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4 17:48
(來源:金融小博士)
9月13日,我國商務部公告對原產於美國4家生產商(德州儀器、ADI、博通、安森美)的進口相關模擬芯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有3組重要數據也揭示了目前市場的一些整體情況。
1,關於美國生產商的傾銷幅度: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提交的初步證據顯示,申請調查期內,原產於美國的申請調查產品的價格持續大幅下降,對華出口的傾銷幅度高達300%以上。
2,4家生產商佔我國相關產品的市場份額:申請調查產品佔中國市場份額年均高達41%。
3,絕對進口量以及趨勢:從絕對進口量來看,申請調查產品的合計進口數量呈持續大幅上升趨勢,2022年至2024年,合計進口數量分別為11.59億顆、12.99億顆和15.90億顆。
模擬芯片是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系統的核心部件,主要用於處理電壓、電流等連續信號,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如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工業控制(如PLC設備)、5G通信(基站電源管理)、AI服務器(多相電源芯片)及消費電子(手機射頻前端)等領域 。
德州儀器(TI)、亞德諾(ADI)等美企佔據全球約68%市場份額,主導汽車、工業等高端市場,但我國作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正通過成熟製程工藝逐步優化國產芯片,再疊加反傾銷的推動,國產替代有望進一步加速。
在此背景下,本期我們來梳理一下反傾銷調查事件或將利好的模擬芯片相關領域以及核心公司。
國產替代浪潮下,中國模擬芯片八大核心標的投資價值深度解析
2025年9月13日,商務部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模擬芯片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這一政策信號與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高景氣度(2025年上半年全球規模3460億美元,同比+18.9%)、國內模擬芯片企業的高增長(A股半導體行業淨利潤同比+30%)形成共振,標誌着中國模擬芯片產業正迎來「政策保護+技術突破+國產替代」的三重紅利期。
模擬芯片作為半導體行業的「基石」,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AI服務器等領域,其技術壁壘高(需長期經驗積累)、品類分散(全球超10萬種)、客户粘性強(替換成本高),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長坡厚雪」的黃金賽道。當前,國內企業在部分細分領域已實現從「0到1」的突破,正加速向「1到N」的規模化替代邁進。以下,我們梳理八家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模擬芯片核心企業,解析其核心優勢與投資邏輯。
一、聖邦股份:全品類龍頭,車規級賽道領跑者
作為國內模擬芯片絕對龍頭,聖邦股份以「全品類覆蓋+技術深度」構築護城河。公司產品涵蓋電源管理(佔比60%)和信號鏈(佔比40%)兩大核心領域,產品型號近6000款,覆蓋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等全場景。
核心優勢:
技術壁壘深厚:2024年研發費用率超20%(行業平均約10%),持續高投入支撐產品性能對標國際大廠(如TI、ADI)。
車規級認證突破:車規級產品通過AEC-Q100認證,已切入比亞迪、蔚來等頭部車企供應鏈,在工業控制及汽車電子領域市佔率領先。
業績穩健增長:2025年中報收入18.19億元(同比+15%),利潤2.01億元,全品類佈局使其抗周期能力強於單一賽道企業。
