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減肥藥巨頭中場戰事,國產GLP-1「圍剿」司美

2025-09-15 16:32

原標題:減肥藥巨頭中場戰事,國產GLP-1「圍剿」司美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履新諾和諾德(NVO.US)CEO一個月后,馬齊亞爾·邁克·杜斯特達(Maziar Mike Doustdar,下稱「杜麥克」)將第 一把火對準了內部組織架構。

9月10日,諾和諾德宣佈將進行大規模重組,計劃在全球裁員約9000人。這一改革旨在精簡組織架構,提高決策速度,並將資源重新配置,以促進公司在糖尿病和肥胖症領域的增長。

杜麥克對外表示,「我們的市場正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在肥胖領域,其競爭更加激烈,消費者驅動力也更強。我們的公司也必須隨之發展。這意味着我們要培養一種更加以績效為導向的文化,更有效地部署我們的資源,並將投資優先分配到最 具影響力的地方——我們的領 先治療領域。」

諾和諾德指出,節省下來的資金將用於糖尿病和肥胖症領域的增長機會,包括商業執行計劃和研發項目。

諾和諾德刀刃向內,是GLP-1領域競爭加劇的必然結果。2025年以來,GLP-1市場格局加速演變,從臨牀療效到劑型創新,再到適應症拓展,諾和諾德和禮來製藥(LLY.US)的交鋒已然進入「全方位對抗」階段。其中,新葯臨牀療效的比拼,仍是雙方纏鬥的核心焦點。

9月1日,諾和諾德在202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年會上公佈了司美格魯肽與禮來替爾泊肽的「頭對頭」真實世界研究數據。結果顯示,針對超重或肥胖且已確診心血管疾病(CVD)的患者,使用減重版司美格魯肽(英文商品名:Wegovy;中文商品名:諾和盈,2.4 mg)治療后,其心臟病發作、卒中及全因死亡風險較替爾泊肽組顯著降低57%;在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羣體中,無論是否存在用藥中斷情況,Wegovy組的上述風險較替爾泊肽組仍降低29%。

而在該數據公佈的約一周前,禮來也披露了每日一次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orforglipron的Ⅲ期臨牀試驗ATTAIN-2的積極頂線結果。據悉,該藥物計劃於2025年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肥胖症治療適應症的上市許可申請,2026年年初啟動糖尿病治療適應症的申報流程,中國市場已同步納入orforglipron的全球研發體系。

全球「藥王」席位的爭奪隨之愈演愈烈。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司美格魯肽目前穩居全球藥物銷售額榜首,替爾泊肽則緊追不捨,兩者銷售額差距已縮小至不足20億美元。

中國市場同樣是兩大巨頭的必爭之地,競爭已從院內延伸至院外:一方面,雙方積極參與新一輪醫保談判,旨在通過醫保準入加速產品放量;另一方面,持續發力零售電商平臺佈局,以進一步擴大市場覆蓋規模。

多位涉足GLP-1賽道的企業人士向時代財經表示,GLP-1領域已逐漸成長為可與PD-1/PD-L1匹敵的「超級賽道」,吸引着越來越多企業入局。尤其是GLP-1減重市場前景廣闊,隨着人均熱量攝入量持續增加,該賽道在減重領域的發展潛力仍有待進一步釋放。

「藥王」增長的煩惱

司美格魯肽作為最受矚目的GLP-1產品,今年上半年的整體業績表現依舊不俗。憑藉1127.56億丹麥克朗(約合166.32億美元)的銷售額,司美格魯肽超越昔日全球「藥王」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俗稱「K藥」,同期銷售額151.61億美元),穩居全球「藥王」寶座。

成績背后亦有隱憂。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降糖注射版司美格魯肽(中文商品名:諾和泰;英文商品名:Ozempic)、降糖口服版司美格魯肽(中文商品名:諾和忻:英文商品名:Rybelsus)、減重版司美格魯肽在全球市場銷售額分別為645.20億丹麥克朗(約合95.17億美元)、113.48億丹麥克朗(約合16.74億美元)和368.88億丹麥克朗(約合54.41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5%、5%、78%;在中國市場,三款產品銷售額分別為27.62億丹麥克朗(約合4.07億美元)、1.16億丹麥克朗(約合0.17億美元)和8.42億丹麥克朗(約合1.24億美元)。降糖注射版司美格魯肽銷售額同比下降5%,降糖口服版司美格魯肽則同比增長7%。

