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5 18:04
經過9月第一周的震盪整理,上周(9月8日~9月12日)A股市場強勁反彈。創業板指突破3000點整數關,上周上漲2.1%;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分別漲1.52%、2.64%。
ETF市場上周由芯片、半導體兩大主題ETF「唱主角」,其中華泰柏瑞基金旗下的中韓半導體ETF以10.41%的成績居於ETF漲幅榜第一,這也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隻掛鉤中證韓交所中韓半導體指數的ETF。指數編制方案顯示,該指數由中證半導體15指數和KRX半導體15指數按照等權重合並組成,以反映中國內地市場和韓國市場半導體產業龍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當地時間9月1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佈公告,將包括復旦微電在內的23家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9月13日商務部宣佈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模擬芯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相關美國生產商包括TI(美國德州儀器)、ADI(亞德諾)、博通、安森美。
中信證券(600030.SH)認為,美國對華半導體的管制措施會持續增強,但是效果逐漸減弱,實際更有助於中國AI及半導體產業的國產替代加速。未來可以關注晶圓代工、算力芯片設計、國產設備及零部件、先進封裝等方向。
民生證券研報顯示,此次反壟斷調查初步證據顯示,2022年~2024年通用接口和柵極驅動等芯片自美進口量累計增加37%、進口價格下降52%,國內相關企業毛利率嚴重受損。此次反傾銷調查是自4月4日國務院宣佈對原產於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關税以來專門針對模擬芯片的政策升級,是國家反制的重要手段,模擬芯片國產替代的決心已十分明確,堅定看好模擬IC產業國產化加速趨勢。
該研報引用TI公告數據,2024年TI來自於中國地區終端客户需求的收入約為30.12億美元,佔比19%;而同爲美系模擬巨頭的ADI,在考慮分銷商和OEM的情況下,2024年來自於中國市場收入約為21.29億美元,佔比約為23%。TI和ADI兩大模擬芯片龍頭公司2024年來自中國的合計營收超過50億美金,同時考慮到安森美、微芯等其他美系半導體廠商,美系公司仍然佔據中國模擬芯片市場的重要份額,模擬芯片存在較大國產替代空間。
資金流向
跨境ETF在上周扮演了「吸金」大户的角色,210.07億元的資金淨流入量可謂一騎絕塵。從單隻產品的規模變化來看,資金依舊偏好互聯網、創新葯、證券等熱門板塊。
上周,媒體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討論對源自中國的藥品實施嚴格限制,引發創新葯板塊大幅下挫。但是同花順iFnD數據顯示,港股創新葯ETF上周卻獲得35.55億元資金淨流入,顯示出資金並不懼怕特朗普政府的威脅,仍看好該板塊的長期走勢。
華福證券研報指出,創新葯出海是中國製藥企業獲得研發資金,提升競爭力和品牌價值的重要戰略。2025上半年license-out(對外授權)交易一共72筆,已超2024年半數;從交易金額上看,交易總金額高出2024年全年交易總金額16%,單筆交易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共計15筆,在披露總金額的交易數量中佔比高達47%。華福證券認為,后續創新葯板塊或有持續的出海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務拓展)和數據讀出等催化因素,且隨着今年三季度業績基數逐步降低帶來的增速提速,以及行業治理政策影響擾動趨緩,醫藥行業后續有望持續跑出超額。
商品ETF是另一類獲得資金淨流入的ETF,共有22.29億元資金淨流入,這部分資金主要被上周震盪走高的金價所吸引,希望借道黃金主題ETF跟上這波「黃金熱」。
規模變化
上周規模明顯增長的ETF中,行業ETF與寬基ETF各佔據「半壁江山」。寬基ETF中南方基金旗下的中證500ETF規模增長最快,上周規模增加56.89億元;行業ETF中,除港股互聯網、港股創新葯等產品外,固態電池主題ETF雖然上周漲幅較9月第一周有所降温,但規模仍有所擴張。其中匯添富基金旗下的電池50ETF上周規模增長超28億元。
9月初曾在震盪中吸引資金迴流的貨幣基金,上周又陷入「失血」的境地,其中銀華日利ETF上周規模縮水超80億元,華寶添益ETF規模也減少了6.1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