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爾街預計高風險小盤股的漲勢將持續12個月

2025-09-12 20:37

  匯聚了市場部分風險最高股票的羅素 2000 指數(Russell 2000)近期漲勢迅猛,多位華爾街策略師表示,此次漲勢纔剛剛開始。

  這一小型股指數自 7 月底以來已上漲近 10%,漲幅是標普 500 指數的兩倍。從個股目標價匯總數據來看,分析師預計未來一年羅素 2000 指數的跑贏態勢將持續。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分析師認為該指數有望上漲 20%,而對標普 500 指數的漲幅預期為 11%。

  參考近期歷史表現,這一預測顯得頗為大膽。自 2020 年起,小型股每年都落后於大型股;即便在近期大幅上漲后,2025 年迄今羅素 2000 指數仍跑輸標普 500 指數。該預測背后的邏輯是:市場預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 「美聯儲」)將實施降息,這將大幅降低羅素 2000 指數成分股公司的融資成本,進而顯著提升其利潤率。分析師認為,此前主要由大型股推動的美國股市牛市,將在美聯儲寬松政策對經濟的支撐下(當前經濟仍保持強勁),逐步擴展至小型股領域。

  「這些公司對美國經濟最為敏感,」 彭博情報(Bloomberg Intelligence)高級美國股票策略師邁克爾・卡斯珀(Michael Casper)表示,他指出降息可能成為該板塊獲得華爾街更多支持的催化劑,「共識會突然開始向小型股傾斜。」

  周四市場對通脹及就業數據的反應印證了這一樂觀情緒。8 月通脹數據基本符合預期,且勞動力市場疲軟的跡象進一步顯現,這使得投資者更加確信美聯儲將在下周及今年晚些時候再次降息。當日羅素 2000 指數上漲 1.2%,標普 500 指數上漲 0.7%。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邁克爾・威爾遜(Michael Wilson)周一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美聯儲降息可能推動牛市進入 「下一階段」,並提振小型股股價。本月早些時候,他已將小型股評級從 「減持」 上調至 「中性」,但表示在全面看漲前,仍需看到該板塊盈利修正廣度的提升。

  彭博情報的數據顯示,在當前財報季,羅素 2000 指數成分股的表現已朝着積極方向發展:超 60% 的成分股第二季度盈利超出預期,且營收同比增幅平均超出預期 130 個基點。

美國銀行(US Bank NA)首席投資策略師湯姆・海林(Tom Hainlin)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盈利增長、降息及低估值的疊加,「對中小盤股上漲而言是一組相當有利的因素」。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戴維・科斯特恩(David Kostin)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宏利恆康投資(Manulife John Hancock Investments)聯席首席投資策略師艾米麗・羅蘭(Emily Roland)與馬特・米斯金(Matt Miskin)指出,今年羅素 2000 指數成分股 「未得到充分重視」,因為 「除美國中盤價值股和小盤股外,幾乎所有股票類別當前的估值都高於 20 年平均水平」。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吉爾・凱里・霍爾(Jill Carey Hall)表示,8 月以來的漲勢已使羅素 2000 指數的市盈率略高於其長期平均水平,但尚未達到需擔憂的程度。

  「從歷史維度看,小盤股已不再便宜,但仍是估值壓力最小的板塊,且相較於大盤股,其歷史估值折價幅度仍較大,」 美國銀行股票與量化策略師凱里・霍爾在周一的報告中稱,她認為該板塊 「存在進一步重估的潛力」。

  期權市場同樣顯示,投資者對小盤股延續漲勢的信心正在增強。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 Global Markets)數據顯示,針對羅素 2000 指數的期權持倉看漲情緒高於標普 500 指數。

  「這一現象合乎邏輯:投資者會在持倉集中的領域(如大盤股)買入對衝工具,而在持倉不足且認為存在補漲潛力的領域(如小盤股)買入看漲期權,」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副總裁兼衍生品市場情報主管曼迪・許(Mandy Xu,音譯)表示。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的洛里・卡爾瓦西納(Lori Calvasina)指出,流入美國小盤股的被動資金已轉為正值。不過,這位該行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也提醒,小盤股要延續漲勢,「需有跡象表明經濟背景正擺脫低迷、走向火熱」。此外,自新冠疫情以來,小盤股雖曾多次突破上漲,但近年來始終被科技板塊及大盤股壓制。

  儘管如此,巴克萊(Barclays)分析師仍在周三的研究報告中建議投資者 「基於科技股和小盤股強勁的盈利動能」,優先配置這兩類資產,並宣稱 「小盤股是關鍵配置標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