杜麥克對外表示,中國GLP-1糖尿病藥物出現下滑,但減重藥銷售是逐步增長的。他解釋稱,糖尿病藥銷量出現下滑的原因是由於經銷商庫存發生的變化;而去年剛剛獲批的司美格魯肽減重藥目前還在放量階段,尚未進一步下沉到二、三、四線城市。

整體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也有所減緩。2024年上半年,降糖注射版司美格魯肽、降糖口服版司美格魯肽、減重版司美格魯肽總計銷售129.6億美元,三款產品同比增速分別為36%、32%和74%。

環比今年一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降糖注射版司美格魯肽、降糖口服版司美格魯肽、減重版司美格魯肽三款產品這一季度的銷售額分別增長15%、13%和83%。

近兩年來,司美格魯肽在諾和諾德營收中的佔比始終維持在2/3以上,今年上半年的銷售貢獻比更高達73%,儼然已成為公司的業績「壓艙石」。也正因如此,其收入端的任何細微變化,都直接牽動着諾和諾德的整體業績走向。

隨着GLP-1賽道角逐日趨白熱化,今年8月,諾和諾德再次下調2025年的業績指引,營收預計增長8%~14%,營業利潤增長為10%至16%。與5月公佈的業績指引相比,營收增速最高區間下調了7個百分點,營業利潤增速最高區間下調8個百分點。

諾和諾德在財報中指出,2025年下半年增長預期降低導致了2025年銷售額預期下調,反映出配製GLP-1類藥物持續得到使用,市場擴張速度低於預期以及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當前的預期與以下因素相關:減重版司美格魯肽在美國肥胖症市場、降糖注射版司美格魯肽在美國GLP-1糖尿病市場,以及減重版司美格魯肽在部分IO市場的增長預期均出現下降。諾和諾德仍在持續推進減重版司美格魯肽在全球更多地區的上市計劃,並繼續針對商業活動展開投資,以提升減重版司美格魯肽和降糖注射版司美格魯肽的市場滲透率。

就營收預期調整及市場質疑司美格魯肽「大單品依賴症」等問題,諾和諾德對時代財經表示,司美格魯肽的相關產品已在全球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上市,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58項全球相關臨牀研究中得到驗證。此外,公司將繼續聚焦糖尿病、肥胖症、罕見血液疾病和罕見內分泌疾病,並已經進入心血管疾病(CVD)、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慢性腎病(CKD)和阿爾茨海默病(AD)等一系列新治療領域,以應對其大量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而隨着諾和諾德的業績預期調整及銷售變化,2025年全球「藥王」爭奪結果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

諾和諾德刀刃向內

實際上,諾和諾德對危機並非毫無察覺,今年對內對外動作不斷,求變決心凸顯。對內,一邊加速拓展新適應症以豐富產品價值,一邊以大刀闊斧之勢推進人事與架構改革;對外,則通過密集的BD(商務拓展)交易收購管線資產,實現外延式擴張。

今年7月,降糖注射版司美格魯肽在中國新增了慢性腎臟病適應症;8月中旬,減重版司美格魯肽在美國獲批治療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的適應症,是全球首 個獲批用於治療該疾病的GLP-1療法。

此外,諾和諾德對時代財經透露,司美格魯肽用於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3期臨牀試驗亦在進行中。

刀刃向內在人事調整及高層變動方面有着更直觀的體現。

今年5月,公司前CEO 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周賦德)宣佈辭職。8月7日,杜麥克正式接任周賦德,成為諾和諾德新任CEO。杜麥克1992年加入諾和諾德,接棒前為國際業務副總裁,曾領導公司在中東和東南亞的業務。

對此,諾和諾德對時代財經獨 家透露,杜麥克此前擔任諾和諾德國際運營部執行副總裁,過往在創造企業價值和驅動業務增長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現。在他的領導下,諾和諾德國際運營部在過去十年中銷售額增長超過一倍,2024年銷售額達到約1120億丹麥克朗。接下來,其擔任CEO角色后將被委任三項戰略重點任務。其一,通過推進創新管線並增強商業影響力,鞏固諾和諾德在肥胖症和糖尿病治療領域的領軍者地位;其二,通過打造高績效文化,加快決策速度和清晰度,強化商業執行力;其三,在公司經歷快速組織擴張之后,優化成本結構並提升效率,同時在重點領域開展戰略性投資,以保持競爭優勢。

