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單家銀行合作機構多達52家!外資行悄然佈局助貸,湧入消費貸賽道

2025-09-12 19:51

  隨着助貸新規落地在即,外資銀行也開始披露互聯網貸款合作名單,「外資+助貸」這一以往略顯小眾的賽道逐漸浮出水面。

  7月以來,富邦華一銀行、韓亞銀行(中國)、開泰銀行(中國)、東亞銀行(中國)、渣打銀行(中國)等6家外資行密集披露互聯網貸款合作名單。最引人矚目的是,富邦華一銀行合作機構數量高達52家,成為目前披露合作方最多的外資行。

  據第一財經梳理,外資行的合作方高度集中於螞蟻、京東、字節跳動等頭部流量平臺,且涵蓋民營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增信機構等多類主體。

  這一動向的背后,是外資行面臨業績承壓與網點收縮的雙重挑戰。2025年以來,超三十家外資行分支機構陸續關停,多家銀行貸款規模出現淨減少。通過與擁有龐大用户基礎的互聯網平臺合作,外資行得以快速切入零售市場,突破長期存在的客羣困境。

單家外資行最高合作52家機構

  向來以對公業務見長的外資銀行,似乎正悄然轉身、集體加碼中國消費貸市場。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梳理,7月至今,富邦華一銀行、韓亞銀行(中國)、開泰銀行(中國)、東亞銀行(中國)等6家外資銀行在公開渠道披露了其合作的互聯網貸款機構名單。其中,富邦華一銀行以52家的合作機構數量居首。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上述外資銀行披露的合作機構包括四種類型,且主要聚焦於頭部機構。

  第一類是民營銀行。例如,富邦華一銀行披露的合作銀行中包含永豐銀行,還有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

  第二類是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例如,韓亞銀行(中國)披露的13家互聯網貸款合作機構中,包含海爾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度小滿小貸等多家消金機構。

  第三類是流量平臺。友利銀行(中國)在其官網發佈信息稱,該行公開的唯一合作方為雲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產品為京東金條。富邦華一銀行則與深圳智領星辰科技有限公司、雲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這些企業的關聯方涉及字節跳動、京東等互聯網平臺。

  第四類則是保險、融資擔保機構。例如富邦華一銀行披露的合作機構中既包含江西華章漢辰融資擔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花旗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等27家融擔機構,也包含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保險機構。

  傾向於與頭部機構合作、披露合作機構名單,亦是在監管要求下行業整改的新趨勢。今年10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辦法》(下稱「助貸新規」)將正式實施。新規要求商業銀行對合作機構實行「白名單」管理,並嚴禁與名單外機構合作。頭部機構因合規優勢進一步受益,而依賴「嵌套導流」的中小平臺生存空間將被擠壓。(詳見《助貸新規開啟倒計時,多家機構披露助貸業務「白名單」》)

  「助貸新規利好收費模式成熟的頭部機構。」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對於部分藉助會員費、信用評估等費用收費,以及大規模運用雙融擔模式的助貸機構影響較大,未來不排除此類機構出現營收下降、規模縮減等情況。

  一位助貸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外資銀行與助貸機構的合作已開展較長時間,此次披露是首次進入公眾視野,少數擔保機構可能由銀行指定。

借道突破零售困境

  外資行選擇積極佈局消金業務,或與經營戰略變化有關。

  由於金融市場環境迅速變化,近年來外資行在國內經營面臨「水土不服」。

  以韓亞銀行為例,其2024年貸款余額(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減去貸款損失準備)僅為286億元,與2023年308億元相比淨減少22億元。與此同時,該行的貸款損失準備卻從2021年的8.52億元,激增至2024年的12.2億元。

  同時,不少外資行正加速「關停並轉」內地網點。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2025年初以來,在華外資銀行已先后關停超三十家分支機構,網點結構持續收縮。

  在這一背景下,與助貸機構合作,拓展消費金融業務,為不少外資行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與本地機構相比,外資行獲取下沉的零售客户難度較大。在這一情形下,通過與螞蟻、度小滿、微眾銀行等頭部機構合作,利用這些頭部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户基礎,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客羣困境,為銀行提供穩定流量和成熟服務。所以這兩年,不少外資行都在逐漸入場。」一名外資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記者根據上述披露的公告梳理,目前外資行與互聯網貸款機構主要有三類合作模式,包括純助貸流量導入模式、聯合貸款模式、擔保增信模式。

  純助貸流量導入模式是指,外資行僅作為資方,平臺機構提供線上流量導流。以東亞銀行(中國)為例,該行與螞蟻合作的「螞蟻信用貸」採用純助貸模式,為該業務的100%出資方。

  聯合貸款模式下,外資行介入程度更深。例如,東亞銀行與微眾銀行合作的「微粒貸聯合貸」,是雙方共同出資並由雙方自主進行風控。

  擔保增信業務模式,則是助貸新規下受影響最大的模式。此前,助貸新規要求銀行需審慎覈定合作費用上限,增信服務費計入借款人綜合融資成本。

  在助貸行業有十余年從業經驗的于飛(化名)對記者表示,此前商業銀行、消金公司等資方一般保證自己合規(年化利率低於24%)就好,並不穿透限制綜合成本。但按照目前監管要求,要將包括增信費用在內的各項款項納入綜合融資成本。目前外資行已經在陸續收緊這部分的資金敞口。

  實際上,除通過合作互聯網貸款機構,佈局中國消費貸市場外,外資也通過入股的形式佈局互聯網貸款領域。例如,公開資料顯示,中郵消費金融的第二大股東為星展銀行,持股16.67%。該行為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南銀法巴消費金融,除了母行南京銀行,其余三家股東全部為外資。上述披露大量合作的富邦華一銀行,亦參股成立了四川唯品富邦消費金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