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醫藥醫療再聚焦!創新葯高位熄火,金笑非、趙蓓、葛蘭怎麼説,怎麼做?

2025-09-12 18:0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市值風雲

作者 | Los

  醫藥是歷次牛市的主題之一,不要輕易離開。

  8月是科技股的天下,帶領指數猛猛干,其它板塊變得黯然失色。

  此前,31個申萬行業,醫藥生物板塊以漲超40%的絕對優勢位列前茅,但被上周五猛拉的通信與電子后來者居上,尤其漲勢最為兇猛的創新葯指數近期表現滯漲,本月僅漲2.76%,大幅跑輸各大指數,成交量也開始縮量。

  (來源:同花順數據)

  同時,前期熱門醫藥股,例如信達生物、三生製藥、石藥集團、熱景生物一品紅等紛紛進入高位震盪盤整,難道醫藥股的春天就要結束了嗎?

  下面,我們就試着從被動基金與主動基金中去尋找答案。

  六大類被動基金如何選?

  先來盤點下年內被動基金的表現。

  截至8月22日,年內共有1039只ETF錄得收益率,其中97.3%的基金取得正收益,年內平均收益率高達20.79%,中位數為18.59%,賺錢效應非常可觀,各位老鐵你們跑贏了嗎?

  目前,ETF漲幅榜仍被醫藥板塊相關基金牢牢佔據,多隻港股創新葯基金名列前茅甚至漲幅翻倍,並斷層式領先漲幅同樣居前的稀土ETF、通信ETF、創業板人工智能ETF(均漲超50%)。

  01 港股創新葯強者恆強,資金仍在持續流入

  生物醫藥板塊相關ETF主要可以分為六類:創新葯、醫藥、醫療、生物、疫苗和中藥,共計80只,截至8月22日總計規模為1787億。

  年內,港股+創新葯的組合收益率無人能敵,港股通創新葯ETF(159570.SZ)、恆生創新葯ETF(520500.SH)均暴漲超110%;港股+藥、港股+醫療、港股+生物的組合表現緊隨其后,漲幅均在85%以上。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APP製表)

  而A股創新葯方面漲幅稍顯遜色,基金漲幅在35%-60%之間,A股醫療以及醫療器械ETF漲幅不足20%,同時多隻疫苗ETF漲幅在20%以下,而中藥方面表現就更弱了,年內漲幅不到7%。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APP製表)

  可見,生物醫藥板塊的主陣地還是在港股方面,並不斷吸引資金進入,表現出強者恆強。

  年內,港股創新葯相關ETF持續擴容,不僅新發了7只基金,吸金百億,而且在該板塊表現落后的8月,仍有資金開啟買買買模式,不少ETF的基金份額明顯增多。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APP製表)

  8月1日以來,港股創新葯ETF(159567.SZ)基金份額大增150%,恆生創新葯ETF、港股創新葯50ETF、創新葯ETF南方基金份額也均增長超40%。

  以港股創新葯ETF為例,本月該基金的區間淨申購額估算值為12.75億,而交易量也表現爲高位震盪的縮量調整,資金不僅沒有放量出貨而且還在積極申購,該方向后續大概率仍有機會。

  (來源:市值風雲APP)

  02 輪動牛,資金不斷高低切,先藥后醫是節奏

  近期資金尤愛高低切,去挖掘強勢題材下的低位補漲機會。而生物醫藥六大題材中,被資金選中的是A股醫療相關方向,資金紛紛去申購多隻跟蹤中證全指醫療器械(H30217.CSI)指數的ETF。

  醫療器械ETF(562600.SH)、醫療器械ETF基金(159797.SZ)本月基金份額均大增超100%,醫療器械指數ETF(159898.SZ)、醫療器械ETF(159883.SZ)期間基金份額也增長超50%。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APP製表)

  資金默默湧入,醫療器械相關ETF成為醫藥板塊下本月漲幅最好的細分題材,多隻ETF以近8%的幅度領漲。

  中證全指醫療器械指數在行業配置上,95%的權重在醫藥生物,5.1%的權重配置了美容護理,僅小倉位的配置了輕工製造。具體到前十大重倉股,該指數沒有跟蹤港股,對邁瑞醫療聯影醫療配置權重較高,合計爲23%。

  (來源:Choice數據)

