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5 17:35
(來源: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惠軍
上銀基金權益投研部基金經理
本科及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專業;2022年2月加入上銀基金,歷任上銀基金研究員、高級研究員等職務。擅長分析量子雷達、人工智能等科技行業成長趨勢,目前主要覆蓋電子等行業。現任上銀數字經濟混合發起式基金經理。
市場概況
上周市場震盪上行,在國內政策催化、美聯儲降息在即的背景下,A股市場風險偏好繼續抬升,主要寬基指數普遍收漲,科創50以5.48%的漲幅領漲,創業板指站上3000點,滬指周五盤中再創3892.74的階段新高。
結構上,在海外科技巨頭驗證AI算力需求激增的帶動下,上周調整的AI算力板塊本周迎來反攻;而在「反內卷」和「地產提振」等結構性政策刺激下,地產、農林牧漁、鋼鐵等行業也有不俗表現,同時有色金屬受益於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的催化亦漲幅靠前。
從寬基指數看,上周上證指數上漲1.52%,創業板指上漲2.10%,滬深300上漲1.38%,中證500上漲3.38%,中證A50上漲0.86%,科創50上漲5.48%。風格上,成長、周期表現相對較好,金融、消費表現較差。從申萬一級行業看,表現相對靠前的是電子(6.15%)、房地產(5.98%)、農林牧漁(4.81%)、傳媒(4.27%)、有色金屬(3.76%);表現相對靠后的是綜合(-1.43%)、銀行(-0.66%)、石油石化(-0.41%)、醫藥生物(-0.36%)、社會服務(-0.28%)。從Wind熱門概念板塊來看,表現相對靠前的是HBM(9.42%)、培育鑽石(9.30%)、服務器(9.28%)、存儲器(9.27%)、電路板(8.88%);表現相對靠后的是仿製藥(-2.69%)、硅能源(-2.22%)、新能源(-1.85%)、BC電池(-1.76%)、電源設備(-1.46%)。
熱點聚焦
1、光模塊:AI算力驅動高速率升級,技術迭代打開增長空間
2025年全球光模塊市場迎來結構性爆發,在AI算力集羣與超算中心建設的雙重驅動下,市場規模預計達121億美元,同比增長12%,其中AI算力需求貢獻60%以上增量。這一增長主要由高速率產品迭代推動:
800G光模塊已進入規模商用階段,2025年全球出貨量預計1800-2100萬隻,國際科技巨頭採購佔比超70%;1.6T模塊成為競爭焦點,隨着新一代AI服務器量產,全年需求達300-500萬隻,單價維持在1200美元高位。國內"東數西算"工程加速落地,進一步放大高速互聯需求,2024年中國數通光模塊市場規模已達249.2億元,預計2029年將突破465億元。
技術突破呈現多路徑並行態勢。硅光集成技術實現規模化應用,通過芯片集成度提升將模塊功耗降低30%;液冷方案取得實質性進展,浸沒式液冷光模塊通過氣密焊接工藝和抗腐蝕材料升級,在60℃冷卻液中長期運行無性能衰減,使數據中心PUE降至1.02-1.05。CPO(共封裝光學)技術加速滲透,預計2026年在AI數據中心的滲透率超20%,2029年市場規模達93億美元,成為下一代光互連主流方案。線性驅動可插拔光學(LPO)技術因低功耗特性受青睞,實測顯示其較傳統DSP模塊節能30%,對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極具吸引力。但高端光芯片仍存短板,25G以上高速光芯片國產化率雖有提升,核心市場仍被海外壟斷,國產替代空間顯著。
市場格局呈現"技術分化+需求分層"特徵。隨着AI服務器集羣規模邁向十萬卡級別,光模塊與GPU的配比呈現非線性增長趨勢,小規模集羣配比約為1:2至1:2.5,而超大規模集羣比例可攀升至1:8甚至1:12。這種需求差異推動產品結構升級,單機櫃光模塊價值量從400G的5萬美元躍升至1.6T的25-30萬美元。1.6T模塊存在16×100G與8×200G兩大技術路徑,行業共識認為8×200G因高集成度與優能效將成為大規模商用首選。
投資邏輯上建議關注三條主線:
一是800G/1.6T技術領先且通過國際巨頭認證的廠商;二是掌握硅光芯片、液冷封裝等核心技術的企業;三是在高速光芯片領域取得國產替代進展的參與者。長期來看,AI服務器出貨量預計2025-2029年CAGR超40%,將為光模塊行業提供持續成長動能。
