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同仁堂業績「原地踏步」:銷售費用持續增長 增收不增利

2025-09-13 04:0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中國經營報 記者 陳婷 趙毅

  「同仁堂渠道開拓太慢了,酒香也怕巷子深。」

  近日,有投資者在同仁堂(600085.SH)2025年半年度業績會上向公司管理層提出對其市場規模的擔憂,「靠自己1200多家店,何時才能擦亮老祖宗的品牌?」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同仁堂新增30家門店,總數達到128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65家,但公司整體營收僅同比增長0.06%。不僅如此,同仁堂上半年支出的市場拓展費同比增加2.3億元,新增門店數卻不及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事實上,自去年開始,同仁堂的市場拓展費增速始終高於營收增速。2024年,同仁堂營收約185.97億元,同比增長4.12%,市場拓展費同比增長35.4%。今年上半年,同仁堂市場拓展費增速達到64%,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2.69%,對應期間內,公司醫藥工業前五名系列產品營收同比增長1.4%。

  同仁堂主營業務為中成藥的生產與銷售,為中醫藥行業老字號企業,「同仁堂」品牌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主要產品包括安宮牛黃丸、同仁牛黃清心丸、同仁大活絡丸、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

  對於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能否在今年下半年得到改善以及產品銷售策略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同仁堂方面,對方稱採訪函已收悉,但截至發稿未作進一步迴應。

銷售費用持續增長

  「同仁堂目前及將來一段時間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準備如何應對?」近日,有投資者在業績會上對同仁堂管理層提出「靈魂拷問」。

  財報顯示,上半年,同仁堂淨利潤同比下降7.39%至9.45億元,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5.03%至9.42億元。「公司發展未來將受到行業波動、市場環境變化和政策法規、種植環境、氣候變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同仁堂管理層表示。

  今年第一季度,同仁堂淨利潤雖恢復小幅增長,同比增長1.1%至約5.82億元,但整個上半年最終仍錄得負增長。同仁堂管理層在業績會上就二季度毛利下降的原因解釋稱,該季度內,工業製藥板塊營銷改革深入推進,市場秩序逐步向好,在改革過程中階段性出現收入同比下降的情況,但隨着改革的推進銷售情況會漸趨好轉。

  營銷改革,是同仁堂近年頻繁提及的詞匯。

  根據2024年年報,同仁堂深化營銷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深化落實大品種戰略、精品戰略,培育潛力品種,有序推進「一品一策」營銷策略,進行精準化、差異化推廣,提升營銷投入產出比;多措並舉,優化電商渠道,拓展醫療領域;動態管理市場。

  去年,同仁堂銷售費用同比增長4.62%至約35.95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約為19.33%,該費用增長主要是由於報告期內市場拓展費從2023年的約6.44億元增至8.72億元所致。去年全年,同仁堂在零售行業的控股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商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商業」)新增門店數量250家,其中去年上半年新設立門店116家,關閉1家。

  今年上半年在深化營銷改革方面,同仁堂的醫藥工業板塊深耕品種品規培育,持續推進大品種戰略與精品戰略,強化核心大品種全鏈條協同和市場主導地位,動態調整營銷策略,發揮「線上+線下+全域」營銷優勢;醫藥商業板塊以提升零售藥店經營質量為核心,強化終端佈局;依託特色產業園區、文旅景點等空間資源佈局同仁堂產品及服務;持續開展門店+診所「煥彩行動」,推動重點門店升級等。

  上半年,同仁堂銷售費用約18.57億元,同比增長12.69%,主要由於公司推進營銷改革、市場拓展費增加所致。報告期內,公司市場拓展費從2024年上半年的3.54億元增至約5.85億元,但開店速度大幅放緩,公司近年積極拓展的醫療市場的收入佔比也不高。

  同仁堂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增幅較大,主要是公司持續推進營銷改革,加強銷售渠道拓展,開展精準營銷和多樣化營銷,銷售費用投入增加,未來公司營銷改革成效將進一步凸顯,逐步提升公司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的經營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報告期內,同仁堂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0.1%,醫藥工業前五名系列產品營收約30.89億元,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64%,毛利率同比下降0.63個百分點至47.45%。去年上半年,醫藥工業前五名系列產品毛利率已經下降了8.49個百分點。

增收不增利

  事實上,「老字號」同仁堂今年上半年延續了去年增收不增利的勢頭,這是其近十年來首次出現淨利潤連續兩年下滑。2024年,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8.54%,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10.55%。

  近年來,同仁堂的業務毛利受到原材料供應量及供應價格變動的影響。同仁堂管理層表示,公司根據生產需求安排採購,同時根據各類原材料的供求情況、價格走勢,合理安排採購計劃。目前包括牛黃在內的貴細原料採購價格在高位趨穩,公司採購節奏優化。天然牛黃發出成本基本穩定,但包括牛黃在內的瀕危原料採購成本居於高位,毛利提升有一定壓力。公司正在有序安排包括牛黃在內的貴細料的採購工作,確保重點品種生產供應。

  同仁堂在銷售端同樣承壓。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同比下降59.29%,主要是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下降,且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所致。

  今年上半年,同仁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暴增,同比增長13139.22%至約19.53億元。不過,這主要是由於公司優化原料採購節奏,原材料採購支出較去年同期減少,而非產品銷售導致。報告期內,同仁堂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約99.77億元,同比增長僅1.7%。

  截至2025年6月30日,同仁堂存貨約108.92億元,存貨周轉天數增至357.5天,其中,佔比超50%的庫存商品期末賬面余額約55.75億元,較期初增長約22%。

  上半年,同仁堂旗下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中藥產品業務的同仁堂科技(1666.HK)營收同比下降約7.7%至約37.39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約17%至約4.84億元;同仁堂商業增收不增利,營收同比增長約1%至約56.9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約21.56%至約2.91億元;同仁堂國藥(3613.HK)營收同比增長約16%至約7.02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約3.7%至約2.26億元。

  同仁堂方面在財報中指出,公司面臨一定的市場風險。國內醫療健康市場面臨深刻變革, 政策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各類醫改措施持續深入、醫藥互聯網加速發展和新理性消費環境等,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能面對在市場拓展和執行競爭策略過程中成效不及預期的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