投資邏輯:模擬芯片行業馬太效應顯著,龍頭企業在客户資源、研發積累、規模化生產上的優勢難以被超越。聖邦的全品類+車規佈局,使其在國產替代中最易受益於「大客户替代+新場景滲透」的雙重增量。
二、華大九天:EDA工具「國之重器」,國產替代剛需標的
華大九天是國內唯一實現模擬電路設計全流程EDA工具覆蓋的企業,其技術覆蓋從電路設計、仿真驗證到版圖生成的全鏈條,客户覆蓋率超90%。儘管2025年中報淨利潤因股份支付費用同比下滑91.9%,但其滾動市盈率仍高達793倍,反映市場對「國產EDA自主可控」的戰略定價。
核心優勢:
全流程壟斷地位:模擬芯片設計EDA工具佔國內市場份額超50%,是晶圓廠、設計公司的「剛需工具」,國產替代無替代品風險。
技術壁壘極高:EDA工具需與半導體工藝深度綁定(如先進製程工藝庫),華大九天已實現14nm及以上工藝節點覆蓋,技術指標接近國際三巨頭(Synopsys、Cadence、Siemens EDA)。
政策強催化:美國對中國EDA工具出口限制趨嚴(2023年起限制14nm以下工具),國產替代緊迫性提升,公司作為「國家隊」將持續受益。
投資邏輯:EDA是半導體產業鏈的「卡脖子」環節,國產替代空間超百億美元。華大九天作為唯一全流程廠商,未來3-5年有望保持30%以上的複合增速,長期估值具備稀缺性溢價。
三、納芯微:隔離芯片「國內第一」,新能源賽道高景氣受益者
納芯微聚焦隔離與接口芯片,延伸至驅動與採樣芯片,深度綁定新能源汽車、光伏、5G基站等高成長賽道。其數字隔離芯片技術國內唯一,車規級產品佔比超30%,已切入特斯拉、寧德時代供應鏈。
核心優勢:
技術獨佔性:數字隔離芯片(替代傳統光耦)是新能源賽道的「剛需」(如電動車BMS、光伏逆變器),納芯微是國內唯一能量產車規級數字隔離芯片的企業,技術指標(共模瞬態抑制比、隔離耐壓)達到國際水平。
高景氣賽道加持: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30%,光伏裝機量同比+45%,帶動隔離芯片需求高增。公司隔離芯片市佔率國內第一(超25%),直接受益於下游爆發。
客户結構優質:除特斯拉、寧德時代外,還為華為5G基站、匯川技術工業自動化設備供貨,客户粘性強且訂單能見度高。
投資邏輯:新能源賽道的長期高景氣(中國「雙碳」目標+全球能源轉型)將驅動隔離芯片需求持續增長,納芯微作為「隔離芯片國產替代第一股」,有望在3-5年內佔據國內30%以上市場份額,業績彈性顯著。
四、傑華特:車規電源管理「黑馬」,AI服務器電源新貴
傑華特以電源管理芯片為核心,聚焦車規級DC-DC轉換器(能效比領先行業5%),並突破多相電源管理芯片,切入AI服務器市場,成為國產替代核心供應商。2025年Q1營收5.28億元(同比+60.42%),車規產品增速超60%。
核心優勢:
車規級技術領先:車規級DC-DC轉換器通過AEC-Q100認證,能效比(輸入輸出功率轉換效率)達92%(國際一線水平),已配套比亞迪、理想等車企的電驅系統。
AI服務器電源突破:多相電源管理芯片(用於GPU/CPU供電)實現國產替代,成為英偉達、華為昇騰AI服務器供應鏈關鍵供應商,受益於AI算力需求爆發(2025年全球AI服務器出貨量同比+50%)。
客户拓展高效:從消費電子起步,快速切入工業、汽車、AI服務器三大高門檻市場,2025年中報車規產品收入佔比已超25%,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
投資邏輯:AI服務器電源(需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是模擬芯片的「新藍海」,傑華特憑藉車規級技術積累快速切入,疊加新能源汽車的高增長,未來兩年業績複合增速有望超50%。
五、南芯科技:電池管理「龍頭」,消費+車規雙輪驅動
南芯科技以電池管理芯片(BMIC)為核心,覆蓋手機、電動車、無人機等領域,2025年中報收入14.7億元(同比+18%),支持100W快充的升降壓芯片毛利率達42.3%(行業領先)。其車規級BMIC已通過比亞迪認證,進入放量階段。
核心優勢:
快充技術領跑:100W快充升降壓芯片市佔率國內第一(超30%),技術指標(充電效率、體積)對標TI、Dialog,已配套小米、OPPO、榮耀等主流手機品牌。
車規級BMIC突破:電動車BMS(電池管理系統)芯片通過比亞迪認證,解決了國內車企「缺芯」痛點(此前主要依賴TI、ADI),單車價值量超200元(手機BMIC僅5-10元)。
客户結構優質:手機領域綁定頭部品牌,車規領域切入比亞迪、小鵬,無人機領域供貨大疆,多場景共振保障增長。
