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世界屢陷傳言,背后鄭家純家族財富三年跌了400億

2025-09-13 20:15

(來源:雷達Finance)

雷達財經出品 文|莫恩盟 編|深海

鉅額負債壓頂的新世界發展,謠言不斷。

9月1日,新世界發展發佈公告稱,公司獲悉部分媒體報道揣測其控股股東與其他第三方投資者將進一步向公司注入資金(「傳言」)。

對此,新世界發展澄清稱,除公司作為日常融資活動之一部分,正就一項由DeutscheBankAG (德意志銀行)牽頭的貸款融資安排進行磋商外,公司並未收到傳言中所指的任何注資方案。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這是新世界發展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第二次發佈澄清公告。此前在8月7日下午,新世界發展發佈公告稱,公司獲悉部分媒體報道揣測其控股股東及黑石集團可能對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約。

新世界發展對此澄清稱,尚未有任何人士(包括本公司控股股東及黑石集團)就收購公司股份的要約與公司接觸。

頻繁捲入謠言的新世界發展,近年來出現大額虧損。與此同時,新世界發展還面臨鉅額負債壓頂。

截至2024年底,新世界發展的總借貸及其他計息負債已超過1510億港元,其中短期借款超過320億港元;淨負債率達到57.5%。同期,新世界發展持有的現金及銀行存款約218億港元,難以覆蓋短期借款。

在巔峰時期,新世界發展的市值曾一度突破千億港元,而公司如今的最新市值僅剩215.68億港元,較高點大幅縮水。

《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2023年以來,新世界發展背后的鄭家純家族財富不斷縮水。今年,鄭家純家族的財富較2022年已下跌400億元。

鄭氏家族靠金店起家,旗下擁有四家上市公司

在香港這座璀璨奪目的商業之城中,鄭氏家族是一個頗為耀眼的存在。

作為當地有頭有臉的豪門,鄭氏家族被外界譽為中國香港四大家族之一,與李嘉誠家族、李兆基家族、郭得勝家族齊名。

據瞭解,目前鄭氏家族的商業版圖覆蓋房地產、珠寶、酒店、基建、投資等諸多領域。同時,鄭氏家族旗下共有四家港股上市企業,他們分別是周大福、新世界發展、新世界百貨中國、周大福創建。

截至9月12日收盤,前述四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分別為1578.39億港元、215.68億港元、5.65億港元、312.81億港元,合計總市值超2112億港元。

追溯鄭氏家族的財富故事,其源頭可追溯至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1929年,周大福創始人周至元在廣州洪德路開設首家周大福金行,為鄭氏家族日后的財富傳奇奠定了基石。

上世紀三十年代,因為躲避戰亂的原因,周大福金行由廣州遷往澳門。隨后,鄭裕彤輟學到澳門周大福珠寶金行工作,並於1943年娶了「老闆」周志元的女兒。

通過自己的努力,鄭裕彤逐步獲得了岳父的認可,最終從周至元手中繼承了周大福。在鄭裕彤的帶領下,周大福成功在珠寶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並逐步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

有了珠寶行業的成功經歷,鄭裕彤后續將目光投向了潛力無限的地產行業。上世紀50年代,鄭裕彤開始涉足地產行業,並親手打造了香港跑馬地的藍塘別墅和銅鑼灣的香港大廈等經典項目。

1970年,鄭裕彤更是聯手多位商界巨擘成立了新世界發展集團,大舉進軍房地產市場。

此后,鄭氏家族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逐漸輻射至酒店、傳媒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多元化的商業佈局。在鄭裕彤的精心經營下,鄭氏家族的財富如同滾雪球般不斷增長,達到了令人矚目的高度。

然而,再輝煌的傳奇,也終有落幕的時刻。2016年月29日,這位帶領周大福和新世界發展走過數十年風雨的香港鉅富因病逝世,享年91歲。

鄭裕彤離世后,鄭氏家族的傳承與輝煌,在第二代掌門人鄭家純的引領下繼續書寫着新的篇章。

作為鄭裕彤的長子,鄭家純不僅繼承了鄭氏家族的商業智慧,更以卓越的學術背景為新世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早年曾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深造,榮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隨后於1972年出任新世界發展董事。

1989年,鄭家純出任新世界發展董事總經理。在鄭家純的精心管理運作下,新世界發展不斷壯大。

2002年至2003年間,鄭家純更是展現出了非凡的戰略眼光,將新世界集團旗下的太平洋港口有限公司、新世界創建及新世界基建的基建業務重組成為如今的周大福創建,進一步壯大了鄭氏家族的實力。

雷達財經從新世界發展官網獲悉,目前,鄭家純在新世界發展擔任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

