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半年關店600家 商超淘汰賽加速

2025-09-15 10:47

上半年的商超依舊不好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超市零售額同比增長5.4%,增速略高於大盤。在這一宏觀數據背后,不同企業的實際感受存在明顯差異。一些上市企業的業績,為我們觀察當前消費復甦的實質與行業真實狀況提供了重要窗口。

1

永輝營收降幅最大,行業淨利潤腰斬

據壹覽商業統計,2025年上半年,12家上市商超企業總營收為734.19億元,同比下滑13.20%;總淨利潤達2.65億元,同比下滑48.12%,近乎腰斬。

其中,共有4家企業實現了營收與淨利的雙增,分別為步步高、國光連鎖、三江購物和黃商;具體看,步步高營收和淨利潤均表現最佳,實現營收21.29億元,同比增長24.45%,淨利潤為2.01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0.78億元,增長357.71%;國光連鎖在4家企業中淨利潤增長最少,由去年同期的0.19億元增長4.15%至0.2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有4家企業營收下滑、淨利潤上漲,分別為聯華超市、家家悦、紅旗連鎖和中國順克隆。這一現象通常表明,企業在收入規模收縮的同時,通過優化成本、提升效率或改善盈利結構實現了利潤增長。

具體看,聯華超市營收同比下滑13.05億元,銷售成本同比減少11.94億元;家家悦研發費用減少0.06億元,同比降低87.69%,財務費用減少0.47億元,同比降低36.33%;紅旗連鎖上半年三項期間費用則同比下降6.5%;中國順克隆縮減了近0.20億元的銷售成本。

營收方面,12家企業中僅有4家實現正增長,8家企業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營收最高的為永輝超市,以近300億元的營收位居榜首,是第二名聯華超市的3.12倍,但同比降幅達20.73%,為統計企業中最大。家家悦以90.07億元位列第三,同比下滑3.79%。營收最少的中國順克隆收入2.4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0.19%,降幅僅次於永輝。

淨利潤方面,8家企業實現盈利,4家企業陷入虧損。其中,紅旗連鎖淨利潤最高,達2.81億元,同比增長5.33%;步步高與聯華超市成功實現扭虧為盈:步步高淨利潤達2.01億元,位列第二;聯華超市淨利潤為0.60億元。利羣股份盈利0.07億元,同比下滑65.94%,盈利規模最小。

在4家虧損企業中,中百集團虧損額最高,達2.55億元,同比擴大79.5%;永輝超市由盈轉虧,上半年虧損2.41億元,而從年度數據看,永輝已連續四年陷入虧損;中國順克隆虧損0.03億元,同比收窄82.48%。

2

永輝、中百、聯華關店數領先

門店數量的增減變動,是零售企業經營策略調整、市場適應能力及行業整體發展態勢的直觀體現。

在可統計門店數據的企業中,上半年門店總數達6691家,較2024年末的7340家,減少449家;此外,上半年共新開227家門店,關店631家門店。

聯華超市以3091家門店位居榜首;中百集團緊隨其后,現存門店為1526家;家家悦以1084家位列第三;現存門店最少的為中國順克隆,共39家。永輝超市門店變動最大,從2024年末的775家淨減少88家至552家;步步高、國光連鎖、三江購物等則變化較小。

開店數量方面,新增門店排名前三的依舊為上述3家企業。其中,中百集團共新增89家門店,包含18家社區超市。整體來看,行業拓展節奏趨於保守,大部分企業選擇減少甚至暫停新店開拓。關店止損成為多數企業的共識。數據顯示,可統計的9家企業門店均為淨減少狀態。

具體而言,永輝超市閉店數量最多,上半年關閉門店227家;中百集團與聯華超市閉店數量分別為177家和121家。其中,中百集團關閉了13家大賣場和109家社區超市。

其他超市也反映出類似趨勢。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24年,全國至少有782家超市關門,既有卜蜂蓮花、大潤發、美思佰樂、泉屋超市等全國乃至全球性品牌,也有濟南知名商超歸仁超市、湖北本土商超富迪超市等區域性品牌。

具體看,富迪超市因經營困難關閉所有門店,涉及門店百余家;興隆大家庭商業集團宣告破產,旗下92家門店關閉;永輝超市關店85家;華潤集團關閉了包括華潤萬家、蘇果、blt在內的34家門店;沃爾瑪關閉了22家門店,其中就包括曾創下單日全球銷售額第一紀錄、運營長達20年的江西首店。

3

危機從何而來?

