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5 13:27
(來源:市場投研資訊)
報告摘要
行業觀點:
Q2原料藥板塊營收同比略降,利潤在高基數下下滑13%。原料藥板塊共選取了32家公司,2025年H1,板塊實現營業收入588.70億元,同比-2.88%,歸母淨利潤86.97億元,同比+1.73%,扣非淨利潤84.03億元,同比+8.46%。分季度來看,2025年Q1,營收同比基本持平,環比增長5.77%,歸母淨利潤及扣非淨利潤同比均實現快速增長,環比分別大幅增長91.12%和81.95%。Q1原料藥企業出貨量逐步恢復,毛利率同比提升1.76pct,同時降本增效持續推進,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0.81pct,此外,2024Q4多家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025年Q1減值影響大幅減弱。2025年Q2,在上年同期高基數的基礎上,營收小幅下滑5%,歸母淨利潤下滑13%,扣非淨利潤基本持平,主要原因是:①市場競爭仍舊較為激烈,沙坦、頭孢、青黴素類等部分產品價格同比仍有一定幅度下滑;②板塊在建工程陸續轉固,折舊費用增加,同時企業加大研發及營銷投入,研發及銷售費用增加,期間費用率同比提升1.30pct;③板塊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長20.43%。
規模效應持續釋放,Q2毛利率同環比進一步提升。2025年H1,原料藥板塊毛利率為38.73%,同比+1.92pct,淨利率為14.77%,同比+0.67pct。分季度來看,Q1板塊毛利率為38.14%,同比+1.76pct,淨利率為15.41%,同比+2.63pct,環比+7.06pct,淨利率同比提升主要原因是期間費用率同比-0.81pct,環比大幅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減值影響大幅減弱,2024年Q4板塊資產減值為12.75億元,而2025年Q1僅為1.56億元。Q2,板塊毛利率為39.31%,同比+2.10pct,環比+1.17pct,淨利率為14.04%,同比-1.48pct,環比-1.37pct。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存量產品去庫存結束,新產品逐漸放量,原料藥企業產品銷量持續增長,產能利用率提升,規模效應持續釋放。淨利率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期間費用率同比提升1.30pct,板塊在建工程陸續轉固,折舊費用增加,同時企業加大研發及營銷投入,研發及銷售費用增加,除此之外,Q2板塊資產減值為4.00億元,同比增加6,788.13萬元,增長20.43%。
板塊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具備性價比。2025年H1,原料藥板塊仍舊面臨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的壓力,但價格下降幅度逐漸收窄,部分產品價格底部震盪,同時行業去庫存結束,成熟品種銷量增長,新產品持續放量,從估值來看,截至2025年Q2末,原料藥板塊PE為27.72倍,處於11%歷史分位,相較醫藥生物行業的溢價率為-0.78%。
投資建議:
從需求端來看,當前去庫存階段已經結束,原料藥行業需求端邊際改善明顯,但部分產品價格仍舊承壓,同時,未來5年全球銷售TOP15的小分子藥物中有過半藥物專利將到期,專利懸崖有望帶來原料藥增量需求。從供給端來看,行業產能擴張放緩,新產能釋放仍需時間,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原料藥板塊在建工程為150.16億元,同比下滑11.05%,在建工程投入放緩。此外,印度原料藥園區建設進展緩慢,預計期限延長至2026Q1。建議關注:1)持續創新轉型,向創新制劑、CDMO領域拓展、業績確定性較強的個股,如奧鋭特(605116)、普洛藥業(000739)、奧翔藥業(603229)等;2)新產品業務佔比較高或產能擴張相對激進的個股,如同和藥業(300636)、共同藥業(300966) 等;3)原有產品受去庫存影響較大或當前利潤率水平相對較低的個股,后續業績修復彈性較大,如國邦醫藥(605507)等。
風險提示:
產能釋放不及預期,產品價格下降風險,產品研發及技術創新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海外去庫存進度不及預期風險,關税風險,環保政策風險,匯率風險。
正文
一、Q2利潤短期承壓,毛利率持續改善
(一)Q2板塊營收同比略降,利潤在高基數下下滑13%