第三代鄭志剛任上新世界發展負債激增,已辭去全部職務

如今已年近80歲的鄭家純,曾試圖培養家族第三代鄭志剛作為接班人。

公開資料顯示,鄭志剛於1979年出生於中國香港,早年曾在哈佛大學修習東亞文學,后又前往日本研究文化藝術。

在海外完成深造后,鄭志剛並未立即投身家族事業,而是選擇了在國際金融舞臺上歷練自己。

他先是加入高盛,負責客户上市項目,隨后轉戰瑞士銀行,投身於投行業務的廣闊天地。這段經歷給他積累了寶貴的投資與管理經驗,也為他日后在家族企業中的任職奠定了基礎。

2006年,在外「漂泊」的鄭志剛選擇迴歸家族企業,並在此后成功助推新世界百貨中國登陸港交所。

2007年,鄭志剛獲委任為新世界發展的執行董事。此后,鄭志剛在公司的角色經歷了多次轉變,陸續解鎖了聯席總經理、執行副主席兼聯席總經理、行政總裁等title。

據新世界發展披露的資料顯示,鄭志剛曾負責集團的業務及財務策略、營運及管理,例如策略性方向、物業發展、產品開發及創新、創意及科技發展、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

他還曾主導帶領公司包括傲瀧、柏傲莊及柏蔚森等規模龐大的住宅項目,及包括香港尖沙咀Victoria Dockside以及香港國際機場航太城11 SKIES等綜合項目。

2008年,鄭志剛創立結合博物館與零售、藝術與商業概念的K11品牌,涉足範疇包括零售、酒店、辦公室及非牟利藝術文化基金等,先后在香港、上海、北京、天津等多地開設K11購物藝術中心。

2017年,父親鄭家純中風后,鄭志剛被提拔為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總經理。

同年,鄭志剛又與伍長寧、鄭彥斌聯合成立C資本,把目光聚焦在了備受年輕人喜愛的消費品牌,投資了包括Casetify、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商湯科技等在內的眾多明星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鄭志剛擔任總經理后,新世界發展開啟了加槓桿之旅。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新世界發展的總負債為2161.12億港元。而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總負債已飆至3479.92億港元。據此計算,在此期間,公司總負債增長了1318.8億港元,增幅達61.02%。

隨着地產行業持續下行,身背鉅債的新世界發展日子愈發不好過。2022財年(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和2023財年(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公司的淨利潤指標連續下滑。

2024年3月,新世界發展披露2023年下半年業績,公司罕見鉅虧57.72億港元。

同年9月,新世界發展突發公告,鄭志剛辭任行政總裁,調任非執行董事及非執行副主席,且不再擔任公司董事會轄下執行委員會成員以及公司董事會轄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及成員。

公告顯示,鄭志剛此番提出辭任的理由是爲了投放更多時間於公共服務及其他個人事務。

公告還提到,鄭志剛已確認與董事會並無意見分歧,亦無與其辭任本公司行政總裁有關的事項需要知會公司的股東及港交所。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被外界視為最有可能成為香港豪門鄭氏家族接班人的鄭志剛,此番辭任擔子卸得頗為「徹底」。

雷達財經注意到,辭任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職務的同日,鄭志剛還辭去了港股上市公司周大福執行董事、周大福創建非執行董事以及新世界百貨中國非執行董事及主席等職務。

同日,新世界發展披露2023/2024(2023年7月-2024年6月)全年業績公告,公司年度虧損約171.26億港元。此次虧損是新世界發展20年來的首次虧損,而上一財年公司的年度溢利為35.01億港元。

面對困境,新世界發展的管理層在業績會上坦誠地分析了虧損原因:上半財年,新世界發展出售了新創建,從而導致了80億港元非盈利虧損;至於剩余的92億港元虧損是非現金減值和撥備。

鄭志剛還強調,「大家不要誤會我們虧了200億港元現金,因為留意到市面上有很多人在混淆視聽」,如果計算核心經營利潤,新世界發展有近69億港元的盈利。」

財務總監劉富強還補充稱,公司核心利潤下跌的原因,主要是2024年財年物業項目交樓相較於去年同期有所減少,特別是去年同期有柏傲莊一二期的交樓。

鄭家純辭職后,馬紹祥接棒出任新世界發展的行政總裁。馬紹祥的履歷十分閃耀:2022年7月,馬紹祥被委任為新世界發展的執行董事;2024年1月,其又出任公司首席營運總監一職。

在加入新世界發展之前,馬紹祥曾在政府部門擔任要職。2014年1月,馬紹祥加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出任發展局副局長,后於2017年2月獲委任為發展局局長,並擔任此職位至2017年6月任期結束。

2018年2月至6月期間,馬紹祥曾短暫擔任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署理行政總裁。2022年,馬紹祥還曾出任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外部董事。

