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航運行業綠色轉型再添新成員 醇氫電動集散兩用船「遠醇001」吉水

2025-09-12 23:32

(來源:中國水運網)

轉自:中國水運網

9月12日,搭載遠程醇氫電動技術的醇氫電動集散兩用船「遠醇001」,在杭州錢航船舶修造廠正式吉水。這是醇氫電動在航運應用上的重大突破,也是醇氫電動技術從陸地走向水域的里程碑事件,充分彰顯了「車-船-港-能」一體化協同示範效應,對於進一步推動醇氫液態能源規模化應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有着重大意義。

「取名‘遠醇’,寓意將來自遙遠的風能、太陽能轉化為液態甲醇。「遠醇001」號搭載遠程自主研發的醇氫電動系統,實現了甲醇液態能源與鋰電儲能的高效協同,為我國綠色交通、綠色航運轉型開闢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路徑,意義深遠。」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CEO範現軍表示。

醇氫電動液態新能源:航運行業智能綠色轉型新路徑

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的「2050年碳中和」目標,倒逼各國加速船舶能源轉型。綠色甲醇憑藉其可再生性和低改造成本,被Longspur Research評為「船用綠色燃料最佳選擇之一」。

當前,我國內河航運的新能源轉型正加速推進,交通運輸部、交通部海事局、中國船級社陸續發佈新能源相關標準和檢驗規則,並出台鼓勵引導政策,推動內河船舶綠色智能轉型升級換代。數據顯示,我國內河航行船舶總量14.59萬艘,其中新能源內河船舶超1000艘,新舊汰換空間巨大。

本次吉水的「遠醇001」搭載遠程自主研發的醇氫電動系統,通過直流組網與多工況智能能量管理技術,形成了「甲醇-電-智能控制」的創新路徑,可依據運行特點靈活切換實現四種工況。從綠醇能源到船舶應用,「遠醇001」實現了全生命周期零排放。對比同類型柴油船舶,醇氫電動船舶的單公里能耗為5.3L,能耗下降42%以上 ;醇氫電動船舶的續航里程近1500公里,遠高於主流3000kWh級純電動船舶。

通過延長電池壽命和降低能耗,「遠醇001」優化全生命周期成本,真正證明了內河船舶不僅可以更清潔、更安靜,而且能夠更經濟地運營,為整個船舶行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示範方案。

破解能源困局:系列政策大力推動醇氫產業發展

發展新能源是大勢所趨,我國爲了保障能源安全,大力發展清潔和可再生能源。但目前主流的新能源,如電、氫,最大的痛點是不如液態能源便捷高效。甲醇作為液態的電和液體的氫,是風光電的最佳載體,作為液態新能源,其環保性、經濟性、安全性,特別是可持續性,是最有利於國家能源自主的能源形式。

我國能源稟賦「多煤、缺油、少氣」,甲醇既是煤基清潔燃料,又可以由風光電制氫耦合煤化工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實現大規模製備,實現煤的零碳高效利用,是風光電的最佳載體,是最理想的液態化的氫基燃料。

液態的零碳甲醇可以利用現有油氣管網實現低成本大規模長距離運輸,可最大化利用現有基礎設施。現有的12萬座加油站終端也可以直接改造使用,改造成本僅5-10萬元/座,無需投巨資重新建設電廠、電網、補能系統。目前,全國已經建設甲醇加註站900余個,預計到2027年底全國將建成4000座,實現加甲醇像加油一樣便捷。

從中央到地方,我國近年來出臺了60多個文件大力支持醇氫電動產業生態發展。如2019年,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發佈開展甲醇汽車應用的指導意見,加快M100甲醇汽車的應用;2024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甲醇燃料加註被明確納入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此同時,歐洲也把甲醇燃料作為電制清潔燃料在大力推廣使用。

20年探索實踐:可持續發展的液態新能源中國路徑

醇氫電動是符合我國能源稟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路線。2023年杭州第19屆亞運會上,吉利完成了全球首創零碳甲醇點燃亞運主火炬的創舉。在哈爾濱2025年第9屆亞冬會上,吉利投放了醇氫電動服務用車,這也是醇氫電動汽車首次大規模服務國際性體育賽事。

依託吉利20余年深耕甲醇領域的技術積澱,遠程商用車創新研發出「醇氫電動」特色技術路線。該路線在電動化基礎上,把甲醇燃料和甲醇發動機作為能量的儲存和轉化的單元,充分發揮了甲醇液體能源能量密度高、補能便捷、安全可靠等優勢。並解決了傳統純電動和氫燃料技術路線的續航不足、補能不便、重量大、低温衰減、成本高昂等主要痛點,是新能源汽車的理想構型,是電動化的升級。

目前投入運營的醇氫電動汽車超5萬輛,累計行駛里程突破230億公里,核心技術專利達400余件,其環保性、經濟性、全場景適應性等方面也獲得了市場和用户的廣泛認可,產品和技術已實現全球領先。醇氫電動技術也拓展應用到汽車以外的更多場景,如在工程機械、發電機組等領域。

遠程商用車將繼續以推廣醇氫電動產品為核心,圍繞甲醇製備、甲醇加註、醇氫動力三位一體協同發展,加速構建醇氫應用生態,為行業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液態新能源中國路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