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2 18:57
(來源:上觀新聞)
濮存昕看完瓦赫坦戈夫劇院的《萬尼亞舅舅》之后,特地去后台與劇中飾演舅舅的俄羅斯人民藝術家謝爾蓋·馬科維茨基切磋如何演「舅舅」——濮存昕演過北京人藝版里的萬尼亞舅舅。事后,他感慨道:「我們對《萬尼亞舅舅》的理解,太不一樣了!」
為東方藝術中心新演出季揭幕的瓦赫坦戈夫劇院帶來的契訶夫代表作《萬尼亞舅舅》里,萬尼亞舅舅為已故姐姐的丈夫——藝術學教授管理了25年的莊園,卻要面臨教授決定賣掉莊園的決定。
劇中,他不停地「悔不當初」,當初是為姐姐,也就是教授的第一任妻子買下了莊園,乃至於辛苦工作了10年才還清欠債,而這個盡寫了一堆「沒文化的看不懂,有文化的不想看」的藝術論文的教授卻帶着絕美的第二任妻子風光地過着寄生蟲一樣的生活。
第二任妻子葉蓮娜,是劇中所有男人的理想——不僅包括萬尼亞舅舅,還有為教授治療痛風的醫生,后者不惜在莊園里滯留一個月。可萬尼亞舅舅偏偏看到了醫生與葉蓮娜「擦槍走火」,此前甚至還親耳聽到葉蓮娜表示「真心敬佩教授的才學」。與此同時,他的外甥女索尼婭又愛上了醫生,期待繼母葉蓮娜去幫自己向醫生「打探虛實」。這反倒是激起了葉蓮娜微妙的心理波瀾。醫生更是「抓住了機會」問葉蓮娜,為何是她來為索尼婭打探……
最終,教授爲了緩解經濟壓力,決定賣掉莊園,「去荷蘭買一個小點的別墅,其余的錢用來買證券!」此時,萬尼亞舅舅向教授感嘆自己如何「做牛馬」,25年每年只留給自己500盧布的「年薪」,換來的卻是教授的一臉疑惑:「我不知道啊,你完全可以給自己漲工資啊!」他還表示:「哦,這樣的生活又能讓我想出一篇有關人生的論文!」
劇情發展至此,依然是萬尼亞舅舅和索尼婭幫教授在昏暗的燈光下謄寫論文。索尼婭把舅舅的眼鏡取下,架上自己的鼻樑……所有人的生活都回到原來的軌道,就像25年的恩怨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契訶夫直接在臺詞里寫道:「一兩百年后的人們啊,也許會找到幸福的方法,至於我們兩個吶——只剩下一個希望……我們已經傳染上了平庸生活的毒。」
《萬尼亞舅舅》創作於19世紀90年代——我們正是「一兩百年后的人們」,但是我們找到了幸福的方法了嗎?那些經典臺詞聽起來還是那麼感同身受。
契訶夫對於藝術學教授論文的評價——「沒文化的看不懂,有文化的不想看」依然一針見血。藝術學教授的論文對於學術詞匯的執着和晦澀行文的熟稔,隔絕了「沒文化的」對藝術的熱望,也屏蔽了「有文化的」瞭解觀點的好奇。不少知識分子依然不知人間疾苦並引以為傲,依然如同俄羅斯文學中常見的社會上「多余的人」。甚而,瓦赫坦戈夫劇院的《萬尼亞舅舅》乃至其「母胎」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海鷗》——這兩部契訶夫代表作的網絡口碑,也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北京人藝1954年的創院目標,是「對標莫斯科藝術劇院」。莫斯卡藝術劇院1898年的「開院大戲」就是契訶夫的《海鷗》,自此奠定了契訶夫從小説家到編劇的轉型——當時,莫藝的「三駕馬車」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與契訶夫。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戲劇大師——中國所有戲劇學院的表演系、導演系、戲文系都要學習他的理論。他的學生瓦赫坦戈夫最初創建了「莫斯科藝術學院第三實驗培訓所」——就是瓦赫坦戈夫劇院的前身。曾經在中國也獲得過高口碑的以色列國家劇院(哈比馬劇院)的「根」也是莫斯科藝術劇院……
曾任北京人藝副院長的濮存昕都要去「朝聖」的劇目,在社交媒體上得到的大部分評價是「誰能跟我説説《萬尼亞舅舅》好在哪里?」「《萬尼亞舅舅》的小問題出在萬尼亞身上——扮演他的演員太老了……」也是另一種「沒文化的看不懂」。戲劇舞臺上的演員年齡根本不是問題,有多少演員那可以少扮老,就有多少演員可以老扮少。更何況馬科維茨基自2009年該劇在俄羅斯首演時就扮演這一角色——沒有B角至今。
如今,造就這部俄羅斯最高戲劇獎「金面具獎項」的藝術成就極高的瓦赫坦戈夫劇院「三駕馬車」中,兩位靈魂人物——導演圖米納斯和作曲福斯塔斯•拉特納都已離世。僅剩服裝與舞美設計阿多馬斯•雅佐夫斯基斯一人——但有觀眾表示:「服裝和舞美道具太簡陋了」——寫意,這個常見的描繪象徵意義豐富但外形簡介的詞語,似乎是有點「學術」?
象徵,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是有點難。且説上半場臨近結尾時能讓人看哭的場景及其象徵意義。上半場基本都在展現莊園里令人幾乎要「憋死」的生活。「今天天氣真好,適合上吊」這一類的臺詞能令人笑出淚來。
在葉蓮娜與繼女索尼婭和解之際,兩人想四手聯彈一首鋼琴曲。結果,被人推上來的鋼琴是因為缺少一邊支撐而傾斜的。她倆打開琴蓋,眼見着騰飛起一片煙塵。她倆剛要彈奏,卻跑上來兩位男性,一人拿着一個木魚——木魚單調地敲擊,加上澎湃的交響樂配樂,唯獨四手聯彈的鋼琴無聲,但是兩位女性敲擊鍵盤的姿勢卻極其鮮明。
我們分明得感受到,人們如何努力,但是莊園里向往美好的聲音總是被乏味的基調湮滅……另一個也堪稱心冷的畫面,就是臨近尾聲時,索尼婭把萬尼亞舅舅的眼鏡架上自己的鼻樑——她愛的醫生已經黯然退場,單調枯燥的牛馬生活將由她自舅舅那里「繼承」,「侍奉」的還是教授父親與繼母——所有的掙扎都徒勞無功,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眼神已黯淡無光……演員謝幕時,字幕定格在:「我們終將帶着感動於微笑回望現在的不幸。」
究竟有多少人可以打破自己的慣性?懂的人潸然淚下,不懂的人偶爾被音樂驚醒。順帶一提,該劇的音樂堪稱一絕——身高几近1.9米的葉蓮娜每次出場時,都有其專屬樂句;音樂還能揭示各個角色的內心波瀾甚至成為一個角色……
頂尖劇院帶來的頂尖劇目,如何會讓社交媒體上的年輕觀眾誤解如此之深?是都在做藝術學教授嗎?值得反思。
原標題:《新民藝評丨朱光:《萬尼亞舅舅》對藝術學教授嘲諷的啟示》
欄目編輯:華心怡 文字編輯:沈毓燁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