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法媒:在「汽車國度」買中國車,為什麼不呢?

2025-09-13 06:44

來源:環球

法國「能源知識網」9月11日文章,原題:在「汽車國度」購買中國汽車,「為什麼不呢?」 在誕生大眾、寶馬和奔馳的土地上購買中國汽車?「為什麼不呢?」59歲的德國設計師塔約·奧索布微笑着漫步在慕尼黑老城,這里已然成為一座巨大的汽車展臺。今年共有700多家參展商來到慕尼黑車展,其中包括14家中國整車廠商和10家歐洲整車廠商,他們試圖以涵蓋各個價位的高科技車型來吸引民眾,兩個世界在這里面對面。

一邊是中國品牌在歐洲的銷量猛增,正在慕尼黑展示其主打車型,其中一款電動汽車起售價僅為2萬歐元;另一邊是歐洲第一品牌大眾,試圖保衞自己的「領土」。奧索布對中國的比亞迪汽車內飾印象深刻,安全方面也沒有懷疑,「既然能在這里出售,自然要符合歐洲標準」。

中國汽車品牌如今掌控着從電池到嵌入式軟件的大部分供應鏈,同時由於中國市場巨大,他們能從更便宜的勞動力和規模經濟中獲益。汽車行業專家斯特凡·布拉澤爾説:「最近五年的發展顯示,中國人能以更實惠的價格,在技術、質量等方面實現(與歐洲汽車)同等的水準。」

為保護歐洲的就業、限制技術依賴、維護歐洲廠商的形象,歐盟委員會去年宣佈對部分中國品牌加徵高關税,但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將很快繞過這項限制措施,比亞迪位於匈牙利的首家歐洲工廠將於今年年底前啟動生產。但在布拉澤爾看來,現在討論所謂中國品牌的「入侵」為時過早。

中國品牌需要與歐洲民眾建立「信任關係」、發展經銷商和售后服務網絡,其形象仍有待提升。不過,已經有一些歐洲客户、年輕人和科技迷對中國品牌汽車張開雙臂。

歐洲廠商也正效仿中國的數字集成技術,譬如全景投影顯示、快充和更便宜的磷酸鐵鋰電池,並越來越多地採用中國標準配件,以此來降低成本、縮小技術差距。

法國《回聲報》9月10日文章,原題:在汽車製造商的車輪上,中國零配件供應商想要征服歐洲  儘管中國零配件廠商的展位沒有整車廠商那麼起眼,但他們還是成羣結隊地前往慕尼黑,參與這場在歐洲舉辦的大型汽車盛會。

「近年來,中國品牌汽車已進入高端市場。」展會上,一家歐洲供應商的高管忍不住讚揚,「他們生產出了高質量的產品,在所有技術方面都很強大。我們的每一條產品線上都至少有一個強勁的中國競爭對手」。     

歐洲車企,尤其是法國的雷諾和斯泰蘭蒂斯集團,正在向中國供應商尋求電池和相關的電子配件。這些零配件具有約20%的生產成本優勢。考慮到中國本土市場的規模,中國人正在成為贏家。來到慕尼黑后,中國零配件廠商和供應商把目標對準了德國整車製造商。全球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的合夥人亞歷山大·馬力安説:「他們來到慕尼黑是爲了視察歐洲競爭對手,陪同中國整車製造商,會見未來的客户,並開拓市場。」(作者紀堯姆·吉查德,董銘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