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3 16:3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經濟觀察報)
當Eclipse聽到五家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澳大利亞被指控維修壟斷的消息時,心情頗為複雜。
Eclipse是澳大利亞電氣行業的一名華人從業者。幾個月前他公司的一輛中國品牌新能源皮卡車,遇到了質量問題需要維修,但聯繫中國品牌的授權經銷商后,被告知最近的官方維修點在上百公里外,且配件需要等待。
近日,澳大利亞汽車服務與維修管理機構(AASRA)向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遞交舉報:比亞迪、極氪、小鵬、smart、零跑五家中國車企延迟、限制消費者使用非授權第三方維修服務、缺漏應向獨立維修廠開放的診斷軟件、技術參數與標定數據,導致車主只能選擇品牌授權的維修渠道。
此事在國內引起熱議。在一些社交媒體平臺上,有網友指出,國內新能源汽車維修同樣存在大量的問題,電池、車輛的維修保養本來就不應該被壟斷。
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包以及軟件技術都被整車企業掌控,新能源汽車零配件市場開放度低,配件供給渠道堵塞,第三方維修企業難以參與競爭,而整車企業授權渠道的密度無法充分滿足消費者對修車便利性的要求。
對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澳洲遭遇指控一事,Eclipse説:「我希望中國品牌不要像曾經在越南(摩托車市場)的時候一樣(鎩羽而歸),希望有中國汽車品牌能打破豐田在澳洲的地位,希望中國製造越來越好。」Eclipse説。
新能源車維修難在哪
一位廣東的新能源汽車維修工程師説,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沒有燃油車複雜,現在新能源汽車維修學徒培訓一個月就可以到車房工作了,燃油車學徒則要三年時間,先升中工,再升大工,加起來要5至8年才能升技師大工。汽車企業與售后企業本身是「脣齒相依」的關係,但車企現在成了新能源汽車售后市場發展的阻礙之一。
今年5月,汽修博主「龍哥修特斯拉(滿格電新能源)」曾向經濟觀察報表示,他被國內三家新能源車企告上法庭,原因是他給這幾個品牌的車主維修車輛,並拍視頻發到短視頻平臺。諸如此類因修車而變成被告的事件,讓汽車維修從業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維修問題詬病不止。
對新能源車消費者而言,新能源車有着比燃油車更低的使用成本,這是他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理由,但由於維修和保養渠道被整車企業把持,造成車輛的維修保養成本及保險費用居高不下,這是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始料未及的。
新能源車企限制第三方維修的背后,有明顯的商業考慮。「三電系統、軟件升級、高頻易損件,貢獻了新能源車企40%以上的售后毛利,一旦開放數據,第三方分食,盈利模型可能塌方。」國際註冊創新管理師、鹿客島科技創始人兼CEO盧克林對經濟觀察報説。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新能源獨立品牌4S店在新車、售后和金融保險的毛利貢獻分別為16.8%、54%和17%,售后毛利貢獻遠超新車和金融。
新能源車企限制第三方維修的核心理由是安全風險。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盧鼎亮告訴經濟觀察報,車輛因第三方維修操作不當出現后續的安全事故,責任應由誰承擔?開放數據后的事故,獨立維修商是否能承擔完全責任?關於責任歸屬的擔憂加劇了新能源車企對數據開放的謹慎態度。新能源車企的擔憂有其合理性,但不能因此剝奪消費者的選擇權。
維修市場有待開放
「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澳大利亞遇到的維修壟斷指控,核心在於其售后服務體系未能完全遵守澳大利亞《機動車服務與維修信息制度》(MVIS)。該制度明確規定汽車製造商必須向獨立維修廠公開診斷軟件、技術參數等核心維修數據;相關數據須在車型上市首日即上傳至官方指定平臺AASRA網站,並以公平市場價提供按日、月或年訂閲的選項。此舉目的是防止主機廠壟斷售后市場,保障消費者和獨立維修商的權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盧鼎亮説。
ACCC負責MVIS的執法工作,每項違規最高可處以1000萬澳元(約4700萬元人民幣)罰款。2024年,本田汽車因未提供靈活訂閲選項而被處18780澳元罰款。
經濟觀察報致函聯繫了比亞迪、極氪、小鵬、零跑,其中一家車企的內部人士透露,該公司已經與澳大利亞有關機構展開溝通,但具體進展不便透露。
盧鼎亮説,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澳大利亞遇到的麻煩,本質上是國內習慣的「授權+封閉」售后商業模式,與海外法律法規環境的一次碰撞。真正的全球化不僅僅是銷售的全球化,更是服務與合規體系的全球化適配;海外擴張不僅僅是產品的輸出,更是服務體系、合規理念和商業模式的全面本地化適配。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告訴經濟觀察報,當今歐美汽車零售市場在以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名義,掀起一輪以反壟斷為核心的監管浪潮。部分車企違規違法、肆意內卷、轉移成本和風險給消費者的行為必須被阻止,但也不能因此就粗暴判斷中國車企只會拼銷量不重視法務、只重銷售不重體驗,這同樣有失偏頗,畢竟全球所有頂尖車企幾乎都有過類似的被罰經歷。
國內已有要求汽車維修信息公開的法律法規。2015年發佈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要求,汽車生產者應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徑、合理的信息價格,向所有維修經營者及消費者無差別、無歧視、無延迟地公開所銷售汽車車型的維修技術信息;不得通過設置技術壁壘排除、限制競爭,封鎖或者壟斷汽車維修市場。
然而,新能源汽車的維修與燃油車有諸多不同,目前國內還沒有新能源車企因違反《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而遭受處罰的案例。
「長遠來看,構建一個在安全規範前提下適度開放、公平競爭的售后生態,需要車企、獨立維修商、監管機構和保險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通過技術認證、責任保險、明確標準等方式找到平衡點,這才最終有利於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盧鼎亮説。
(作者 濮振宇)
濮振宇
汽車與出行新聞中心記者 關注汽車產業政策、行業企業轉型等,對自主品牌、主流合資品牌關注較多,擅長分析報道。 聯繫郵箱:puzhenyu@eeo.com.cn 微信號:pzy36996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