在中國區方面,今年6月中旬,市場傳出諾和諾德中國肥胖症業務部副總裁張一帆將於6月30日離任的消息,且諾和諾德中國肥胖症業務部併入糖尿病事業部(DBD),成立肥胖症與糖尿病事業部(DOD)。7月1日起,諾和諾德原胰島素銷售團隊也將負責減重版司美格魯肽的銷售。新成立的肥胖症與糖尿病事業部將由諾和諾德中國糖尿病事業部企業副總裁張輝負責,而諾和諾德中國肥胖症市場部將向其中國市場部企業副總裁謝思遠匯報。

杜麥克履新一個月后,諾和諾德啟動大規模重組。9月10日,諾和諾德宣佈在全球裁員約9000人,其中丹麥預計將裁員約5000人。諾和諾德指出,此次裁員預計將覆蓋公司所有部門,包括員工區域和總部職能部門,預計到2026年底,年度總節省額將達到約80億丹麥克朗。節省下來的資金將用於糖尿病和肥胖症領域的增長機會,包括商業執行計劃和研發項目。

對外方面,今年年內,諾和諾德分別與聯邦制藥、Septerna等達成合作協議,可估算交易額金額均超20億美元,交易管線均與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相關。

禮來押注口服藥

與諾和諾德相反,「老對手」禮來在今年8月上調了全年營收指引,中位數上調15億美元,至600億~620億美元區間。這項調整的底氣來自於旗下王牌大單品替爾泊肽。作為市場后來者,替爾泊肽正在步步緊逼司美格魯肽。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降糖版替爾泊肽(Mounjaro)同比增長85%至90.407億美元;減重版替爾泊肽(Zepbound)則大賣56.933億美元,增速高達223%,總計售出147.34億美元。這一數字與司美格魯肽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僅有約20億美元之差。

2024年5月和7月,替爾泊肽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共用商品名為穆峰達,分別適用於糖尿病患者及減重患者。這兩項適應症已均在中國商業化上市。今年6月底,替爾泊肽在華獲批了第三項適應症,是首 個且目前唯 一用於治療成人肥胖患者的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處方藥。這一適應症已於去年12月獲美國FDA批准上市。

此外,替爾泊肽7月底新增了聯合胰島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適應症。禮來此前披露,今年年內也將向美國FDA遞交替爾泊肽用於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臨牀數據,該適應症有望在2026年獲批。

截至目前,替爾泊肽首項在華獲批的適應症上市已超過一年,將正式參與2025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不僅如此,諾和諾德口服版司美格魯肽及注射劑、銀諾醫藥(02591.HK)的依蘇帕格魯肽α注射液(商品名:怡諾輕)等也出現在商保創新葯目錄的初審名單中。

這也意味着,GLP-1競爭已經延伸至支付端。

隨着GLP-1市場競爭加劇,患者依從性、用藥便捷性更高的口服藥成為各大GLP-1企業重點發力的方向。

CIC灼識諮詢總監盧李康對時代財經指出,「口服GLP-1市場前景非常明確。從臨牀需求端看,當前已上市的每周一次的皮下注射劑的依從性較低,且對存儲條件要求較高,為口服藥物創造替代空間;從生產供給端看,小分子藥物相比多肽製劑在成本、產能上優勢明顯。然而,安全性與療效的平衡是所有口服GLP-1需要克服的課題。若廠商能平衡好安全性與療效並按計劃推進臨牀試驗,有望在口服減重賽道佔據一席之地。」

截至目前,口服司美格魯肽仍是全球範圍內唯 一一款獲得監管機構批准上市的口服GLP-1產品。根據輝瑞發佈的《Near-Term Launches High-Value Pipeline Day》預測,2030年GLP-1市場的規模將達到約900億美元,口服GLP-1RA預計到2030年將佔據GLP-1市場約30%的份額。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對口服制劑的偏好較高。

禮來對GLP-1口服藥的佈局如火如荼。今年8月底,禮來公佈了其每日一次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orforglipron的Ⅲ期臨牀試驗ATTAIN-2的積極頂線結果。這一項針對合併2型糖尿病的肥胖或超重成人患者的研究顯示,orforglipron的3個劑量組均達到了主要終點和所有關鍵次要終點,在72周時實現了顯著的體重下降、具有臨牀意義的糖化血紅蛋白(A1C)降低,及心血管風險因素的改善。在主要終點方面,每日一次且在不受食物或飲水限制的前提下,orforglipron 36mg組平均體重下降達10.5%(10.4 kg),而安慰劑組為2.2%(2.3 kg)(使用有效性估計目標)。