投資邏輯:快充功能已成為手機「標配」,滲透率超80%,南芯作為快充芯片龍頭將持續受益;同時,車規級BMIC市場空間超50億元(2025年中國電動車BMS市場規模),公司有望複製手機領域的國產替代路徑。
六、艾為電子:平臺化佈局「全能選手」,消費+汽車協同增長
艾為電子以音頻功放芯片(全球市佔率超10%)起家,拓展至電源管理、射頻前端、馬達驅動四大產品線,覆蓋消費電子、AIoT、汽車電子,2025年中報利潤1.57億元(同比+70%),綜合毛利率36.12%(同比+8.03pct)。
核心優勢:
平臺化能力突出:四大產品線協同性強(如音頻功放+電源管理可為客户提供「一站式」方案),客户複用率高(手機廠商採購其音頻芯片后,更易導入電源管理芯片)。
汽車電子放量:車規級音頻功放、馬達驅動芯片進入比亞迪、蔚來供應鏈,2025年中報汽車收入佔比提升至15%(2023年僅5%),高毛利的車規產品推動整體盈利改善。
消費電子基本盤穩固:手機音頻功放芯片市佔率全球前三(僅次於Cirrus Logic、TI),受益於安卓手機復甦(2025年全球手機銷量同比+8%),消費電子收入穩定增長。
投資邏輯:平臺化佈局是模擬芯片企業的「終極形態」(如TI、ADI均通過併購形成全品類平臺),艾為電子憑藉音頻芯片的技術積累,快速拓展至電源、射頻等領域,疊加汽車電子的高毛利貢獻,未來成長確定性高。
七、芯朋微:家電芯片「國產替代先鋒」,車規級延伸打開空間
芯朋微以電源管理芯片為核心,深耕家電、工業、汽車領域,2025年中報收入6.36億元,高壓AC-DC芯片市佔率國內第一(超40%),車規級產品通過AEC-Q100認證,切入長城、吉利供應鏈。
核心優勢:
家電芯片絕對龍頭:高壓AC-DC芯片(用於空調、冰箱等家電的電源適配)市佔率國內第一,技術指標(待機功耗、轉換效率)達到國際水平,客户包括美的、格力、海爾等頭部家電企業。
車規級認證突破:車規級電源管理芯片(用於車載充電器、照明系統)通過AEC-Q100認證,已配套長城、吉利等車企,2025年中報車規收入佔比超10%,未來有望複製家電領域的國產替代路徑。
工業領域拓展:工業電源管理芯片(用於PLC、變頻器)收入佔比提升至20%,受益於工業自動化升級(2025年中國工業自動化市場規模同比+12%),增長動能充沛。
投資邏輯:家電是中國製造業的「優勢賽道」,芯朋微在家電電源管理領域已實現「進口替代主導」,未來將受益於家電出口增長(2025年中國家電出口額同比+10%);同時,車規級延伸打開第二增長曲線,業績增長具備持續性。
八、思瑞浦:信號鏈「技術標杆」,AI服務器電源管理新貴
思瑞浦以信號鏈芯片(放大器、ADC/DAC)起家,延伸至電源管理領域,形成「信號鏈+電源+計算」全棧能力,2025年中報收入9.49億元(同比+87%),利潤6569萬元(同比扭虧),工業市場收入佔比超50%。
核心優勢:
高端信號鏈技術領先:高性能運算放大器、高精度ADC/DAC(分辨率16位以上)市佔率國內第一,技術指標(噪聲、失真率)對標ADI、Linear Tech,已配套華為、中興的通信設備。
AI服務器電源管理突破:針對AI服務器的高可靠性電源管理芯片(如CPU/GPU供電的LDO、DC-DC)實現量產,成為英偉達、超微(AMD)供應鏈潛在供應商,受益於AI算力需求爆發。
工業市場佔比高:工業控制(PLC、伺服系統)收入佔比超50%,工業芯片毛利率高(45%+),且客户粘性強(替換周期長),保障公司盈利質量。
投資邏輯:信號鏈芯片是模擬芯片的「技術高地」(需高精度、低噪聲),思瑞浦作為國內唯一能量產16位高精度ADC的企業,技術壁壘極高;同時,AI服務器電源管理芯片的突破,使其在「算力+工業」雙賽道中佔據先機,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加劇(國際大廠降價打壓)、技術迭代不及預期(如先進製程工藝突破放緩)、下游需求波動(消費電子復甦不及預期)。
【免責聲明】本文引用官方媒體和網絡新聞資料,如有錯誤,請以最新信息爲準。本文絕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引導或承諾,僅供交流探討,請審慎閲讀。市場有風險,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理性獨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