原料藥板塊共選取了32家公司,2025年H1,原料藥板塊實現營業收入588.70億元,同比略有下降,降幅為2.88%,分季度來看,2025Q1/Q2營業收入分別為295.46億元/293.24億元,分別同比-0.48%/-5.16%。
2025年H1,原料藥板塊實現歸母淨利潤86.97億元,同比增長1.73%,分季度來看,2025Q1/Q2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5.62億元/41.35億元,Q1/Q2分別同比+20.87%/-13.40%。
2025年H1,原料藥板塊實現扣非淨利潤84.03億元,同比增長8.46%,分季度來看,2025Q1/Q2扣非淨利潤分別為43.65億元/40.38億元,Q1/Q2分別同比+21.98%/-3.09%。
2025年H1,原料藥板塊營收略有下降,歸母淨利潤基本持平,扣非淨利潤穩健增長,分季度來看,2025年Q1,營收同比基本持平,環比增長5.77%,歸母淨利潤及扣非淨利潤同比均實現快速增長,環比分別大幅增長91.12%和81.95%。Q1原料藥企業出貨量逐步恢復,毛利率同比提升1.76pct,同時降本增效持續推進,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0.81pct,此外,2024Q4多家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025年Q1減值影響大幅減弱。2025年Q2,在上年同期高基數的基礎上,營收小幅下滑,歸母淨利潤下滑13%,扣非淨利潤基本持平,主要原因是:①市場競爭仍舊較為激烈,沙坦、頭孢、青黴素類等部分產品價格同比仍有一定幅度下滑;②板塊在建工程陸續轉固,折舊費用增加,同時企業加大研發及營銷投入,研發及銷售費用增加,期間費用率同比提升1.30pct;③板塊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長20.43%。
(二)規模效應持續釋放,毛利率同環比進一步提升
2025年H1,原料藥板塊毛利率為38.73%,同比提升1.92pct,淨利率為14.77%,同比提升0.67pct。
分季度來看,2025年Q1,原料藥板塊毛利率為38.14%,同比提升1.76pct,淨利率為15.41%,同比上升2.63pct,環比提升7.06pct,淨利率同比提升主要原因是費用端同比下滑0.81pct,環比大幅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減值影響大幅減弱,2024年Q4板塊資產減值為12.75億元,而2025年Q1僅為1.56億元。
2025年Q2,板塊毛利率為39.31%,同比提升2.10pct,環比提升1.17pct,淨利率為14.04%,同比下降1.48pct,環比下降1.37pct。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存量產品去庫存結束,新產品逐漸放量,原料藥企業產品銷量持續增長,產能利用率提升,規模效應持續釋放。淨利率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期間費用率同比提升1.30pct,板塊在建工程陸續轉固,折舊費用增加,同時企業加大研發及營銷投入,研發及銷售費用增加,除此之外,Q2板塊資產減值為4.00億元,同比增加6,788.13萬元,增長20.43%。
2025年H1,原料藥板塊期間費用率為20.15%,同比提升0.26pct,板塊在建工程陸續轉固,折舊費用增加,同時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增加。其中,管理費用率為7.04%,同比提升0.28pct,研發費用率為5.57%,同比提升0.41pct,銷售費用率為7.63%,同比下滑0.14pct,財務費用率為-0.09%,同比下滑0.30pct。
分季度來看,2025年Q1/Q2,板塊期間費用率分別為19.66%/20.64%,分別同比-0.81pct/+1.30pct。其中,管理費用率分別為6.87%/7.20%,分別同比+0.12pct/+0.44pct;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32%/5.82%,分別同比+0.29pct/+0.54pct;銷售費用率分別為7.38%/7.89%,分別同比-0.76pct/+0.47pct;財務費用率分別為0.08%/-0.27%,分別同比-0.46pct/-0.15pct。
二、行業集中度較高,TOP10企業貢獻七成以上收入及業績
2025年H1,原料藥板塊中少數公司貢獻大部分營收及利潤,收入及利潤佔比較高的公司大部分為大宗原料藥生產商。從營業收入來看,TOP10佔板塊總營收的比重達73.03%,維持2024年同期水平,其中新和成佔比超10%,普洛藥業、海正藥業、新華製藥、華海藥業、國邦醫藥佔比超5%;從歸母淨利潤來看,TOP10歸母淨利潤總額達71.58億元,佔比82.30%,板塊中有5家企業出現虧損,合計虧損1.19億元。
