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共議宏觀變局下投資新機遇, 申萬宏源「雲行龍驤・九萬里」主題財富論壇在穗舉辦

2025-09-14 16:59

9月12日,由申萬宏源證券主辦的「雲行龍驤·九萬里——2025申萬宏源證券財富管理論壇」在廣州成功舉行。本次論壇匯聚了研究所專家、公私募機構代表及上市公司高管等重要嘉賓,現場吸引近500名高淨值個人客户、140家上市公司及150家俬募等機構客户參會。

此次論壇通過「主會場+分會場」相結合的形式,全方位探討宏觀經濟、ETF生態圈、上市公司及量化私募服務等熱點議題。主論壇內容還通過申萬宏源證券APP-贏家live同步直播,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多觸角客户鏈接。

論壇期間,申萬宏源正式發佈全新升級的SWHY-Matrix極速交易平臺,平臺依託分佈式架構與低延時技術,實現微秒級延迟,大幅提升量化交易執行效率。

聚焦宏觀變局:高波動周期下的財富管理新機遇

申萬宏源黨委副書記、證券公司總經理張劍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全球正處於「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關鍵階段,宏觀環境呈現「高波動、再平衡」特徵。美聯儲降息路徑不確定性加劇流動性擾動,地緣政治重構全球產業鏈,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持續引爆投資浪潮。相比之下,國內政策加力提效、信用周期逐步修復、剩余流動性保持充裕,為財富管理行業帶來重大機遇。

張劍用三組排比句勾勒出行業發展方向:一是在全球資本流動重構背景下,ETF已成為抵禦波動、捕捉趨勢的核心工具。二是在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起點上,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正重塑產業格局與投資邏輯。我國已從技術跟隨者轉變為核心參與者和推動者,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正驅動投資走向智能化、工具化。三是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規劃制定的銜接點上,如何將「新質生產力」融入ETF,讓居民財富從「短期儲蓄」變為「長錢配置」成為關鍵。針對理財市場95%資金集中於中低風險產品的現狀,申萬宏源推動「買方投顧轉型」,依託「申財有道」服務體系,破解「收益-風險」失衡難題。

一直以來,申萬宏源以提升專業能力為核心,服務客户、股東及國家戰略,將科技賦能作為戰略支柱,積極擁抱智能化變革。在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創新戰略方面,通過產業研究、併購重組、股份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深度陪伴科技企業成長,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依託量化技術服務體系,為多元主體提供涵蓋算法交易、系統架構及高性能系統的綜合解決方案;在人工智能領域,推動AI與金融業務融合,研發領先智能工具與系統,助力投資者捕捉科技變革中的機遇。

張劍最后以「與民同心,踐行財富向善路;與時偕行,共赴九萬里新程」作結,彰顯申萬宏源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心。

申萬宏源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中國金融市場及居民財富配置進入新階段

申萬宏源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以「金融的本質是價值儲存與創造」為切入點,深入闡釋了財富管理行業的底層邏輯。他指出,金融業的底層邏輯核心是解決「價值的儲存、運輸、分配與使用」,其質是要應對價值耗散,而非單純的資源優化配置。

「這與儲能行業、數字儲存技術類似。金融自身並不產生價值,而是通過將資金交由企業使用,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保值增值。」楊成長強調,這意味着金融業的長期發展根本取決於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企業如何賺錢、以何種方式分配收益,成為財富增長的首要源頭。

中國居民財富增長驅動因素已發生深刻轉變:一是房地產退潮后,財富來源更多轉向實體經濟;二是經濟由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儲蓄投資結構變化推動利率下行;三是企業增長更多依靠科技與創新,而非規模擴張;四是全社會積極優化負債結構,降低融資成本;五是人口結構變化重塑財富行為,退休羣體風險偏好下降,年輕羣體推動消費信貸發展。

面對新經濟環境,投資邏輯面臨新挑戰,技術路徑判斷難度大,消費定價邏輯更重情感價值。楊成長建議,個人投資者應注重保障型與穩定收益產品,理解新經濟價值創造邏輯,理性看待波動,強化長期配置與風險平衡。

申萬宏源研究總經理、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中國資產迎來重要機遇期

申萬宏源研究總經理、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在以《待到山花爛漫時》為題的演講中,從市場策略角度深入剖析了當前市場環境與未來趨勢,他指出,中國資產正迎來重要機遇期,股票、港股及黃金等領域均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

王勝分析,過去十年債券收益跑贏股票的反常現象有望扭轉。隨着傳統經濟動能減弱,利率難現大幅上升,債券收益率或將維持低位,為股票市場追趕創造條件。全球格局方面,貿易與金融秩序面臨重構,美元中長期走弱趨勢利好風險資產及中國市場。香港市場作為外資進入中國的重要橋樑,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黃金在貨幣多元化進程中的地位也將提升。

基本面改善獲多重支撐,中國製造業全球佔比高、產業鏈定價權強,要素市場化改革助力企業盈利;「好房子」等新需求或引發2026年地產結構性上漲。新舊經濟轉化中,傳統經濟趨穩託底市場,人工智能等新經濟爆款可期。民營企業及平臺經濟獲政策明確支持,為市場注入新動力。