對於自己的辭職決定,鄭志剛表示這是經過深思熟慮后的選擇,「人生應該不斷學習,儘自己所長。我決定在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投放更多時間在社會公益上,為香港與祖國發揮更大的貢獻。」

對於鄭志剛所做出的決定,其父鄭家純則表示,感謝兒子鄭志剛多年來在集團業務上的不懈努力,為公司籌謀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他還表示,尊重兒子投放更多時間於公共服務。

新世界發展的境況,並未隨着鄭志剛的離職而好轉。據新世界發展披露的2024/2025中期業績公告,2024年下半年,公司淨虧損達57.01億港元。

5月30日,新世界發展披露,旗下子公司發行的四隻永續證券將遞延分派,涉及金額達34億美元。這是新世界發展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債務違約,消息迅速震動資本市場。

6月30日,新世界發展再發公告,鄭志剛辭去公司非執行董事、非執行副主席職務。

9月4日,據媒體報道,援引公司註冊處資料,新世界發展前副主席鄭志剛於6月30日辭去家族旗下、私人控股的周大福企業董事一職。

此前,他於去年11月先后卸任K11 Group及K11 Concepts董事,其妻鄭余雅頴也已退出周大福教育。至此,鄭志剛夫婦已完全退出鄭氏家族旗下所有公司職務。

第三代其他成員走到臺前,家族財富連續三年縮水

值得玩味的是,在2024年9月鄭志剛辭任消息正式公佈前,有關鄭志剛辭任行政總裁的消息就已在業內流傳。

彼時,鄭志剛弟弟、鄭家純次子鄭志明在周大福創建業績會上曾迴應此事,「該問題較敏感,24小時后所有事情就會水落石出。」

鄭志明還表示,父親鄭家純絕對公正,對事不對人,自己如果做得不好,也會被換掉。

有分析認為,鄭志剛辭去行政總裁職務,一定程度上與其任上新世界發展負債高企,業績大跌有一定關係。雖然也有大環境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不能把責任全部歸咎於鄭志剛,但畢竟發生在其任上。

在二級市場方面,2024年年初至鄭志剛辭去行政總裁職務之時,新世界發展的股價跌幅已超三成。

而鄭志剛於2024年9月辭去家族企業多個要職,其實在此之前,並非毫無徵兆。

2023年11月,在接受周大福旗下電視臺《HOY TV》訪問時,鄭氏家族第二代掌門人、鄭志剛的父親鄭家純曾就家族企業傳承的話題直言,「未必一定需要接班人」,如果沒有合適人選可以對外招聘。

在鄭家純看來,家族的傳承不侷限於生意,還關乎文化和理念,「有人説富不過三代,理由很簡單,有的接班人德行不好,只照顧自己一房的利益。如果沒有接班人,而由股東會來決定,就沒有這個煩惱。因為家族的股東是不會變的,人數、持股比例都是一樣的。這樣可以避免由於接班人德行不好而影響到下一代。」

鄭家純認為,公司生意範圍比較廣,各行各業都有涉及,需要很多人才負責管理,因此家族成員可以負責個別範疇的生意。如果沒有合適的家族成員,可以向外招聘,他的去留讓股東會決定。

伴隨着鄭志剛逐漸遠離家族企業權力中心,鄭氏家族第三代成員的角色調整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2023年12月18日,鄭家純的二子鄭志明被任命為周大福創建的聯席行政總裁。

2024年8月末,鄭氏家族旗下家族辦公室周大福企業迎來重大調整,宣佈成立行政總裁辦公室,將CEO職務一分為三。

其中,鄭家純最小的兒子鄭志亮出任周大福企業聯席行政總裁兼北亞洲主管;鄭裕彤外孫女婿曾安業出任周大福企業聯席行政總裁兼美洲、歐洲及澳洲主管;非鄭氏家族成員何智恆出任聯席行政總裁併主管企業運營。

而在更早之前的2022年,周大福珠寶董事會改組,由鄭家純長女鄭志雯、侄兒鄭志恆同任董事會副主席。此外,鄭志雯還在新世界發展擔任執行董事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新世界發展負債壓頂、人事調整又頗為頻繁的鄭氏家族,近年來財富有所縮水。回溯2022年,鄭家純家族憑藉1550億元的財富榮耀登榜《胡潤全球富豪榜》TOP 60之列。

2023年,鄭家純家族財富下滑至1300億元,排名下滑至85位。2024年,鄭氏家族的財富已減少至1200億元,排名下滑至107位。

而到了2025年,鄭家純家族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的財富已縮水至1150億元,排名下滑至137位。

財富不斷縮水的鄭氏家族,后續能否扭轉頹勢續寫家族輝煌篇章?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