2025年Q2,從營業收入來看,TOP10佔板塊總營收的比重達73.00%,其中新和成佔比近20%,普洛藥業、海正藥業、新華製藥、華海藥業、國邦藥業佔比超5%;從歸母淨利潤來看,TOP10佔板塊總利潤的比重達83.55%,其中,新和成佔比超40%,普洛藥業、海普瑞、國邦醫藥佔比超5%。
從收入端來看,2025年H1收入佔比前10的公司中,僅有3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其中漲幅超過10%的有1家,漲幅處於0%-10%的有2家,另有7家公司同比下滑,其中降幅超過10%的有4家,降幅處於0%-10%的有3家;2025年Q2收入佔比前10的公司中,營收同比增長的公司有4家,其中漲幅超過10%的有1家,漲幅處於0%-10%的有3家,另外6家營收同比下滑,其中降幅超過10%的有3家,降幅處於0%-10%的有3家,主要原因是部分公司產品價格同比有不同幅度下滑。
從利潤端來看,2025年H1利潤佔比前10的公司中,有3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其中漲幅超過50%的有1家,漲幅處於0%-50%的有2家,另有7家公司同比下滑,其中降幅超過30%的有4家,處於0%-50%的有3家;2025年Q2利潤佔比前10的公司中,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的有4家,其中漲幅超過50%的有1家,漲幅處於0%-50%的有3家,6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其中降幅超過50%的有1家,降幅處於0%-50%的有5家。
三、板塊估值具備性價比,在建工程規模持續下降
(一)Q2板塊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具備性價比
2025年H1,原料藥板塊仍舊面臨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的壓力,但價格下降幅度逐漸收窄,部分產品價格底部震盪,同時行業去庫存結束,成熟品種銷量增長,新產品持續放量,從估值來看,截至2025年Q2末,原料藥板塊PE為27.72倍,處於11%歷史分位,相較醫藥生物行業的溢價率為-0.78%。
(二)Q2在建工程規模持續下降,產能擴張放緩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原料藥板塊在建工程為150.16億元,同比下滑11.05%,規模同比減少18.66億元,固定資產為843.96億元,同比增加38.02億元,同比增長4.72%,部分在建工程陸續轉固,在建工程投入放緩。從在建工程與固定資產比值來看,2025年二季度末為0.18,比值自2023年以來持續下降。
具體來看,原料藥板塊中在建工程/固定資產值大於0.5的有4家公司,其中天新葯業及奧翔藥業產能擴張相對激進,在建工程/固定資產值分別為1.00和0.95。
四、投資建議與公司推薦
(一)投資建議
2025-2030年,下游製劑專利到期影響的銷售額為3900億美元,相較2019-2024年總額增長124%,同時,未來5年全球銷售TOP15的小分子藥物中有過半藥物專利將到期,專利懸崖有望帶來原料藥增量需求。
2025年H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料藥產量為193.50萬噸,同比增長8.2%,Q1/Q2產量分別同比增長8.9%/7.6%;2025年H1,印度原料藥及中間體從中國進口額為16.52億美元,同比下滑1.97%,進口量為21.28萬噸,同比快速增長11.59%,其中Q1/Q2分別同比增長19.75%/4.08%,進口量達到過去4年最高水平。結合中印兩國情況,去庫存階段已經結束,原料藥行業需求端邊際改善明顯,但部分產品價格仍舊承壓。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原料藥板塊在建工程為150.16億元,同比下滑11.05%,規模同比減少18.66億元,部分在建工程陸續轉固,在建工程投入放緩。從在建工程與固定資產比值來看,2025年二季度末為0.18,比值自2023年以來持續下降。同時,2025年3月印度政府決定放棄230億美元的國內製造業激勵計劃,其中原料藥PLI計劃整體實施效果仍不理想,連續三年資金利用不充分,2021-22財年,修訂預算(RE)為0.28億盧比,實際支出為0.22億盧比;2022-23財年,預算(BE)為39.00億盧比,后降至1.46億盧比,但實際支出為0.60億盧比;2023-24財年,預算(BE)為10.00億盧比,后降至1.61億盧比,實際支出為1.17億盧比。此外,印度原料藥園區建設進展緩慢,期限延長至2026Q1,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已撥給古吉拉特邦、喜馬偕爾邦、安得拉邦的補助資金分別為43.71億盧比、26.05億盧比、35.73億盧比,截至2025年1月,使用資金佔補助資金比例為58%、18%、13%。同時根據規定,若要獲得第二筆補助,前次補助目標使用金額分別達到32.78億盧比、19.54億盧比26.80億盧比,因此三個邦均不能獲得第二筆補助。基於以上情況,三個邦已提交了修訂后的時間表,預計2026年3月完成原料藥園區的建設。結合中印兩國情況,行業產能擴張放緩,新產能釋放仍需時間。
