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5 18:18
上周最后兩個交易日,股價大漲近14%,特斯拉帶飛機器人板塊!
這股氣勢,今天也吹到大A。
今日機器人概念異動拉昇,帶動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上漲,年內漲幅37.17%,居同類第一。
機器人板塊的強勢表現,既有消息面的刺激,如特斯拉Optimus V3定型量產在即,又如近期國內機器人廠商陸續斬獲大單,也有基本面的持續向好,還有股市牛味濃烈,流動性預期向好等因素。
人形機器人板塊的走強,首先源於核心消息面:技術突破與產業加速。
本月9號,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最近的All-In峰會上透露,其Optimus(擎天柱)人形機器人的最新進展。他表示,正在設計的第三版Optimus(V3) 將重點解決手部靈活性、搭載更強大的AI大腦,並有望實現量產。
馬斯克甚至將Optimus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產品」,並認為三個優勢是特斯拉持續領先的關鍵。
如靈巧手技術。
Optimus V3的手部設計是突破重點,旨在實現與人類基本相同的靈活性。其每隻手非常複雜,每條手臂集成了26個執行器,通過「前臂集成驅動」等方案來提升靈活性並縮小體積。這意味着機器人能完成更精細的任務,這是其走向實用化的關鍵一步。
又如AI大腦升級。
新一代的AI5芯片計劃為Optimus提供強大算力支撐。據稱其算力可達AI4的8倍,內存容量提升9倍,帶寬提升5倍,通過硅片級優化使推理性能較AI4提升40倍。這將極大增強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自主決策和複雜任務執行能力。
還有量產目標與成本控制。
馬斯克提出了雄心勃勃的量產目標和成本控制計劃。他期望在年產量達到100萬台時,Optimus的邊際生產成本能控制在約2萬美元/台。儘管其AI芯片本身的成本就可能達到5000或6000美元甚至更多,且當前供應鏈仍需完善,但此目標展現了特斯拉推動機器人規模化應用的決心。
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正帶動上游核心零部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的業績增長。
以特斯拉為例,Optimus的量產計劃,報道稱2025年計劃生產超1000台,2026年目標飆升至5萬台。
這對於國內產業鏈而言,是重大機遇,因為中國已具備人形機器人全產業鏈製造能力,其中不少供應商已經成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準」供應商。
其中包括靈巧手執行器與傳感系統,也包括精密控制電機模組、觸覺傳感器、以及可能涉及的腱繩+保護套管解決方案的需求,還包括其他核心零部件,如減速器、絲槓、電機、傳感器等,這些都是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的高價值和高技術壁壘部分。
當然,還有AI與系統集成,國產公司也在多模態大模型和機器人系統研發上取得進展。甚至比較核心的AI芯片與算法,特斯拉自研AI5,國內AI公司也可能會出現一些相關的合作機會。
雖然人形機器人距離大規模量產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投資者可以從一些公司的業績上捕捉到前瞻信息。
從2025年中報業績來看,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各環節已顯現出清晰的成長軌跡。
例如,整機廠商正從研發投入走向小批量交付。特斯拉Optimus年產能已提升至萬台級別。
國內優必選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85%,其中Walker X機器人簽約訂單超2000台,主要應用於教育、展廳場景。
核心零部件廠商中,綠的諧波2025H1諧波減速器營收同比+180%,毛利率回升至45%;雙環傳動RV減速器在國產廠商中市佔率超50%;匯川技術伺服產品線機器人業務收入同比+130%,新一代空心杯電機已送樣特斯拉;奧比中光3D視覺傳感器批量供貨多家機器人廠商,上半年出貨量超10萬套。
從應用場景和訂單方面反饋的信息看,也有不少利好。
另外,工業領域中的汽車整車廠,已開始採購人形機器人用於總裝線作業,單台可替代1.5-2個人工,投資回收期縮短至2-3年;商用服務領域中的酒店、醫院、餐廳的機器人滲透率提升至15%,服務型機器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90%。
更令產業界振奮的是,人形機器人各家廠商正陸續斬獲大單。
如優必選再次斬獲全球人形機器人最大單筆訂單,獲得某國內知名企業2.5億元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採購合同;