流動性方面,儲蓄搬家條件成熟,股市賺錢效應顯現,滬深300估值處於低位。投資主線上,港股、人工智能、「中特估」高分紅資產及白酒等核心資產均具潛力。

王勝建議利用ETF工具進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把握市場整體增長機會。儘管需關注中美博弈等戰術風險,但不改變中長期向好趨勢。

ETF生態圈需多方協同發力,四大方向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ETF生態圈建設專題分享中,申萬宏源證券執委王蘇龍指出,ETF作為資本市場重要工具,其生態繁榮需監管、從業機構與投資者共同推動,重點在於產品創新、投顧服務和數智化運營三大環節。截至今年8月,國內ETF總規模突破5.07萬億元,從4萬億到5萬億僅用時4個月,反映出市場正步入「工具豐富、生態完善、配置主導」的新階段。目前,全市場已形成寬基ETF為主干、行業主題ETF為補充、策略型ETF為延伸的產品矩陣。

王蘇龍提出四大發展路徑:一是緊扣國家戰略推進產品創新,加強綠色金融、數字經濟、先進製造等領域ETF佈局,使其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二是以科技提升服務效能,運用大數據與AI技術實現「千人千面」資產配置建議;三是擴大跨境ETF產品供給與互聯互通,促進國內外資本雙向流動;四是構建一體化產業-投資生態,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長期投資與理性配置。

論壇同期宣佈第三屆申萬宏源ETF實盤大賽圓滿落幕。王蘇龍表示,大賽不僅是交易能力的競技平臺,更是資本市場走向工具化、專業化和成熟化的重要標誌。未來需繼續加強跨機構協同,使ETF成為連接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國內市場與國際資源的核心樞紐。

科技賦能交易:SWHY-Matrix平臺升級,助力量化私募穿越周期

在量化私募專題環節,吸引了超100家俬募管理人蔘與,包括盈峰資本、鳴石投資、致誠卓遠、圖靈資本、阿巴馬資產、平方和投資、大巖資本、嘉鴻資產等頭部機構。申萬宏源證券於會議期間推出新一代SWHY-Matrix極速交易平臺,以「極致性能、穩定可靠、業務全面、定製服務」為核心優勢,依託分佈式架構、低延時技術及智能量化引擎,結合滬深交易所託管資源與頂尖硬件,實現交易環節「零抖動」與微秒級延迟,大幅提升高頻與量化策略的執行效率。

該平臺同時設立「創新聯合實驗室」,重點攻堅極速交易系統、GPU加速應用、人工智能融合、信創雲部署和智能運維等方向,推動技術持續迭代。服務模式上突破傳統單點支持,組建跨領域「多對一」專業小組,涵蓋業務、低延技術、櫃檯系統、行情數據與策略優化等多線專家,為量化機構提供全流程、定製化解決方案。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信息官謝晨表示,當前國內量化行業面臨監管重塑、策略同質化、技術分化等多重挑戰,Alpha收益普遍承壓,但也驅動行業向宏觀量化、多資產配置、AI深度融合等方向尋求突破。AI與大模型技術正深度介入因子挖掘、策略生成與執行優化,頭部機構持續加碼算力建設,中小機構則憑藉機制靈活性加速技術落地。此外,越來越多私募選擇「出海」佈局,但需應對境外市場規則、策略本地化與人才資源等挑戰。

他強調,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憑藉金融底藴、人才優勢及跨境便利,為量化私募提供良好發展環境。申萬宏源證券已在中國香港、日本、倫敦、新加坡等市場設立分支機構,可全力支持私募機構全球化佈局。

未來,SWHY-Matrix平臺將繼續以技術和服務雙輪驅動,構建更高效、穩定的交易生態,助力中國量化行業及金融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上市公司「壓艙石」迎創新:資本與產業共振

在上市公司服務交流論壇上,申萬宏源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張翼飛以「壓艙石」和「基本盤」為喻,生動點明上市公司在中國經濟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上市公司的發展軌跡不僅勾勒出中國產業的演進脈絡,更承載着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未來願景。

當前,全球資本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地緣政治博弈與科技革命雙輪驅動,加速產業格局重塑。在這場席捲全球的變革浪潮中,企業家們正在積極探索新增長範式,以「應變革而進,向新興聚力」的姿態開創新局。

張翼飛用三個「新」勾勒出發展新圖景,「新」是政策驅動的價值增長新理念。系列政策體系落地,推動上市公司轉向長期高質量價值增長。「新」是技術迭代催生的產業新動能。科技創新成穿越周期核心,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國在全球科技革命中扮演開拓者角色。「新」是多元主體與工具的生態圈共振,上市公司需聯動內外資源,用好資本工具形成增長合力。

最后,張翼飛提到,申萬宏源證券作為首家股份制及上市券商範本,秉持「以客户為中心」,踐行「研究+投資+投行」模式,推進業務轉型。其將上市公司及股東視為市場核心,整合全牌照優勢,形成「股份、財富、市值管理」矩陣,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助力其高質量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