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5 09:05
道路交通安全是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不僅是深入人心的警示語,更是每一位機動車駕駛人必須遵守的法律底線。然而現實中,仍有部分人漠視這一準則,抱着 「少量飲酒不會被發現」 的僥倖心理駕車上路,這種行為不僅將自身與他人的生命安全置於險境,更可能成為不法分子覬覦的目標。近期在浙江杭州富陽區發生的一起案件,便清晰展現了酒駕者因自身違法在先,遭遇 「碰瓷式敲詐」 的全過程,而最終無論是酒駕者還是實施敲詐的嫌疑人,都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這一事件也再次為所有交通參與者敲響警鍾:任何觸碰法律紅線的行為,終將付出相應代價。
事件起因:酒吧飲酒后抱僥倖,女司機深夜駕車遇 「追尾」
9 月 3 日凌晨,杭州富陽區的街道上已褪去白日的喧囂,多數居民早已進入夢鄉,只有零星的路燈在夜色中散發着微弱的光芒。此時,王女士駕駛着自己的車輛行駛在回家的路上,車內瀰漫着淡淡的酒精氣味 —— 幾小時前,她在當地一家酒吧與朋友小聚,期間飲用了不少酒水。聚會結束后,王女士看着室外夜色漸深,想着家離酒吧不算太遠,且凌晨道路上車輛稀少,便抱着 「不會被交警查到」 的僥倖心理,不顧自身飲酒后的狀態,執意坐進駕駛座發動了汽車。
車輛平穩行駛了一段時間,當行至一個交叉路口時,王女士正準備減速觀察路況,突然聽到身后傳來 「砰」 的一聲悶響,車輛尾部隨之產生明顯的震動。她心中一驚,立刻踩下剎車將車停在路邊,還沒等她緩過神來,后方一輛寶馬車的駕駛人已經推門下車,快步走到她的車窗旁。
寶馬車駕駛人是一名中年男子,他敲了敲王女士的車窗,語氣帶着幾分急切與 「嚴肅」。王女士搖下車窗后,對方第一時間便湊近觀察她的狀態,還刻意吸了吸鼻子,隨后直接開口説道:「你身上有酒味,肯定喝酒了吧?這起追尾事故雖然看起來不嚴重,但你酒后駕車可是違法行為,我現在就可以報警處理。」
聽到 「報警」 二字,王女士瞬間慌了神。她清楚知道酒后駕車的法律后果,不僅會面臨罰款、扣分,駕駛證還可能被暫扣甚至吊銷,一旦被警方查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將受到嚴重影響。於是,她連忙向對方道歉,懇求對方不要報警,並表示願意通過 「私了」 的方式解決此事,承擔事故的全部賠償費用。
寶馬車駕駛人見王女士態度誠懇且明顯害怕報警,便故作 「為難」 地思考了片刻,隨后提出了賠償要求:「我這寶馬車維修費用不低,你要是想私了,就得賠償我 8000 元,這筆錢剛好夠覆蓋車輛的維修成本和我的時間損失。」 王女士此時已被 「酒駕被查」 的恐懼佔據了全部思緒,根本來不及多想,便一口答應了對方的賠償要求,當場通過手機轉賬將 8000 元錢轉給了對方。轉賬完成后,雙方沒有留下任何書面協議,只是簡單確認款項到賬后,便各自駕車離開,王女士甚至沒有仔細查看對方車輛的受損情況,也沒記住寶馬車的完整車牌號。
疑竇叢生:次日覆盤發現異常,行車記錄儀藏關鍵線索
9 月 3 日白天,王女士在家中休息時,腦海里反覆回放着凌晨發生的追尾事故。起初,她還在為 「私了」 解決此事、避免酒駕被查而暗自慶幸,但隨着時間推移,一些細節逐漸在她腦海中變得清晰,讓她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她回憶起,當時寶馬車駕駛人在事故發生后,沒有第一時間查看兩輛車的受損程度,反而先刻意觀察她的狀態並嗅聞酒精氣味,彷彿早就知道她喝了酒;而且對方提出 8000 元賠償時,態度看似 「為難」,實則語氣堅定,沒有給她太多討價還價的空間,更像是早就預設好了賠償金額。此外,凌晨時分道路上車流量極少,正常情況下發生追尾事故的概率較低,自己駕車的路線相對偏僻,對方的寶馬車為何會恰好出現在身后併發生追尾?