建議關注:1)持續創新轉型,向創新制劑、CDMO領域拓展、業績確定性較強的個股,如奧鋭特(605116)、普洛藥業(000739)、奧翔藥業(603229)等;2)新產品業務佔比較高或產能擴張相對激進的個股,如同和藥業(300636)、共同藥業(300966) 等;3)原有產品受去庫存影響較大或當前利潤率水平相對較低的個股,后續業績修復彈性較大,如國邦醫藥(605507)等。
(二)同和藥業:二廠區一期產能投放,新產品法規市場持續放量
公司起步於日本規範市場,具備全面的cGMP質量體系和高標準的EHS體系。江西同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主要從事特色化學原料藥和醫藥關鍵中間體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是全球瑞巴派特、加巴噴丁、醋氯芬酸和塞來昔布的重要供應商,其中瑞巴派特銷量國際市場佔有率近50%,此外,公司持續拓展CDMO業務,為原研藥企配套生產原料藥及中間體。
新產品專利在規範市場陸續到期,預計未來三年將實現新產品快速放量。根據Evaluate Pharma數據顯示,2025-2030年,下游製劑專利到期影響的銷售額為3900億美元,相較2019-2024年總額增長124%,這其中就包括2023年全球藥品銷售額排名前五十的阿哌沙班、恩格列淨、利伐沙班、達格列淨等,隨着公司新產品專利的陸續到期,預計未來三年將實現新產品快速放量,毛利率有望得到改善。
定增助力產能持續釋放,保障中長期業績增長。公司定增8億元用於二廠區二期工程建設,二廠區一期、二期全部建設投產后,17個新品種的產能問題有望得到解決。2024年,二廠區一期4個車間正式投產,2025年二期2個車間有望陸續試生產,保障中長期的業績增長。
Q2營收及利潤恢復高增,盈利能力環比顯著修復。2025Q2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1億元(YoY+36.98%),歸母淨利潤0.38億元(YoY+45.08%),扣非淨利潤0.36億元(YoY+33.16%),毛利率為34.46%,同比+2.45pct,環比+6.88pct,淨利率為15.68%,同比+0.88pct,環比4.56pct。Q2營收及利潤恢復高增,創歷史同期新高,盈利能力環比顯著修復,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較高的新產品持續放量,佔比提升,同時二廠區一期產能持續爬坡,規模效應提升。公司產品註冊獲批持續進行,年初至今,維格列汀在國內完成註冊,塞來昔布(工藝Ⅱ)獲得歐洲藥典適應性證書,米拉貝隆、恩格列淨、美阿沙坦鉀、甲苯磺酸艾多沙班、阿戈美拉汀、奧吡卡朋陸續獲得韓國藥品註冊證書,法規市場銷售有望持續推進。
投資建議:公司新產品法規市場專利正在陸續到期,我們預計未來三年新產品在法規市場有望快速放量,預測公司2025/26/27年營收為8.50/9.80/11.70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31/1.59/1.99億元,對應當前PE為29/24/19X,持續給予「買入」評級。
(三)奧鋭特:「原料藥+製劑」持續兑現,「多肽+寡核苷酸」打開成長天花板
持續深耕特色原料藥領域,產品矩陣豐富。公司成立於1998年,2020年於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深耕特色原料藥領域20余年。公司產品矩陣豐富,覆蓋六大治療領域,並積極佈局多肽、寡核苷酸等藥物領域。同時,積極推動「原料藥+製劑」一體化發展戰略,2023年6月,公司首款製劑產品地屈孕酮片獲批上市。公司共有四大生產基地,分別為八都廠區、蒼山廠區、聯澳生物廠區、揚州奧鋭特廠區,其中蒼山廠區和揚州奧鋭特廠區均有項目在建。
佈局多肽及寡核苷酸類藥物領域,加碼創新葯研發。在多肽領域,24H2,公司年產300KG司美格魯肽原料藥生產線及其配套設施正式投產,25H1司美原料藥放量銷售。在寡核苷酸領域,2021年7月,公司設立上海奧鋭特生物,專注於寡核苷酸藥物研發,2025年寡核苷酸原料藥新品銷售快速增長;同時,公司加快創新葯業務佈局,2025年3月,華東師範大學-奧鋭特AI小核酸藥物發現聯合實驗室成立,開啟小核酸創新葯的早期研究工作,聚焦肥胖、衰老、老年痴呆等病症。
