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5 17:20
今日(9.15),大盤全天衝高回落,市場震盪環境下,業績相對穩健、估值性價比更高的品種繼續收到資金強烈關注!以兼具消費和醫藥屬性的中藥板塊為例,中藥ETF(560080)收跌0.54%兩連陰,全天成交額近1億元,而場內全天溢價,收盤溢價率高達0.24%,資金逢跌攬籌痕跡明顯!
近期,資金「高切低」意願強烈!仍以中藥ETF(560080)為例,基金已連續10日獲資金青睞,累計淨流入超1.78億元,基金份額刷新上市以來新高!融資余額亦連續攀升,中藥ETF(560080)最新融資余額超7000萬元!
【中藥ETF(560080)年初以來行情走勢&成交額變化】
【中藥ETF(560080)最新份額刷新上市以來新高】
板塊估值方面,中藥板塊動態市盈率居2021年以來低位。截至2025年9月12日,中證中藥指數市盈率TTM為25.76x,仍在2021年以來低位。
中藥ETF(560080)標的指數熱門成分股多數飄綠,達仁堂跌超2%,東阿阿膠、太極集團、以嶺藥業跌超1%,片仔癀、白雲山微跌。上漲方面,中恆集團漲近4%,雲南白藥、眾生藥業微漲。
若波動加劇,如何應對?據國投證券統計,歷史表明牛市通常經歷兩輪明顯調整,持續約33個交易日,振幅10%-20%。基本面驅動行情中主線品種更具韌性,流動性驅動市場則易現高低切換。當前,「高切低」指標接近區間高點,低位板塊,如景氣穩健但漲幅偏低品種,補漲可能性較高。(來源:國投證券《誰能再頂起來》)
【中藥材熱度回升,中醫藥基層推廣加速】
湘財證券指出,近期中藥材市場臨近傳統用藥旺季,市場熱度有所回升,需求上漲,市場整體行情出現反彈。
政策方面,9月10日,高層發佈關於《醫療衞生強基工程實施方案》的批覆。方案提出加快中醫藥在基層使用推廣。強化縣級中醫醫院重點科室建設,推動每個縣級中醫醫院至少建成2箇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和1個縣域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到2030年,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普遍設立中醫館並提升能力。
此外,衞健委在建議答覆中提到,衞健委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在前期調研和專家研討的基礎上,形成《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修訂稿)》,廣泛徵求聽取意見建議,適時發佈。基藥目錄調整有望迎來進一步推進,促進中藥在基層市場的應用,有望帶來基層放量。
【關注中藥行業的三大主線】
湘財證券表示,建議關注中藥行業的三大主線。
主線一:價格治理。價格治理之下,集採、醫保談判、藥價比等政策的大方向即降價,行業內部分化或更加明顯,具備競爭優勢的品種及企業有望實現以價換量。
(1)集採建議關注價格降幅、院端市場份額及研發創新能力。獨家品種且在院端銷售規模較大、企業研發能力較強更易實現以價換量,獲得增量需求。
(2)醫保談判和醫保目錄調整,建議關注價格降幅和新增進入醫保目錄的品種及企業。研發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和獨家品種,有望通過以價換量獲得更大的增量市場,帶來增量需求。
(3)基藥目錄自2018版以來一直未有調整,2025年基藥目錄調整有望進一步推進。建議關注基藥目錄調整進度,鑑於醫保目錄與基藥目錄可能形成的協同效應,已納入醫保的非基藥有望率先入基,建議重點關注「醫保+非基藥+獨家」「一同」及藥價比在橫向縱向形成價格聯動,在線上線下形成價格聯動,擁有渠道和產品優勢的龍頭企業有望實現以價換量,在提升市佔率的同時獲得增量需求。
主線二:消費復甦。消費復甦之下,看好宏觀經濟回暖及內需刺激帶來的消費類中藥銷量的恢復。人口老齡化和居民健康意識提升爲消費類中藥帶來最大的長期驅動力,中藥行業長產業鏈以及「防-治-養」的特點有望得到更為充分的體現。看好擁有配方、原材料、品牌優勢的品牌中藥龍頭企業,看好產業鏈延伸的消費中藥。
主線三:國企改革。中藥行業國資控股企業佔比明顯高於醫藥行業整體水平,國企改革深化,投資機會來自提質增效取得的業績增量。
投資方面,建議關注:(1)具有較強研發實力、獨家品種較多的企業;(2)受集採影響較小的企業;(3)「醫保+非基藥+獨家」品種;(4)品牌力、產品力強的品牌中藥龍頭企業;(5)國企改革帶來的提質增效及業績增長。
(來源:湘財證券20250914《中醫藥在基層使用推廣有望加速》)
中藥板塊兼具內需新消費和醫藥雙重屬性,看好中藥配置價值的投資者,不妨關注全市場規模領先的中藥ETF(560080),場外可關注匯添富中證中藥ETF聯接基金(A:501011;C:501012)。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特別是特有風險,並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户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指數成分股的持有風險,請關注部分指數成分股權重較大、集中度較高的風險,請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ETF運作風險、投資特定品種的特有風險等。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