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3 08:57
(來源:華泰證券科技研究)
物流成本是企業利潤中的隱形黑洞,倉儲是物流的關鍵部分。智能倉儲有望提升倉儲效率並優化企業庫存管理從而帶來供應鏈重塑。行業當前參與者眾多,我們重點看好研發+製造+渠道能力三者協同發展的企業的發展機遇。
機器人解決方案帶來供應鏈效率提升,物料搬運有望迎來智能化重塑
倉儲自動化不僅是物料存儲和搬運的自動化,更是企業打通生產、倉儲與配送各環節的信息與物料流通瓶頸,推動全流程高度協同與無人化發展。數字化不僅讓企業對自身供應鏈更有把握,也更加了解客户需求,更有針對性的為客户提供適配的產品和服務。據中國倉儲協會數據,企業平均每年在倉儲環節的投入佔總運營成本的18-25%,因此機器人解決方案在下游客户追求企業效率提升和降本下有望持續提升滲透率。但同時由於倉儲覆蓋的行業和環節眾多,因此智能倉儲解決方案的參與者較多,我們重點看好研發+製造+渠道能力三者協同發展的企業發展機遇。
全球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潛在空間超萬億,解決方案企業有望受益
根據極智嘉招股書,2024年全球約80%的倉庫尚未採用自動化解決方案,全球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的總潛在市場超過2萬億人民幣。2024年全球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4711億元,預計到29年達到8040億元,CAGR4.8%。根據灼識諮詢,中國智能場內物流解決方案市場規模有望從2024年1013億元增長至2029年2010億元,CAGR14.7%。在AI和數字化驅動以及企業對效率和降本的需求提升下,我們認為25年全球倉儲自動化滲透率有望迎來較快增長。全球頭部企業解決方案訂單在25H1快速增長,豐田工業物料搬運解決方案訂單同比+54%至約219億人民幣;凱傲集團解決方案訂單同比+67%至約185億人民幣,其中25Q2單季度新簽訂單創歷史新高,同比+113%,而電商訂單佔比87%。無人叉車和潛伏頂升搬運機器人作為搬運機器人核心載體,有望在倉儲無人化滲透率提升下迎來放量拐點。
機器人有望推動物流和倉儲的無人化,完成從場內到場外全流程流通
儘管倉儲解決方案已經實現了貨架、托盤、料箱到人的自動化,但由於卡車貨箱的非標、快遞件外包裝差異大和物品本身有不同形狀和質地,導致在揀選、貨物上架以及裝卸等多環節依然對人工有較大依賴。亞馬遜通過開發Vulcan Pick和Vulcan Stow機器人實現從單一貨物從貨架到料箱的抓取以及從料箱到貨架的上架動作,進一步提升流程自動化率;波士頓動力聯手DHL進一步落地Stretch機器人在貨物裝卸場景的應用。同時我們也看到極智嘉、杭叉集團、中力股份、蘭劍智能等多家國內企業均在積極佈局裝卸和揀選等應用場景,未來有望達成物料搬運從場內到場外的全流通。
看好全球具有研發/製造/渠道的物料搬運企業在AI落地中發展機遇
行業當前參與者眾多,我們重點看好研發+製造+渠道能力三者協同發展的企業的發展機遇。
風險提示:技術進展不及預期,下游客户資本開支不及預期;本研報中涉及到未覆蓋個股內容,均系對其客觀公開信息的整理,並不代表本研究團隊對該公司、該股票的推薦或覆蓋。
正文
為什麼當下需要重新審視智能倉儲和叉車企業?
在AI和智能機器人加速發展的背景下,物流解決方案智能化和無人化水平有望不斷提升。智能倉儲讓企業更瞭解自己的供應鏈狀況也更瞭解終端客户的用户行為,從而使得企業從供應鏈庫存到終端產品交付都更加可靠和高效,並有望實現物料搬運從場內無人化延伸至場外無人化,從而實現全流程的無人化發展。我們認為,智能倉儲和物流解決方案不僅是物料的無人搬運,更是企業能快速通過數據瞭解庫存和用户需求情況並快速做出調整的得力助手。智能倉儲和物流解決方案和叉車企業由於具備深入的場景理解、產品研發優勢和銷售渠道優勢,是AI+和機器人+場景落地中的中流砥柱。
全球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潛在空間超萬億,新場景開拓有望持續擴大市場
根據極智嘉招股書,2024年全球約80%的倉庫尚未採用自動化解決方案,全球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的總潛在市場超過2萬億人民幣。2024年全球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4711億元,預計到29年達到8040億元,CAGR4.8%。根據灼識諮詢,中國智能場內物流解決方案市場規模有望從2024年1013億元增長至2029年2010億元,CAGR14.7%。除此之外,我們關注到海外解決方案企業推出適配於商超門店零售的微型履約方案,美國倉儲解決方案獨角獸企業Symbotic認為微型履約方案僅在美國就將其可觸達市場規模擴大超3000億美元。根據Interact Analysis預計2025至2030年間,美洲地區的雜貨商累計將部署約1200 個自動化微履約中心。因此在應用場景不斷突破下,全球倉儲自動化市場規模上限有望不斷突破。
25H1全球頭部解決方案企業產業鏈合作加速,新籤訂單快速增長
