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8月全球車企市值:超七成企業同比增長!

2025-09-12 12:10

2025年8月《中國汽車報》汽車市值研究組繼續對全球汽車類上市公司月度市值變化進行全面跟蹤、梳理和比較分析。並基於2024年全年的數據積累基礎上,對全球汽車類上市公司的年度市值表現進行總結,並對2025年市值變化趨勢進行預判。為讀者提供更豐富、更詳實、更客觀、更多元、多維度的市值變化數據分析。

2025年8月,全球汽車類上市公司的統計範圍依然涵蓋國際和國內上市的主流整車、零部件企業,以及主要新創公司和國內汽車經銷商集團,統計在內的上市企業數量共計130家。

全球汽車類上市公司市值TOP20

    頭部陣營排位基本穩定  市值表現以增為主 

根據汽車市值研究組的統計顯示,整體看,2025年8月統計範圍內的130家企業中,有93家實現市值同比增長,佔比超過70%,有106家實現環比增長,佔比超過80%。

從2025年8月全球汽車類上市公司市值前20的排名看,市值同比增長的企業為14家,環比增長的企業為19家。排位方面,8月市值前20名的企業有6家排位較上月有所提升,5家排位下降,9家排位與上月持平。

具體到各細分領域,2025年8月,A股迎來大漲且創近十年新高,汽車行業呈現利好趨勢;零部件領域,國內上市零部件企業8月市值也呈現普遍上漲,各板塊多點發力迎來複蘇;跨國車企8月市值表現也呈現回暖跡象,環比普漲、同比改善;新創公司領域,也在重塑競爭格局,估值邏輯從"規模優先"逐步轉向"效率為王"。

國內主要傳統整車及經銷商上市公司市值

    A股大漲創十年新高  汽車行業展現利好 

8月是A股一個極不平凡的月份,A股三大指數月線均大漲。滬指站上3800點,創10年新高,累計漲幅近8%;深證成指累計漲幅超15%,創業板指累計漲超24%。其中,國內主要傳統整車及經銷商上市公司市值環比上漲者23家,佔比近80%,實屬罕見。

當月,比亞迪市值達1.04萬億元,環比增長8.39%,同比增長43.32%。作為自主品牌銷量領先的頭部車企,比亞迪上半年營收3713億元,同比增長23%;歸母淨利潤155億元,同比增長14%;研發投入309億元,同比增長53%;現金儲備達1561億元。2025年前七個月,比亞迪全球銷量249萬輛‌,同比增長27.4%。截至目前,比亞迪新能源車已進入全球超112個國家及地區,並在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巴西等多個國家取得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

賽力斯位居第二位,其當月市值為2236.24億元,環比增長7.88%,同比增長93.57%。從其發佈的半年報看,賽力斯已經踏上了穩健發展之路。數據顯示,賽力斯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624.02億元,歸母淨利潤29.41億元,同比增長81.03%;研發投入51.98億元,同比增長154.9%。2025年1~6月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7.2108萬輛。數據顯示,賽力斯研發人員共計6984人,佔公司總人數的比例提升至36%。

8月,上汽集團在A股在同樣出現了良好走勢。其當月市值2159.96億元,環比增長8.61%,同比增長48.56%,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營業總收入2995.9億元,同比增長5.2%;實現歸母淨利潤60.2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54.3億元,同比增長432.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210.4億元,同比增長85.9%。其間,上汽大乘用車板塊借鑑華為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與IPMS(集成產品營銷體系)模式,產品開發周期縮減到18個月,增添了發展后勁。

位居榜單前五位之列的吉利汽車,當月市值達1811.49億元,環比增長10.77%,同比增長124.61%,也是前五中市值同比增幅最大者。上半年,吉利汽車成為大贏家,其總營收達到1502.8億元,同比增長27%;核心歸母淨利潤升至66.6億元,同比激增102%,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150.3億元。基於上半年銷售良好表現,吉利汽車決定將原定全年銷量目標上調約11%,由271萬輛增至300萬輛,展示良好信心。

在一片「漲」勢中,江淮汽車成績令人矚目。其當月市值達1189.19億元,環比上漲10.01%,同比上漲170.76%。今年以來,江淮汽車股價持續上行,已從6月初的35.18元,到8月末創下歷史新高55.4元。自尊界S800上市后的這3個月,江淮汽車股價大漲40%;同期上證指數僅上漲15%,跑贏大盤。

8月,值得注意的還有千里科技,其當月市值達534.39億元,環比上漲43.79,同比漲幅高達202.29%,為傳統整車板塊中同比漲幅最大者。其股價也從月初的8.32月增至月末的11.82元,增幅近40%。其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41.84億元,同比上升40.04%;歸母淨利潤為3117萬元,同比上升19.00%;扣非后歸母淨利潤負1.34億元,同比下降903.9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3.15億元,同比上升396.29%,出現進一步向好態勢。