Orforglipron是一種在研的、每日一次口服的小分子(非肽類)GLP-1受體激動劑。該藥物可在全天任何時間服用,對飲食和飲水不加以限制。這一藥物由中外製藥發現,並於2018年授權予禮來開發。

目前,禮來正在進行orforglipron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以及用於肥胖或至少伴有一種體重相關合並症的超重成人進行體重管理的系列3期研究。此外,禮來還在探索orforglipron作為治療肥胖成人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和高血壓的潛在可能。

盧李康對時代財經直言,禮來小分子藥物的數據讀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GLP-1領域小分子藥物的主要研發難點,即潛在安全性問題;但同時也反映出這款小分子藥物無餐食限制,且具有成本側優勢,終端定價或將更加靈活。

不過同樣是在8月底,禮來亦終止了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Naperiglipron(LY3549492)兩項二期臨牀試驗,終止原因系商業策略原因。但禮來也指出,仍有一項針對肥胖成年人的二期研究正在進行,預計明年結束,其結果將決定該項目的后續走向。

禮來在GLP-1領域多線發力,不僅憑替爾泊肽確立了優勢,在更具市場潛力的口服制劑賽道,其口服小分子藥也正與口服司美格魯肽展開直接PK。雙方在GLP-1領域的賽道爭奪並未因單一產品的階段性領 先而降温,競爭仍將長期延續。

中國市場成重點?

CIC灼識諮詢董事總經理劉立鶴對時代財經指出,GLP-1賽道是生物醫藥領域的核心之一,其賽道競爭已趨於白熱化。從國際市場看,全球有上百個GLP-1類管線處於臨牀階段,而諾和諾德和禮來作為GLP-1市場的最 大玩家,已經相繼獲批多款產品,並從2型糖尿病到減肥適應症的拓展,預計2030年全球GLP-1市場規模將超千億美元;在國內市場,隨着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以及國內包括信達生物(01801.HK)、銀諾醫藥等多款產品的上市,競爭愈演愈烈。

「當下,亦有眾多藥企進入GLP-1賽道,在研藥物包括GLP-1創新葯以及生物類似藥兩大類。隨着更多GLP-1藥物的上市,預計2030年中國GLP-1的市場規模將超600億元。」劉立鶴稱。

在兩大巨頭的全球銷售版圖中,中國市場的貢獻目前仍相對有限。不過,隨着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與戰略價值日益凸顯,雙方的市場進攻態勢已明顯加劇。

2025年8月,諾和諾德首次亮相西普會,並聯閤中康科技及多家連鎖藥店共同支持編撰《2025體重管理藍皮書》。該藍皮書的發佈,旨在通過對中國肥胖症市場的深刻洞察與連鎖藥店經營痛點的精準研判,持續探索並構建起覆蓋健康管理全流程的零售端解決方案。

也是在這個月,禮來中國圍繞肥胖疾病等在上海發起一項「身體抵抗解碼展」,當月底又與京東健康(06618.HK)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為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和斑禿人羣打造創新的數字醫療體驗。依託各自領域的專業優勢,雙方將聚焦為患者打造整合的疾病管理資源,貫穿疾病教育、線上線下問診、藥物供應與長期健康管理,以提升患者的治療便捷性與持續性。

京東健康慢病業務負責人李艷萍對時代財經表示,禮來的Lilydirect在禮來內部將其定義為消費者教育平臺,它類似於小程序,提供疾病教育信息和患者服務。在中國市場,禮來正在做內部轉型,以往禮來更注重大處方藥或者神經類的一系列產品,但自替爾泊肽上市以后,禮來在向消費屬性的產品轉型,專業地服務更多患者。「去年11月,禮來在京東落地了Lillydirect,致力於做中國用户的疾病教育。今年8月底,我們已與禮來達成了更為深度的戰略合作。」

目前,禮來的替爾泊肽在京東、阿里等多個平臺均有銷售。

諾和諾德方面則告訴時代財經,在司美格魯肽上市之后,諾和諾德即根據肥胖症患者的分佈在多渠道佈局(包括公立醫院、私立醫院、藥店渠道),滿足患者多樣化的治療需求。今年,其與騰訊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健康、阿里健康、方舟健客等線上醫藥健康平臺達成合作,共同構建覆蓋全周期的數字化肥胖防控體系,提升優質醫療健康服務的可及性、便利性。此外,還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體重管理知識與服務專區」,提供含疾病科普、健康體重評估、就醫地圖、線上預約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務。