在AI和數字化驅動以及企業對效率和降本的需求提升下,我們認為25年全球倉儲自動化滲透率有望迎來較快增長。25年1月,凱傲集團宣佈與埃森哲(Accenture)攜手,藉助英偉達(NVIDIA)先進的人工智能與模擬技術優化供應鏈;3月凱傲集團推出其首個基於人工智能的實體Omniverse解決方案,以重塑工業自動化。展示了人工智能驅動的工業車輛和數字孿生如何通過提高效率、適應性和成本效益來改變供應鏈運營。從新簽訂單角度來看,全球頭部企業解決方案訂單在25H1快速增長。豐田工業物料搬運解決方案訂單同比+54%至約219億人民幣;凱傲集團解決方案訂單同比+67%至約185億人民幣,其中25Q2單季度新簽訂單創歷史新高,同比+113%,而電商訂單佔比87%。無人叉車和潛伏頂升搬運機器人作為搬運機器人核心載體,有望在倉儲無人化滲透率提升下迎來放量拐點。
AI與機器人賦能物料搬運場景,有望打通場內和場外物流邊界
如何將單一物品從混放貨物里成功揀出是全球科學家們積極探索的方向,現實場景中裝卸和揀選環節仍需要大量人工完成。智能倉儲解決了貨架/貨箱/貨品到分揀台的問題,工人不用日行萬步在倉庫里苦苦尋找貨品;但當下由於卡車貨箱的非標、快遞件外包裝差異大和物品本身有不同形狀和質地,導致在揀選、貨物上架以及裝卸等多環節依然對人工有較大依賴。從亞馬遜針對揀選和將貨物上下架的機器人實驗方向來看,公司主要採納了吸取和夾取作為末端執行結構,與工人協同完成上架任務以提升效率。從裝卸環節來看,波士頓動力聯手DHL進一步落地Stretch機器人在貨物裝卸場景的應用。同時我們也看到極智嘉、杭叉集團、中力股份、蘭劍智能等多家國內企業均在積極佈局裝卸和揀選等應用場景。展望未來,物料搬運有望達成從場內到場外的全自動化流通。
與市場觀點不同之處
市場認為智慧物流和倉儲解決方案市場競爭激烈,業內企業盈利能力較弱;我們認為具有研發、製造和渠道優勢的企業有望在AI賦能的浪潮下持續受益並有望維持較好的盈利能力。行業優秀企業一方面由於具備大量的歷史項目經驗,因此在新項目交付中具有可靠性;另一方面有望基於行業痛點持續研發新品並在企業內部和客户現場的實際應用中持續迭代,加速新產品的落地從而進一步提升用户粘性。此外,我們認為具備海外銷售和交付能力的企業有望獲得更高盈利能力。展望未來,在企業數字化、智能倉儲滲透率不斷提升、AI賦能下,企業有望更好的預測供應鏈需求和用户需求,從而優化庫存準備和產品銷售策略。
萬億級智能倉儲物流星辰大海,AI催化行業滲透率提升
智能倉儲解決供應鏈痛點,優化企業庫存並提升運營效率
智能倉儲和AI助力企業把握供應鏈情況,並通過數據分析適配具有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倉儲數字化對於企業而言能夠了解自身庫存情況,也能通過數據變化了解客户的實際需求,在提高搬運和倉儲效率的同時,使供應鏈具備彈性、敏捷性和實時靈活性。AI可以針對歷史運行數據幫助企業進行在特定場景例如訂單暴漲、供應鏈擾動和倉庫暫閉的情況下進行壓力測試,並尋找在不同場景中的產品交付方案。另一方面,AI也可以針對客户的個性化需求推薦相關產品和服務,未來我們有望看到AI進一步融入預測、質量控制、客户體驗等多領域的應用。
物流成本是企業利潤中的隱形黑洞,倉儲是物流的關鍵部分。通常運輸費、倉儲費、人工費等顯性成本能較為量化的體現,根據中國倉儲協會數據,企業平均每年在倉儲環節的投入佔總運營成本的18-25%。另一方面,貨物對賬困難、物料難以溯源、出入口準確率低下、人員管理混亂、庫存擠壓導致資金佔用、倉儲成本增加、交付延迟導致訂單流失、為應對交付不穩定而增加安全庫存等多種因素都會帶來企業的隱形成本增長。因此通過數字化改造能為企業帶來更好的庫存優化、成本控制以及更佳的交付能力。
智能倉儲有望提升倉儲效率並優化企業庫存管理從而帶來供應鏈重塑。在勞動力成本上行和需求波動下,傳統的非自動化倉儲解決方案難以實現準確性優化和降低運營成本,但此前由於前期資本投資相對較高昂和一定的技術壁壘導致全球倉儲自動化滲透率依然較低。根據極智嘉招股書,2024年全球約80%的倉庫尚未採用自動化解決方案。滲透率低部分是由於集成成本高、缺乏管理先進系統的熟練勞動力以及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重大改動等挑戰。隨着自動化技術不斷成熟及獲得更廣泛的認可,加上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及政府扶持政策,預期將有更多倉庫進行自動化升級。2024年以100%滲透率估算,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的總潛在市場空間超過2萬億人民幣。
倉儲履約解決方案和工業搬運標準化程度有差異,但設備需求有一定共通性。倉儲履約中揀選、運輸和分揀等任務明確且高度重複,下游客户的市場也會相對集中,因此有較強大規模部署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的基礎。從搬運節拍角度來看,通常電商、零售和快遞場景搬運節拍更快,對於速度、準確性和可擴展性要求更高;而工業場景機器人速度相對較低,但因為應用場景和行業特性通常需要開發更匹配細分需求的定製化產品。整體而言,儘管解決方案標準化程度有一定差異,但解決方案系統的構成均涵蓋從信息化軟件到不同形態的搬運機器人硬件組合構成。
在AI技術的不斷迭代下,海外巨頭加速佈局智能倉儲物流和搬運機器人。25年7月,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宣佈其機器人部署數量已達到100萬台,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這一成就的企業,亞馬遜19-25年機器人部署量複合增速超過46%。亞馬遜自2012年收購KIVA以來,一直在不斷探索各類機器人及智能化技術在倉儲物流領域的應用,當前已在全球300多個設施中使用機器人。此外,亞馬遜推出了專為提升整個機器人車隊智能與效率而設計的新生成式AI基礎模型DeepFleet,協調配送網絡中機器人的移動,使機器人車隊的行進時間縮短10%,能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為客户配送包裹。
