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2 09:15
(來源:藥劑Talks)
mRNA疫苗巨頭BioNTech正在狂奔。
6月2日,百時美施貴寶(BMS)宣佈就PD-L1/VEGF雙抗BNT327(普米斯生物的PM8002)與BioNTech達成總額高達111億美元的授權合作。
6月12日,BioNTech SE宣佈,以12.5億美元估值收購Curevac全部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全球mRNA疫苗市場格局從「三足鼎立」演變為「雙雄爭霸」。
9月5日,乳腺癌療法DB-1303/BNT323(HER2 ADC)三期臨牀試驗成功,讓BioNtech和映恩生物雙雙漲超8%。2023年4月,BioNTech以超16億美元總額引進映恩生物兩款ADC管線(DB-1303和DB-1311)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權益。
可見,BioNTech已不僅僅是mRNA疫苗巨頭,而是進化成橫跨雙抗、ADC和mRNA疫苗等領域的「多面手」,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01
從mRNA到「三輪驅動」
作為一家成立不足20年的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的成長史充滿了傳奇色彩。
想當年,有兩家mRNA疫苗巨頭吃到了新冠疫苗紅利,其中一家是Moderna(莫德納),另一家就是BioNTech。
2021年、2022年,莫德納新冠疫苗銷售額分別為176億美元、184億美元;同期,BioNTech的新冠疫苗銷售額為150億美元,次年公司全年營收達173億歐元(新冠疫苗收入佔大頭)。
不過,隨着新冠疫苗退潮后,這兩家mRNA疫苗巨頭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其中,Moderna一直專注研發mRNA疫苗;而BioNTech將新冠疫苗賺來的錢,一邊佈局腫瘤和傳染病mRNA疫苗,一邊投向熱門的ADC和雙抗領域,形成「三輪驅動」的多元化發展模式。
對於這兩種商業模式,資本市場給出了不一樣的反應: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盤,Moderna總市值為97.81億美元,BioNTech總市值達270.4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被BioNTech收購的CureVac,曾經也是mRNA三巨頭之一。而且,CureVac在2022年起訴BioNTech的新冠疫苗侵犯其專利。直到BioNTech收購CureVac,這場持續三年的專利糾紛才終於畫上句號,mRNA市場格局也因此發生了改變。
如果説收購CureVac,增強了BioNTech在全球mRNA版圖中的領先地位,那麼接連引進中國藥企的雙抗和ADC管線,更為公司未來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在ADC領域,2023年4月,BioNTech以潛在總額超16億美元引進映恩生物兩款ADC管線,包括DB-1303/BNT323(HER2 ADC)和DB-1311/BNT324(B7-H3 ADC);又在同年8月引進映恩生物第3款ADC藥物DB-1305/BNT325(Trop2 ADC);
2023年10月,BioNTech以超10億美元引進宜聯生物YL202/BNT326(HER3 ADC)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權益,之后又在2024年5月再次合作,以超18億美元獲得針對特定前沿創新靶點開發ADC產品的獨家選擇權以及全球獨家許可。
憑藉頻頻大動作,BioNTech搭建了豐富ADC管線矩陣,覆蓋HER2、B7H3、Trop2、HER3等多個靶點。
在雙抗領域,BioNTech主要拿下普米斯生物的PD-L1/VEGF雙抗PM8002/BNT327:先在2023年11月以總額超10億美元引進大中華區外全球權益,之后在2024年底以9.5億美元收購普米斯,完整獲得PM8002的全球權益和后者的全部管線。
直到今年6月,BioNTech將BNT327的全球權益以潛在總交易額111億美元授予BMS,藉此賺到了超90億美元的中間商差價。
如今,BioNtech建立了以PM8002/BNT327為基石的臨牀策略,開展了聯用化療、ADC或其他藥物等多項臨牀試驗。
02
重磅管線頻頻亮劍
在眾多外部引進的管線中,尤以PM8002/BNT327備受市場關注。
PM8002/BNT327所在的PD-(L)1/VEGF雙抗賽道,有多火熱自不必説,MNC巨頭紛紛搶灘入局,掀起了BD交易熱潮。
不過,目前這一賽道競爭相當激烈,包括PM8002/BNT327在內已有5款PD-(L)1/VEGF雙抗管線達成BD交易,分別為Instil Bio引進宜明昂科IMM2510、默沙東引進禮新醫藥LM-299、輝瑞引進三生製藥SSGJ-707;國內還有超過10款PD-(L)1/VEGF雙抗及三抗管線已進入臨牀階段,未來還將發生BD交易。
PM8002/BNT327開發進度處於全球前列,正在開展多個註冊II/III和III期臨牀,並在IO+ADC領域廣泛佈局。
在近期舉辦的2025 WCLC上,BioNTech聯合BMS發佈了Pumitamig(BNT327)聯合化療針對初治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患者的全球Ⅱ期研究中期結果:抗腫瘤效果顯著、安全性良好,而且最新數據與此前中國Ⅱ期研究高度一致,為推進Ⅲ期試驗提供了有力支持。