  目前,中證全指醫療器械指數的歷史估值並不高,較2020年那輪醫藥牛還有不小的空間。

  (來源:Choice數據)

  在創新葯上賺的盆滿缽滿的基金經理近期有止盈、調倉換股的需求,因此先做藥后做醫是本月這部分資金佈局的節奏。

  尤其一些基金經理認為,創新葯與AI醫療是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前者已進入成果集中兑現期,從臨牀數據到管線落地都呈現出明確的突破態勢,從相關公司業績爆發也能看到這種確定性。

  而AI醫療目前更多處於產品力驗證與商業模式探索的早期階段,尤其AI醫療題材兼具醫藥與科技屬性,為資金帶來更大的想象力,這就不難理解資金近期的態度。

  03 細分賽道分化嚴重,中藥、疫苗年內表現不佳

  醫藥六大題材中,中藥與疫苗年內漲幅相對落后,而高低切的資金也試圖在中藥上找一些補漲機會。

  7月末中藥指數開始異動,8月1日當天漲超3%,但該題材持續性較弱,指數隨后接連調整。

  從個股方面看,中藥題材的小市值個股漲幅明顯優於大票,像天目藥業振東製藥年內漲幅接近翻倍,但流通市值均不足百億,而超過千億市值的片仔癀雲南白藥年內漲幅基本收平,彈性與振幅均不性感。

  中藥相關ETF總計有4只,均跟蹤中證中藥指數,該指數100%投向中藥,且前十大重倉股基本全是超過百億的中、大市值的個股,年內漲幅跟不上節奏,資金申購也缺乏熱情,年內只有中藥ETF(159647.SZ)的基金份額增長超10%。

  (來源:Choice數據)

  因此,年內資金對中藥題材的態度更像是短線套利,天目藥業、振東製藥、眾生藥業啟迪藥業這類年內頻繁漲停的個股,龍虎榜上均有遊資、機構、北向的身影。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APP製表)

  除中藥,疫苗類基金年內漲幅落后,同樣屬於低位,但卻無人問津。疫苗類ETF總計有5只,跟蹤兩個指數,跟蹤疫苗生物(931992.CSI)指數的ETF年內漲幅在27%左右,而跟蹤疫苗生科指數(980015)的ETF漲幅僅在12%。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APP製表)

  這5只基金中,除疫苗ETF富國(159645.SZ)基金份額年內有小幅增長外,其余4只均表現不同程度的減少。

  總結來説,醫藥六大題材中,港股+是最強的,雖然當下有資金兑現前期漲起來的利潤,但仍有資金流入。

  高低切方向,醫療是本月資金關注的重點,同時醫療器械板塊的個股年內平均漲幅為41.8%,基本算是普漲,因此不會選股的老鐵可以關注相關ETF;中藥方面,個股分化較大,主要以活躍個股的套利為主,ETF就不太合適;而疫苗方向暫時應迴避。

  醫藥權益類基金終於打了翻身仗

  近期大盤進入人聲鼎沸階段,量價齊升,公募基金也隨之支稜起來了,主動型權益類基金(混合型及股票型)年內平均收益率為20.3%,中位數為17.2%,大部分產品表現不俗,那醫藥類基金收益率如何呢,又能否跑贏ETF?

  01 主動基金還是干不過被動?

  權益類基金方面,醫藥基金也是在漲幅榜霸榜的狀態,排名前二十中有一半是來自醫藥類。其中,東方紅醫療升級股票發起A(015052.OF)以82.3%的收益率擠進榜單的最后一名。

  但與年內收益率第一的港股通創新葯ETF(112.2%)比較,合併規模在5億以上的同類主動型基金能跑贏的可謂鳳毛麟角。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APP製表)

  截至目前僅有三隻,分別為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發起式A(022286.OF)、中銀港股通醫藥混合發起A(020397.OF)和永贏醫藥創新智選混合發起A(015915.OF)。

  這三隻基金成立時間均不長,且在管基金經理都是小將。長城基金梁福睿與永贏基金單林上任基金經理才短短1年,出道即巔峰,而中銀基金鄭寧在管均為醫藥基金,憑藉這一波行情,他的管理規模已接近60億。

  (來源:天天基金網)

  年內,擠進前二十榜單的醫藥基金成立時間超過3年的僅有四隻,分別為鵬華醫藥科技股票A(001230.OF)、中銀創新醫療混合A(007718.OF)、平安醫療健康混合A(003032.OF)和東方紅醫療升級股票發起A。

  2022年以來醫藥基金的基民們一直在過苦日子,而憑藉這一波醫藥股的凌厲上漲,很多基金紛紛回本,並創出淨值新高。

  那近期醫藥股的滯漲,是這批年內賺麻的基金要止盈了嗎?