亞馬遜倉儲機器人的部署提升了訂單快速交付能力。截至2024年3月,接近60%Prime會員的訂單可以在當日/次日送達美國前60大都市區域,75%的訂單可實現當日/次日送達倫敦、東京和多倫多。2005年亞馬遜在美國首次推出Prime服務時為100萬件商品提供免費兩日達配送服務。2024年提供免費Prime配送的商品已超過3億件,其中包括數千萬件可提供當日達或次日達服務的商品。與Prime服務剛推出時相比,能提供的商品數量是當時的20多倍,而配送速度則快了一倍。此外在公司配送速度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機器人也大幅降低了單一設施的平均員工人數,並提升了單一員工的包裹處理能力。
軟件和移動搬運機器人是智能倉儲物流系統的核心
場內智能物流和倉儲系統解決方案通常需要通過對場景和行業特點的理解,整合軟硬件產品,實現流程自動化。方案內包含自動化立體倉庫、輸送機、分揀機、搬運機器人、倉儲控制系統WCS(Warehouse Control System)和倉儲管理系統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等不同軟硬件。自動化立庫適用於大量存儲、高頻存取等應用,有效提高空間利用率,並提升倉庫效率。倉儲控制系統WCS和倉儲管理系統WMS則是通過全局數據整合流程協同,軟件系統實現對倉儲資源的動線調度、設備操作的精準控制以及訂單執行的智能優化,支撐整個物流系統高效作業。
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WMS)是倉儲管理軟件,可作為監督庫存、優化存儲和促進倉庫或配送中心內貨物移動的「中心樞紐」。倉庫管理系統的功能是促進倉庫的平穩運行。這包括庫存控制和優化、訂單管理、勞動力管理、貨位和位置管理、堆場管理以及報告和分析。倉庫管理系統作為所有倉庫活動的中心點,對於推動高效運營和客户滿意度、優化供應鏈至關重要。通過管理庫存、組織揀選和包裝流程以及自動化訂單履行來改善運營效率,提高了從下單到發貨的準確性也縮短了交付時間。
WarehouseControlSystem(WCS)是倉儲控制系統,如同倉庫的「智慧大腦」,協調着各類設備和作業流程,確保倉庫運作的高效與精準。WCS系統通常需要對接WMS倉儲系統、企業資源規劃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統等主要企業管理軟件。WCS系統在整個企業信息流中屬於最底層的執行層系統,它需要向上獲取上層系統的指令,平衡路徑任務並指導倉庫優化作業。通過通訊協議和硬件設備的底層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進行對接,進而控制設備的運動。另一方面WCS系統也能夠實時監控倉庫內所有硬件設備的狀態、位置、預警狀態、以及執行任務情況。
移動機器人是勤勞的全流程搬運工,不同的場景和搬運需求會採取適合的導航方式。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移動機器人以電池為動力,裝備有電磁、視覺和激光等自動導航模塊,能夠沿規劃路線自主行駛,通常根據用户的使用場景和需求挑選適合的導航方式以滿足客户的效率和經濟性需求。例如在密集存儲區可以使用二維碼導航,在環境輪廓清晰穩定且不被遮擋的產線區,可以使用激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導航。如果場景環境變化較大,出現玻璃牆壁、超長走廊等區域,則可切換視覺SLAM導航。視覺SLAM導航適用於具備一定紋理且不易磨損的地面,不易受到光照和環境動態干擾;如果地面紋理重複或者積灰嚴重,也可切換二維碼導航。
搬運機器人有多種形態,預計28年中國搬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245億元。搬運機器人根據不同的應用可進一步細分為潛伏、移載、重載、叉取、料箱、複合機器人等不同產品。從市場推出新品的角度來看,根據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2024年全球移動機器人企業共推出超130款新品,其中以無人叉車、潛伏頂升式、複合機器人為主,佔比分別為40%、27%、8%。從銷量角度看,2024年無人叉車銷售2.45萬台,同比增長25.6%。根據高工機器人統計和預測,2028年中國移動機器人銷量有望突破20萬台,24-28年CAGR15.9%;2028年中國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45億元,24-28年CAGR15.8%。
我國智能倉儲物流市場中短期規模超千億
