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彪馬29%股權引發資本暗戰,安踏李寧否能撬動全球運動品牌格局?

2025-09-12 16:13

每經記者|孫宇婷    每經編輯|張益銘    

德國運動品牌彪馬(PUMA)的命運再度站在十字路口。

Artémis董事長弗朗索瓦・亨利・皮諾(François-Henri Pinault)近日公開表示,其持有的29%彪馬股份「不具備戰略意義」,並強調「保留所有選擇權」。這一表態引發市場廣泛猜測,認為Artémis可能正在為未來出售彪馬股份鋪路。

弗朗索瓦・亨利・皮諾 圖片來源:Artémis官網 弗朗索瓦・亨利・皮諾 圖片來源:Artémis官網

然而劇情很快出現新的波瀾。9月12日,接近Artémis的消息人士指出,當前股價嚴重低估了彪馬價值,「彪馬不會永遠留在Artémis的投資組合中,但現在還不是出售的最佳時機」。

回溯2018年,開雲集團為聚焦奢侈品業務,將彪馬大部分股權分拆授予股東,Artémis作為開雲集團大股東由此成為彪馬最大單一股東。如今這個年收超80億歐元的優質資產再度成為焦點,但也因估值分歧陷入「賣與不賣」的拉鋸。

在由耐克(Nike)與阿迪達斯(Adidas)主導的全球運動市場「兩超多強」格局之下,彪馬憑藉其深厚歷史積澱與全球分銷網絡,被視為極具吸引力的收購標的。若最終達成交易,不僅重塑全球運動品牌競爭秩序,更可能催生衝擊行業格局的新勢力。

一場靜待時機的沉浮之爭,正在資本的博弈中悄然醖釀。

北京時間8月25日晚間,一則市場傳聞將沉寂已久的德國運動品牌彪馬推上了熱搜。

有消息稱,法國皮諾家族擬通過其控股公司Artémis出售所持有的29%彪馬股份,並已與安踏體育、李寧等中國運動品牌接洽,同時也徵詢了美國運動品牌及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的意向。

Artémis作為皮諾家族的核心投資平臺,由弗朗索瓦·皮諾於1992年創立,致力於長期投資高增長潛力企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Artémis官網獲悉,其掌控的資產除彪馬外,還包括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團之一的開雲集團(Kering)、佳士得拍賣行、拉圖酒莊及龐洛郵輪等,投資組合總價值約600億歐元。

Artémis投資組合 截圖自公司官網 Artémis投資組合 截圖自公司官網

事實上,開雲集團剝離彪馬的計劃早有端倪。大約10年前,市場就屢次曝出傳聞。開雲集團董事長弗朗索瓦·皮諾曾在2016年公開表示:「短期內不會出售Puma。」

2018年1月,為聚焦奢侈品主業,開雲最終選擇將所持彪馬86%股份中的70%分拆給股東,集團僅保留少量股權。分拆后,作為持有開雲集團41%股份的控股公司,Artémis直接持有彪馬約29%股份,成為其長期戰略投資者。

如今,面對奢侈品市場的周期性波動與增長壓力,Artémis集團再度將剝離彪馬提上議程。出售這類非核心資產,雖可迅速回籠資金、增強現金流,但這一次,皮諾家族並不急於推動交易達成。

根據彪馬2025年8月21日披露的股權結構,目前公司約71%的股份為自由流通股,但Artémis憑藉其持股比例優勢,仍對公司重大決策有顯著影響力。

彪馬的股權結構 截圖自公司官網 彪馬的股權結構 截圖自公司官網

自7年前分拆以來,彪馬股價持續低迷,皮諾家族所持股權估值縮水約6億歐元。以9月10日收盤價計,Artémis所持29%的彪馬股權價值約8.12億歐元,摺合人民幣68億元。

9月12日,一位接近公司的消息人士稱,Artémis雖有意出售彪馬,但「絕不是現在」,當前股價嚴重低估了彪馬的價值。

彪馬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 彪馬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

這一態度也從開雲集團近期動向中得到印證。開雲曾在2023年收購了Valentino 30%的股份,展現出對奢侈品矩陣的強化意圖,但集團於9月10日宣佈,為優化債務結構,將推迟收購Valentino剩余股權的行權時間至2029年。可見,在財務穩健與戰略擴張之間,皮諾家族正謹慎權衡。

