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資管市場速遞:全球央行黃金儲備佔比首超美債

2025-09-14 19:12

(來源:萬得基金)

  • 投向領域擴圍,多地專項債券注入政府投資基金

  • 公募機構大力佈局增強指數型基金

  • 明星基金經理「以老帶新」劉格菘最新調倉曝光

  • 高盛:對衝基金對中國的毛頭寸達到兩年來新高

  • 第二批科創債ETF正式獲批 「花落」14家基金公司

  • 美韓就3500億美元投資基金細節陷入僵局

  • 全球央行黃金儲備佔比首超美債

1. 投向領域擴圍,多地專項債券注入政府投資基金。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份(含兵團)披露了9月份地方債發行計劃,擬發行規模約7771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計劃發行規模460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多地擬將專項債投向領域擴大至政府投資基金。業內人士表示,這是財政資金的一次創新嘗試,將專項債投向擴大至政府投資基金或有助於提高專項債資金使用效率,同時拓寬政府投資基金的資金來源,更好助力地方產業升級。

2. 公募機構大力佈局增強指數型基金。在近年被動產品大發展的背景下,「進可攻退可守」的增強指數型基金得到了公募機構的青睞,眾多基金公司今年以來加大了對該類產品的佈局力度。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發行的增強指數型基金數量已破百,超過2024年和2023年的全年新發數量。在業績方面,部分增強指數型基金取得了良好的超額收益,人氣激增。

3. 明星基金經理「以老帶新」!劉格菘最新調倉曝光。廣發基金公告稱,劉格菘將不再管理廣發多元新興股票基金。劉格菘於今日卸任該產品,廣發多元新興股票基金成為周智碩獨立管理的首隻基金。過去六年間,劉格菘、傅友興、李耀柱、唐曉斌等一拖多的老將,也多次出現「以老帶新」給新選手交鑰匙的現象。目前,劉格菘所管基金產品的總規模仍超300億,其中廣發行業嚴選、廣發雙擎升級為代表作,投資偏好開始更加多元化。根據其8月底發佈的2025年中期報告,劉格菘一方面開始南下佈局港股市場,另一方面則開始在倉位中突出新經濟、互聯網公司、新消費的比重。

4. 高盛:對衝基金對中國的毛頭寸達到兩年來新高。高盛主經紀商(Prime Services)數據顯示,全球對衝基金對亞洲股票市場風險偏好連續4個月高企。8月,全球對衝基金對中國股市(包括A股和港股)的淨買入量為自2024年9月以來的新高。高盛主經紀商平臺觀測到的數據顯示,8月,全球對衝基金的中國股票倉位上升76個基點,至兩年來的高點。

5. 第二批科創債ETF正式獲批 「花落」14家基金公司。第二批科創債ETF正式獲批,「花落」14家基金公司。從具體跟蹤指數看,10只科創債ETF將跟蹤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指數,3只跟蹤上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指數,1只跟蹤深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指數。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科創債ETF的推出,填補了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債基領域的空白。隨着科創債逐步擴容以及科創債ETF運作日漸成熟,科創債ETF的市場活躍度將進一步提升,該類型產品有望獲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睞。

1. 美韓就3500億美元投資基金細節陷入僵局,韓國不接受以日本協議為模板美韓在3500億美元投資基金的細節上陷入僵局,這項基金是兩國更廣泛貿易協議的一部分。韓國總統府政策室長Kim Yong-beom表示,首爾不能接受以日本5500億美元投資承諾的機制為模板,因為韓國和日本的經濟規模以及對外匯的市場的潛在影響都不一樣。Kim稱,如果沒有達成協議,「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項目將難以啟動。這個規模3500億美元的基金是貿易協議的核心支柱,但兩國在該基金的運作方式上仍存在分歧。

2. 全球央行黃金儲備佔比首超美債全球央行儲備格局將迎來里程碑式鉅變!資管機構Crescat Capital宏觀策略師塔維·科斯塔近日發佈一組數據顯示,除美聯儲外,全球央行儲備中黃金佔比自1996年以來首次超越美國國債。這宣告了黃金正式登頂全球央行儲備資產。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全球主要股指顯著走強。A股市場方面,上證指數上漲1.52%,深證成指上漲2.65%,滬深300指數表現穩健,上漲1.38%。中證500表現亮眼,本周累計漲幅達3.38%。港股市場也表現強勁,恆生指數本周累計上漲3.82%,創下階段性新高。值得關注的是,外資青睞中國市場的趨勢愈發明顯,MSCI中國A股本周上漲1.90%。綜合來看,本周股市受到資金驅動和政策支持,呈現全面上漲的良好態勢。

注:統計區間2025/9/8-2025/9/13
注:統計區間2025/9/8-2025/9/13 注:統計區間2025/9/8-2025/9/13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中國國債收益率漲跌分化表現。具體來看,1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0.41個基點,累計漲幅顯著;5年期國債收益率小幅走高0.18個基點;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幅度更大,達4.10個基點,顯示長端國債調整壓力較大。對比海外市場,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下挫,單周下跌4.00個基點,年初至今累計大幅下跌52.00個基點,體現了投資者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升溫。整體來看,本周中國債市呈現短期平穩、長期承壓的特徵,而美國債市繼續維持寬松預期。