根據臨牀研究結果顯示,截至8月7日,在43名接受安全性評估的患者中,38名可評估患者的確認總緩解率(cORR)達到76.3%,疾病控制率(DCR)為100%。20 mg/kg組的cORR高達85%;總體無進展生存期(PFS)為6.8個月。
目前,針對ES-SCLC的一線標準治療為羅氏Tecentriq聯合化療,據IMpower133Ⅲ期研究結果顯示,ORR為60%、DoR為4.2個月、中位PFS為5.2個月。
在IO+ADC領域,BioNTech開展了多項PM8002/BNT327聯合多種ADC藥物的臨牀試驗,其中PM8002/BNT327聯用BNT325(Trop2 ADC)已在2025AACR大會上公佈臨牀前及臨牀I/II期的初步數據,針對卵巢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三陰乳腺癌(TNBC)等患者展現較好安全性。
ADC管線矩陣中,進度最快的是從映恩生物引進的HER2 ADC藥物DB-1303/BNT323,BioNTech正準備今年提交上市申請,用於HER2表達晚期子宮內膜癌的二線或后續治療。
近期,映恩生物還發布公告稱,DB-1303在中國進行的一項頭對頭羅氏HER2 ADC藥物Kadcyla(T-DM1)在既往接受曲妥珠單抗和紫杉烷類治療的HER2陽性不可切除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III期臨牀試驗已達到BICR評估的PFS主要終點,並計劃申報上市。
當然,DB-1303頭對頭擊敗羅氏的T-DM1,只是拿到進入HER2 ADC市場的入場券,真正的對手還是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德曲妥珠單抗(DS-8201,T-DXd,Enhertu)。因此,DB-1303能否拿下HER2低表達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這一差異化適應症尤為重要。
今年,映恩生物啟動了DB-1303針對既往經治HER2表達複發性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全球多中心Ⅲ期臨牀Fern-EC-01的中國研究部分。此外,DB-1303聯用PM8002/BNT327的臨牀數據讀出也值得期待。
03
mRNA技術「破圈」進行時
在mRNA疫苗方面,BioNTech通過收購競爭對手CureVac,強化了其在mRNA研究性癌症免疫療法方面的能力,從研發、製造到商業化形成更強協同。
這主要體現在兩者實現了技術平臺互補。其中,CureVac專注低劑量、高免疫反應mRNA優化平臺,並且已建立成熟的LNP遞送系統,在個性化疫苗設計方面具備獨特優勢;而BioNTech在mRNA遞送、修飾和商業化轉化方面走在前列,雙方的結合具有協同效應。
CureVac的技術沉澱將在BioNTech的平臺下獲得更高的發揮空間,此次收購也將補充BioNTech在mRNA設計、遞送配方和mRNA製造方面的能力與專有技術。
往更大的層面看,此次併購不僅僅是技術整合,更是腫瘤戰略的深化,將強化BioNTech在泛腫瘤治療領域的臨牀佈局和產品多樣性。尤其對於mRNA產業發展而言,第一代mRNA疫苗已經完成驗證,第二代mRNA產品(特別是在癌症和罕見病領域)的臨牀與商業化即將提速。
正如BioNTech表示,此次收購后,戰略重心將聚焦於兩個泛腫瘤項目,其中之一便是基於mRNA的癌症免疫治療候選藥物。
目前,BioNTech在腫瘤和傳染病兩大領域佈局了豐富的mRNA疫苗管線。
在mRNA腫瘤疫苗方面,BioNTech同時注重個性化和通用疫苗的研發。其中,個性化疫苗的核心管線為BNT122,針對適應症包括晚期黑色素瘤、胰腺導管腺癌(PDAC)、肌肉浸潤性尿路上皮癌(MIUC),目前均已處於Ⅱ期臨牀;在通用疫苗方面,佈局了針對黑色素瘤的BNT111、針對HPV16相關頭頸癌的BNT113、針對NSCLC的BNT116,均已處於Ⅱ期臨牀。
BioNTech佈局了針對多種傳染病的疫苗管線,包括針對流感的BNT161(四價流感疫苗)、BNT167(針對帶狀皰疹)、BNT163(預防HSV-2感染)、BNT164(結核)、BNT165(瘧疾)、BNT166(猴痘)、BNT168(艾滋病)。其中,開發進度最快的是BNT161,目前已處於臨牀III期階段,其余管線多處於臨牀早期階段。
從全球範圍來看,將mRNA技術應用於其他傳染病疫苗研發的企業,不只有BioNTech和Moderna,許多中國企業也佈局了針對帶狀皰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mRNA疫苗管線,包括石藥集團(巨石生物)的SYS6017、艾博生物ABO1108、嘉晨西海JCXH-105和JCXH-108、艾美疫苗旗下麗凡達生物與百克生物聯合開發的Ⅱ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mRNA疫苗LVRNA101。
04
結語
可見,BioNTech早已超越「mRNA疫苗巨頭」的標籤,進化成為橫跨多領域的「多面手」,並贏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市值遠超Moderna)。
BioNTech的下一個挑戰,將是如何在這些前沿領域持續領先(mRNA疫苗、ADC、雙抗),並最終將管線優勢轉化為全面的商業勝利。
參考資料:
1.各家公司的財報、公告、官微
2.《12.5億美金!BioNTech收購CureVac:mRNA「三巨頭」格局重塑》,DailyBio,2025年06月12日
3.中信建投證券、開源證券、麥高證券研報
$BNTX(BNTX) $映恩生物-B(HK9606) $三生製藥(HK1530)