦高算力SoC,華為昇騰開源平臺降低域控制器開發成本30%,吸引20余家車企合作;製造環節,中芯國際14nm車規級產線良率超95%,華虹宏力8英寸IGBT產線滿產,覆蓋比亞迪、陽光電源等客户;封裝測試環節,長電科技通富微電等企業開發車規級先進封裝技術,提升芯片可靠性。更值得關注的是,區域集羣效應顯現:無錫惠山區構建設計-製造-封測全鏈條,石家莊高新技術開發區打造整車-零部件-車聯網完整生態,形成「研發在長三角、製造在成渝、應用在京津冀」的協同格局。此外,RISC-V開源架構的探索為自主指令集生態奠定基礎,長城汽車、地平線等企業計劃2025年前完成5款以上RISC-V芯片上車驗證,2030年市場份額突破30%,逐步消解國際巨頭的技術壟斷。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遺漏與不足,歡迎指正!

中商產業研究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