在倉儲物流自動化需求提升下,2029年中國物流解決方案市場有望超2000億元。隨着商品流通活動的增加、製造業的發展,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從2019年的298萬億元,增長到2024年360.6萬億元,CAGR為3.89%;社會物流費用也由2019年的14.6萬億元,增長到2024年19萬億元,CAGR為5.41%。一方面由於企業對供應鏈效率、成本優化的需求日益擴大;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物聯網、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推動下,智能物流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望不斷提升,帶來行業發展機遇。根據灼識諮詢調查數據,中國智能場內物流解決方案市場規模有望從2024年1013億元增長至2029年2010億元,CAGR為14.7%。
中國作為工業和製造業大國,有望持續落地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智能場內物流系統打通生產、倉儲與配送各環節的信息與物料流通瓶頸,推動製造流程高度協同與無人化演進,有望成為推動「無人工廠」 加速落地的驅動器。2025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機械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到2027年,數智技術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環節廣泛應用,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二級及以上企業佔比達50%,建成不少於200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不少於200個優秀場景化解決方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其中智能物流裝備是智能裝備創新發展工程核心行業之一。根據灼識諮詢,中國工業智能場內物流解決方案市場規模2024年達到近500億元,預計到2029年將增長至1065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16.5%。
全球自動倉儲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在電商需求上升、勞動力短缺加劇、自動化需求提升下,全球供應鏈解決方案需求有望持續提升。海外由於人力成本高昂、招工困難,對於自動倉儲需求或更為迫切。根據Indeed統計,在以25年8月為基準的過去36個月內,美國倉庫工人平均工資為18刀每小時(約合130元/小時),若按照每天16小時計算則單一崗位每天人工成本為288刀(約合2080人民幣)。從電商零售佔總零售金額的比例來看,2024年中國電商零售佔總零售金額的比例為25%,而美國為16%,海外電商滲透率仍有提升空間。根據極智嘉招股書,全球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市場由2020年3008億元擴大至2024年4711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 11.9%。預計市場於2029年將達到8040億元,年複合年增長率11.3%;全球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滲透率有望從2024年22.5%提升至2029年28.5%。
AMR解決方案憑藉其模塊化和可擴展解決方案的能力,市場規模和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相較於普通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AMR解決方案對電商等大批量、高速運營的行業尤為有效,快速訂單履約對這些行業而言至關重要。市場對於AMR 解決方案重要性的認可程度日益提高,推動了 AMR 解決方案在全球市場的快速滲透。全球 AMR 解決方案市場由2020年133億元擴大至2024年的387 億元,CAGR 30.6%,預計2029年增長至1621億元,2024- 2029CAGR為33.1%。AMR解決方案在整體倉儲自動化領域的滲透率也由 2020年的4.4%上升至2024年的8.2%,預計2029年將達到20.2%。
全球物流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在2028年達到186億美元。在電商需求上升、勞動力短缺加劇、自動化需求提升、機器人技術進步和供應鏈不斷變化下,海外物流機器人需求也有望持續提升。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測算,2024年全球物流機器人市場規模102.1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佔比35%,主要由於亞太地區電商行業蓬勃發展、強大的物流網絡和堅實的製造能力,佔據市場主導。展望未來,在全球電商佔比不斷增長、機器人技術進步和勞動成本上升的催化下,全球物流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在2028年增長至186億美元,2024-2028CAGR16.24%。
機器人有望加速推動物流和倉儲無人化
