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飛行汽車2035年產業規模可達1萬億元!與智能汽車產業重合度達70%

2025-09-13 17:25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温衝 於建平 天津報道

飛行汽車承載人類大眾化飛行的百年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9月11日至9月14日,以「增動能、啟新篇、向全球」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下稱「泰達論壇」)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舉辦。9月12日,2025泰達汽車論壇生態專場智庫共識發佈,共達成新興產業生態智庫共識、碳循環生態智庫共識、數智化生態智庫共識三個共識。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聚力立體交通強國戰略落地,打造空地聯運立體出行新生態」被放在了三大共識的首位:以飛行汽車、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為核心載體,攻堅新能源、混合動力、智能化、網聯化關鍵技術,完善適航認證與低空智聯基礎設施,依託試點城市拓展立體交通、應急救援等場景,推動車企與航空企業協同,構建安全高效的低空經濟產業體系。

交通空間立體化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着政策支持以及產業創新推進,低空經濟迎來蓬勃發展,飛行汽車產業也加速崛起。猶記得,4個多月前的上海車展,長安、廣汽、奇瑞、小鵬、寧德時代等企業集體將飛行汽車作為核心科技力量展示在展臺的正中央;2個多月前的2025香港國際汽車及供應鏈博覽會更是儼然成為飛行汽車的展示舞臺。整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都在牢牢把握住下一個產業風口。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副院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飛行汽車分會祕書長王偉達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低空經濟是新通航的重要內容,包括無人機、eVTOL、飛行汽車等都是新通航的重要方面。而飛行汽車承載了人類一個大眾化飛行的百年夢想。

王偉達繼續道,隨着技術的發展,解決現在的交通擁堵,拓展現在的城市交通空間,城市交通空間立體化勢在必行。飛行汽車作為兩棲運動和垂直起降的交通工具,是低空經濟與現在立體交通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技術的汽車與航空的跨界發展,使得飛行汽車落地應用具備技術可行性。飛行汽車、eVTOL和智能汽車具有70%以上的產業重合度。

而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紛紛佈局低空經濟領域,轉型為立體交通服務商。如小鵬汽車旗下小鵬匯天首款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已經完成試飛,並於9月10日在阿聯酋獲頒特許飛行證,正式開啟在阿聯酋多地的有人駕駛飛行測試。

奇瑞的三體式複合翼飛行汽車目前也已成功試飛;吉利的沃飛長空將進入載人飛行試驗階段,預計在2026年完成型號合格證取證;與億航智能合作的長安汽車將在今年年底完成飛行汽車試飛;中國一汽亦宣佈飛行汽車總部項目落户深圳,紅旗天輦1號飛行汽車計劃2025年內首飛。

廣汽集團已推出三款飛行汽車產品,分別是分體式多旋翼產品、計劃明年量產交付的多旋翼產品,以及今年8月剛取得特許飛行證的複合翼產品。其中,前兩款多旋翼產品聚焦短途出行場景,複合翼產品則主打更遠航程、更快航速、更多載人的中長途出行服務。廣汽集團首款量產飛行汽車高域AirCab已於6月完成全球首發,預定價格不超過168萬元。

廣汽高域副總經理鄭家響表示,飛行汽車是面向立體交通的電動化、智能化新型交通工具,具有分佈式電驅動、垂直起降、智能推進三大特徵。它是汽車與航空多學科交叉的產物,是汽車新四化發展的延伸,也是實現低空經濟的重要物理載體之一。

億航智能副總裁薛鵬同樣認為,eVTOL作為新型空中交通方式,揭示了低空領域的潛力和可能性,為城市交通提供新的解決方案。隨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eVTOL商業運營模式也將從最開始的固定時間和起止點的往返接駁服務,逐步向不定點和不定時的空中出租車服務方向發展。

低空經濟與汽車產業技術融合

實際上,低空經濟與汽車產業的跨界融合有一個重要的核心樞紐就是技術的融合。

新興產業生態智庫共識的第三條是,借勢低空與車網融合創新,驅動汽車產業跨界升級。推動汽車與航空、能源領域技術融合,培育新質生產力,破除跨界壁壘,構建地空一體、車網協同的產業生態,為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關於為何要探討汽車與低空經濟的融合?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廣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向磊給出的答案是:「飛行汽車、eVTOL這類產品與當下常見的電動汽車、智能汽車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兩類產品的產業鏈重合度約為70%,這一數據是經過行業統計得出的,已成為業內共識。我們堅信,二者的融合必將產生巨大價值。」

張向磊繼續道,企業跨界佈局的核心基石是技術融合。在動力系統、輔助駕駛與製造體系等領域,汽車與飛行器正實現多維度的系統整合。基於技術協同研發,低空飛行器的發展更需依託產業鏈的跨界融合,實現資源與能力的優勢互補,從而加速產品迭代。依託智能電驅系統與智能化技術的深度融合,汽車製造廠商正從傳統的製造商,逐步向智慧出行服務商升級。

鄭家響也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目前,我們的飛行汽車產品車規供應鏈複用率超80%,國產化率超90%,有效降低了製造成本,同時保障了產品品質。」

那麼,低空經濟與汽車究竟可以做哪些融合呢?

張向磊表示,動力系統層面,汽車的電池、電機技術正逐步向低空飛行器轉移,同時依託現有的國家標準體系,圍繞電池高低温適應性、充電循環壽命等共性指標開展相互認證,實現了標準層面的車機共用。組合輔助駕駛層面,通過地空算法的協調與適配,我們正探索汽車組合輔助駕駛算法在低空場景中的應用,推動實現地空一體的智能路徑規劃。製造體系方面,飛行器可借鑑汽車的模塊化生產理念,同時採用汽車模塊化測試方法,以此降低產品量產成本、提升檢驗效率。在我們看來,動力系統、組合輔助駕駛、製造體系三者協同發力,共同構成了車輛與飛行器融合的核心支撐。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今年6月,國軒高科與億航智能達成戰略合作,簽訂的就是動力系統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聚焦億航智能旗艦產品EH216系列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動力系統升級,並計劃未來在多機型領域深化協作。

王偉達認為,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支柱產業,智能汽車是新興產業,我想飛行汽車將是未來產業。我們期待,在未來以城市交通為核心,低空和地面交通相融合,服務大眾化立體出行成為飛行汽車主要的未來圖景和模式。

有數據顯示,到2040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0萬億元。我國工信部等四部委也明確,到2035年低空經濟規模將突破3.5萬億元,其中飛行汽車佔比約三分之一,規模可達1萬億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