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絲路」上粵企忙,中歐班列開闢出海新通道

2025-09-12 19:43

南方財經記者譚海燕 實習生姚文琪 王碩 廣州報道  9月6日9時,在廣州海關所屬廣州車站海關關員的監管下,滿載家用電器、服裝鞋靴等貨物的X9024次中歐班列從廣州國際港駛出,預計20天后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次開行至土耳其的中歐班列。

這是今年以來廣東企業聯通四海的一個縮影。

根據廣州海關數據,今年前8月,廣州國際港共開行國際班列233列,發運標箱1.98萬個、貨值52.09億元人民幣,開行班列數量佔廣東省40%,位列廣東省內中歐班列站點首位。在全球貿易環境複雜多變、外部需求持續承壓的背景下,廣東外貿頂住多重壓力,實現穩步增長。

其中,民營企業是當之無愧的外貿「主力軍」。數據顯示,前8個月,廣東民營企業進出口3.99萬億元,增長4.8%,佔進出口總值的64.2%。不僅僅是貨物的進出口,如今,粵商在全球的投資佈局正不斷深化,從區域拓展到模式創新,一幅多元協同的出海新圖景正加速展開。

「淘金」新市場

廣州擎天智能裝備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智能工廠生產裝備、試驗設備等產品設計和製造的企業,產品服務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應用。

該公司進出口部副部長蔡映華提到,近年來,部分金磚國家市場對空調、冰箱等家電的生產需求較大。企業緊盯國際市場需求,加速拓展海外市場,研發的家電生產線設備等產品在巴西、印度等國家銷售火爆。今年以來,企業出口產品已超4.5億元,其中對其他金磚國家出口值超1.6億元,佔比超三成。

近年來,新興市場成為許多粵企出海淘金的「發力點」。隨着 「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與新興經濟體崛起,粵商投資區域從歐美成熟市場延伸至東南亞、中東、拉美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新興經濟體。

今年以來,面對外部風險挑戰增多局面,廣東不僅全力穩住傳統市場陣地,同時加力拓展新興市場空間,以更大力度推動貿易市場多元化。上半年,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79萬億元,增長3.8%,佔廣東進出口總值的39.3%。其中,對東盟進出口7571.3億元,增長5.9%。同期,對中國香港、歐盟、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等進出口均實現增長。此外,對非洲、中亞五國進出口增速快於整體,分別增長8.5%、23.1%。

許多粵企更是着眼新興產業,面向新興市場投資。比如,在全球能源消費結構轉型和能源技術革命的浪潮中,中東多個國家正積極探索能源多元化戰略,並加速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增強自身競爭力。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東地區正通過與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深度合作,推動自身能源轉型,借鑑中國成功經驗,共享發展紅利。

這里的粵企出海合作案例數不勝數。例如,億航智能與阿拉伯合作,在中東和北非建立首個電動飛機制造工廠,填補了當地低空交通裝備製造的空白;文遠知行落户阿布扎比中阿產業園,獲得阿聯酋首個自動駕駛路跑牌照,推動當地智能交通產業發展;TCL中環與沙特遠景實業合作建設光伏硅片工廠,助力沙特能源轉型,助力沙特實現 「2030願景」中的能源轉型目標。

出海新模式

除了產品出口,越來越多廣東製造業企業正在主動「走出去」,積極搶灘國際市場。如今,廣東企業正從傳統的「產品輸出」,向產業鏈協同以及標準規則出海轉變,以更高級的形態參與全球競爭,在國際市場上樹立「廣東智造」「廣東品牌」的鮮明形象。

就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上,廣東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展示了中興通訊、TCL、小鵬汽車、廣藥集團等64家龍頭企業的供應鏈優勢。如今,廣東正在通過九大萬億級產業集羣,推動「粵鏈粵強,鏈領全球」的新通途。

在品牌出海領域,部分廣東企業依託中國完備的供應鏈優勢,以品牌為核心驅動力,帶動全供應鏈與產業鏈協同發展,為中小企業出海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新範式。去年,名創優品法國香榭麗舍旗艦店開業首日業績高達57.68萬元人民幣,該店常常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這是中國品牌走向國際的一個縮影。

2024 年,名創優品營收達170億元,同比增長22.8%;其中海外營收66.8億元,同比增長42.0%。截至2024年,名創優品全球門店數達7780家,其中海外門店突破3000家,全年淨增1219家。

名創優品的成功,離不開背后強大的供應鏈支撐。名創優品在全球有1400家供應鏈企業,八成以上位於中國,其中又有50%以上在珠三角。通過品牌出海,名創優品將海外市場的訂單需求傳導至國內供應鏈,帶動國內供應商擴大生產、提升品質,同時將實體產業附加值留在國內,形成 「品牌出海 - 訂單迴流 - 供應鏈升級」 的良性循環。這種模式不僅讓名創優品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也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了 「借船出海」 的機會,推動廣東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另一邊,廣東企業 「數字出海」深入推進。例如,騰訊雲自2016年起開展海外服務,為中國出海App提供直播、短視頻等基礎服務和技術方案,助力企業解決海外服務器部署、用户體驗優化等難題;華為雲則在全球多個地區建立數據中心,搭建 「數字基建」,為當地企業提供穩定、高效的雲計算服務。

數字貿易的繁榮,為文化出海提供了新途徑。例如,《黑神話》遊戲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熱潮,上線后迅速登頂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戲銷量榜,成為中國遊戲產業走向世界的代表作;《菇勇者傳説》則憑藉創新的玩法與本地化的運營,奪得2024年上半年日韓手遊收入增長冠亞軍,展現出廣東數字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不難發現,在全球貿易格局不斷變化、數字化浪潮加速涌來的背景下,廣東企業的出海路徑正在不斷進化:從傳統的產品出口,到產業鏈協同、標準規則輸出,再到數字化和品牌賦能,廣東企業正以更高維度參與全球競爭。無論是中歐班列的物流連通、智能裝備的海外暢銷,還是品牌與數字文化產品的全球化佈局,廣東企業都在將「中國智造」的創新能力、供應鏈優勢與市場敏感度傳遞至世界各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