將單一物品從混放貨物里成功揀出是科學們積極探索的方向,而卸貨和揀選自動化是其落地的場景。儘管倉儲解決方案已經實現了貨架、托盤、料箱到人的自動化,但由於卡車貨箱的非標、快遞件外包裝差異大和物品本身有不同形狀和質地,導致在揀選、貨物上架以及裝卸等多環節依然對人工有較大依賴。在混合擺放的場景下,易變形的塑料袋、毛絨玩具,難以找尋合適抓取點的玻璃瓶、洗衣液、膠帶、鍋鏟,其他還有表面不規則且透明的玻璃箱、易碎的眼鏡等等都會為機器人抓取帶來挑戰。但在同質物品的場景中,可以通過CAD(Computer-aided Design計算機輔助設計)文檔匹配識別物品,也可以通過3D掃描相機生成模型后尋找合適的拾取點對物品進行取放。因此,短期在料箱回收這類重複性工作中,或是從單一產品料箱中取出物品的機器人有望在短期更快落地,協助倉庫運行效率提升。
物流倉儲場景中吸盤和抓夾有望成為受歡迎的末端執行結構。從雜亂的物品堆中拾取物品是現實場景中機器人操作中一項重要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亞馬遜機器人公司發佈的論文認為,從雜亂環境中抓取物品的技術方法需要滿足既要能穩定應對各種未預先定義的物品,又要保證處理速度足夠快,才能實現高效和大量的抓取。長期以來,機器人從雜亂的物品堆中拾取物品大多基於模型推理的方法來解決,但在近期的研究重點中逐漸引入了數據驅動的學習方法,以解決物品種類繁多的問題。通常機器人採用捏取抓取(pinch grasping)、吸力抓取(suction-based grasping)或者兩者兼具的方式進行抓取。
揀選:場內無人化的下一代進階
亞馬遜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機器人制造商和運營企業,其倉儲中心依然對人工有較大依賴。儘管截至25年7月,公司已經部署超過100萬臺機器人,倉儲已經實現了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貨箱/料箱/托盤到人的解決方案,但在揀選和打包環節依然對人工勞動有較大依賴。通常一個亞馬遜機器人履約中心能存儲數百萬件商品,員工與機器人協作完成商品的存儲、揀選、打包和發貨。在存儲環節需要人工對商品進行分類和掃描后將商品放到庫存貨架上后,即可供客户在網上購買;商品下單后,亞馬遜系統會指令機器人驅動單元找到存放該商品的庫存貨架。找到商品后,貨架會被運到員工處,員工將商品從貨架上取下、掃描,然后送去打包。
人工揀選和貨物入存儲庫的環節有望實現機器替代。亞馬遜開發並應用Vulcan Pick和Vulcan Stow機器人,能夠實現採用機器人將貨物從貨架上拿下來以及把貨物上架到合適的格子里。Vulcan Pick專為在雜亂且可變形的貨架中自主抓取目標物品而設計,能實現在倉庫中7x24小時運行,也是公司首個具有觸覺的機器人。Vulcan Pick解決了機器人抓取中的常見挑戰,包括多樣化物品處理、密集存儲和動態庫存管理。此外貨架抓取還存在額外複雜性,例如可能意外帶出相鄰物品的風險,這需要在 3D 場景理解和帶連續視覺反饋的自適應運動控制方面取得突破。當前Vulcan Pick能滿足80%的客户需求,並將無法滿足的需求分配給人工流程。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在視覺和觸覺技術融合的進一步提升下,揀選和收納機器人有望獲得完成更多產品覆蓋度並進一步提升揀選的成功率。
裝卸:從場內邁向場外自動化和無人化的最后一塊拼圖
裝卸場景工作環境惡劣且在高温和極寒環境下易造成人員傷害。由於大部分貨箱採用金屬材質,夏天天氣炎熱時貨箱和集裝箱內温度較高,工人在高温下從事體力勞動中暑和熱射病的隱患層出不窮。根據波士頓動力,2022年馬德里的一名倉庫工人在42.9攝氏度的高温下暈倒后死亡,歐盟領導人因此受到壓力,被要求企業在氣温被認為高得危險時,允許員工停止工作。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職業健康與安全(Cal/OSHA)標準委員會已經出臺了保護室內工人免受酷熱的規定。對倉庫工人健康的其他擔憂已經轉化為旨在保護他們的立法,例如紐約州的《倉庫工人保護法》,該法涉及工作速度和減少肌肉骨骼損傷。
裝卸工作既費體力也費腦力。根據潤通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公司成品發運的貨物單件從幾十斤到幾百斤重量不等,平均每個人每天要搬運約40噸的貨物。除了艱苦的體力勞動外,成品發運的貨物與訂單保持匹配,爲了保障每個集裝箱裝貨量最大化、最優化,銷售部門會結合客户需求繪製3D裝箱方案圖,搬運工人也需要思考如何精準按照方案圖完成貨物裝箱。由於3D裝箱方案圖比較複雜,年齡較大的工人有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會通過具象化的「橫豎」方向擺放來理解和熟記幾十種不同的裝箱方式。
裝卸貨機器人替代人工應用需求迫切。裝卸機器人有望提升工作效率、減少貨物損壞以及減少工人安全隱患,海外企業已開啟嘗試。2025年5月全球物流巨頭DHL和Boston Dynamics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MOU),有望額外進一步部署超過1000台Stretch機器人。雙方自2018年開啟物流自動化的合作,DHL合同物流業務部2023年在北美引入Stretch機器人的商業化應用並在近期也將應用拓展到英國和歐洲地區。Stretch機器人的卸載效率可達700箱/小時,且減少了在高温或低温貨櫃中高強度體力勞動的需求,提升了員工滿意度。雙方還聯合開展產品研發,打造集成傳送帶和碼垛機的端到端自動化解決方案。