短期內,儘管出售彪馬仍是最終選項,但皮諾家族顯然不願在估值低點出手。

就出售彪馬的背后考量和目前接洽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在第一時間聯繫Artémis集團,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彪馬曾長期穩居全球運動品牌第三的位置,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達斯。儘管近年來其市場地位和估值相比巔峰時期有所回落,但彪馬深厚的專業運動基因和鮮明的潮流影響力,仍使其成為極具吸引力的併購標的。根據財報數據,2024年,彪馬營收達88.17億歐元,淨利潤為2.82億歐元。

前述消息人士透露,許多潛在的收購者都曾與Artémis接洽,其中包括私募股權公司和業內同行。

當前,伴隨皮諾家族出售彪馬股份的傳聞,安踏和李寧被視為最受關注的潛在買家。因為這場收購不僅關乎企業戰略,更可能重塑全球運動品牌格局。

根據GYBrand發佈的《2025全球最具價值運動品牌報告》(該排名基於品牌綜合價值),前十名依次為:耐克、阿迪達斯、露露樂蒙(lululemon)、安踏、彪馬、新百倫、斯凱奇、安德瑪、亞瑟士和李寧。

同爲國內頭部運動品牌,安踏與李寧都已不再滿足於國內市場——安踏通過收購FILA斐樂、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等國際品牌實現多品牌全球化運營,而李寧則依託「國潮」定位和國際化營銷逐步推進海外戰略。

去年10月,李寧宣佈與紅杉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希望藉助紅杉豐富的跨境投資經驗和資源網絡,系統性拓展境外市場。李寧在公告中表示,海外市場仍是其長遠發展的重要方向。

彪馬在足球、跑步領域的專業積澱以及強大的潮流聯名能力,與李寧的「國潮」基因可形成協同。若成功收購彪馬,李寧將實現品牌國際化的跨越式突破。

彪馬紐約旗艦店 圖據公司官網 彪馬紐約旗艦店 圖據公司官網

作為強勁的追趕者,安踏的發展勢頭亦不容小覷。今年5月,安踏完成了對德國户外品牌狼爪(Jack Wolfskin)的收購,基礎對價為現金2.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1億元)。爲了更好貼近年輕消費趨勢,就在上個月,安踏與韓國MUSINSA成立合資公司「MUSINSA中國」(安踏持股40%),共同拓展自有品牌及多品牌集合店業務。目前正待監管批准。

在國際化版圖上,安踏通過多品牌併購與運營,已構建起覆蓋專業運動、時尚運動與户外休閒等多領域的全球化品牌矩陣。旗下除主打專業運動的亞瑪芬體育(旗下包括Arc’teryx、Salomon、Wilson等)和主打時尚運動的斐樂外,還擁有迪桑特(DESCENTE)、可隆(KOLON SPORT)等高端户外運動品牌,覆蓋多消費層級和場景。

圖據安踏體育2025半年報 圖據安踏體育2025半年報

早在2017年,安踏就被傳出有意收購彪馬。彼時,安踏已是本土規模第一的體育品牌,且已拿下了斐樂、迪桑特和可隆三個知名國際品牌,積累了較豐富的運營經驗。面對收購傳聞,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當時的業績發佈會上進行了澄清。

目前全球運動品牌市場由耐克和阿迪達斯主導,收購彪馬這樣一個擁有深厚歷史、全球知名度和成熟分銷網絡的頂級品牌,是實現品牌全球化、市場國際化的最快捷徑,也有望使安踏或李寧真正成為比肩耐克、阿迪達斯的「全球第三極」。

儘管雙方均對市場傳聞保持謹慎,安踏表示「不對市場傳聞作評論」,李寧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聚焦主品牌發展,並稱「未就該交易進行任何實質性談判」,但潛在收購所帶來的行業格局演變仍備受期待。

財務數據顯示,兩家企業現金儲備均較為充裕。截至2025年6月30日,李寧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18億元,算上定期存款后現金余額達192億元;安踏集團同期淨現金則為315億元。充足的資金實力為潛在戰略動作提供了想象空間。

圖據安踏集團半年報 圖據安踏集團半年報

無論最終花落誰家,這場角逐都將深刻影響全球運動品牌市場的未來走向。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實習生1 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