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國產首次!上海市肺科醫院圖邁機器人單中心、單專業手術突破1000例!

2025-09-13 16:26

「腫瘤切除得非常乾淨!」

「這台手術完成得非常漂亮!」

近日,隨着一例機器人輔助肺癌切除手術順利完成,上海市肺科醫院圖邁國產機器人輔助手術量正式突破1000例,在其已完成的12000例手術中佔比接近10%。這是國產手術機器人首次在單中心、單專業實現1000例臨牀應用,標誌着國產手術機器人,從技術創新、臨牀驗證到大規模臨牀醫療應用的全面突破,並以極致的穩定性、專業性和安全性演繹出別具一格的生命救治「效率法則」和「質量標準」。

本次手術患者為59歲男性,確診左下葉惡性腫瘤伴N2淋巴結轉移,行新輔助治療后明顯緩解,入院后胸部PET/CT影像檢查顯示左肺下葉胸膜旁見軟組織結節樣影伴糖代謝輕度增高,大小約18×17mm,考慮癌灶治療后改變。

在完善住院檢查后,肺科醫院胸外科楊洋教授與患者及家屬詳細溝通病情,決定以國產圖邁手術機器人輔助實施左肺下葉惡性腫瘤切除術。患者表示,「我對醫院設計的手術方案很滿意。為打消我的顧慮,楊洋教授詳細介紹了機器人手術的優點,使我充分了解這樣既能精準切除腫瘤,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創傷,保護肺功能。同時,以國產手術機器人實施手術還能顯著降低手術費用,非常人性化」。

雙肺是不可再生器官,肺癌手術要徹底切除腫瘤,同時儘可能保留肺功能,如何在保證根治效果的同時最大化保護健康肺組織,是外科醫生的重要挑戰。楊洋教授表示,對於明確病理的肺結節,手術切除的時候,需要實現精準切除,智能化的機器人手術系統能幫助醫生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避免開胸還使手術更精準,更高效。國產手術機器人的普惠性也能讓更多患者享受尖端醫療科技帶來的安全、有效治療體驗。

手術當天,隨着3D高清電子內窺鏡進入患者胸腔內,病灶區解剖結構如同3D電影一樣清晰呈現眼前,楊洋教授熟練靈活操作機器人機械臂探查胸腔,明確腫瘤位置及範圍。隨后精準、細緻地遊離肺粘連帶,依次處理與左下肺葉相連的血管和氣管,完整切除腫瘤並清掃周圍淋巴結,以降低腫瘤復發風險。手術全程用時不到3小時,出血不到10ml,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左肺功能。

肺科醫院胸外科主任趙德平教授表示,從楊洋教授實施第一例手術到如今由其實施第1000例手術,國產圖邁手術機器人以其獨特優勢,為複雜病症的治療開闢了新路徑。在肺科醫院胸外科,謝冬、何文新、包敏偉三位教授也常規開展該機器人胸外科手術。在這一過程中,肺科團隊不斷挑戰技術高度,完成了一例又一例「天花板級」手術,覆蓋肺癌根治、肺段切除、縱隔惡性腫瘤切除等高難度複雜術式。從探索性應用走向常規臨牀應用,既是量的積累,更是質的飛躍。在國產手術機器人的助力下,肺科醫院正持續打造胸外科精準治療高地,為上海乃至全國患者帶來更精準、更安全、更高效、更普惠的治療選擇。

上海市肺科醫院院長陳昶教授指出, 該款國產手術機器人憑藉高清3D成像、靈活多關節機械臂與穩定控制等優勢,顯著提升術中可視化與操作精準度,幫助外科醫生在狹窄區域內安全完成複雜操作,有效破解傳統肺部手術的諸多難點,為患者帶來更微創、更安全、更快速的康復體驗。他同時表示,1000例胸外科手術成功實施,證明該款國產手術機器人整體性能已躋身全球頂尖行列,正成為醫療機構的全新選擇。在這一智能助手輔助下,醫院的年輕醫生也能獨立完成高難度手術,非常有利於優質醫療技術的普及推廣,促進胸外科手術標準化、規範化。(來源:上海市廣播電臺)

(微創機器人-B)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