那麼,是什麼在影響傳統商超的發展?

從外部衝擊來看,電商平臺與即時零售的分流效應持續加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74295億元,同比增長8.5%,而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45458億元,照此計算,實體零售額為171163億元,同比增長3.75%,增速明顯低於網上零售額。

這意味着,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正加速向線上遷移。尤其對於傳統商超主營的標準化商品,如日用品、米麪糧油等,消費者可通過線上選購享受送貨上門的便利。

即時零售的崛起,進一步衝擊了商超的生存基礎。一是以近距離為核心的地理位置護城河,二是「一站式購齊」的消費心智。它通過「線上下單、線下極速配送」的模式,重構人貨場關係,將傳統的「人找貨」轉變為「貨找人」,顯著提升了消費者的便利性預期。

據國家統計局和商務部研究院,即時零售非餐市場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整體規模從2017年的366億元快速攀升至2023年的6500億元。預計2024年,該規模將佔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的6.0%,市場規模增速達20.0%。

除此之外,以量販零食店、品牌折扣店為代表的新興渠道,憑藉聚焦的品類、靈活的供應鏈與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實現了快速擴張。據智研諮詢數據,2024年我國零食量販市場規模已從2019年的40.8億元增長至1045.9億元,已成為我國零食市場中增長速度最快、最強勁的渠道,行業規模快速擴容,進一步壓縮傳統超市的盈利空間。

從內部因素來看,傳統商超也面臨多重瓶頸。不少門店運營時間超過十年,硬件設施陳舊、動線設計不合理、消費體驗滯后,難以吸引年輕一代客羣。此外,租約到期也是重要因素。隨着租金、人力等經營成本持續攀升,不少企業在租期滿后不再續約。

4

調改與創新並行

對此,各大商超也明確了調整方向。

一是關閉非核心區域低效虧損門店、改造留存門店,同時開通線上業務。

例如,上半年中百完成14家倉儲業態、55家社區超市業態調改,來客數分別增長9%、6%;構建線上業務矩陣,各業態累計開展直播約500場;其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抱抱生活」上線,中百鄰里購銷售同比增長16%。永輝超市調改開業門店共計124家,目前已開通線上業務的調改門店達99家;家家悦上半年完成了30家門店的調改升級。

二是聚焦業態創新轉型,佈局硬折扣店、中小型社區店。硬折扣店以低價優質為核心特點,契合了消費者對質價比的追求。財報顯示,中百集團正佈局硬折扣門店,其首家小百惠折扣店與新一代食品超市於6月底開業;聯華超市在浙江區域積極孵化折扣業態,目前已開出門店13家,覆蓋浙江多個城區。除此以外,美團、京東、盒馬、奧樂齊等企業也在發力硬折扣賽道。

中小型社區店同樣具有顯著優勢。從選址來看,社區周邊小型商鋪資源相對豐富,更容易找到合適的門店位置,且靠近消費者居住區域,能縮短消費者的購物距離,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購物體驗;從成本角度而言,相較於大型商超,中小型社區店的門店面積小,租金成本更低,同時所需的人力、運營等成本也更少,能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壓力。

總的來看,超市行業正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調整。短期來看,關閉低效門店、控制成本是生存前提;中長期則需通過業態創新、供應鏈優化和數智化轉型,重建線下體驗、提升運營效率。未來商超的價值,不再取決於規模大小,而在於能否真正貼近消費者、創造差異化的效率與體驗價值。

注:文/劉淑娟,文章來源:壹覽商業(公眾號ID:yilanshangye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