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房東直租在減少

2025-09-12 19:53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9月9日中午,按照與鏈家中介人員的約定,張芳來到北京三元橋附近的一個小區看房。張芳家住北京房山,每天通勤時間在三個小時左右,她打算將自家的房子出租,在公司附近租房居住。

張芳預約的是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兩居,租金掛牌價在5800元/月左右。與中介人員見面后,對方告訴她,房東有事來不了,但小區內有同户型房源可看,且租金更便宜。張芳想,既然來了,看一下也好。

看房時,中介人員告訴張芳,這套房子由鏈家管理,需要與鏈家籤租賃合同。租住期間,房屋設施及家俱家電維修等問題由管家協調解決,而且鏈家不收取中介費,僅向租户收取少量服務費。

這是一種資產託管式住房租賃服務。房東將房子交給中介統一管理,由中介負責出租、收租、維修和運營等具體事務。近年來,多數中介公司開始大力發展這一模式,在帶來居住和服務水平提升的同時,這種模式也存在一些爭議,其中的焦點在於中介平臺、房東和租客三方利益的重新分配。有房東和租客認為,自身的訴求在部分平臺的市場地位下被忽視了。

託管房

中介帶張芳看的託管房,租金為5400元/月,不收取中介費,只收取相當於租金10%的服務費,與房租一同繳納;如果選擇季付,服務費為9%。另外,租客還需向中介公司支付押金,但若支付寶芝麻信用分超過650分,可免押金。

實地看完房后,張芳不太滿意。小區是典型的「老破小」,她看的託管房位於一層中間北户,窗户小,採光差,屋里格外陰暗。她此前看中的房東直租房是中層樓東南户,從掛牌照片看,採光更好。

中介人員告訴張芳,如果想看房東直租房,需要提前預約,中介會和房東溝通,同時建議她考慮看附近其他小區的託管房。但此后,張芳兩次預約直租房,都沒能約到房東。

張芳對比了兩種模式:按租金5400元/月計算,租三年託管房的總成本(房租+服務費)為21.38萬元,租房東直租房的總成本是19.98萬元;如果租期為一年,託管房總成本為7.13萬元,直租房為7.02萬元。

當然,這是在房東直租房沒有發生各種形式的解約的情況下。對租客而言,同樣的房子,直租成本更低,但託管房的日常管理更規範,減少了與房東的潛在糾紛。此外,託管房還提供家政、維修等基礎服務;租期結束后,租客也不用擔心押金難退等問題。

張芳因需要出租自住房,也諮詢了中介。中介告訴她,房子可委託鏈家託管。簽署《資產管理服務合同》后,雙方會確定基礎租金,約定託管招租期為45天,鏈家支付房東15天租金作為定金,在基礎租金下浮3%至上浮5%的區間招租;若招租成功,定金轉為租金,失敗則解約,定金歸房東。

託管期最低兩年,一旦招租成功,即便租客欠租,鏈家也會按月支付房東租金,代價是房東每月需支付四天房租作為管理費。鏈家承諾不吃差價,租客支付多少,扣除管理費后全部支付給房東。

另一大型中介機構我愛我家的「相寓」模式與鏈家的類似,但管理費和服務費有所不同,房東每月需支付三天租金作為管理費,租客需支付房租8.5%的服務費。

根據貝殼2025年中期業績,截至6月底,貝殼受託管理的房源從2024年底的29萬套增加到59萬套;我愛我家同期披露,相寓管理的房源接近32萬套,同比增加約9%。

利與弊

對中介平臺來説,託管房業務有助於帶來更穩定的收入,同時通過集中管理,將分散房源轉化為運營資產,並在金融、家裝、家政等增值服務領域獲取更多商業空間。

對房東來説,其角色從「房東」轉變為「資產所有者」,可以擺脫招租、催租、維修等事務,降低空置風險。

對租客來説,可以從「租房」轉向「租服務」,獲得標準更高的居住體驗,減少與房東的糾紛,還能享受保潔、維修、月付、免押金等便利。

不過,在實際操作中,託管模式經營不當也會引發一些問題。第一,房東直租房被限流。有房東稱,中介平臺優先展示託管房,直租房很難被看到。即使在定向搜索某小區房源時,若有託管房,會優先展示託管房,直租房往往靠后。

第二,直租房帶看頻次減少。一位擁有多套房的房東稱,一套直租房在租客搬走后,長達兩個月只有兩三次帶看,而同小區的託管房則帶看頻繁。他認為平臺有意傾斜。

一位大型中介公司管理人士解釋,這更多是激勵機制所致,中介公司在政策上傾向託管房,門店和經紀人基於利益,會優先推薦託管房。

第三,可選余地小。貝殼、我愛我家等大型中介均在推廣託管房,房東若想盡快把房子租出去,除了託管給中介平臺,沒有更好的選擇。

目前也有房東通過58同城、小紅書等平臺自行出租,但多數房東並不懂得如何有效展示房子,陌生人交易的信任成本較高,仍需要依賴專業中介機構。

轉型需要

近年來,隨着房地產行業形勢變化,中介企業的收入結構也在發生轉變。貝殼的新房和存量房業務收入佔比從2021年的97%逐步降至2024年的66%,2025年中期降至61%;截至2025年6月底,房屋租賃服務收入佔比達到21.8%。

我愛我家2025年中報顯示,其第一大收入來源為資產管理,佔比接近48%,傳統經紀業務佔比36%,新房業務收入佔比8%。

上述大型中介公司管理人士稱,存量房業務下降,多數中介公司將新房業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但近兩年房地產利潤逐漸走低,多數新房項目開始降低渠道費用,有些房企甚至摒棄渠道,全部採用自銷模式。在房地產規模縮量的背景下,中介公司需要另闢蹊徑,培育增長極。在他看來,與傳統中介搓合交易相比,無論是託管還是資產管理,均擁有更為穩定和持續的收入。

近年來,貝殼提出「一體三翼」戰略。現階段,房地產交易服務仍是貝殼的核心業務,在此基礎上,貝殼還在重點培育家裝、貝好家和租賃業務作為新的增長極。

在上述大型中介公司管理人士看來,在房地產從增量向存量轉變的過程中,運營類業務必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商辦運營、租賃住房、物業管理越來越受到各路資本關注,這些領域也逐漸步入競爭紅海。

他認為,目前中介託管房領域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中介公司還在培育資產管理能力,這些問題只是暫時的,隨着資產管理能力逐步提升,目前房東和租客吐槽的問題會一一克服。

該人士認為,目前託管房更需要關注的問題是資金監管領域,託管平臺收取租客押金雖然不多,但形成的資金池規模不小。按照每套房3000元押金計算,3萬套房就可以累積近億元的押金資金池,一旦託管機構爆雷或跑路,就會形成較大風險。

一家小型中介機構的負責人稱,其公司目前管理數百套託管房源,大部分集中在一個區域,由於是輕資產管理模式,只要不盲目擴張,爆雷的可能性不大。在他看來,租賃行業是服務業,需要做精做細,盲目擴大規模最終損害的是客户利益。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芳為化名)

(作者 田國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