  02 創新葯仍是基金經理關注焦點,但也有人兑現離場

  金笑非和趙蓓是風雲君的老朋友,兩位年內表現最好的基金分別為鵬華醫藥科技股票A和工銀成長精選混合A(011069.OF),年內基金淨值分別增長94.2%和68.9%。

  金笑非年內收益率居前,但鵬華醫藥科技股票A卻被基民連續兩個季度淨贖回,6月末基金份額較去年末減少8.6億份,可見在牛市里不少資金解套即離場。

  二季度,鵬華醫藥科技股票A前十大中有三隻個股新進,分別是益方生物三生國健艾迪藥業,退出的是澤璟製藥甘李藥業百利天恆。金笑非止盈高位股,轉向低位股的思路明顯,躲過了三季度澤璟製藥的回調同時吃到了益方生物的上漲。

  工銀成長精選混合A同樣有三隻個股新進,分別為信立泰、再鼎醫藥和先聲藥業,取代的是騰訊控股、中芯國際百濟神州。從趙蓓的動作看,她仍堅定看好創新葯,信達生物、恆瑞醫藥、三生製藥等龍頭赫然在列,且一路增持。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APP製表)

  再來看醫藥一姐葛蘭的態度,她的中歐醫療創新股票A(006228.OF)是她年內表現最好的基金,年內收益率為70.9%。

  二季度該只基金規模基本環比持平,可前十大重倉股不少個股均被葛蘭減持,新進的有三生製藥和新諾威,退出的是康龍化成泰格醫藥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APP製表,二季度數據)

  二季報中,葛蘭除看好創新葯,她還提到會關注醫美、眼科等可選消費領域以及家用醫療設備方向,不排除后續持倉在這類上做文章。

  那上文年內成績最好的三位小將又是怎樣的看法?

  長城基金小將梁福睿在去年10月牛市開始后上任,直接趕上醫藥回暖且爆發的行情,算是躺贏。

  二季度,面對創新葯巨幅的上漲,基民難抵誘惑,紛紛申購,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短短一個季度規模大增近11億。對比金笑非基金淨值創新高卻遭基民贖回的情況,可見不論牛市還是熊市,散户仍是一回本就跑,一拉昇就追。

  蜂擁而至的增量資金使財大氣粗的梁福睿二季度只有買買買,除減持澤璟製藥,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其余前十大個股均被增持。

  需提醒的是,該基金前十大合計權重接近80%,集中度相當高,波動率不會小。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APP製表,二季度數據)

  二季報中,梁福睿表態三季度將繼續聚焦創新葯,將圍繞臨牀數據讀數、管線海外授權和國內銷售放量三個角度去持倉和交易。

  從業超3年的鄭寧在二季度已經看到了風險,他稱三四線創新葯標的已階段性跑贏了龍頭,變得不便宜,已經不滿足其投資組合持倉對風險收益比的要求。他認為真正的超額來自於行情底部和頂部的逆向操作。

  (來源:中銀港股通醫藥混合基金二季報)

  永贏基金單林雖然看好創新葯的長期邏輯,但他也提到,該板塊前期積累了一定的漲幅,未來不可避免會出現調整與波動。

  他給出的建議是,持有單一行業有不可預測的風險,還是要分散投資,從長期做好資產配置;同時定投可以平滑成本,匹配好一定時間的投資周期;另外他的這類基金可以作為投資者的衞星倉位,但要倉位管理。

  以上6位基金經理對現階段創新葯所處的位置是有分歧的,這也可能是近期該板塊滯漲的原因。他們對於創新葯龍頭有很大程度的持倉重合,那態度分歧短期再想走主升浪或有難度。

  但長期他們都表示看好估值合理的、交易擁擠度下降后的龍頭仍值得關注。同時,醫療相關題材也可以關注,畢竟資金已經在被動基金上有所動作。

  注:本文數據截至8月22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