積極推進「原料藥+製劑」一體化,製劑業務持續貢獻收入。2025H1,公司重點推進地屈孕酮片的三級醫院進院工作,新增進院1,754家(含社區門診),截至6月底,總進院數超8,000家(含社區門診),銷售收入9,568.52萬元,同比增長3.47%。2025年7月,廣東22省聯盟集採正式啟動,集採品種包含地屈孕酮片,目前公司產品已符合申報條件,預計降幅有限,集採執行有望助力地屈孕酮片放量。同時,公司積極推進「原料藥+製劑」一體化,豐富產品矩陣,已經提交了地屈孕酮複方片、恩扎盧胺片、多替拉韋鈉片、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的註冊申報,預計2026年起每年獲批3-5個產品。
Q2收入及利潤穩健增長,創歷史新高。2025Q2,公司實現營收4.20億元(YoY+6.31%)、歸母淨利潤1.15億元(YoY+8.53%)、扣非淨利潤1.13億元(YoY+7.97%),毛利率為59.51%,同比基本持平,淨利率為27.50%,同比+0.56pct。公司在上年同期高基數下,保持穩健增長,收入及利潤再創新高,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①心血管類、呼吸系統類、女性健康類、神經系統類和抗感染類原料藥銷量提升,銷售收入同比保持穩步增長;②原料藥新產品進入銷售快速增長期,司美和小核酸原料藥銷售快速增長;③地屈孕酮片穩健增長,2025H1實現銷售收入9,568.52萬元,同比增長3.47%。
投資建議:公司原料藥新產品及製劑有望在1-2年內持續放量,預測公司2025/26/27年營收為17.18/19.57/21.76億元,歸母淨利潤為4.61/5.92/7.24億元,對應2025/26/27年PE為21/16/13X,持續給予「買入」評級。
(四)共同藥業:聚焦甾體藥物領域,產品向下遊延展打開成長空間
深耕甾體藥物領域近20年,佈局起始物料到原料藥全產業鏈。公司成立於2006年,於2021年上市。公司成立初期主要提供甾體藥物中間體研發、生產和銷售,2011年,率先實現生物發酵及酶轉化技術突破,佈局甾體藥物起始物料領域,成為全球甾體藥物起始物料最大供應商之一,市佔率約60%,在中間體領域,佈局了性激素、孕激素、皮質激素和其他類中間體產品,是國內性激素類中間體產品最豐富的供應商。2020年,公司向下遊延伸佈局高端甾體原料藥產品,實現甾體藥物起始物料-中間體-原料藥的全產業鏈佈局。
新工藝革新有望推動BA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雙降醇(BA)是甾體藥物常用的起始物料之一,公司是國內首家將BA實施產業化的企業,佔主導份額,2019年-2021年,公司BA銷量均不超過70噸,市場需求量較小。近年來,以公司為代表的企業正在持續研發以BA為原料的新工藝路徑,目前利用BA可向下游生產的主要產品包括黃體酮、熊去氧膽酸、及維生素D3等產品,但「BA路線」還未大規模應用到以上產品的生產中,未來隨着新工藝路徑「BA路線」的推廣與使用,BA的市場規模有望快速增長。黃體酮市場對應的BA需求量約為1,000噸/年,熊去氧膽酸「BA路線」的潛在替代空間達1,700噸/年。
甾體藥物中間體處於行業整合階段,公司產品市佔率有望提升。2023年,主要甾體激素原料藥國內外價格出現大幅下滑,2024Q4部分產品價格企穩,維持相對低位。由於甾體藥物行業產業鏈較長,中間體產品種類較多,因此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目前國內有幾十家甾體藥物中間體供應商。公司在國內甾體藥物起始物料端的市場佔約60%,掌握起始物料資源,有望在行業整合過程中提升市佔率。同時,公司實現了重要產品黃體酮的技術革新,有望加快黃體酮中間體老工藝產能出清,提升自身市佔率。
縱向延伸+橫向拓展並行,打開公司成長天花板。2020年,公司與華海藥業共同出資設立了合資公司華海共同,戰略性佈局原料藥領域,共儲備了睾酮、地屈孕酮、氟維司羣、依西美坦、熊去氧膽酸等14個高端甾體原料藥產品。同時,加大皮質激素產品佈局, 2021年4月,公司與新華製藥成立合資公司同新葯業,公司持股40%,首先佈局醋酸阿奈可他、17α-羥基黃體酮。此外,公司表示將提前佈局並落實甾體藥物CDMO/CRO,杭州研究院、武漢研究院已投入運營,有望為CDMO/CRO業務賦能。
產能大規模投放,有望助力營收快速增長。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固定資產合計爲11.37億元,相較2024年同期增加了6.19億元,募投項目「黃體酮及中間體BA生產建設項目」正式投產,同時加強華海共同原料藥項目和甾體類產業鏈升級項目的建設,目前已經完成了主體工程的建設,其中華海共同原料藥項目一期工程完成設備調試並啟動試生產,二期規劃聚焦高端皮質激素原料藥產能儲備。隨着產能的投放以及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公司經營情況有望逐漸改善。