除了兩大巨頭的角力,國內企業在GLP-1領域的發力同樣不容小覷。

截至目前,已有翰森製藥(03692.HK)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商品名:孚來美)、華東醫藥(000963.SZ)的利拉魯肽(商品名:利魯平)、仁會生物的貝那魯肽(糖尿病版商品名:誼生泰;減重版商品名:菲塑美)、銀諾醫藥的依蘇帕格魯肽α注射液以及信達生物的瑪仕度肽等多款產品獲批。此外,上市多款GLP-1產品正在持續拓展適應症,除了減重、降糖,還覆蓋代謝性肝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和阿爾茨海默病等。其中,信達生物方面對時代財經透露,瑪仕度肽的降糖適應症預計於今年年內獲批。

在渠道開拓方面,零售藥品市場愈發被看重,電商端表現尤為活躍,阿里、京東、美團等主流平臺均已相繼與藥企展開合作。

華東醫藥方面告訴時代財經,在零售藥店合作方面,利拉魯肽已完成近萬家冷鏈門店終端鋪貨,其中主要面向降糖及減重市場,聚焦於「糖胖」人羣,與國內百 強連鎖已經基本完成開發和覆蓋或溝通談判,結合我司專業的慢病管理服務團隊賦能連鎖客户進行聯合推廣,給患者提供專業的「降糖+減重」的藥學服務。他們也在通過電商平臺及合作藥店,動態優化患者服務方案,在遵循合規準則的基礎上合理降低用藥門檻,切實提升產品的可及性。

另據時代財經統計,包括恆瑞醫藥(600276.SH)、華東醫藥、通化東寶(600867.SH)、甘李藥業(603087.SH)等多家頭部企業涉足GLP-1賽道。

其中,9月1日,恆瑞醫藥宣佈其產品HRS9531注射液的上市申請已獲國家藥監局受理,獲批后將適用於在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基礎上,初始體重指數(BMI)符合以下要求的成人的長期體重管理:≥28kg/m2(肥胖),或≥24kg/m2(超重)並伴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合並症,例如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脂肪肝等。

此外,恆瑞醫藥還在開發每日一次的HRS9531口服片劑、口服小分子GLP-1抑制劑HRS-7535、GLP-1/GIP/GCG激動劑,用於治療肥胖。

甘李藥業在今年半年報中也稱,其正在積極入局GLP-1賽道,目前公司創新葯GLP-1RA雙周製劑——博凡格魯肽的全球開發已步入Ⅲ期臨牀研究階段,並分別開展了與替爾泊肽和司美格魯肽的頭對頭試驗。

華東醫藥對時代財經透露,其已經圍繞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HDM1002(conveglipron)、GLP-1R/GIPR 雙靶點長效多肽類激動劑 HDM1005(poterepatide)、FGF21R/GCGR/GLP-1R 三靶點激動劑DR10624、HDM1010片后加(HDM1002固定比例複方口服制劑)等多款藥物佈局。其中,公司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糖尿病適應症的上市申請已於2025年3月遞交併獲受理。而HDM1002目前已完成體重管理適應症中國臨牀Ⅲ期研究的全部受試者入組。此外,該產品已完成降糖適應症中國兩項Ⅲ期臨牀研究首例受試者隨機給藥,分別為單純飲食和運動干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人羣的Ⅲ期臨牀研究和二甲雙胍治療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人羣的Ⅲ期臨牀研究。

目前,四環醫藥(00460.HK)、華東醫藥、齊魯製藥、石藥集團(01093.HK)、麗珠集團(000513.SZ)等眾多上市公司的司美格魯肽仿製藥獲得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受理。

當下,GLP-1在中國已然成了醫藥圈的「超級賽道」,無論是跨國巨頭還是本土龍頭,都在這片領域全力衝刺。除減重、降糖外,MASH、OSA、阿爾茨海默病等多元適應症競相研發,多家企業更已完成線上線下全渠道鋪貨。對已上市產品而言,誰先打通支付、冷鏈、患者教育、患者服務四大關鍵環節,誰就能在2025年及以后的紅海中突圍;而針對尚未上市的產品,多位受訪人士也對時代財經指出,儘管中國生物製造企業在GLP-1領域已嶄露頭角,但未來要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並實現突圍,仍面臨巨大挑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