港股東風集團股份擬私有化退市引發廣泛關注。8月22日,東風集團股份公告稱,啟動重大資產重組,計劃通過「介紹上市+私有化」的方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嵐圖汽車將以介紹上市方式登陸港股,東風集團股份將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

奇瑞汽車即將在港股上市也吸引了行業的目光。8月2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文件顯示,奇瑞汽車港股IPO已獲得證監會備案。9月7日,港交所官網發佈消息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通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聆訊,奇瑞將成為港交所年內最大車企IPO。 

本月的商用車板塊市值環比也基本全部實現正增長。其中,宇通客車市值611.49億元,環比增長10.84%,同比增長29.49%。其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累計實現客車銷售21321輛,同比增加3.73%;實現營業收入161.29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19.36億元,同比增加15.65%。上半年,宇通客車研發支出7.4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63%,在同行業中居於較高水平。主要投向智能網聯、輔助駕駛等新技術開發與應用等。

經銷商板塊7家上市公司中,當月市值環比上漲者為4家。其中,中升控股市值達348.12億元,環比上漲20.51%,同比上漲80.67%。和諧汽車市值32.89億元,環比上漲81.31%,同比大增451.85%,為當月國內主要傳統整車及經銷商上市公司市值同比漲幅第一。2025年上半年,和諧汽車收入約為人民幣96.37億元,同比增長約29.1%;新車銷量輛達30666輛,同比增長60.6%。和諧汽車在亞太地區的銷售服務網絡覆蓋了海外多個國家。同時,在歐洲,和諧汽車也在英國、法國及波蘭建立了比亞迪的服務網點。

8月3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7%,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景氣度有所下降。

面向第四季度,車市將迎來「金九銀十」的傳統銷售旺季,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政策也將持續發力,為車市和股市注入強勁新動能。因此,國內主要傳統整車及經銷商上市公司或將迎來新一輪利好,展現不凡的前景。

國內部分汽車零部件公司市值  

 各板塊多點發力迎來複蘇

8月,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延續了行業轉型的大趨勢,相較於7月的分化態勢,本月整體呈現向好局面,各細分板塊在不同驅動因素下均展現出積極增長動能,頭部企業持續領跑,部分領域企業也迎來複蘇與突破,行業活力進一步提升。

動力電池板塊8月整體復甦態勢進一步鞏固,本月呈現出更明顯的協同增長勢頭,統計在內的企業環比增幅均在兩位數以上。寧德時代延續亮眼表現,環比增幅15.71%;億緯鋰能(維權)環比增幅高達29.16%。動力電池板塊在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整體向好趨勢明顯,頭部企業的引領作用與部分企業的復甦形成合力。

汽車電子與智能網聯板塊一改上月分化加劇的局面,整體呈現向好態勢,技術落地進度加快與訂單交付能力提升成為板塊增長的核心動力。隨着智能化浪潮的推進,具備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持續發力,其抗波動能力轉化為增長優勢。板塊向「硬科技」聚焦的趨勢在8月更加清晰,企業在智能駕駛、車聯網等領域的技術成果加速落地,帶動相關零部件企業業績增長。

傳統零部件與綜合板塊8月整體表現向好,有效抵禦了傳統業務的下行壓力,帶動板塊整體韌性提升。統計在內的輪胎企業8月市值均呈現環比增長,賽輪輪胎青島雙星表現較好。

對零部件企業來説,技術研發能力、全球化佈局深度及戰略轉型執行力,是決定企業能否在分化中勝出的關鍵。未來,具備持續創新能力、能快速響應產業變革的企業,將在新一輪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有望實現業績與市值的雙豐收。

國際主流汽車公司市值 

  環比普漲、同比改善

8月納入統計範圍的26家跨國車企中,除了五十鈴出現微幅下滑外,其他車企均實現了環比增長。同比方面,有一半車企市值實現了上漲。

首先看環比,相較7月,各大跨國車企在8月幾乎都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大眾集團、通用汽車、瑪魯蒂鈴木印度、鈴木汽車、Rivian、沃爾沃汽車、馬自達、極星等車企環比增幅達到兩位數。

