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君樂寶IPO,停留在輔導期620多天了,卡在哪里了?

2025-09-12 21:05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鎂經)

////

曾表示要在2025年完成上市的君樂寶,停留在輔導期已經620多天了,它的IPO之路,都有哪些絆腳石?

鎂=金+美,易燃元素,

豐富程度地球第八、宇宙第九。

我們美麗、絢爛,渴望惺惺相惜。

草間彌生説過,要一起發光呵,

否則,我們跟孤單的瓢蟲,有什麼差別?

所以,我們組了一個社羣,

聚焦新消費,關注美好,關注商業。

本文由鎂經原創發佈

作者:謝栩欣

君樂寶想在2025年完成上市的計劃,恐難如願。

2022年,君樂寶就定下目標:力爭在2025年達到500億元5銷售額;同時,爭取在2025年完成上市。

從2023年12月28日啟動A股IPO輔導至今,已經過了624天,君樂寶的招股書仍不見蹤影。

2025年1月,君樂寶發佈了第四期《上市輔導工作進展報告》后,再無任何消息。

作為河北乳業的「希望之星」,君樂寶的IPO之路,究竟卡在了哪?

所剩時間不多,上市進度成迷

君樂寶其實很渴望上市。

據《華夏時報》報道,早在2008年,君樂寶創始人魏立華就做好了上市準備,結果因為「三聚氰胺事件」泡湯了。之后,君樂寶「賣身」蒙牛,沒再提過上市計劃。

2019年,君樂寶以當年收購價格的9倍贖回股權,脱離蒙牛。這一年,君樂寶的營收達到了163億元。脱離蒙牛后,君樂寶開始為上市鋪路。

首先便是引入投資機構。2020年3月,君樂寶完成12億元的戰略融資,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中國、中秦興龍、河北建投基金。同年6月,它還獲得了平安資本和春華資本的投資。2021年12月,它又獲得了博佳資本的投資。

2023年7月,君樂寶進行了最后一輪融資,涉及十多家投資方、8家關聯結構,包括博佳資本、河北廣電、上海瑞勝投資、厚生投資、弘章資本等。

▲君樂寶融資情況,圖源企查查

君樂寶融資情況,圖源企查查

君樂寶的第二步便是股份制改造。2023年12月,君樂寶企業名稱由「君樂寶乳業集團」變更為「君樂寶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類型變更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同時註冊資本由6221.6萬元增至7.2億元。

隨后在2023年12月28日,河北證監局網站披露了中金公司《關於君樂寶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報告》,宣告君樂寶正式啟動A股IPO計劃。

當地政府也盼着君樂寶能早日上市。自三鹿倒下后,河北政府一直想扶持新的乳企上市。早在2016年,河北省有關官員就曾公開表示,希望推動君樂寶從蒙牛體系中剝離,謀求獨立上市。

河北省奶業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發佈的《2019年河北省奶業振興工作方案》,也多次提及君樂寶乳業,表示要培育乳品加工領軍企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支持君樂寶乳業集團主板上市,拓展融資渠道。

河北省政府可不僅僅是口頭支持。2019年,石家莊鵬海創業基金(簡稱鵬海基金)斥資21億元,從蒙牛手中收購了君樂寶26.7%的股權,而鵬海基金背后是河北省國資委。

后來加入的石家莊鵬皓創業投資基金(持股3.18%),背后股東是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以及河北建投創發基金。

儘管被給予了不少支持,君樂寶的上市進度卻不盡人意。

它的輔導期遠超平均水平。有媒體對A股IPO排隊企業的輔導期時長做過統計:主板IPO輔導時長平均273天(約9個月),從輔導備案日到受理日(輔導驗收完成,證監會受理上市申請)則需304天。

君樂寶的輔導期已經長達624天,而且還在繼續刷新時長。

2025年1月,君樂寶發佈了第四期《上市輔導工作進展報告》,透露主要障礙:部分募投項目需重新調整備案及環評。

緊接着在3月份,君樂寶進行了一次人事調整。其中,郭景峰卸任監事會主席,董事黃亞芳,監事姜樹旺、馮丹悉數退出。外界普遍認為,此次人事調整或與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滿足上市合規性要求有關。

不過,之后君樂寶的IPO又沒了動靜。要想在今年完成上市,君樂寶得加快腳步了。畢竟,2025年只剩下不到4個月了。

君樂寶的上市路,卡在哪了?

在外界看來,君樂寶之所以迟迟上不了市,是受歷史遺留問題、財務問題和市場環境的共同影響。

首先,是揮之不去的「三鹿烙印」。

1999年,三鹿集團以「現金+品牌」的方式入股君樂寶,持有33%的股份。從此,君樂寶便成了三鹿的子公司,產品包裝上也打上了「三鹿·君樂寶」的商標。背靠三鹿這棵大樹,2008年君樂寶便躋身中國酸奶市場前三。

好景不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好在君樂寶是獨立運營,停產檢查時並未發現三聚氰胺問題。之后,君樂寶以3390萬元緊急回購股權,與三鹿切割,但「君樂寶就是三鹿」的質疑從未真正消失。

在「智谷商業評論」「氫消費」等自媒體看來,這段「不光彩」的歷史,成了君樂寶IPO路上的一塊絆腳石。投資者在考慮是否投資君樂寶時,難免會對其品牌信譽和產品質量產生擔憂。

