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2 20:06
南方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9月10日-11日,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中國香港舉行。本屆論壇增設了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環節,方便香港企業和專業服務跟進東盟等地區項目的商機。
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項目指在東部沿海的差春騷、春武里和羅勇三府設立經濟特區,通過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及實行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吸引高附加值產業落户,發展高附加值的新產業,通過創新和技術運用促進泰國經濟轉型升級。
隨着中泰經貿合作日益深化,包括海爾、海信和美的等中國領軍企業陸續加碼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據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方面發佈的數據,從2018年至2024年,中國連續保持成為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第一大投資夥伴。截至2024年,中國投資佔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總投資額16%。
近日,泰國「東部經濟走廊」辦公室祕書長朱拉·素瑪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兩三年,大部分來自中國的投資集中在汽車領域,尤其與電動車及其供應鏈相關,如電池領域,另外,還有許多中國企業在諮詢半導體和數據中心的選址,「泰國從這些現代技術中受益,泰國的年輕一代也因此獲得更多學習和實踐機會。」
另外,中國香港是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的第四大貿易與投資夥伴。談及香港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建設上所起到的作用,朱拉稱,「東部經濟走廊」未來將着重發展醫療健康、數字科技和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而香港則匯聚了這些行業的資金、人才和技術,能夠為具體項目高效賦能,助力完善相關產業鏈建設。
(泰國「東部經濟走廊」辦公室祕書長朱拉·素瑪諾,圖片拍攝/袁思傑)
通過合作實踐實現經驗共享
《21世紀》: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的發展規劃應如何繼續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相銜接?中國的投資、貿易與技術對泰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朱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拓展了我們的合作伙伴範圍。過去我們有泰中雙邊合作,后來有東盟—中國合作,再到泰國東部經濟走廊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更多國家和地區加入,帶動了成員國間的商業活動和交流。參與的國家越多,就能帶動更多產業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共建國家通過合作實踐實現經驗共享、共同成長,這也正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獨創性所在。
近日,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中國香港舉辦。我們在高峰論壇期間舉辦專題活動,藉此向國際社會展示東部經濟走廊的發展機遇,使東部經濟走廊在中亞、中東等地區獲得更高的關注度,這有助於吸引更多投資、技術和人才流入東部經濟走廊。
香港是跨國投資的理想樞紐
《21世紀》:今年前五個月,EEC吸引了129個外國投資項目,佔泰國外資總額的54%。在你看來,EEC為何對外資如此有吸引力?有哪些EEC的項目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朱拉:EEC是泰國最適合發展現代化產業和環保產業的地區之一。中國企業帶來了先進技術,向世界展示了它們的實力。中國對泰國的汽車產業,尤其是電動車產業有着濃厚興趣。目前,已有多家電動車工廠在EEC落户。EEC為綠色投資提供土地,並培養專業人才,確保他們能與中國投資者高效合作。
EEC正推行一系列便利化措施。為確保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充足且質量優良,EEC直接向投資者頒發多項許可,如施工許可、工廠設立許可,意味着投資者無需奔走多個機構即可完成許可證辦理,大大節省了時間。同時,企業可以依託當地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人才儲備開展業務,這是他們願意投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的重要原因。
《21世紀》:中國是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最大的外資來源國。來自中國的投資具有哪些特點?這些投資如何契合泰國推動智能化和綠色發展的目標?
朱拉:在過去兩三年里,大部分來自中國的投資集中在汽車領域,尤其與電動車及其供應鏈相關,比如電池領域。除了汽車,數字科技和綠色製造也是中國投資者的重點領域。據我所知,已經有許多中國企業在諮詢半導體和數據中心的選址。泰國從這些現代技術中受益,我們的年輕一代也因此獲得更多學習和實踐機會。
目前,中國香港是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的第四大貿易與投資夥伴。香港作為跨國企業聚集地,該地區流向東部經濟走廊的投資資金,實際上源於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可見香港是跨國投資的理想樞紐,也是更多的中國內地資本進入泰國的又一路徑。
未來,「東部經濟走廊」將着重發展醫療健康、數字科技和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而香港匯聚了這些行業的資金、人才和技術,能夠為具體項目高效賦能,助力完善相關產業鏈建設。
下一階段中國東盟聚焦新技術合作
《21世紀》:目前中國與東盟國家已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在你看來,這將為東部經濟走廊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朱拉:通過中國—東盟自貿區協定,中國與東盟國家將實現更順暢的進出口往來。這一協議本身就已經對中國和東盟雙邊經貿往來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升級后,涵蓋的領域將更廣,新增了關於現代技術的內容,這將顯著拓展東盟與中國的市場合作空間。例如,數字經濟是絕大部分國家亟需發展的產業,不少國家也在這個領域增加投資。通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升級,東盟國家能獲得來自中國的先進技術資源與技術支持,中國也能從東盟豐富的原材料中受益。
泰中示範園區提供可複製發展模式
《21世紀》:泰中羅勇工業園位於東部經濟走廊核心區,也是中泰兩國政府的合作示範園區和中國首批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你認為該園區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是否有計劃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推廣該園區的經驗?