Q2營收同比高速增長,毛利率顯著改善。Q2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46.23%,歸母淨利潤-0.12億元,同比下降41.18%,扣非淨利潤-0.12億元,同比下降37.71%,毛利率為19.66%,同比提升6.86pct,淨利率為-8.51%,同比提升0.25pct。我們認為Q2營業收入高速增長,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基本完成了車間的生產正常化,高能耗、低附加值中間體產能逐步縮減,擴充皮質激素類及非激素類產品線,毛利率較高的產品銷售佔比提升。淨利率同比持平的主要原因是:①子公司華海共同研發投入增多,Q2研發費用同比增加1,125.67萬元;②募投項目轉固后可轉債利息停止資本化導致利息費用增加,財務費用同比增加894.50萬元。
投資建議:公司產能陸續投放,盈利能力有望隨產能利用率的提升而修復,預測公司2025/26/27年營收為6.72/8.72/11.35億元,歸母淨利潤為-0.34/0.17/0.68億元,對應26/27年PE為147/37X,持續給予「增持」評級。
(五)奧翔藥業:原料藥+CXO業務穩健增長,製劑打造第三增長曲線
以特色原料藥為基石,持續拓展CDMO、製劑業務。公司成立於2010年4月,於2017年上市,成立初期主要從事特色原料藥研發、生產及銷售;2018年佈局CRO/CDMO/CMO業務;2021年開始佈局製劑業務,製劑業務將於2025年開始貢獻收入。目前,公司產品主要分為肝病類、呼吸系統類、心腦血管類、高端氟產品類、前列腺素類、抗菌類、痛風類、抗腫瘤類和神經系統類九大類,手性結構多,研發難度較大。
研發投入加碼,產品矩陣持續豐富。公司堅持「大研發實現超常規快速發展」的發展理念,在擴大API及製劑研發隊伍,提升研發效率和水平的同時,引進生物國千人才團隊,成立合成生物技術研究所,利用生物技術與AI技術賦能API的發展,並開發特殊功能性產品,拓展新的發展領域,特別是合成生物技術與多肽藥物、RNA 藥物、寡核苷酸及中分子藥物的研發。2025H1,公司研發團隊擴充至近500人,新成立了製劑研究院、合成生物技術研究院,研發費用達5,633.80萬元,佔營業收入的11.69%,同比增長39.40%,創歷史同期新高,未來公司還將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助力公司產品梯隊日益完善。
製劑將迎來收穫期,打造第三增長曲線。公司與STADA合作的第一個製劑產品甲磺酸伊馬替尼片於2024年12月獲得比利時上市許可,預計將陸續在歐洲其他國家及中國獲批,並有望於2025年H2開始貢獻銷售收入。此外,公司積極佈局創新葯業務,一方面投資新葯公司,另一方面引進、開發新葯,公司正在開發的用於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1.1類新葯布羅佐噴鈉尚待進入Ⅲ期臨牀。
Q2營收略有下滑,短期盈利能力承壓。2025Q2公司實現營收1.75億元(YoY-8.48%),歸母淨利潤0.50億元(YoY-25.54%),扣非淨利潤0.40億元(YoY-37.97%),毛利率為53.16%,同比-9.03pct,淨利率為28.62%,同比-6.55pct。公司Q2營收略有下滑,短期盈利能力承壓,我們認為,一方面與產品結構變化有關,同時部分產品競爭加劇,價格承壓,其中心腦血管類產品毛利率同比下滑14.76pct;另一方面公司加大研發投入,Q2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087萬元,研發費用率達16.00%,同比提升7.40pct。
投資建議:我們預測公司2025/26/27年收入為8.83/10.32/12.69億元,歸母淨利潤為2.71/3.20/3.96億元,對應當前PE為34/29/23X,考慮到公司持續加碼研發投入,有望驅動公司成長,且製劑業務將於年內開始貢獻增量收入,持續給予「買入」評級。
(六)國邦醫藥:醫藥業務回暖,動保業務彈性可期
持續深耕醫藥、動保領域,打造一體化產業佈局。公司成立於1996年,於2021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大環內酯類和喹諾酮類原料藥供應商之一,國內硼氫化鈉、硼氫化鉀、環丙胺等中間體產能最大的企業之一,國內動保原料藥領域品種佈局最為齊全、廣泛的企業之一。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產品超過70個,產品銷往全球6大洲、117個國家及地區,供銷合作夥伴5,000余家,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產品13個。
