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2 16:15
9月10日,據《紐約時報》爆料,美國特朗普政府正起草一項行政命令,計劃對中國藥品(尤其是實驗性藥物)實施嚴格限制,旨在遏制中國生物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但可能對美國製藥業供應鏈和患者獲取創新療法造成負面影響。
毫無疑問,該計劃一旦推出將讓醫藥行業陷入「雙輸困境」,二級市場對此反應明顯。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消息傳出后,無論是百濟神州(ONC.US)、再鼎醫藥(ZLAB.US)和傳奇生物(LEGN.US),亦或是輝瑞(PFE.US)、阿斯利康(AZN.US)葛蘭素史克(GSK.US)等藥企,股價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以百濟神州為例,由於年初至今公司美股股價最大漲幅已達103.43%,在市場利空刺激下,投資者更傾向「落袋為安」,以致其9月10日盤中股價跌幅一度達到12%,尾盤跌幅纔出現收窄。然而,市場情緒很快得以修復。截至9月11日收盤,百濟神州美股較前一日強勢反彈,最終收漲6.93%。
市場的信心同樣體現在資金面上。美股盤前,香港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美國資本集團增持百濟神州(06160.HK)88.2648萬股,持股比例由4.96%上升至5.02%。
這説明在短暫的恐慌后,市場投資者開始客觀看待上述政策的有限影響。
「扼制」政策或適得其反
從《紐約時報》爆料信息看,該項在起草中的行政命令內容主要有三:1)威脅切斷中國研發藥物的供應渠道;2)美國製藥公司從中國藥企購買藥物權利的交易將面臨更嚴格的審查;3)要求FDA進行更嚴格審查並收取更高監管費用,不鼓勵製藥企業依賴來自中國患者的臨牀試驗數據。
智通財經APP認為,該項政策草案與其説扼制創新葯企在美發展,不如説更像是在「拿捏」美國的MNC藥企。
數據顯示,有近200種藥物(包括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69種重磅藥物)即將失去其專利保護。據摩根士丹利最新研報披露,2035年MNC將出現高達 1150億美元的專利懸崖,其中400億美元缺口需在2030年前填補。而中國創新葯憑藉研發效率、成本優勢及政策紅利,將成為填補全球1150億美元專利懸崖的關鍵力量,預計到2040年中國研發的藥品將在中國境外創造約2200億美元的收入,佔美國FDA批准總量的35%。
也就是説,不論創新技術、產品還是時間均在國內創新葯企一方,甚至跨國藥企也發聲為創新葯企「辯護」。
據Jefferies一份研報指出, 特朗普政府在考慮的限制中國藥物和試驗藥品的行政命令草案是受到一些科技和風險投資人士的遊說,這些人持有一些陷入困境的美國生物科技初創公司的股份,並將中國生物科技視為生存威脅。而反對打壓的陣營則得到了輝瑞(Pfizer)、默克(Merck)、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跨國公司的支持,這些公司將受益於中國生物科技藥企的資產和快速的交付能力。更重要的是,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表示,政府並未積極考慮該行政命令草案。
Jefferies分析師認為,美國政府往往更重視跨國製藥公司而非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觀點,目前跨國公司正在為中國生物科技公司辯護,是因為它們正面臨來自藥品定價潛在下降和2025年開始的重磅藥物專利到期帶來的日益增長的壓力。從中國授權引入資產可以為跨國公司提供更好的成本效益和更具競爭力的定價。
高盛在9月11日發佈的專項報告中,對特朗普政府擬議的藥物審查政策進行了深入分析,對於如百濟神州、傳奇生物這類在美國市場已有穩固根基的企業,高盛認為政策對其股價衝擊較小,短期波動有限。
另外,Leerink Partners分析師David Risinger也在一份客户報告中的表示,「限制美國生物製藥公司在中國獲得許可或收購資產的計劃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
市場波動難阻長期價值釋放
雖然突遭市場波動,但創新葯作為今年的熱門板塊,依然獲投行多家機構看好。
其中,西南證券也發佈研報表示,今年上半年,港股創新葯板塊的利潤首次扭虧為盈。當前,創新葯產業已步入一個以盈利驅動為主的新周期,基本面已明確出現拐點。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A股和港股醫藥板塊的走勢還遠沒有結束,上漲主升浪還有望中長期持續。建議橫向維度上,下半年繼續圍繞創新驅動和國際化+自主可控+院外營銷模式改革領域進行佈局,尤其關注業績可以兑現的內需確定性強的板塊龍頭。
而國泰海通證券發佈研報表示,創新葯2025年半年報報表質量全面提升,越來越多的產品上市及進入國家醫保,下半年商保創新葯目錄有望首次發佈,創新葯國內商業化收入繼續快速爬坡。
此外,針對特朗普的行政令草案,國泰海通證券還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強調,參照美國醫藥關税、最惠國價格等政策情況,該行政令空難落地。並且研報還表示,持續重點推薦百濟神州,看好公司澤布替尼等血液瘤管線在全球的銷售進展,並看好CDK4、B7H4 ADC等實體瘤管線的后續進展;同時其認為,創新葯企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具備全球競爭力是不變的事實。
小結
目前來看,且不論特朗普政府推出的草案合法性可能受到司法系統審查而難以落地,從上述數據也不難看出,生物科技公司正在重塑全球生物製藥的創新格局,低成本、高效率的創新資產已成為MNC對抗專利懸崖的重要解決方案。
對於創新葯企來説,自身的全球化價值更不會因一紙政令而消失,反而有望在需求日益增長的全球合作中得以加速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