朱拉:現在許多產業依託供應鏈而運作。因此,當中企進入工業園時,通常會帶來完整的供應鏈。中國企業有着較高的組織化和現代化程度,它們帶着完整的供應鏈前來投資,以此確保在提升產品質量時不會遇到瓶頸,這種模式自然吸引了更多企業。
泰中羅勇工業園提供了一個示範效應,當投資者看到企業得到支持並實現盈利時,他們對泰中羅勇工業園的發展模式也會更有信心,説明該工業園模式能確保其供應鏈穩定可靠。泰中羅勇工業園確實提供了一個可以複製的工業園區模式。
綠色產業變革將重塑泰國教育體系
《21世紀》:目前中國品牌已佔泰國電動車市場的75%,中國車企在泰國設立的電動車工廠也越來越多。隨着泰國EV 3.0政策的推出,這將如何影響中國車企在泰國的發展?你如何看待泰國到2030年實現電動車產量佔比30%的目標?
朱拉:全球經濟正處於產業轉型期。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發展綠色經濟的必要性。泰國乃至全球市場電動車需求逐年增長,年增幅超過25%-30%,投資者看中的不僅是泰國的市場,還有整個東盟市場的強勁增長態勢,這就是為何許多工廠選擇在這里落地。電動車正變得越來越普及,逐步取代傳統的燃油車,甚至使用電動車成為一種時尚,這是一種全球趨勢。隨着需求增加,更多工廠和更好的技術將湧入市場,通過提供高質量產品參與競爭。
《21世紀》:中國車企在泰國已從單純整車出口模式轉向完整產業鏈佈局。這些變化將對泰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趨勢產生什麼影響?
朱拉:這將改變泰國整個供應鏈,我們的教育體系也必須隨之調整。未來,所有與傳統內燃機相關的服務都將向電動化轉型,對工程師來説,他們需要從機械工程轉向電子等更貼近電動汽車的領域。產業變革通常會重塑教育體系與生活方式。所以,泰國的教育體系和勞動力系統也必須主動適應這場變革。
大灣區給泰國帶來更多高質量投資
《21世紀》:今年5月,你率團前往上海進行投資推廣,能否談談你此行取得的成果?你對中國的營商環境和科技研發表現有何印象?
朱拉:中國一直是泰國第一大外國投資來源國,上海也是投資者關注的核心區域之一。今年5月我們前往上海時,拜訪了一些潛在投資者,並且組織了一些會議,向未來投資者介紹EEC(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的相關信息。我們在上海的推廣活動收穫頗豐,現場促成新能源、數據中心、半導體、生物科技等領域的9家領軍企業簽署投資意向書,意向金額高達640億泰銖(約17.5億美元)。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上海的許多產業已實現現代化升級。通過實地考察,我們盡力確保提供有足夠吸引力的方案,幫助投資者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投資。
《21世紀》:9月8日,泰國-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活動在廣州舉辦,你希望通過本次活動達成什麼目標?
朱拉:目前,我們已經和粵港澳大灣區達成了一些合作諒解備忘錄。説到比較成功的案例,比如總部位於廣東的比亞迪,這樣的大型投資者已經在泰國經營了一家工廠,並開始從泰國向其他國家出口汽車。我們希望通過此次的進一步交流,可以吸引更多來自廣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投資者,特別是技術類投資,因為大灣區以先進現代技術著稱。
《21世紀》: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七家企業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簽署合作計劃?你有怎樣的感受?
朱拉: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型企業前來投資,這些中型企業帶來了高附加值、高質量的投資,正是我們所期待的。這些創新技術使泰國有機會接觸並引進更多新技術。
(實習生盧文靜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