醫藥板塊,抗生素市場需求有望持續旺盛,中間體下游景氣度開始提升。公司抗生素產品處於領先地位,市場需求有望持續旺盛,主要產品包括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羅紅黴素、鹽酸環丙沙星等大單品系列,貢獻原料藥板塊總收入超90%。從供給端來看,全球抗生素原料藥市場集中度較高,競爭格局較為穩定,公司具備產能及價格上的雙重競爭優勢;從需求端來看,國內外抗生素需求旺盛,預計主要抗生素產品需求有望持續增長。同時,公司持續進行全球註冊,積極拓展新客户新需求,有望帶來產品銷量的提升。公司是國內硼氫化鈉、硼氫化鉀、環丙胺等中間體產能最大的企業之一。從供給端來看,硼氫化鈉全球市場競爭格局集中,公司4,000t/a的產能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同時行業競爭對手出現安全環保事故有望引來競爭格局優化;從需求端來看,隨着全球去庫存周期逐漸接近尾聲,精細化學品領域景氣度開始抬升,或帶動硼氫化鈉需求增長。
動保原料藥產品市佔率持續提升,公司具備競爭優勢。公司的主要產品氟苯尼考、強力黴素、恩諾沙星等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優勢,同時,公司也是馬波沙星、沙拉沙星、地克珠利、環丙氨嗪、加米黴素等特色動保專用原料藥主要供應商,具備明顯的產品矩陣優勢。當前動保行業處於周期底部,主要獸藥原料藥價格底部略有回升。從供給端來看,在成本和利潤的長期壓力下,行業產能有望持續出清。公司產業鏈完整,一體化能力較強,目前公司是氟苯尼考國內產業鏈條最為齊全的生產商之一,2025H1氟苯尼考出貨量突破2,000噸,市佔率持續提升。
Q2收入創歷史新高,利潤增長提速。公司2025年半年度營收突破30億元,盈利能力持續回升,毛利率為26.85%(YoY+0.25pct),淨利率為15.00%(YoY+1.02pct),單季度來看,2025Q2實現營收15.86億元(YoY+2.10%),歸母淨利潤2.41億元(YoY+16.87%),增速相較Q1提升8.70pct,扣非淨利潤2.32億元(YoY+14.83%),增速相較Q1提升9.23pct,毛利率為27.23%(YoY+1.36pct),淨利率為15.11%(YoY+1.86pct)。我們認為Q2利潤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①規模效應和邊際成本優勢漸顯,上半年氟苯尼考出貨量突破2,000噸,毛利率提升;②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983.97萬元,相較上年同期減少2,586.82萬元;③管理費用率同比下降1.16pct。
投資建議:公司主要產品市佔率較高,產業鏈完備,未來有望實現30個規模化產品全球領先、80個產品常規化生產、具備120個產品生產能力,預測公司2025/26/27年營收為67.15/75.83/82.96億元,歸母淨利潤為9.54/11.42/13.14億元,對應當前PE為14/12/10X,持續給予「買入」評級。
(七)普洛藥業:原料藥製劑一體化佈局加速,CDMO有望迎來新通脹時代
確立2030發展戰略,股票回購彰顯長期發展信心。公司創立於1989年,是橫店集團旗下的醫藥產業平臺,於2001年在深交所「借殼上市」,主營原料藥、CDMO、藥品、醫美及化粧品原料業務,旗下有原料藥生產工廠7家,製劑生產工廠2家。2017年,公司實施組織管理結構和發展戰略重大調整,實行「職能+事業部」的統一管理模式,確立「做精原料、做強CDMO、做優製劑」發展戰略,於2023年全面實現戰略目標。2024年8月,確立2030發展戰略「做精原料、做強CDMO、做好藥品、拓展醫美」,引領公司邁入新發展階段。2025年2月19日,公司發佈公告,擬以0.75-1.50億元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回購價格不超過22元/股(含),彰顯長期發展信心。
原料藥中間體基本盤穩固,加快醫美業務佈局。公司為國內特色原料藥頭部企業,主要產品覆蓋口服頭孢系列、口服青黴素系列、獸藥原料藥中間體系列、精神類系列和心腦血管類系列。近年公司大幅增加API的立項數量 ,佈局恩格列淨、瑪巴洛沙韋、阿維巴坦、阿格列汀等專利懸崖品種,也在佈局藥用的多肽和美容肽,2024年公司完成20個產品DMF申報,預計未來3-5年內增加API的DMF數量30-50個,新產品有望貢獻新增量。此外,在獸藥業務上,預計隨着產能的持續出清,供需有望逐漸平衡,產品價格上漲可期,公司獸藥原料藥盈利能力有望修復。在醫美業務上,公司正式成立醫美及化粧品原料事業部,聚焦化粧品原料、美容產品、膠原蛋白等。產能方面,公司新增了新產品配套產能303、304多功能車間,並擬投資3億元建設多肽原料藥車間,設計產能1.2-2萬升,目前正處於設計階段。