智元機器人,以3101 萬元中標湖北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國家級平臺採購項目,此前智元7 月以7800 萬元拿下中移動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訂單;
智平方與惠科股份旗下慧智物聯簽署三年戰略協議,將在全球基地部署超1000 台AlphaBot 2,覆蓋倉儲、裝配、質檢全工序,單案價值或達5 億元,刷新人形機器人商業紀錄;
北京亦莊機器人與孵化自智源院的星源智簽署戰略合作,依託政府平臺+頂尖多模態大模型,在消費、工業、服務三大領域落地餐飲、酒店、養老、園林等五大場景,構建「研發—場景—產業」閉環並探索機器人4S 店,三年鎖定5億元具身智能大單。
儘管人形機器人要走向千廠萬店、千家萬戶,尚處於「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從訂單的增長上看,頗有「早已蜻蜓立上頭」之勢。
對於人形機器人這類熱度非常高,同時又是擁有廣闊成長空間的科技行業,市場氣氛、流動性方面同樣是板塊走勢的重大影響因素。
一般而言,牛市氣氛、活躍的交易以及潛在的寬松貨幣環境,都會為這個需要大量研發投入和長期發展的行業提供了「温室」。
總的來看,當前的市場環境對人形機器人產業是較為有利的。
例如,A股持續向好,交易額放大,資金風險偏好上升,更願意投向人形機器人這類成長空間大、但又未有大規模業績兑現的賽道;市場流動性充裕,活躍的交投也便於大資金進出,也有利於人形機器人企業市場融資、再融資。
更為重要的一個短期落地的因素,是美聯儲降息,這會引導全球流動性改善,成長股估值壓制緩解,也可能為國內貨幣政策提供更多空間,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這些因素,都在推高板塊及個股估值。市場資金,也對人形機器人賽道表現出很大的配置意願。
一級市場方面,2025年前8個月,中國人形機器人領域融資總額超320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超10億元級融資達5起。紅杉資本、高瓴創投等頭部機構密集佈局核心零部件企業,如靈巧手廠商「星動科技」B輪融資達8億元。
二級市場方面,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獲資金瘋狂搶籌,上周「吸金」19.87億元,穩居機器人賽道第一,年內資金淨流入額78.03億元,最新規模達87.92億元,較年初暴增48.67倍。
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還有多個「第一」,跟蹤國證機器人指數的ETF中,規模第一(大);成份股聚焦於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及其他機器人產業相關領域,涵蓋匯川技術、科大訊飛、石頭科技等細分領域龍頭,「人形機器人」含量佔比超77%,居同類第一。
自2025年4月10日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修訂以來,其累計收益率41.52%,同期中證機器人指數收益率為33.86%。
毫無疑問,人形機器人產業在政策支持、技術突破、資本湧入的多重驅動下,正經歷從「概念」到「量產」的關鍵轉變,特斯拉Optimus的最新進展、國內廠商陸續斬獲鉅額訂單,無疑為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
當然了,因為是新興領域,產業鏈上的公司(或者是具體的人形機器人相關業務),還無法像成熟產業的公司那樣,有詳盡的財務數據可供投資者跟蹤和參考,理論上也容易產生估值泡沫。
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呢?
當然是儘可能關注在覈心零部件領域具備深厚技術積累和客户驗證能力的公司,或者留意與特斯拉供應鏈關聯度較高的企業,以及其在靈巧手、AI大腦等最新技術突破中可能受益的標的,它們更可能伴隨行業成長而持續受益。
簡單説,就是選擇好公司,又或者,選擇好公司的集合。
例如,可考慮通過投資機器人主題ETF來分散個股風險,一鍵佈局整個產業鏈。
場內場外都有選擇,例如場內的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場外投資者則可以通過易方達國證機器人產業ETF聯接(A/C:020972/020973)。
總結下來,人形機器人賽道長期成長空間巨大,並且已經涌現出一批好公司,這是一個既有企業阿爾法,又大時代(AI產業如火如荼)貝塔的賽道。
更重要的是,這個賽道當前仍處於早期階段,只要始終堅持三好原則--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始終聚焦核心技術壁壘和產業化進度,做理性投資,就有機會掘金於人形機器人這座超級「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