時至今日,每當企業出現關於食品質量或安全問題的討論,公眾輿論仍不可避免把它跟當年三鹿扯上關係。

▲關於君樂寶與三鹿的討論,圖源小紅書

關於君樂寶與三鹿的討論,圖源小紅書

今年6月,君樂寶又被曝出「早產奶」醜聞。在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平臺上,君樂寶相關投訴達1640條,多數與產品品質相關,食安問題可能會成為君樂寶上市的潛在風險。

▲君樂寶產品投訴,圖源黑貓投訴平臺

君樂寶產品投訴,圖源黑貓投訴平臺

這使得君樂寶在推進上市過程中,投資者對其長期穩健發展的信心受到影響,監管層也會對其歷史遺留問題採取更為謹慎的審查態度。業內人士認為,這種信任危機,可能會影響投資者對其品牌價值的評估。

其次,激進擴張帶來的隱患,也可能是其IPO路上的絆腳石。

近4年多,君樂寶的投資併購動作非常頻繁。2021年君樂寶戰略投資了奶酪產品供應商思克奇;2022年1月君樂寶又收購了雲南皇氏來思爾乳業有限公司、雲南皇氏來思爾智能化乳業有限公司各20%的股權;2022年9月,君樂寶收購了銀橋乳業。

2022年7月,君樂寶喊出2025年上市的決心及500億元的營收目標后,便加速了收購頻率。

整個2023年,君樂寶有5起對外投資:1月與中國勁酒聯手投資了奶酪初創公司酪神世家;6月再次收購來思爾智能化和來思爾乳業各32.8996%的股份;7月收購了乳製品廠商銀橋科技;11月投資了酸奶品牌茉酸奶;12月投資了益生菌乳酸菌研發商一然生物。

通過收併購擴大規模有一定的風險。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持續通過併購方式增長,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説風險較大,比如君樂寶收購的這些企業能否融入它的整個生產體系中。

在IPO審覈過程中,監管層一般會對企業的業務模式、財務狀況等進行嚴格審查。頻繁的併購,容易導致監管層對君樂寶業務聚焦度、資源整合能力以及財務穩健性產生質疑。

此外,外界猜測,君樂寶的財務狀況也可能是其上市的阻力之一。

君樂寶最為突出的財務問題就是高負債率。一份皇氏集團(維權)與君樂寶的交易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君樂寶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為資產總額約210.89億元,淨資產約47.17億元,負債率高達78%。

君樂寶的負債率超過了行業大多數乳企。同期,行業內18家上市乳企平均資產負債率僅為45.06%,其中蒙牛乳業資產負債率為57.52%,伊利股份為58.66%,中國飛鶴為28.27%。

持續收購帶來的商譽風險同樣不可忽視。一旦併購企業業績未達預期,商譽減值將直接影響利潤,進一步削弱財務穩健性。

在乳製品行業進入調整周期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不僅放大了資本市場的顧慮,也讓監管層在審覈時更為謹慎。

不僅是君樂寶,乳企IPO為何如此難?

其實,君樂寶的上市困境並非孤例。

過去三年里,乳業IPO幾乎陷入「冰封期」,自2022年5月陽光乳業(001318.SZ)登陸深交所主板后,迄今都無乳企再成功踏上A股主板和創業板。后來上市的澳亞集團(02425.HK)和騎士乳業(維權)(832786.BJ)分別登陸的是港交所和北交所。

除了上述這3家成功上市的乳企外,絕大多數乳企的IPO,要麼停滯,要麼失敗。

▲近年來乳企上市進展,由鎂經小組整理

近年來乳企上市進展,由鎂經小組整理

乳企們的IPO之路,為何會如此艱難?

一方面,頭部乳企早已登陸資本市場,剩下在衝刺IPO的多是區域性品牌,規模有限、盈利能力不足,很難支撐高標準的上市門檻。

另一方面,中小乳企普遍存在財務合規短板。例如菊樂股份在IPO審查過程中就因業績波動、信息披露等問題遭遇連續問詢,最終選擇主動撤回申請材料;百菲乳業也曾因募投項目可行性與持續盈利能力遭到證監會質疑而中止IPO審覈。

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註冊制實施后,對上市主體要求會更嚴。傳統食品企業主板上市可能會受限,除非有很好的商業模式且能夠保持穩定增長。整體而言,目前乳業產能過剩,如果上市融資可能進一步加重產能過剩。

正在尋求IPO的乳企當中,君樂寶是看上去最不積極的。

百菲乳業在經歷上交所、北交所2次IPO失敗后,於2025年5月再次進行上交所主板IPO輔導,目前IPO審覈狀態變更為「已問詢」。

菊樂股份4次深交所IPO折戟后,2024年9月轉戰北交所開啟上市輔導,2025年6月,通過北交所上市輔導驗收,獲得IPO申報資格。

同樣將目光投向北交所的還有南方乳業。2024年1月,它從上交所轉戰北交所,2025年7月,其IPO審覈狀態變更為「已問詢」。

相比之下,君樂寶IPO一直處於停滯狀態,要想今年內完成IPO,很難。

聯繫入羣 | 加微信:Damian0601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