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造壓縮空氣「超級充電寶」 錨定未來「新三樣」

2025-09-12 05:29

「我宣佈,中國能建壓氣儲能人工硐室成套技術研發--取得全面成功!」8月17日,湖南長沙大澤湖海歸小鎮研發中心內,萬明忠面對鏡頭和與會者堅定而激動地宣佈,人工硐室成套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工業報記者在發佈會現場瞭解到,中國能建數科集團(以下簡稱「數科集團」)不僅成功建設了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儲氣原位試驗平臺,更在儲氣密封循環試驗中突破18兆帕,創下「五項世界紀錄」和「八大首創成果」。中國能建首席專家、數科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萬明忠表示,新技術突破意味着我國壓縮空氣儲能實現了從理論構想到工程實踐的重大跨越,真正把「學術設想」變為「實打實的技術」,推動壓氣儲能行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人工硐室成套技術研發全面成功不僅可用於存儲高壓空氣,加速推動壓氣儲能行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更可擴展至氫氣、天然氣、氨氣、石油等多種戰略能源儲備實現「多能並儲」,為未來國家能源安全與清潔轉型提供底層支撐。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

截至今年6月,全國風光電裝機容量已達16.73億千瓦,而7月份,全國最高用電負荷為15.0億千瓦,裝機量與最大負荷比高達1.1,反映出風光電等波動性電源佔比已處於高位。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何繼江博士對中國工業報表示,「國際與國內實踐均表明,隨着風光發電滲透率不斷提高,電力系統安全運行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

何繼江表示,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對長時儲能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中的共同趨勢。「無論是從國際經驗還是國內現實來看,推動長時儲能規模化發展已不再是一種可選方案,而是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既是保障電網穩定運行、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的關鍵技術手段,也是實現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和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導王永利接受中國工業報採訪時進一步表示,壓氣儲能特別適用於大規模、長時儲能場景,能夠有效平抑風光發電的波動性,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技術。

作為中央企業中國能建「數字化轉型和科技強企」的主要載體,數科集團率先開展長時物理儲能科研化、工程化、產業化發展研究,自主打造形成「中國能建壓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又稱「能儲一號」),引領我國新型儲能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2025年初,湖北應城300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實現全容量併網發電,這標誌着世界首個具備大規模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長時物理儲能解決方案取得重大突破。

萬明忠在接受中國工業報獨家專訪時表示,以「能儲一號」為代表的長時儲能具有長時間、大容量、強構網等特性,對於解決新型電力系統,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的電力電子設備「雙高」問題、大規模新能源的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三性」問題和電源結構、生產消納、網源時空、儲能周期錯配的「四大錯配」問題至關重要,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

「壓氣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中被賦予'穩定器'和能源轉型'助推器'的戰略定位,在應對新能源消納、電網調峰和跨季節儲能等關鍵挑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聯儲證券研究院副院長沈夏宜對中國工業報表示。

「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人工硐室儲氣技術路線是行業中的」皇冠「,而人工硐室密封科技,更是'皇冠上的明珠'!」萬明忠介紹,相比於湖北應城的地下鹽穴儲氣,人工硐室儲氣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它是「小切口解決大問題」的典型實踐,可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據悉,此次中國能建數科集團在人工硐室成套技術研發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不僅拓展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的選址範圍,還有望大幅降低人工硐室的成本。8月17日上午,中國工業報記者跟隨實驗室考察組來到位於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的中國能建壓氣儲能人工硐室實驗室現場。記者在現場瞭解到,該實驗室總投入近一億元,新開挖地下空間達九千立方米,建有兩座超大型地下深部原位試驗洞,最大埋深110米,最高試驗壓力達20兆帕。可同時採集聲、光、熱、力、流五大類數據,傳感器測點超9000個。

有望成為下個十年新「新三樣」有力競爭者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將壓縮空氣儲能列為重點發展的新型儲能技術,要求推動百兆瓦級技術工程化應用,並納入國家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建設。在《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壓縮空氣儲能被定位為「長時儲能技術」的代表,要求提升其技術經濟性和系統效率,以支撐電網對大規模、長時儲能的需求。8月26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家統籌謀劃新型儲能、氫能等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創新生態和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9500萬千瓦,5年增長了將近30倍,相當於給新型電力系統配上了「巨型充電寶」。

何繼江對中國工業報表示,現在,電化學儲能已成為中國助力全球碳中和進程的新三樣之一(全球碳中和進程中的「新三樣」通常指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樂觀估計,壓縮空氣儲能有望成為下個十年的新「新三樣」的有力競爭者。

行百里半九十,在萬明忠看來,中國能建壓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這項科技成果得到廣泛應用還有很多路要走,要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真正實現工程化落地,才能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為新型電力系統、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增添動力。據萬明忠介紹,如今,數科集團已同步把多項科技成果應用於全球首次採用人工硐室作為儲氣系統的300MW級甘肅酒泉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實現科技成果與工程應用的「同頻同步」。未來,數科集團將協同各方共同推進科技創新加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打造一批好項目,合力開創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為促進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永利在接受中國工業報採訪時則表示,在綜合考慮適用場景、技術壽命和全周期經濟性等因素后,壓縮空氣儲能在項目經濟性上仍展現出獨特的競爭力和應用優勢。在他看來,壓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在商業化推廣模式中,當前主要有「共享儲能」模式、「新能源+儲能」一體化模式、「獨立儲能」電站三種路徑較為成熟且各具優勢。這三種模式分別從集約共享、源網協同和市場交易等不同角度推動壓縮空氣儲能商業化,共同拓展其應用場景與經濟價值。

「壓氣儲能有望加速實現規模化與產業化發展,成為支撐新能源消納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關鍵力量。預計到2030年,我國壓氣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43GW。」聯儲證券研究院研究員劉博宸在接受中國工業報採訪時表示,為實現這一目標,當前亟需從三方面推進:在政策層面,應建立健全電價補償機制與專項扶持政策;在技術層面,需重點突破系統效率與成本控制瓶頸;在機制層面,應積極推動電網側共享儲能模式建設並完善市場化交易規則。(記者王棕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