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4 20:5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全球支付產業發展呈現新特徵。9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由金融科技50人論壇牽頭撰寫的《銀行卡組織高質量發展推動支付產業服務實體經濟》報告日前正式對外發布,報告系統梳理了全球及中國支付行業發展趨勢,並提出了一系列面向未來的發展路徑與政策建議。
整體來看,隨着全球支付業態加速創新,技術驅動下支付產業呈現出新業態蓬勃發展的趨勢。而中國支付行業依託領先的移動支付生態,在技術革新、多元主體協同以及監管合規等方面,持續提升支付便利性,也為從業機構帶來了新要求。
全球支付呈現四大趨勢
報告首先對全球支付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報告指出,隨着全球經貿格局進入新的演進階段,全球支付產業正處於深刻變革期,支付體系呈現「區域化」與「基礎設施化」並行趨勢,實時支付系統與區域性互聯互通加速推進。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生物識別等技術加速應用,正在深度重塑支付流程與用户體驗。
另外兩大趨勢則體現在監管和支付新業態方面。在監管層面,全球聚焦「監管一致性」與「穿透式監管」,致力於在公平競爭、風險防控與創新激勵間尋求動態平衡。與此同時,賬户對賬户(A2A)支付、先買后付(BNPL)和加密貨幣錢包支付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折射出市場對高效、多元支付工具的不斷追求。
從單純的「交易處理工具」到更智能、更便捷的金融基礎設施,支付在金融體系里的地位日漸突出。報告展現的四大趨勢中,支付新業態的產生引起更多關注和討論。業內普遍認為,在全球支付產業加速變革的背景下,支付新業態的涌現不僅反映了技術驅動的創新活力,也體現了市場對高效、多元化支付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
如何理解賬户對賬户支付,顧名思義,是指資金直接從付款人的銀行或電子錢包賬户轉移到收款人的相關賬户。這類支付方式不依賴信用卡等傳統支付工具,最核心的特徵是「端到端」。當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微信紅包收發、支付寶轉賬等,便是典型案例。
在「先買后付」方面,結合北京商報記者的實際使用體驗來看,這一支付方式當前在國內電商平臺被廣泛應用,通過這一方式,用户可將付款節點推迟至收到貨物后,還能將大額消費拆分為指定期限免息或低息分期,由此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對於平臺而言也能實現「支付—授信—消費」生態閉環。
此外,加密貨幣支付在全球範圍內仍處於探索階段。比特幣等主流加密貨幣因價格波動性難以成為日常支付工具,更多地區和機構試圖通過穩定幣打通加密貨幣與傳統消費領域的壁壘,以降低支付成本和縮短結算周期。基於中國內地的監管要求,這一支付方式在中國內地無法使用。
「整體來看,當前全球支付行業業務同質化現象較為明顯。經過超過十年的發展,行業早已趨於穩定,不同的支付服務提供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非常相似。傳統支付業務利潤空間在政策監管和市場競爭下不斷萎縮,支付領域從業機構開始競相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疊加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由此催生了新的支付業態。」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指出。
中國規模全球領先
再看中國支付行業的發展,事實上,這些全球趨勢同樣在中國支付行業中得到呼應與創新性實踐。中國支付產業在經歷移動支付的爆發式增長后,正進入以生態化、開放化和合規化為特徵的新階段。
早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曾表示,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等新興技術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蓬勃發展,實現了「支付即結算」,從底層重塑傳統支付體系,大幅縮短跨境支付鏈條,同時對金融監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報告認為,中國支付產業當前已逐步形成「規模全球領先、技術深度滲透、結構多元共生」的生態體系,主要體現以下方面:實體卡與數字卡發行並行的模式成為主流,數字錢包憑藉其便捷性成為綁卡的核心支付工具;刷卡、二維碼、非接(NFC、HCE)、刷掌或刷臉等多元支付方式實現多場景覆蓋,在商超、交通等高頻小額交易場景中備受歡迎;商業銀行、卡組織、非銀行支付機構與服務商等多元市場主體協同發展;支付清算市場進一步深化開放合作。
過去幾年間,作為全球範圍內移動支付普及率最高的國家,移動支付徹底重塑了我國消費者的支付習慣,街頭巷尾的各類高頻支付場景下均有其身影。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2025年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期內,我國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3338.45億筆、金額82.11萬億元。
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滿足了不同類型消費主體的需求,而爲了讓支付更便利,在監管政策引導下,從業機構推陳出新,支付機構間加速互聯互通,並將範圍拓展至境外,從「刷臉支付」到「刷掌支付」再到「碰一下」,更前沿的支付方式在特定場景中快速落地。在改善涉外支付環境方面,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消息,北京優化支付服務入選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創新實踐案例,其中就包括中國銀聯與Visa等境外卡組織共同支持北京等城市地鐵開通的外卡「拍卡過閘」服務。
王蓬博表示,放眼全球,中國移動支付發展最為全面,不僅體現在支付體系的完善上,也體現在各類參與主體間的緊密配合上。當前,我國支付行業在常態化的嚴密監管下,行業整體發展穩定,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低,因此安全性並非行業機構的首要挑戰。
王蓬博認為,更多的挑戰來源於支付業務的競爭。傳統支付業務利潤空間在政策監管和市場競爭下不斷萎縮,金融科技和增值服務早已成為支付機構業務競爭的另一個重點,更多的從業機構「卷」數字化、「卷」利率、「卷」出海,支付機構逐步開始結合自身優勢及不同行業客户的差異化需求,選擇特定行業進行解決方案深耕並進一步提升自身業務競爭力。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