CDMO有望迎來新通脹時代,公司研發階段項目高速增長,CDMO業務有望逐步進入收穫期。2017年-2021年,創新葯政策端發力拉動醫藥外包需求大幅提升,CXO行業迎來第一階段黃金期。2021年后,國談及CDE指導文件引發市場對創新葯預期改變,CXO終端需求出現明顯波動,行業迎來低谷期。2024年以來,國務院審議通過了《全鏈條支持創新葯發展實施方案》,國家醫保局表示計劃於2025年內發佈第一版丙類目錄,創新葯支持政策陸續出臺,將有效改善創新葯終端銷售預期,上游CXO等各個環節有望迎來自2017-2021年之后的第二輪通脹時代。以美國為例,1970年-2010年藥物研發成本通脹超10倍。而2010年美國CPI較1970年上漲約7倍,遠低於同期藥品研發成本通脹水平。2025年H1,公司研發階段項目達803個,同比增長44%,佔比達到68%,商業化階段項目377個,同比增長19%,形成了良好的漏斗形的狀態,預計未來2-3年隨着公司前端項目向后端延伸,商業化訂單數量將實現較快增長,CDMO業務有望逐步進入收穫期。
政策加速製劑行業集中度提升,「多品種、多渠道」發展策略助力製劑業務快速增長。四同、三同政策將推進我國仿製藥去品牌化進程,且對單一靠劑型、定價或規格差異而生存的小型藥企或MAH持證人將形成一定抑制,行業或將向多批文、高人效的頭部企業加速集中。同時,MAH制度的收緊也將打壓B證企業的生存空間,如國家藥監局發佈《關於加強藥品受託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公告(徵求意見稿)》,要求①新批文審批期間不得轉讓,上市三年內不得轉讓,②對於臨牀價值低、同質化嚴重的藥品,原則上不能委託生產等,2020-2023年,我國生產製劑企業數仍處增長階段,政策或推動行業真正開始出清。公司製劑業務加快推進「多品種、多渠道」發展策略,一方面,持續加大製劑的研發投入,未來計劃每年新立項開發的製劑項目超過25個,從2025年起每年獲批15-20個製劑產品。另一方面,公司擁有院內和院外銷售隊伍150余人,非集採品種院外市場銷售佔比約30%,通過挖掘治傷軟膏等潛力品種,進一步拓展市場。
Q2收入利潤承壓,毛利率顯著提升。2025H1,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44億元(YoY-15.31%),歸母淨利潤5.63億元(YoY-9.89%),毛利率為25.73%,同比+1.30pct,淨利率為10.34%,同比+0.62pct。分季度來看,Q2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14億元(YoY-15.98%),歸母淨利潤3.15億元(YoY-17.48%),扣非淨利潤3.15億元(YoY-13.29%),受上年同期高基數影響,本期收入及利潤承壓,毛利率為27.46%,同比+2.11pct,淨利率為9.10%,同比-0.20pct,我們認為Q2毛利率同比提升,淨利率同比基本持平的主要原因是:①毛利率較高的CDMO業務佔比提升;②美國波士頓實驗室運營能力持續提升,商業化階段項目同比較快增長,CDMO業務毛利率同比提升;③匯兌收益同比下降,財務費用同比增加3,039.52萬元。
投資建議:考慮到公司研發階段項目高速增長,CDMO業務逐步進入收穫期,同時原料藥製劑一體化佈局加速,隨着CDMO及製劑業務佔比提升,公司利潤增長有望提速,預測公司2025/26/27年營收為107.78/117.83/131.31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0.78/12.37/15.10億元,對應當前PE為17/15/12X,持續給予「買入」評級。
五、風險提示
產能釋放不及預期,產品價格下降風險,產品研發及技術創新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海外去庫存進度不及預期風險,關税風險,環保政策風險,匯率風險。
投資評級説明
1、行業評級
看好:預計未來6個月內,行業整體回報高於滬深300指數5%以上;
中性:預計未來6個月內,行業整體回報介於滬深300指數-5%與5%之間;
看淡:預計未來6個月內,行業整體回報低於滬深300指數5%以下。
2、公司評級
買入:預計未來6個月內,個股相對滬深300指數漲幅在15%以上;
增持:預計未來6個月內,個股相對滬深300指數漲幅介於5%與15%之間;
持有:預計未來6個月內,個股相對滬深300指數漲幅介於-5%與5%之間;
減持:預計未來6個月內,個股相對滬深300指數漲幅介於-5%與-15%之間;
賣出:預計未來6個月內,個股相對滬深300指數漲幅低於-15%以下。
證券研究報告:【太平洋證券】原料藥板塊2025半年報總結:原料藥板塊Q2利潤高基數下承壓,需求邊際持續改善(2025.9.10)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9月13日
報告發布機構: 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師:周豫 執業資格證書編碼:S1190523060002
分析師:喬露陽 執業資格證書編碼:S11905240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