2、PCB:高端化與綠色化雙輪驅動,AI與汽車電子打開增量空間
PCB行業在AI服務器與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拉動下實現結構性增長,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場規模同比增長6.8%,其中高階HDI板(高密度互連板)和18層以上高多層板需求增速尤為突出。受益於AI雲端強勁需求及周期復甦,PCB板塊訂單充足,產能利用率維持高位,下半年業績高增長有望持續。細分領域中,AI服務器用高多層板單價達傳統產品的3-5倍,新能源汽車BMS系統PCB毛利率維持在35%以上,成為行業增長引擎。
技術升級呈現"高精度+高頻化"趨勢。HDI板突破精密製造瓶頸,實現最小線寬3mil(0.0762mm)、孔徑精度0.15mm,層間對位精度達±20μm,通過混合激光鑽孔技術將良率提升至98%以上。IC載板迎來技術突破,開發的納米陶瓷基板(Dk=15)支撐112GbpsSerDes高速接口,介質損耗降低25%,滿足先進封裝需求。為適配AI服務器GPU集羣互聯,12層高多層HDI板實現單板信號延迟誤差<1ps,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800V高壓BMS系統PCB通過-40℃~125℃高低温循環測試,良率達99.5%。
環保政策倒逼產業升級,無鉛化與低碳製造成為核心競爭力。歐盟RoHS指令將鉛含量閾值鎖定於0.1%,主流企業全面採用錫銀銅(SAC305)合金方案,部分企業通過材料配比優化,將鉛含量控制在50ppm以下,低於歐盟閾值20倍,焊點抗疲勞強度提升30%。綠色基材取得突破,生物基可降解基材採用植物纖維與可降解樹脂,在自然環境中可快速分解,較傳統FR-4基材每平方米減少60%碳排放(節省10.5千克碳)。循環經濟模式逐步落地,銅離子回收系統實現90%銅資源再生,閉環水處理系統達成生產廢水零排放,契合歐盟《新電池法案》碳足跡要求。
市場競爭呈現技術門檻提升特徵。全球PCB市場規模將由2024年的735.7億美元穩步提升至2029年的946.6億美元,2024–2029年CAGR達5.17%。其中服務器/數據存儲領域PCB市場表現突出,2024年規模為109.16億美元,預計2029年將達到189.2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11.6%。產能佈局加速全球化,東南亞地區成為產業轉移的主要受益者,預計到2029年該地區PCB產值將達108.98億美元,佔比提升到12.4%,年複合增長率12.4%,領跑全球。
投資策略上重點關注兩類企業:
一是高端產品佔比高的廠商,在高多層板、高階HDI等領域具備技術積累;二是環保技術領先的企業,在無鉛工藝、生物降解基材領域形成差異化壁壘。隨着AI服務器單機PCB價值量從2000元提升至8000元以上,以及新能源汽車PCB單車用量增長5倍,具備高端產能和技術儲備的企業將持續受益。
每周關注
「
生成式AI安全新國標落地:
合規驅動技術重構
2025年11月1日,GB/T45654-2025《網絡安全技術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安全基本要求》將正式實施,作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核心配套標準,標誌着我國生成式AI監管進入"技術化、精細化"新階段。該標準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40家單位研製,從訓練數據安全、模型安全到安全措施構建了全鏈路規範體系,為AI服務提供者設立了明確的合規紅線。
訓練數據安全成為合規首要關口。標準要求建立"來源可溯、授權合規"的全流程管理機制,商業數據需經過多層審覈,用户輸入信息用於訓練必須獲得明確授權。創新性地將數據標註分為"功能性"和"安全性"兩類,其中安全性標註需全量人工審覈,標註人員需通過安全培訓與考覈。這一要求將推動AI企業重構數據處理鏈路,預計數據清洗、脱敏工具的市場需求將增長3倍以上。
模型安全要求實現"輸出可控、迭代可管"。標準明確規定,模型對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的問題需具備明確"拒答"能力,所有生成內容必須添加可識別標識。更嚴格的是,訓練環境與推理環境必須物理或邏輯隔離,防止訓練數據泄露或推理過程被惡意干擾。這將倒逼企業投入模型安全加固,包括后門檢測、輸出過濾等技術研發,預計相關安全工具鏈市場規模將突破50億元。
