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5 12:12
(來源:明見局)
飲品業務營收263.59億元,同比下滑2.6%,這是飲品業務近五年來首次在中期出現下滑。
當「特別特」鮮泡麪的營銷熱度逐漸消散,康師傅2025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這家方便麪巨頭所面臨的挑戰。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400.92億元,同比出現了2.7%的下滑;飲品業務也出現了近五年以來首次中期業績下滑;高端方便麪銷量更是有較為明顯的7.2%的跌幅。
一系列數據變化的背后,或許反映出這個陪伴中國消費者長達33年的「國民品牌」在新消費浪潮的衝擊下,正經歷着發展步伐的調整與適應。
2025半年報,淨利與營收的反向走勢
翻開康師傅2025年半年報,22.71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上漲20.5%的亮眼數據,與400.92億元營收同比下降2.7%的頹勢形成了反差。
對於這種盈利與營收走勢存在差異的情況,從公開信息及行業常見經營邏輯來看,價格調整或許是影響盈利表現的因素之一。
回溯近四年,市場中表明康師傅存在較為頻繁的漲價動作。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末袋麪價格從2.5元漲至2.8元,經典桶面提價0.5元;2023年11月,茶飲和果汁產品集體調價,1升裝冰紅茶從4元飆升至5元,漲幅高達25%;2024年,袋面與經典桶面再次提價,價格分別突破3元和5元大關。
從康師傅2025年上半年財報來看,頻繁漲價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推動了毛利率的提升,方便麪業務毛利率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飲品業務毛利率更是提升2.5個百分點。然而,市場中也有觀點認為,這種「以價補量」的模式或許正在對品牌信譽與市場根基產生影響。
終端市場的反應提供了有力證明,據調研顯示,2023年11月調價后,18家便利店中僅有2家按5元新價銷售1升裝冰紅茶,10家自行降價至4-4.5元,另有6家直接下架。
截至2025年6月底,其經銷商數量較2024年末減少3409個,直營零售商減少1499個。而從2021年至今,康師傅已減少1.7萬個經銷商和3.7萬個零售終端,渠道網絡縮水超20%。
方便麪與飲品營收下滑,飲品中期業績近五年首降
作為康師傅的兩大核心業務,方便麪與飲品的營收同步下滑。2025年上半年,方便麪業務營收134.65億元,同比下滑2.5%;飲品業務營收263.59億元,同比下滑2.6%,這是飲品業務近五年來首次在中期出現下滑,較2024年同期減少超7億元收入。
細分來看,兩大業務的下滑並非個例,在飲品板塊,茶飲料、果汁、包裝水三大核心品類銷售額分別同比下滑6.3%、13.0%、6.0%,僅有碳酸及其他飲料實現6.3%的增長。
尤其在無糖茶這一當下增速最快的賽道,康師傅更是被競爭對手甩在身后。尼爾森數據顯示,2023年無糖茶同比增速達110%,農夫山泉東方樹葉營收突破百億、統一茶飲料增長9.1%、新興品牌「果子熟了」市場份額暴漲851%。
方便麪業務同樣面臨一定程度的危機,隨着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與外賣市場衝擊,方便麪整體消費量從2020年的478億包降至2023年的438億包,減少40億包。
在此背景下,康師傅方便麪品類似乎呈現出「高低分化」的局面:
其中,高價袋面銷售額同比下降7.2%,容器面同比下降1.3%,而中價袋面、乾脆面等側重性價比的產品則實現了增長,這一態勢或從側面反映出市場對其高端化方向的接受度仍有待觀察。
更為關鍵的是,外部市場環境也在發生變化。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外賣市場規模突破1.27萬億元,且6元左右的低價套餐已較為普遍,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方便麪的市場空間形成了擠壓。在此趨勢下,康師傅過往所依託的便捷+性價比核心優勢正面臨逐步弱化的挑戰。
2025年上半年推新求變
面對市場萎縮與競爭加劇,康師傅並非沒有探索新的路徑。2025年上半年,其推出超10款新品、40多個SKU,從3-4元的大眾產品到20元以上的高端系列,試圖通過產品矩陣調整激活市場。
8月推出的「特別特」鮮泡麪,號稱歷經9年研發,主打0油炸工藝,還聯合羅永浩進行宣發;此外,「合麵」「東方食集」等系列也相繼問世,分別瞄準正餐替代與年輕消費羣體的嚐鮮需求。
不過從實際成效來看,這些創新舉措暫未有效突破企業發展瓶頸,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非組合裝方便麪市場份額前五名中,康師傅僅2款產品入圍,且仍以傳統口味為主;反觀競爭對手,統一憑藉「茄皇」「湯達人」等產品實現雙位數增長,5元以上產品佔比達 44%;農夫山泉更依託東方樹葉單款產品拿下無糖茶市場過半份額。
當元氣森林以「0糖0卡」重構氣泡水市場、農夫山泉耗時13年培育東方樹葉時,康師傅新品多為原有產品的包裝更新、口味微調,或跟隨競品推出同類產品。這種「跟跑式」的創新或許較難在消費者心中建立新認知,也較難有效緩解品牌老化趨勢。
當前康師傅正處於發展的關鍵節點,雖從市場份額看,其方便麪業務以45%的佔比仍領先統一(16%)、白象(12%),但並非沒有風險。
市場競爭層面,統一的持續增長、白象的快速崛起,以及新興品牌在細分賽道的突圍,正不斷擠壓康師傅的市場空間;需求端則呈現根本性轉變,消費者從「滿足飽腹」轉向「健康化、趣味化消費」,從「便捷導向」轉向「品質導向」,而康師傅短時間內或許難以改變長期的經營模式。
33年的品牌積澱既是優勢資產,也可能成為路徑依賴的束縛,其能否突破傳統模式,在健康化、個性化新賽道找到方向,不僅關乎自身發展,也將為傳統快消品牌轉型提供參考樣本。
(內容來源於網絡公開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謹慎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