短期產品通用性仍有提升空間,更加泛化的技術落地有望在接近拐點。在實際應用場景中,作業對象的多樣性是智能裝卸機器人面臨的核心技術挑戰之一。外部貨箱材質和大小、貨箱內部的貨品包裹的擺放方式、外包裝材質、包紮方式都可能讓機器人在識別和抓取過程中遇到挑戰。貨物難識別、抓取難度大、不同車型、貨物重量及裝卸環境差異大等都為裝卸痛點,可以通過載具標準化,例如把散件存放進籠箱實現搬運載體的標準化后並搭配飛翼貨車進行智能搬運。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對裝箱貨物外包裝的分類,例如整車紙箱的貨物也可實現智能裝卸。未來在視覺技術和抓取技術的進步下,有望實現更加柔性的裝卸應用。
裝卸環節是城市配送無人化的核心痛點,機器人賦能后有望打通場內外物流。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截至 2024 年我國快遞物流無人車規模化應用已累計超過 6000 台,預計 2025 年規模有望繼續提升,運營規模的提升也有望帶來車廠成本的持續下降。25年8月,全球領先的L4 級自動駕駛企業白犀牛智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與浙江中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依託各自技術優勢,圍繞智慧物流領域展開深度協同,共建高效、智能、可持續的現代化物流體系。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在無人配送車規模不斷擴大下,交通擁擠程度可能也會成為市場的考慮之一。因此夜間無人配送或成為更好的解決方案。在此假設下,裝卸快遞無人化需求更為迫切,因此我們認為解決無人裝卸也是城市配送的落地的最后一塊拼圖。
看好國內外智能倉儲和叉車企業在AI落地場景的發展機遇
通過國內外無人物料搬運場景優秀企業的成長經驗,我們發現企業研發能力、製造能力、銷售渠道是項目落地和應用場景持續延伸的核心要素。以全球最大的移動機器人生產和應用企業亞馬遜為例,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收購Kiva並將其整編為Amazon Robotics部門開啟了倉儲自動化的新浪潮,2025年亞馬遜移動機器人部署超過100萬台。展望未來,全球領先的自動倉儲解決方案企業由於具有場景應用經驗、數據積累優勢以及研發優勢,有望持續突破揀選、裝卸等多領域環節,帶來倉儲和物流進一步的無人化發展。
具有研發、製造和渠道能力的倉儲解決方案企業有望在AI落地場景中快速成長。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軟硬實力皆需,軟實力需要企業具有從倉儲信息化到機器人調度和路徑優化等多軟件的優化和協同,硬實力方面需要企業具備量產能力從而在大規模應用中實現較好盈利能力。渠道方面,由於不同行業的倉儲和物流解決方案需要一定程度的定製化,因此具有規模化交付經驗的企業有望持續獲得客户認可,並在類似場景中快速提升滲透率和盈利能力。
凱傲集團:旗下德瑪泰克是全球物料搬運解決方案龍頭企業
德馬泰克是全球享有盛譽的智能物流系統集成商。德馬泰克已成立超過200年,總部位於美國亞特蘭大,在超過2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研發中心、製造工廠和服務中心;並在全球約有10,000名員工。2016年,德馬泰克加入凱傲集團大家庭,成為凱傲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始終致力於為全球不同行業及規模的客户提供包括存儲與緩存、輸送、分揀、碼垛、揀選等全系列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幫助客户突破供應鏈業務瓶頸、實現可持續盈利增長。
25H1供應鏈解決方案業務訂單大幅增長,電商訂單增長顯著,盈利能力持續修復。25H1供應鏈解決方案的訂單量大幅增長,同比增長67%達到22.01億歐元;其中25Q2單季度新簽訂單創歷史新高,達14.45億歐元,同比增長超過113%。回顧歷史,2017-2021年公司營收由20.10億歐元增長至37.96億歐元,CAGR17.23%;調整后息税前利潤由1.89億歐元增長至4.10億歐元,CAGR21.36%。2022年后由於海外供應鏈持續受到挑戰以和客户項目推迟,公司2022-2024年公司供應鏈解決方案營收由38.07億歐元下降至29.43億歐元,調整后息税前利潤在供應鏈持續修復下由-0.43億元增長至1.12億歐元。2025年Q1/Q2公司調整后息税前利潤率分別為5.3%/6.0%,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凱傲集團供應鏈解決方案客户主要以一般商品、電商、百貨等偏消費類客户為主。從2023年營收構成來看,由於解決方案和服務分別佔比65%和35%,因此即使在項目新增放緩的挑戰下也有望維持較為穩定的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從下游客户來看,公司客户前五大客户主要來自於一般商品、電商、百貨、服飾、食品飲料等多個行業,其中商品和電商佔比相對較高。分區域來看,公司64%營收來自於美洲,歐洲、中東和非洲佔24%比例,相對較小。