原因之一或許是8月美股整體呈現增長態勢,由於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部分科技巨頭業績超預期、地緣政治風險緩解以及行業輪動等因素共同作用,市場樂觀情緒佔優,美股三大指數8月集體收漲。這自然也給汽車行業帶來了利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寶馬、沃爾沃集團、梅賽德斯-奔馳、大眾集團、保時捷等歐系車企的市值漲幅較為接近,且8月股價走勢圖也極為相像,均是在8月初出現下滑,而后8月4日開始不斷上漲。關鍵可能在於,8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暫緩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税。這一舉措使得美股和歐股均出現了顯著的上漲行情,尤其是汽車、航空等受貿易摩擦影響較大的行業股票普遍上漲,市場信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振。隨后在8月21日,美國白宮與歐盟宣佈達成關税協議,美國將對汽車、藥品、半導體和木材等大多數歐盟輸美商品徵收15%的關税。也就是説,歐盟輸美汽車關税從27.5%降至15%,但仍遠高於此前的2.5%。影響反映到股市上,歐洲汽車股普遍結束了之前的上漲,維持平穩態勢直至月底。

從同比來看,8月市值出現上漲和下滑的企業各佔一半,均為13家。相比之下,在7月,市值維持同比增長的企業只有10家,而16家出現下滑。可以看出,同比情況也在好轉。

具體來看,8月同比漲幅最大的企業是特斯拉。雖然之前公司全球銷量下滑、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參政」等導致特斯拉股價大降,但去年在美國大選中「站隊」成功帶來的股價瘋漲「余蔭」還在,而馬斯克迴歸企業運營后,積極推動自動駕駛等技術發展,8月與字節跳動達成的技術合作帶動股價暴漲。另外,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暗示可能降息,這推動了科技股整體反彈,特斯拉同樣大為受益,股價出現較大漲幅。

相比之下,降幅最大的則是Stellantis集團,8月市值同比縮水逾43%。當然,相較7月已經有所改善,7月市值同比跌幅逾48%。Stellantis此前的股價下滑和市值縮水,主要原因是業績不佳,尤其是倚為重要支柱的北美市場「爆雷」,再加上歐洲市場需求低迷,嚴重動搖了集團的全球市場根基。不過,Stellantis已經在逐步採取整改措施,新任掌門人也已於6月上任,擔負着振興Stellantis的使命。

整體來看,8月跨國車企市值整體呈現「環比普漲、同比改善」的積極態勢,這一表現既受益於宏觀市場環境的利好支撐,也與行業關鍵政策動態密切相關。后續隨着關税政策的進一步落地、車企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的深入,以及全球汽車市場需求的逐步回暖,跨國車企市值的分化可能會持續,但行業整體向好的趨勢有望得到鞏固。

部分汽車新創公司市值

    格局重塑 增長新動能凸顯 

截至今年8月,全球汽車新創公司市值呈現明顯的"啞鈴型"結構,頭部企業佔據主導地位。小米集團以12818.4億元市值穩居榜首,小米依託手機業務積累的供應鏈優勢與品牌勢能,在汽車領域實現快速變現。8月銷量突破3萬輛,形成"硬件+生態"的護城河。

黑芝麻智能市值突破100億元,其華山系列芯片量產上車帶動市場信心。文遠知行市值190.4億元,Robotaxi業務在廣州、南京等城市落地,驗證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可行性。

極氪汽車市值537.8億元,依託吉利SEA浩瀚架構實現8月交付1.76萬輛,證明傳統車企轉型潛力。VinFast市值570.9億元,通過SPAC方式上市后市值縮水65%,暴露東南亞車企全球化困境。

技術進步是企業搶佔市場的有力手段。小米汽車研發投入佔比達8%,自研澎湃OS系統實現車機互聯,用户粘性提升帶動市值增長。地平線與大眾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推動征程5芯片量產,技術授權模式創造穩定現金流。

市場競爭已從單純的價格戰轉向服務模式的創新和拓展。蔚來汽車通過BaaS(電池即服務)模式拆分換電業務,吸引中石油、中石化戰略入股,提升資產周轉率。

除了市場銷量外,初創與新勢力企業在全方位發展。理想汽車發行15億美元可轉債,票面利率0.25%,創中概股最低融資成本紀錄,增強資金實力有助於市場競爭。小鵬汽車發佈《碳中和行動報告》,承諾2030年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獲MSCI ESG評級AA級,市值溢價達15%。零跑汽車通過"全域自研"降低供應鏈成本,毛利率提升至12.8%,突破新勢力盈利困局。

最近證券市場又颳起固態電池「風」,率先量產固態電池汽車的新勢力企業將率先受益,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目前,幾家新勢力企業都曾試水固態電池,但還沒有一家擁有可以面向大眾銷售的產品。哪家率先量產,在市值增長上將取得領先優勢。

汽車新創公司的估值邏輯正從"規模優先"轉向"效率為王"。2025年將成為分水嶺,那些能在技術研發、供應鏈韌性、全球化佈局上構建系統優勢的企業,將主導下一個十年的市值格局。

附:2025年8月完整榜單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