注

:統計區間2025/9/8-2025/9/13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萬得基金市場各板塊表現分化。其中,萬得全基指數上漲1.17%,萬得股票型基金總指數表現搶眼,累計上漲2.15%,年初至今漲幅達26.64%;萬得混合型基金總指數也累計上漲1.94%。債券型基金表現較為平穩,總指數僅小幅下跌0.06%。此外,偏股型與混合型基金成為市場關注熱點,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本周上漲2.40%,創下年內累計漲幅30.58%的佳績;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本周上漲2.13%。總體來看,權益類基金受市場熱捧,而債券型基金表現相對低迷。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商品市場漲跌分化。貴金屬市場表現強勢,COMEX黃金本周上漲0.75%,累計年初至今漲幅達39.37%;COMEX白銀表現更為突出,本周大漲2.71%,年內漲幅達45.95%。能源市場方面,國際油價持續反彈,ICE布油本周累計上漲2.11%。外匯方面,美元兑人民幣(CFETS)和美元兑離岸人民幣本周分別下跌0.22%、0.04%,美元指數也小幅下挫0.12%。整體來看,大宗商品市場在貴金屬和能源品種的強勢帶動下保持活躍,外匯市場趨穩。

注:統計區間2025/ 注:統計區間2025/

9/8-2025/9/13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銀行理財市場發行類型結構以固收類和純債理財產品為主導。固收+型基金新發產品數量為342只,佔發行總數的55.70%,規模達469.35億元,佔比81.01%。其次,純債固收型產品新發數量為99只,佔比16.12%,規模為101.59億元,佔比17.53%。現金管理類產品數量雖然較少,但流動性較強,顯示出較高市場需求。總體上,低風險理財產品符合當前穩健投資需求。

注: 注:

新發規模根據理財產品募集公告統計,部分產品未披露

最近一周(2025年9月8日至9月13日),銀行理財子公司依然佔據市場主導地位,表現十分強勁。銀行理財子公司本周新發行產品共計461只,佔比75.08%;發行規模達到556.56億元,佔比高達96.07%。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產品數量佔比分別為13.84%和10.91%,在規模上則分別佔比2.08%和1.85%。股份制商業銀行本周僅發行1只理財產品。整體來看,理財子公司藉助專業化管理優勢,繼續在市場份額中保持絕對領先地位。

注: 注:

新發規模根據理財產品募集公告統計,部分產品未披露

基於具體收益數據,本周不同理財公司表現出色。其中,貝萊德建信理財月收益中位數達3.69%,位居行業領先位置;施羅德交銀理財等外資背景理財子公司表現穩定,平均收益超3.26%。此外,中郵理財、建信理財分別在個人養老金理財和混合策略理財產品領域實現新突破。國有大型銀行理財公司依然保持較強的投資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中低風險產品收益表現更加穩健,符合各類投資者需求。

注:
注:
注: 注:

統計新發產品比較基準上下限中值的分佈情況,非數值型基準產品不統計

美國銀行全球基金經理調查將於下周發佈,該行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特尼特警告稱,此份調查可能會顯示市場存在極端看漲情緒 —— 而這種情緒往往是預示市場即將反轉的有效逆向指標。

考慮到美股三大股指本周齊創歷史高點,這種看漲熱情看似合乎邏輯。哈特尼特認為,若機構現金持倉比例降至3.7%以下、股票配置比例從超配14%飆升至30%,同時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那麼美國銀行的專屬交易模型可能會發出警報。

哈特尼特在其每周資金流向報告中寫道,金融股上漲、利率敏感型股票走高以及信貸利差收窄(即美國企業債券利率接近國債利率),這一系列現象表明,投資者目前對美聯儲的利率決策持 「信任」 態度,認為美聯儲能作出正確判斷。

哈特尼特將當前投資者的心態總結為:「在明年春季開始擔憂中期選舉之前,我會一直做多股票。」 作為佐證,他援引美國銀行私人客户的數據稱,目前這些客户投資組合中股票配置比例達64.2%,為2022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銀行策略團隊還關注到其他重要趨勢:黃金因具備對衝通脹的特性,資金流入再次激增。截至周三的一周內,黃金基金吸納資金34億美元,創下歷史第四大單周流入規模。美國價值股近期相對大盤股表現強勁,同期也獲得新的資金注入,吸引5億美元資金流入。

哈特尼特認為,21世紀20年代出現了新的投資思潮 -「ABD」(Anything But the Dollar,即 「除美元外皆可投」),但人工智能主題仍將保持熱度。這一觀點的佐證之一是,他發現過去兩年間,超大規模科技企業(hyperscaler)的資本支出佔現金流的比例已翻倍至72%。

哈特尼特提出了另一個投資概念 「BIG」,分別代表債券(Bonds)、國際資產(International assets)和黃金(Gold)。目前,他在很大程度上仍堅持這一 「三重配置」 策略,主張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將降至4%附近。這一觀點也是其 「槓鈴式」 風險配置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該策略下,投資者同時進行高風險與保守型投資,避開介於兩者之間的資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