儘管短期由於海外宏觀環境依然具有不確定性,但海外電商崛起以及配送效率提升有望帶來供應鏈解決方案需求擴張。公司認為電商滲透率提升以及數字化渠道增長是重點要的驅動因素,此外在離散的供應鏈下,提升配送速率和貨物到客户效率也是供應鏈解決方案迫切需求的因素。Dematic解決方案中涵蓋從AMR解決方案、貨架到人、貨物到人、衣服到衣架等多種模式,為不同客户提供最為匹配的解決方案。未來,公司將通過模塊化和標準化提升盈利能力和響應速度,希望未來新簽訂單中標準化產品佔比達到40%。
基於消費品客户需求,公司進一步拓展微型前置倉加速企業響應能力。微履行是一種訂單履行系統,具有高存儲密度和吞吐量,目標是在一小時內實現訂單履行。該系統運用了成熟的技術,規模較小,能夠適應城鎮地區面積狹小的商店,公司也能根據客户需求進行定製開發,且在12周內即可完成構建和安裝工作,從而更貼近消費者。根據德馬泰克官網,如今消費者對購物體驗抱有極高期望。「數字消費者」往往受到快速訂單履行和配送服務所驅動,有 77% 的消費者更願意去能夠當日配送的商店購物。由此於客户而言獲得貨物的時效性進一步提升,於企業而言貨到人的解決方案減少了勞動強度並有望從基於消費者購物習慣和偏好的個性化體驗來獲得並維繫消費者的忠誠度。
Symbotic:顛覆傳統倉儲和供應鏈解決方案,攜手沃爾瑪快速擴張
Symbotic全棧式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核心為模塊化供應鏈自動化系統。系統通過軟硬件全鏈路集成部署,實現從貨物入庫到出庫全流程的精準運作,覆蓋貨箱級和單品級的分揀、存儲及碼垛。系統硬件組件包含高速自主移動機器人、AI 驅動的拆垛與碼垛機械臂、多層存儲結構及升降機。軟件平臺以AI算法為核心,實現庫存動態管理、機器人路徑優化等功能。截至2024年9月,模塊化供應鏈自動化系統已部署於沃爾瑪、C&S等大型客户倉庫,在手訂單總額高達224億美元,主要來自於沃爾瑪和GreenBox。
Symbotic 通過技術創新賦能智能物流。應用場景方面,貨箱級動態儲存和原生包裝處理技術分別作為系統存儲模塊和搬運模塊的核心,其協同效應可最大限度減少倉庫空間需求。公司系統可實現120萬個存儲箱,每周100萬箱吞吐以及99.9999% 的準確率,實現最大限度減少貨物損壞的同時降低成本與庫存。此外,「AI協同系統」聚焦底層算法賦能自主機器人,憑藉機器人高速移動以及動態存儲設計減少貨物搬運距離,實現更優化的系統吞吐量與存儲密度。
Symbotic採取技術整合與場景延伸雙軌並行的戰略路徑。公司於2023年聯合軟銀合資成立GreenBox,以輕資產模式「倉儲即服務」模式拓展市場;2025年初戰略性全資收購沃爾瑪旗下Advanced Systems and Robotics(ASR)業務,擴充了公司在門店級「微履約」領域的技術與產品線。公司深度綁定沃爾瑪(股東兼客户)與軟銀,依託其規模化場景加速技術迭代——沃爾瑪作為核心客户,在2024年貢獻了Symbotic公司約87%的總營收。
攜手沃爾瑪打開自動化微履約系統市場空間。2025年1月,Symbotic與沃爾瑪簽署長期商業協議。根據Symbotic官網,公司將為沃爾瑪門店的「加速提貨與配送中心」開發、部署基於AI機器人的自動化微履約系統,升級當前的線上取貨和配送履約系統,並設計新系統以滿足現有及未來客户的需求。若達到性能標準,沃爾瑪承諾在多年期內為 400 個門店速提速達中心採購並部署系統,且未來有權增加更多速提速達中心。此次交易及新協議或為 Symbotic 未來訂單增加超 50 億美元,並新增微履約解決方案,僅在美國就將其可觸達市場規模擴大超 3000 億美元。根據Interact Analysis,400個門店約佔沃爾瑪總門店數量的十分之一,Interact Analysis預計2025 至 2030 年間,美洲地區的雜貨商累計將部署約 1200 個自動化微履約中心,這意味着沃爾瑪將佔據總需求的約三分之一。
極智嘉Geek+:全球領先的AMR解決方案專家,加碼具身智能研發
聚焦倉儲履約和工業搬運,為全球企業提供物流效率提升。極智嘉成立於2015年,公司應用先進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高效、柔性、可靠的解決方案,幫助全球各行業的企業提升物流效率,實現智能化升級。公司主要將產品的應用場景設定在倉儲履約,通過機器人和軟件系統,實現倉庫內揀選、分揀、存取、搬運等環節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24.09億元,同比增長12.42%,22-24年營收CAGR28.8%;24年實現淨利潤-8.32億元,虧損同比收窄2.95億元。同時,極智嘉積極推進全球化戰略,2024年大陸以外市場營收貢獻已超過總營收的70%。
公司技術綜合倉儲AMR解決方案可無縫整合硬件、軟件和算法,提供從倉儲到機器人到平臺運營的全套解決方案。公司開發了機器人通用技術平臺RobotMatrix,能夠實現高效創新、設計和開發倉儲機器人;軟件系統平臺集合倉儲履約系統WES、機器人管理系統RMS及智能運營平臺IOP,能夠實現高效應用機器人資源,避免調度死鎖和擁塞,並通過自動盤點和推拉揀選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倉儲效率。Hyper+核心算法平臺包括流量管理、任務分配、倉庫管理和供應鏈算法平臺,支持廣泛算法和集羣規模調動。由於公司產品具有模塊化和標準化設計,能夠提升客户運營效率、提升揀選準確性和降低人工成本。極智嘉AMR解決方案通常可實現12-36個月的較短投資回報周期,行業平均為24個月;在產品部署方面,公司解決方案部署可在1-3個月完成,能夠快速適應客户需求。
