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2 18:34
(來源:中時財經)
作者:沈 陽
製圖:喬寒雲
近日,多家快遞企業陸續發佈上半年業績報告,行業格局呈現新態勢。整體來看,順豐以1468.58億元的營收和57.38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在眾多企業中一騎絕塵,穩坐行業頭把交椅。極兔則成為淨利潤增長黑馬,上半年實現營收約392.18億元,同比增長13.1%,淨利潤達6.34億元,同比增長186.6%。
而在「通達系」中,圓通、申通、韻達、中通上半年營收分別為358.83億元、250.25億元、248.33億元、227.23億元。從淨利潤來看,這四家快遞公司中只有申通淨利潤同比增長,其他三家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韻達淨利潤下滑幅度最大,近乎腰斬。
01 韻達淨利潤「斷崖式」下滑
對於上半年多家快遞企業增收不增利的現象,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崔麗麗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採訪時分析稱:「當前,市場增量空間變小,而且電商模式由半日達/次日達開始轉向半小時達,快遞市場空間受到擠壓,競爭激烈。」
具體來看,上半年,圓通實現營收358.83億元,同比增長10.19%;淨利潤約為18.31億元,同比下降7.90%。申通實現營收250.25億元,同比增長16.02%;淨利潤約為4.53億元,同比增長3.73%。
中通上半年實現營收為227.23億元,同比增長9.85%;歸母淨利潤39.32億元,同比下降2.63%。而韻達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248.33億元,同比增長6.8%,淨利潤僅為5.2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49.19%。
儘管多家快遞企業淨利潤都在下滑,但只有韻達是「斷崖式」下降,對於淨利潤下滑的原因,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聯繫了韻達方面,截至發稿,對方未有迴應。
對此,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談道:「韻達淨利潤接近腰斬,背后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首先,行業整體仍處於激烈的價格競爭環境中。儘管業務量增長帶動營收上升,但收入增長未能覆蓋成本增速。」
並且,洪勇稱,人力、運輸、中轉等運營成本剛性上漲,尤其是自動化設備投入帶來的折舊壓力逐年增加,進一步侵蝕利潤。此外,韻達在全網管控、數字化建設與轉運中心自動化升級方面相較中通、圓通等同行稍顯滯后,網絡穩定性與運營效率不足,導致中轉時效、服務質量波動,影響客户黏性與議價能力,難以有效轉嫁成本。
02 低價「內卷」致單票收入「跳水」
國家郵政局公佈的今年上半年郵政快遞業運行情況顯示,上半年,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045.1億件,同比增長16.9%。其中,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956.4億件,同比增長19.3%。郵政行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730.9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187.8億元,同比增長10.1%。
實際上,「通達系」企業上半年的業務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中通上半年業務量為183.86億件,同比增長17.7%;圓通業務量為148.63億件,同比增長21.79%;韻達業務量127.26億票,同比增長16.5%;申通業務量123.48億件,同比增長20.73%。
從市場份額來看,今年上半年,中通、圓通、韻達、申通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9.2%、15.5%、13.31%、12.91%。
而近年來,快遞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進入低價競爭的「內卷」模式,對此,崔麗麗表示,低價競爭在初期階段可以迫使企業調整生產端到工藝和管理模式提升效率,但到瓶頸期的時候,低價只能帶來全行業的無效競爭及行業整體體驗的下降,對行業發展不利。
儘管業務量在上升,但低價競爭使快遞企業的單票收入下滑,其中,韻達單票收入下滑最為明顯。信達證券研報顯示,上半年韻達單票快遞收入1.92元,同比減少0.16元,同比下降7.69%,主要系行業競爭加劇及貨物均重下降等因素影響。此外,單票歸母淨利潤為0.04元,同比減少0.05元,同比下降56.38%。
此外,洪勇稱,低價競爭不僅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還容易引發末端網點經營困難、快遞員收入不穩定、服務質量下滑等問題,形成「低價—降質—投訴增多—品牌受損」的惡性循環。同時,過度依賴價格吸引客户,使企業忽視服務創新與客户體驗提升,難以建立長期競爭力。
03 快遞業「價值競爭」拐點將至?
信達證券研報稱,快遞行業成長空間猶在。在業務量方面,電商快遞件量規模擴張增速仍在,直播電商進一步崛起背景下,一方面網購消費滲透率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網購消費行為的下沉化和碎片化推動了單快遞包裹實物商品網購額的下行,快遞行業相對上游電商仍有超額成長性。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4—2029年快遞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預計2025年快遞業務量將達到1926.1億件,同比增長10%;快遞業務收入將達到15437.4億元,同比增長10%。
然而,上述報告稱,2025年快遞行業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一方面,現有快遞企業將繼續通過提升服務質量、降低成本、拓展網絡等方式來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隨着新技術、新模式的不斷涌現,新的快遞企業也可能進入市場參與競爭。
不過,除了「卷價格」,快遞行業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的關鍵轉折點會在何時出現?
對此,崔麗麗認為,當價格無法再降低或者「卷無可卷」的時候,帶頭的企業應該會考慮從其他角度擺脫價格競爭,開闢新的增量市場或者細分市場,延伸競爭領域。而對企業來説,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在於基於數據的市場洞察及創新業務驅動。
「技術升級和服務差異化是快遞企業構建長期競爭力的兩大支柱。」洪勇談道。他表示,在技術層面,企業應持續推進自動化分揀、無人車、AI調度系統、大數據預測等技術的應用,提升分撥效率、優化路由規劃,從而實現降本增效。在服務層面,應跳出「送包裹」的單一角色,向「提供確定性服務」轉型,真正實現從「拼價格」到「拼價值」的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