這些疑問讓王女士心中的不安越來越強烈,她決定查看車輛的行車記錄儀,希望能從視頻中找到答案。當她打開行車記錄儀,逐幀回看凌晨的行車畫面時,一個讓她震驚的場景出現在屏幕上:早在她從酒吧門口駕車出發時,那輛寶馬車就已經跟在她的車輛后方,並且一直保持着不遠不近的距離,沿着她行駛的路線一路尾隨,直到那個交叉路口才發生了 「追尾」 事故。
看到這一畫面,王女士瞬間意識到,自己可能不是遭遇了普通的交通事故,而是陷入了一場精心策劃的 「碰瓷」 騙局。對方很可能是在酒吧門口就盯上了飲酒后的自己,通過尾隨的方式尋找合適的時機制造事故,再利用自己酒駕不敢報警的心理實施敲詐。想到這里,王女士不再猶豫,立刻拿起手機撥打了 110 報警電話,向杭州富陽區公安分局城東派出所反映了自己的遭遇,並表示願意配合警方調查,提供行車記錄儀中的視頻作為證據。
警方調查:監控與線索交織,鎖定 「碰瓷」 男女同夥
杭州富陽區公安分局城東派出所接到王女士的報警后,立即指派民警丁非凡負責跟進此案。民警首先對王女士提供的行車記錄儀視頻進行了細緻查看,視頻內容清晰顯示,在王女士從酒吧停車場駕車離開前,那輛寶馬車就已停在酒吧門口不遠處的位置。當時,寶馬車的駕駛座上坐着一名女子,副駕駛座上坐着一名男子 —— 也就是后來與王女士交涉的駕駛人。當王女士打開自己車輛的車門、準備坐進駕駛座時,寶馬車副駕駛座上的男子立刻下車,繞到寶馬車的駕駛座旁,與原本坐在駕駛座上的女子簡單交流幾句后,女子換到副駕駛座,男子則坐進駕駛座,隨后發動車輛,待王女士的車行駛后,便緩緩跟了上去。
爲了進一步覈實情況,民警又前往王女士飲酒的酒吧,調取了酒吧門口及停車場的監控錄像。監控畫面與行車記錄儀內容相互印證:事發當晚,王女士在酒吧門口與朋友告別后,獨自走向自己的車輛,這一過程被寶馬車上的兩人全程觀察。在王女士上車前,寶馬車一直處於怠速狀態,兩人不時探頭觀察酒吧門口的情況,明顯是在物色目標。當看到王女士獨自駕車離開,且從其走路姿態和同行人員的交談中判斷出她可能飲酒后,兩人便迅速調整座位,開始實施尾隨計劃。
結合行車記錄儀和酒吧監控提供的線索,民警很快鎖定了寶馬車的車牌號,並通過車輛登記信息查到了車主吳某 —— 也就是事發時駕駛寶馬車的男子。隨后,民警又通過車輛行駛軌跡和身份信息覈查,確認了當時坐在寶馬車副駕駛座上的女子是吳某的女友姜某。經過進一步調查,民警發現吳某和姜某近期活動軌跡頻繁,且多次在浙江省內不同城市的酒吧、KTV 等娛樂場所周邊出現,行為模式與此次 「碰瓷」 王女士的過程高度相似。
9 月 4 日,在掌握了充分證據后,民警依法對吳某和姜某實施傳喚,將兩人帶回城東派出所接受進一步調查。面對民警的詢問,吳某和姜某起初還試圖狡辯,聲稱與王女士發生的追尾事故是 「意外」,8000 元賠償是雙方 「自願協商」 的結果。但當民警出示行車記錄儀視頻、酒吧監控錄像以及寶馬車的行駛軌跡等證據時,兩人的心理防線逐漸崩潰,最終如實供述了他們專門針對酒駕司機實施 「碰瓷式敲詐」 的違法犯罪事實。
真相大白:專盯酒駕者製造事故,跨市作案非法獲利 4 萬元
經審訊,吳某和姜某交代,他們之所以選擇針對酒駕司機實施敲詐,是因為他們深知酒駕司機存在違法行為,害怕被警方查處,一旦發生事故,大概率會選擇 「私了」 而非報警,這樣他們就可以利用對方的恐懼心理索要高額賠償。而吳某選擇駕駛自己的寶馬車作案,一是因為寶馬車屬於高檔車型,向對方索要賠償時,更容易讓對方相信 「維修費用高昂」;二是駕駛豪車作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方的警惕性,讓對方誤以為他們是 「正常車主」,而非刻意實施敲詐的不法分子。
兩人的作案模式有着明確的流程:首先,他們會選擇在晚上或凌晨時段,前往酒吧、KTV、餐廳等容易產生飲酒行為的場所周邊蹲點,通過觀察進出人員的狀態、是否獨自駕車等情況,物色可能存在酒駕行為的目標;其次,當鎖定目標后,他們會駕車尾隨對方,尋找車流量少、監控相對不密集的路段,故意製造輕微的追尾、剮蹭事故;事故發生后,吳某會第一時間下車,以 「聞到酒精氣味」「要報警處理」 為由威脅對方,姜某則會在一旁 「打配合」,時而假裝 「勸説」 吳某 「不要報警」,時而向對方 「訴苦」,營造出 「雙方可以協商解決」 的假象,進一步迫使對方選擇私了;最后,他們會根據目標車輛的檔次和對方的經濟狀況,索要數千元至萬元不等的 「賠償費」,得手后迅速離開現場,避免留下更多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