單倉調度能力遠超行業平均,技術研發築起護城河帶來高復購率。極智嘉自研的大規模多機混合調度系統,支持單倉同時超5000台設備,超越行業平均<300台的調度水平。2024年公司AMR解決方案終端客户總數324家,復購率高達74.6%,彰顯客户粘性。2024年極智嘉攜手UPS落地北美最大規模PopPick項目,藉助PopPick方案,UPS Velocity智能倉成功實現35萬件商品的高效出入庫作業、日處理訂單量超過10萬單, 並最大化地發揮倉庫空間潛能,存儲空間增加30%。佔地約2萬平米的UPS Velocity倉庫成功部署超700台P1200機器人和40個PopPick多功能工作站,且支持B2B和B2C的混合揀選操作,綜合提高倉庫整體運作效率。此外,PopPick方案支持僅三個月內快速上線運行助力UPS迅速簽約新客户並迅速啟動運營,且顯著減少了部署和安裝的成本投入。
公司產品銷售遍佈全球,大陸以外營收貢獻超70%,深受全球客户認可。公司積極推動全球化發展,自2022年起已連續3年超70%的AMR收入來自大陸以外市場,客户遍佈歐美、亞太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超過770+全球終端客户,擁有超過1700個全球專利以及950+全球員工。憑藉穩定可靠的產品、豐富的全球項目經驗和高效優質的售后服務,極智嘉已成為沃爾瑪、豐田、西門子、寶馬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的智慧物流合作伙伴。此外,極智嘉的技術實力也備受微軟、Intel等行業巨頭的認可並結成生態合作伙伴,強強聯手共同賦能企業智能化升級,有望引領全球智慧物流變革。
成立具身智能公司專注技術研發與產品業務,有望形成協同效應。25年7月,公司公告成立北京極智嘉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將專注於具身智能技術研發和產品業務,包括機械手揀貨、通用機器人產品等。公司計劃將具身智能技術及相關通用機器人產品應用於物流製造等商業場景,與現有物流機器人業務緊密協同,並藉助現有品牌和業務網絡推進技術產品的廣泛商用。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設立具身智能公司既能加速新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又能與現有業務形成有效協同,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杭叉集團:收購國自機器人,加速人形機器人和無人解決方案應用
子公司收購國自機器人,推動電動化和全球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智能化和無人化發展。公司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把握AI技術發展窗口期,憑藉在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深厚積累,全力推動AI技術在智能物流領域的深度應用。杭叉集團通過收併購、合資等多種形式,在智能物流科技和機器人領域佈局了杭叉奧卡姆拉有限公司、浙江杭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漢和智能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個企業。7月7日公司公告杭叉集團控股子公司杭叉智能擬以增資擴股的方式收購國自機器人,便於未來公司智能物流整體解決方案業務的實施能力及市場渠道的拓展。
安徽合力:收購宇鋒智能,與龍頭企業戰略合作推動智能物流發展
投資併購宇鋒智能,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合力在智能物流系統領域自主開發了CCS(調度控制中心)、WMS(倉儲管理系統)、PMS(生產管理系統)、MOM(中間件)等物流管理系統;涵蓋叉車式、移載式、牽引式以及非標定製化AGV產品。合力智能物流系統已成功應用於家居製造、物流倉儲、百貨超市、機械製造、汽配加工、電子加工等行業,運用場景覆蓋室內、外的工廠收、發、補和倉庫存、取、揀等模式。2022年和2023年公司智能物流業務板塊營收分別增長158%和42%,2024年公司進一步加碼智能物流業務,投資併購安徽宇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進一步延伸產業佈局,加大對於智能物流投入,並實現合力智能物流產業園順利開園。
中力股份:發佈數智新倉打造未來倉儲的新圖景,持續落地AI應用
戰略投資產業鏈企業,構建從硬件基礎到核心技術到系統集成的完整智能物流鏈條。中力股份自2014年起系統性戰略投資構建智能物流生態閉環。通過參股、收購等多種方式,實現移動機器人控制系統研發能力強化,AGV控制器與羣智調度系統短板補足及機器視覺與AI導航技術的獲取。2025年8月公司進一步開展對外合作,與L4級自動駕駛企業白犀牛達成戰略合作,圍繞智慧物流深度協同,共建高效、智能、可持續的現代化物流體系。公司持續完善產業佈局,加速智能物流生態閉環,並通過技術協同與資源共享。
更多具體的公司情況分析,請見研報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