合規落地催生新的產業生態。配合國家標準實施,國家網信辦已建立一年兩次的安全評估機制,重點核查"數據來源合規性""模型輸出安全性""應急機制有效性"等指標。對於企業而言,合規成本將顯著上升,包括建立安全評估常態化機制、配備專職合規人員等,但也為安全服務商帶來新機遇。具備訓練數據審計、模型安全檢測、合規評估等能力的企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預計2025-2027年相關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超60%。
總結來看,新國標的實施不僅是監管要求,更將推動生成式AI從"快速創新"向"安全可控"轉型。技術架構上,隱私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將加速普及;產業鏈層面,安全工具提供商、合規諮詢服務商和第三方評估機構將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每周一圖
臺積電在2025年技術論壇上全面展示的3DFabric®技術生態,標誌着半導體產業正式進入"三維集成"時代。這一涵蓋SoIC®、CoWoS®和SoW™的全棧解決方案,通過垂直維度的創新突破了傳統平面製程的物理極限,為AI芯片提供了全新的性能增長曲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SoIC技術的量產突破——6μm間距的N3-on-N4堆疊方案於2025年正式量產,較傳統封裝減少90%的信號傳輸距離,使AI芯片算力密度提升3倍以上。
SoIC技術創新體現在三個維度:
一是異構集成能力的躍升,SoIC技術實現邏輯芯片與HBM內存的晶圓級集成,內存帶寬達到4.8Tb/s,滿足萬億參數大模型的訪存需求;二是系統級封裝的突破,計劃於2027年量產的CoWoS-X方案,運算能力較現有產品提升40倍,相當於整座服務器機架的計算水平;三是光電子融合,通過SoIC將電子和光子裸晶堆疊,實現10倍以上的功耗優勢,解決數據中心的能耗瓶頸。
這一技術體系對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
在設備端,推動高精度鍵合機、3D檢測設備需求增長,國內部分企業已實現部分設備國產化;在材料端,低翹曲基板、高性能封裝膠等材料需求激增,預計2025年相關市場規模增長50%;在設計端,3D-IC設計工具成為必備能力,外國Synopsys、Cadence等企業推出針對性解決方案,國內廠商加速追趕。
臺積電的3D戰略不僅鞏固了其先進製程優勢,更重塑了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格局。通過開放SoIC設計規範和生態夥伴計劃,臺積電已構建起包括英特爾、AMD、英偉達在內的龐大生態體系,預計2025-2029年SoIC產能年複合增長率將超100%。對於投資者而言,這一技術革命帶來的不僅是臺積電自身的成長機會,更包括封裝設備、材料、設計服務等整個產業鏈的投資窗口,特別是具備3D集成技術儲備的本土企業將迎來進口替代機遇。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中的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購買基金時應詳細閲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本金不受損失,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產品存在收益波動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和其投資管理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也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行業、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基金業績表現,也不作為基金未來表現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